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一个科学博士的国医堂跟诊日记

也提不出什么宝贵意见,就是讲下我的理解。
关于药方的事情。我和几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也说起过,说现

您写的真是太好了,我也很喜欢黄元御的书,感觉写的非常透彻。伤寒论大部分都在讲是什么,很少讲为什么,这也造成了后世很多医家的困惑。不过我个人理解,金元四大家和先秦两汉的用药思路差别还是很大的,更不用说明清了,中医的发展其实是一直在倒退,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
 
您写的真是太好了,我也很喜欢黄元御的书,感觉写的非常透彻。伤寒论大部分都在讲是什么,很少讲为什么,

关于黄元御的书,我谈下自己的观点:
黄元御的书其实适合现代人读。为什么?因为他符合或者说是顺应了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你我从小生在新社会、学在新社会、长在新社会,我们学习的是逻辑思维,与古代的思维绝缘了。我们通常的理解方式是从构建一个理论基础开始,然后再这个理论基础上去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黄的书核心在说一个什么事:以后天八卦为基础,论述了脾胃在人身体里面的重要性。脾升胃降是体内圆运动的原生动力。这个模型建立以后,挺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所以理解起来就简单了。同时他也确实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把人从繁琐的古代医书上解脱出来,使得后人学医或者说理解医有了可能。黄治病的方法就是以这个五运六气为基础,你看他开的药方,就是以后天八卦为基础,重视一气周流,重视中土的作用。他书里面很多药方没有药量的,就是为了表意。这个意就是方位。
张仲景也是个科学家,他的总结归纳能力应该也是很强大的,但是他的年代与现在还是太久远了,那个时候的古文现在理解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黄是清代的人,文字简介也明了,语病也少,所以至少在语言上的阻力少很多。
现代的年轻人你说要去学中医挺难的。思维没有阴阳的思维,一上来就是五行的观点,心里还不一定认同,还认为很落伍。一看古代的书,头都大了,还不好理解。看看内经,唧唧歪歪的不知道说什么,还有很多错别字。所以就没法学好了。
与您探讨,欢迎指点!
 
关于黄元御的书,我谈下自己的观点:
黄元御的书其实适合现代人读。为什么?因为他符合或者说是顺应了

是,确实黄元御的书逻辑性很强,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不知道他在实际开方中是不是也按照四圣心源里面写的那样,用那么少的药来治病,觉得很不可思议~
 
是,确实黄元御的书逻辑性很强,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不知道他在实际开方中是不是也按照四圣心源里面写的

