•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伤寒论中的概念和逻辑问题

第一,你一个括号就把2-300个字省略了。然后,就是读者的问题?
第二,这病不可能是在阴经,你说的脾肾,不符合夜轻昼重。
你们说的问题绕不过,用干姜附子是为了阴偏盛,而阴偏盛不可能昼重夜轻。这个问题,你们得细想想。无论内经体系还是伤寒体系都不可能是阴盛而昼重。
阳为阴使,阴为阳驱。这里不是阴本身除了问题。阴是正常的,所以夜才轻。如果阴不正常,夜晚会出问题。身体出了问题,看上去是器官功能的问题,实际上是营卫出入或者经络顺接出了问题(脏腑功能是好的,只是这些因素导致无法正常运转)。这就是外感病(伤寒)的本质。再深入,会进入奇经八脉,影响到脏腑本身。这时候即使经络通畅气血正常,脏腑功能还是会低下或亢进,这就是内伤杂病。内经说了顺传逆传的道理,还指出有不按照规律传的情况,大概就是类似这种情况。这个时候才是脏腑补和泻的问题。外感病其实根本不存在补泻(即使有,那也只是针对经络营卫而言)。
 
哈哈哈,我认同啊!没反驳刘老师啊!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
就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有程度的问题。
因为程度不重,所以仅仅是白天不适,夜晚安静,如果再重一点,形成了痰饮,那就不会这么轻巧了。
程度再轻,也不会昼夜相反。你再想想。这是个很能透的事儿。
 
程度再轻,也不会昼夜相反。你再想想。这是个很能透的事儿。
哈哈哈,我目前就伤寒来说只能到这里了。
刘老师有啥高见,直接明示吧,免得我费脑子。或者我再去看前面刘老师的回复?
谢谢!
 
如果阴不正常,那只能是“大下”所致,但此时影响只是在大肠一端,导致本来肝入肺,肺入大肠,现在倒退,那么压力从肝传到胆,而胆左边是三焦,为府,阳气只能顺行,故肝胆交界受迫,肝胆运行在晚上11点到3点,晚上应该会不舒服。现在晚上没有不舒服,所以阴应该是正常的。
 
阳为阴使,阴为阳驱。这里不是阴本身除了问题。阴是正常的,所以夜才轻。如果阴不正常,夜晚会出问题。身体出了问题,看上去是器官功能的问题,实际上是营卫出入或者经络顺接出了问题(脏腑功能是好的,只是这些因素导致无法正常运转)。这就是外感病(伤寒)的本质。再深入,会进入奇经八脉,影响到脏腑本身。这时候即使经络通畅气血正常,脏腑功能还是会低下或亢进,这就是内伤杂病。内经说了顺传逆传的道理,还指出有不按照规律传的情况,大概就是类似这种情况。这个时候才是脏腑补和泻的问题。外感病其实根本不存在补泻(即使有,那也只是针对经络营卫而言)。
这里面有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昼重夜轻,并不是单单程度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病人的发热,早起就退,子时就烧。这种病是阴寒。
如果说这病用干姜附子,而且没用减缓药性的甘草,那它不治急症重症用什么生附子?
你们多想想,这是个有点深度的问题。
所以,这是救误治法,不是治病本。和很多医理没关。仲景就是按现代急救的副肾先上的选择来的。
 
这里面有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昼重夜轻,并不是单单程度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病人的发热,早起就退,子时就烧。这种病是阴寒。
如果说这病用干姜附子,而且没用减缓药性的甘草,那它不治急症重症用什么生附子?
你们多想想,这是个有点深度的问题。
所以,这是救误治法,不是治病本。和很多医理没关。仲景就是按现代急救的副肾先上的选择来的。
现在病人的夜热早凉多数是阴虚,不是阴寒。
如果不是贫困人士,那么子时发烧,就是下焦不通,胆经不能下降,阳热只能从皮肤透出来。子时,胆经当令。胆经的病症有时是因为前路不通,所以显示在胆经时令。
 