从他的医案来说,确实按照这个思维开方的。这个你可以看下罗大伦的书。
 
见证奇迹的时刻,一则治疗冠心病的故事——国医堂跟诊日记8
前两天实验室的师兄说要换回之前的旧手机,我好奇的问为什么,他答道总是用智能手机总是想着拿起来玩一玩,所以打算换回去解决这个问题。我笑到,历史上每个时期,总有那么一帮人,妄图以过去的某种方式或者制度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就像民主的问题不能用专制来解决,发展的问题也要在发展中解决一样,又何必换回去呢?说完这个事情,我也在想,是不是也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中医其实也是用“过去的方式”解决现在的问题呢?如果观看西方医学史的话,其实不难发现在西医的某个阶段,比如说盖伦医学的阶段,中医和西医很多东西都是十分相近的,而后来则渐行渐远。所以很多人都会质疑,现在的中医是不是只是西医的一个阶段而已。但是在我眼里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也一直强调,两个东西相同还是不同,不能看他的表面,而要看本质,任何医生常用的药无非也就是那么些,但是怎么加减化裁才是真谛所在,就像音符无非那些,但是怎么弹奏出美妙的歌曲,才看出作曲家的高超,甚至同样的乐谱,音符直接的东西,才考校指挥家的功力所在,这也是中医的奥秘吧。
也有人问,什么病中医比较有效果,什么病不是中医的强项。概括而已,对于物理上的损失,西医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功能上的调理,应该是中医的特长,当然我这也是外行人说外行话,统而言之而已。这不这周来的两个病人就非常典型,一个是心脏瓣膜缺损,除了手发紫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特征,只有西医检查的病理缺损指标。严老师问了相关情况之后说,这种情况可能开药效果不好,就没有开药。因为毕竟如果是小时候发现,还有长好的可能,而到了这个年龄,再长好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估计开药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就不要浪费病人的金钱。后来和永太吃饭,我开玩笑说,毕竟如果人身体有个物理性的缺损,估计只有该安上的安上,该接上的时候接上,中医再申请,也没有牛到想让哪个地方长就再长出来的境地,否则中国的太监几千年前就该绝种了。
说到中医的局限,也说说这次跟诊遇到的振奋人心的案例。本来这次跟诊的人多,我大概数了一下,满满一屋子人大概有23个;看病的人更多,一下午的时间将近四十个病人。而我说的这个患者这好是最后一个,大家都比较疲劳了,光抄方子抄的也手累啊。更不用说还有好多站着的呢。本来大家好多人都不打算抄方子(因为看完病之后严老师会有讲解,有时候来不及写,否则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结果一听疗效,大家又开始振奋了。病人是个冠心病患者,就诊前主动脉堵塞60-70%,西医说除了支架和心脏搭桥,没有什么好办法,病人也很有意思,不想按照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于是来找严老师看病。吃完严老师开的药之后,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特地一个月没有吃任何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检查结果发现各项指标基本正常,阻塞也大有改观,下面就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患者男,43岁,1月12号初诊。苔白有齿痕,唇黑,主动脉堵塞,胸闷,血脂高,白细胞高,前列腺炎,无痰,纳可,眠可,无脚凉,小便数。处方桃红四物汤合瓜蒌二陈汤如下:当归10,川芎10,赤芍10,生地15,桃仁15,红花10,全蝎6,蜈蚣3,瓜蒌15,茯苓15,陈皮10,法半夏10,炙甘草,三七粉,川萆解。三七粉活血,川萆解治疗小便数。
二诊2周后,1月26号。这天临近年关,没有去跟诊,只能看原始的单子。唇暗,尿频,闭塞。生黄芪30,党参15,当归15,川芎10,赤芍15,生地20,桃仁15,红花10,全蝎6,蜈蚣3,瓜蒌15,陈皮10,三七粉3,川萆解20,荷叶10,丹参20。以方测证,增加了黄芪党参丹参补气,加大了当归赤芍生地养血,另外生地反佐黄芪,养正不伤阴。荷叶清热,应该也有防止补气养血之药太多,易上火之弊端。
三诊过年之后,2月23号。头痛减,尿畅,胸闷痛减,舌苔暗减。生黄芪30,太子参15,当归15,川芎10,赤芍15,生地20,桃仁15,红花10,全蝎6,蜈蚣3,瓜蒌15,茯苓15,陈皮10,三七粉6,川萆解20,丹参20,法半夏10,元胡15。太子参换党参,应该是有补心气的作用,太子参临床多和麦冬合用,防止上火。元胡止痛,常和木香合用,尤其治疗痛经,是常用的配伍。
四诊04月13号,药后所有症状显著缓解,小便通畅,偶尔头痛。前方基础上加大丹参用量到30克,加郁金10克。
后来严老师讲解的时候说,这个思路就是活血化瘀通络的思路,之所以通络是取久病入络之意,活血化瘀多用桃红四物汤和血府逐瘀汤,配合三七粉和元胡使用。通络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话则多用全蝎蜈蚣这种虫类的药物。
说起来冠心病甚至癌症都是西医里面非常难治的病症,但是也常常看到有些报道说某某医生治愈了冠心病,癌症等等,所以很多人问我,到底中医能不能治疗这些基本,有报道上说的那么神奇吗?我和朋友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这些疾病在中医里面也有思路,但是坦率讲,很多西医面对的难题也是中医遇到的难题,比较医学还是有某些共同之处的,但是对于很多疾病,就像我开始所说的,确实中医有很好的效果,比如之前文章提到过的十味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等情志疾病,中医的很多理论还是很擅长的。就像我一直强调的那样,没有必要把中医和西医看着你死我活的敌人,相反应该看做同一战壕里面的朋友。既不做一个中医黑,也不做一个中医粉,如此而已吧!
 