现在病人的夜热早凉多数是阴虚,不是阴寒。
如果不是贫困人士,那么子时发烧,就是下焦不通,胆经不能下降,阳热只能从皮肤透出来。子时,胆经当令。胆经的病症有时是因为前路不通,所以显示在胆经时令。
阴虚是不发烧的。
 
阴虚是不发烧的。
阴虚的人发烧的多了!
我试着推测一下刘老师说的这种病人的症状啊。
一般来讲,胆经的热势下降生成肾阳的,如果下焦淤堵,胆经的热就下不去,就有两种散发的路径。
一种是走太阳,皮肤毛孔而出,就发烧了。
另一种就是走阳明,胃或胃经的热像。这条路径,会有胃热的一系列的症状,牙龈肿痛出血,口臭,恶心,食欲亢盛或减退,或能食人瘦,甚至能检查出有胃病等等。
还有一个可能是导致刘老师觉得是阴寒的证据的,就是因为胆经不能正常的下降生成肾阳,肾阳日渐衰微,表现出来一派肾阳虚的怕冷,腹泻的症状。然后用附子剂又能减轻症状,所以就诊断为阳虚阴寒了。
这是我所说的上热下寒不能用乌梅丸的情况,因为它是整体阴虚局部阳虚,还兼有痰瘀的情形。
近年调治的病人几乎都是经过附子剂误治的这种情形。有的人热像不显,但是看舌头,又厚又大,有苔或无苔,或有齿痕。舌质淡白或紫暗,唇色也是淡白或紫暗的。
 
阴虚的人发烧的多了!
我试着推测一下刘老师说的这种病人的症状啊。
一般来讲,胆经的热势下降生成肾阳的,如果下焦淤堵,胆经的热就下不去,就有两种散发的路径。
一种是走太阳,皮肤毛孔而出,就发烧了。
另一种就是走阳明,胃或胃经的热像。这条路径,会有胃热的一系列的症状,牙龈肿痛出血,口臭,恶心,食欲亢盛或减退,或能食人瘦,甚至能检查出有胃病等等。
还有一个可能是导致刘老师觉得是阴寒的证据的,就是因为胆经不能正常的下降生成肾阳,肾阳日渐衰微,表现出来一派肾阳虚的怕冷,腹泻的症状。然后用附子剂又能减轻症状,所以就诊断为阳虚阴寒了。
这是我所说的上热下寒不能用乌梅丸的情况,因为它是整体阴虚局部阳虚,还兼有痰瘀的情形。
近年调治的病人几乎都是经过附子剂误治的这种情形。有的人热像不显,但是看舌头,又厚又大,有苔或无苔,或有齿痕。舌质淡白或紫暗,唇色也是淡白或紫暗的。
不是啊,纯阴虚的病人是不可能夜间发烧的。发烧是阴阳不协,或者叫营卫不和。而兼有卫,气,痰,湿,食的病人,不单单在子时到寅时发热。这个确实是按少阴病太少两感治的。
 
不是啊,纯阴虚的病人是不可能夜间发烧的。发烧是阴阳不协,或者叫营卫不和。而兼有卫,气,痰,湿,食的病人,不单单在子时到寅时发热。这个确实是按少阴病太少两感治的。
不是纯阴虚,还有痰瘀的。
痰和瘀把热一路堵截,最后才到达皮肤的。
 
不是纯阴虚,还有痰瘀的。
一般在未或者酉开始发烧。太阳尾阳明初或者阳明。我最近几年还真没见到太少两感的了。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静脉输液的危害有关。08年之前,只要是孩子发烧,打几天点滴就白天不烧,晚上烧。现在越来越多下午烧的。
 
不是啊,纯阴虚的病人是不可能夜间发烧的。发烧是阴阳不协,或者叫营卫不和。而兼有卫,气,痰,湿,食的病人,不单单在子时到寅时发热。这个确实是按少阴病太少两感治的。
对,一般人不会叫阴虚,只是我自己分类的。
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好,因为临床似乎都是归为了肾阳虚。
 