聊聊中医院校能培养人才吗?记陈兄永太——国医堂跟诊日记9
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如果你希望找个中医大夫,十年二十年之后,你面对的很可能就是现在中医学院的这些学生。毕竟随着岁月的增长,解放前的很多大夫逐渐的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传统的师带徒的方式现在也不是主流。有人问,那不是民间还有很多中医爱好者,那么他们难道就不行?坦率讲,他们当中很多医术精湛,甚至比这些科班出来的强很多。但是因为前几年规定,中医的医师资格证要么是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要么只能是名老中医师带徒的学生。对于第一种,除非你重新参加高考,而对于第二种方式,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当然也包括牛哥),大部分会处于“非法行医”的尴尬境地。很多人会问,现在的中医院校是中医的掘墓人,真的是这样吗?我也问过永太同样的问题,网上很多人说现在中医学校的学生出来不能给人看病,真的是这样吗?永太回答说,也不是完全都不行,一届还是有那么两三个能给人看病的,言下之意是,“区区虽不才,还是那两三个人之中的”。颇有些天下文章共十斗,曹子建占八斗,我虽不才,也占一斗的意味在里面。
堂堂最高等院校最好的学生们,就是这个情况,各地的中医院校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很多人问牛哥当地哪里有好的中医的时候,牛哥也往往为难,甚至有时候推荐他们去找西医看病,因为中医这个东西,学不好了还不如不学。我觉得有一种观点很有意思,中国古代的文化,都是“钝器”,学起来用起来都非常费劲,比如毛笔,古琴,箫,甚至中医,比起钢笔,钢琴,长笛,玩起来都非常别扭。而且这些东西讲解的是口传心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每一支笔,每一把琴,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根本没办法标准化生产。其中中医也有这个特点,同样的病人,这个可能要补,那个可能要泄,这个可能需要热,那个则要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指望着学中医教材来给人看病,难!既然没有办法标准化生产,就没有办法统一训练。这就有点类似于散打和内家拳,虽然说内家拳威力无比,可是多少人不是把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呢?散打虽然在最高层面上不如太极拳,但是只要勤学苦练,对付个把流氓还是不成为题的,虽说是八万四千法门各有不同,但是毕竟任何一个法门都有缺点吧。前几次的跟诊日记不是讲病情,就是谈病人,期间无数次的提起永太。这周日跟诊永太说自己昨天参加了北京市的象棋比赛,都已经是第六次参加了,才想起来第一次见到永太,还是因为象棋结缘,不由得回想起往事来。
说起遇到永太还是因为当年来北京做项目,正好住在北中医附近,工作之余闲来无事就在附近溜达,恰好看到北中医的象棋协会有交流的活动,一时技痒难耐就决定去切磋几盘象棋,当时永太正好是象棋协会的社长,坐镇中央。于是两人便杀将起来,现在还记得永太当时执先手,我后手顺炮应对,应的是当年胡荣华对阵付光明,成就十连霸伟业的经典一局棋的招数。永太后来说自己对付屏风马有一套手段,应付顺炮,则办法不多,于是下了个软招,被我中局竟多两兵,残局中使用小巧的内家功夫拿下了。永太当时大惊,说自己象棋水平在北中医的学生里面算是高手了,哪里又冒出来这等好手,为何之前从来未曾听说?我才慌忙解释到自己在哈工大读研,只是来北京做个项目,恰好路过而已。两人杀的开心,便下棋之后决定一起吃点东西,把酒言欢,非常痛快,恰巧我这有些象棋的资料,便相约过几天送给永太欣赏。只是没想到过几天天空飘起来毛毛细雨,逐渐越下越大,永太有事情未至,无奈之下便躲进了之前下棋的屋子,只是前几天象棋活动,改作了民乐的展示大厅,才第一次有幸见识了小师妹精湛的技艺,哎,说起来,冥冥之中的造化,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后来才有我纠集了几个在北京的朋友,也都是象棋高手,组队和北中医的一帮好手切磋了一下棋艺,就这么渐渐的和永太熟络了起来。后来再下棋,便胜负两分,倒也占不到对方什么便宜,现在我心思不在下棋上,棋艺渐渐生疏,估计现在已经负多胜少了吧。
说起来当时虽有学医的兴趣,却没有学医的计划,后来永太说起自己的医术,大部分来源于严老师的方子,我才动了跟诊学医的念头。坦率讲,永太说自己医术高超,我还颇不以为然,无知者无谓,你真正佩服一个人,一定不是你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而是你懂了很多东西之后才发现很多是你无法想象的境地。就像是大家虽然觉得爱因斯坦伟大,但没几个人懂量子力学,所以其实感受并不深刻,反而是学了登堂入室之后,才发现能有此发现非天才和勤奋不能够成功。以前一直觉得要是我也在北中医读书,水平未必比他差的了多少,现在在才发现,即使当年学了中医,现在也一定自愧不如。之前永太常说自己曾经跟诊七八个老师,之前也颇不以为然,现在才发现每周日跟诊一次就已经累的不行了,更不用说其他。一个人又聪明,有努力,又对自己所学有浓厚的兴趣,医术怎么可能不高呢!所以我也经常感慨说如果每个中医学子都有永太的用功,何愁中医事业不发展!因此在他的文章里我也经常看到既有对中医现状的不满:
小城的医疗行业实在令人担忧,已经不愿意说抗生素的滥用,激素的随意用,大夫的水平实在不咋滴。县人民医院就好些个大夫来找我看本科室的病,中医院的中医大夫更是大多混事儿,根本无法展现中医中药的疗效。往往大剂量超剂量使用中药,还一副药喝个两三天。动不动要求患者转院治疗。实在一言难尽。基层确实缺乏人才!那些个所谓的专家,据某患者(医院大夫)讲:什么是专家,年纪到了,工龄到了,也就是专家了。实际上真没什么本事,有本事的早走了。
小县城里遍地都是药店,只要你愿意花钱,没有买不到的药,处方非处方,只要有就能买。奇葩的是药店基本是不配备大夫的,患者买药自己读说明书,或者药师推荐。小县城里除了中医院,也没有专门的中医诊所,赤脚郎中倒是遍地

又有对同学同行不思进取的无奈,让我不禁想起张仲景的伤寒论序“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和上级大夫一起开方治一老头便秘,上级大夫是很久以前的大大师姐,肠燥津亏却不敢增水行舟,一番劝说,才用生地玄参,开的剂量乱七八糟,怎么增液?无语的是死活要加扶正的黄芪,扶正药那么多,干嘛选升的黄芪,太子参益气扶正而不温燥,见患者兼有喘促咳痰,苔黄腻,我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可加宣肺润肠的杏仁,可加化痰润肠的瓜蒌,欲降先升可加小剂量升麻,缓泻而清利湿热的虎杖可大剂量使用,而且生白术大剂量是通便良药。但我不会去同上级争辩,所以往往只是冷眼看着临床一堆奇葩的中药方,可悲!打着中医旗号开着西药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里,不知道有多少不会开中药、开不好中药的大夫!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治病的传奇经历:
返家火车至六盘水,已是凌晨两点。无心投宿旅馆,在118旅管门前有燃着小炉烤火的招揽客人的旅店老板,一再拒绝他们的住店请求后,他们邀我烤火取暖。谈起我是大夫,初始只是说着病情,待得我言之确实,他们取来纸笔,叫上自己患病亲友,都排队找我摸脉诊断,求开一方。于是这一夜我看了将近20余位素昧平生的人。他们看我说的渴了,买了矿泉水和饮料,还带来了香辣的米粉特产。天亮,他们去帮我买了车票,帮我带着行李,送我上车。看着他们写的歪歪斜斜的联系方式,我无比感动。
1月24日回家后,持续不断有患者来我家求诊,到2月17日返京,收到太多的礼,家里堆了满地。至于患者送的红包,实在无法退去,也无法分清谁送的,或者送了多少。原本看病收取诊费无可厚非,可我不收任何费用,想着回报家乡,却又导致这种结果,却是意料之外。不论如何,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尽心尽力解决问题。
有时候和永太聊天,他也坦言自己还没有达到那种“大医精诚”的境界,很多时候也觉得治病能够给自己带来收益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不过我倒是很多次的见到他无偿的为患者服务,分文不取,想必永太也是谦虚吧。古代的很多大医,都是自己受到伤害,或者家人受到误治才发奋学医,相比永太也有这个动力吧。又有人看过永太的面相说,“君有杀伐之相,他日不为将,则为医,他日必当名扬天下!”想必今日学医也应了当日之言,至于他日是否能名扬天下,我们则拭目以待吧!周日聊天,永太感慨说现在再看食堂吃饭的小师弟小师妹,觉得自己都已经老了,牛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不知不觉认识也都三年了。我猛地一惊,“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一个人有一个医学理念吧,中医不是很多病不同的治疗思路都能治好病嘛。大医不敢当,想我们这种估计以后也

对于患者而言!看重的是能不能治好病这才是最重要的,张仲景也没有资格证,但是垂名千古!不要太再意形式上的东西,重点放在提高医治水平!造福于民!
 