一般在未或者酉开始发烧。太阳尾阳明初或者阳明。我最近几年还真没见到太少两感的了。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静脉输液的危害有关。08年之前,只要是孩子发烧,打几天点滴就白天不烧,晚上烧。现在越来越多下午烧的。
是的,一般阴虚的人会有两个烧的时间节点,就是下午和晚上。
而且大多不会很高热,就是低热。有时甚至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脸烧啊,耳朵烧啊之类的。
 
伤寒论不是圣经,错误一样也有,中医也没有什么圣人。
楼主用心了。
如果考古能找到原版的书,那一切就好说了。换个思路,如今的人应该知识程度不比仲景差,为何没人能写出类似的文章呢?我指的是一个成体系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医案经验记录。我有点好奇,到底是仲景是比我们聪明,还是他掌握了一套我们不知道的简单方法?
 
如果考古能找到原版的书,那一切就好说了。换个思路,如今的人应该知识程度不比仲景差,为何没人能写出类似的文章呢?我指的是一个成体系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医案经验记录。我有点好奇,到底是仲景是比我们聪明,还是他掌握了一套我们不知道的简单方法?
伤寒论是一条路,就算是成体系的医书也未必是完美,写出伤寒论也只是机缘巧合,不见得就是古人聪明现在的人蠢,中医也不是一个的总结,多少人不断的积累才有了黄帝内经,伤寒论也应该是如此吧。
 
伤寒论是一条路,就算是成体系的医书也未必是完美,写出伤寒论也只是机缘巧合,不见得就是古人聪明现在的人蠢,中医也不是一个的总结,多少人不断的积累才有了黄帝内经,伤寒论也应该是如此吧。
至少仲景之后还没有人能写出超越他的理论。我觉得他还是有秘密的,只可惜那个年代没纸张。不然怎么会说得这么简省,他不怕人误解而导致误用吗?离三国不远的晋代人,就有不太理解的,更何况现代人。但仲景本身历史上没有传记,所以这个说法本身也还是有点猜测的成分。说不定仲景类似黄帝一样,只是个托名呢?伤寒论实践印证将近两千年,我相信它是没有错误的,问题是怎么找到解释的钥匙。

没有这把钥匙,那么继承和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后,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和完善他的体系(这是肯定的,因为他说过“虽不能尽愈诸病”)。
 
至少仲景之后还没有人能写出超越他的理论。我觉得他还是有秘密的,只可惜那个年代没纸张。不然怎么会说得这么简省,他不怕人误解而导致误用吗?离三国不远的晋代人,就有不太理解的,更何况现代人。但仲景本身历史上没有传记,所以这个说法本身也还是有点猜测的成分。说不定仲景类似黄帝一样,只是个托名呢?伤寒论实践印证将近两千年,我相信它是没有错误的,问题是怎么找到解释的钥匙。

没有这把钥匙,那么继承和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后,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和完善他的体系(这是肯定的,因为他说过“虽不能尽愈诸病”)。
为啥非要立个圣人呢,孔圣人也有错,伤寒论没有错?为什么不能批判伤寒论,非要认为完美无缺,这世界可能存在吗?就是摆在面前的事实也不承认.……
 
为啥非要立个圣人呢,孔圣人也有错,伤寒论没有错?为什么不能批判伤寒论,非要认为完美无缺,这世界可能存在吗?就是摆在面前的事实也不承认.……
批判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啊,都没理解就去批判,这样是不对的。网上的中医黑不就是这种思路吗?他们根本不去了解,只是道听途说或自己想当然,然后去批评。
 
批判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啊,都没理解就去批判,这样是不对的。网上的中医黑不就是这种思路吗?他们根本不去了解,只是道听途说或自己想当然,然后去批评。
此话有理
 
昼,气行在阳,夜气行在阴。
61条,昼烦,说明阳分有阻力(即阳有脉不通),故用附子之辛温通外表,主药。夜,安静,阴分气行无阻力,阴脉通畅,但附子是增强阳气的药对阴分不利,故干姜温太阴起护阴的作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