对于患者而言!看重的是能不能治好病这才是最重要的,张仲景也没有资格证,但是垂名千古!不要太再意形式

谢谢您的鼓励,我也不太在意这些东西,只是,哎,您懂得。现在先把自己的水平提升上去再说吧。
 
看病的糟糕体验,也说说中医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国医堂跟诊日记6
记得有一句诗说的好,“昨夜

顶一下,是的,中医大夫的价值在于开出好的有效的方药,而好的方药,50元、100元的挂号费都是便宜的。谈中医时,总爱说啥简便效廉,这廉字也有很大的副作用。中医大夫的看病模式该改革了。
 
经常来走走,顶一下表示对牛博的鼓励吧
 
单方一味,气死老中医——国医堂跟诊日记10
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难免不聊聊兴趣相投的话题,就像是一帮搞IT的人在一起,基本上说的都是最新的技术,牛哥虽然计算机科班出身,也不免觉得索然无味。一群学金融的朋友坐在一起聊投行,谈投资,牛哥则目前是更不怎么感兴趣了,所以肯定也不会听到心里去,而估计这帮学金融搞IT的朋友听我们说什么“气以直养”,“虚灵顶劲”,估计也是头大。经常和宽大夫一起向冯老师学习太极拳,想想也能知道,就我们这几个人在一起,聊的除了武术,就是医术了。没想到这么一聊,还真聊出一个故事来。
冯老师是河南焦作人,小时候就知道父亲有个毛病,就是一旦喝完酒的之后,就往往小便困难。我们平常人可能意识不到,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吃喝拉撒睡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往往这些事情出了问题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这些看起来最普通不过的事情,才是最幸福的,正所谓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够珍惜。而对于山东河南这种地方的人来说,吃饭喝酒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一旦因为这个问题不能喝酒,其中的痛苦,也往往可以想象,当然牛哥在这里不是提倡大家大家喝酒,而是说对于那种不得不喝又不能喝的情况,对于病人来说是一种无奈,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有这个毛病,那些年冯老先生也是利用各种出差的机会,跑遍了北京武汉的各大医院,中医西医的更是看了一大堆,偶尔几次会好一些,却没有一次能够根本解决问题。说到这,冯老师问我如果遇到这种问题会怎么办,各位不妨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说如果是喝酒之后小便不利的话,很有可能是湿热下注,不知道用四妙散(苍术 黄柏 薏苡仁 川牛膝)做加减治理下焦湿热会不会好一点。宽大夫此时插话到,这种病中医里面叫做癃闭,不知道当年的中医是怎么治的,估计方子现在也没有保留下来。冯老师继续说到,方子肯定是不见了,不过既然求了很多中医都没有治好,估计常用的法子估计应该作用不大。于是我们便好奇的追问后来治好了没有,用的什么法子。冯老师便继续不紧不慢的讲他父亲的故事,说是当年老先生有一次和一个下属聊天,说到兴奋说突然叹了口气,说起自己很是喜欢杯中之物却没办法多饮,下属便问到为何如此,老先生便说到自己的病,前前后后跑了不少地方,花了很多钱,一直没有办法。这位下属之前是部队的连长,专业之后到了地方,来到河南。听完冯老先生的叙述之后便哈哈一笑,说到如果是其他问题,自己或许没有解决办法,但是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之前恰好也有,后来被一个民间的验方治好了,正好可以告诉您。冯老先生大喜,忙问用什么法子治好了,于是便被告知说,让孩子去河边挖上一大把白茅根,在加上拇指盖大小的冰片,煎上浓浓的一大碗,便可痊愈。于是冯老师先生急急忙忙让几个还是去河边挖白茅根,回来吃完药之后一试,发现还真管用!从此便告别了烦恼,当然后来据说又犯了一次,便如法炮制从此没有再有此病。
熟话说一层医理一层医,我忙问宽大夫此中道理,宽大夫回答说白茅根性微凉,而酒性湿热,没想到大剂量的白茅根还有这个用处,今天也学习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也很感兴趣,很想知道方子的出处在哪,是何道理,还真找到了!方子应该来源于张锡纯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近代第一可法书之称,而张锡纯对近代很多医家的学术思想影响很深,所以如果各位有对中医感兴趣的,不妨入手一本,细心学习,必能有所斩获。而在书中治癃闭方一节,有“白茅根汤”,白茅根一斤,煮到白茅根全部沉入锅底,其汤便成。而此白茅根汤,“主治阴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至小便不利,积成水肿。”这个方子“江湖气”很浓,不像是学院派出身的教授开出的方子,倒像是走街串巷的“串铃”郎中的风格,不知道张锡纯先生当年如何得到此方。更为有意思的是,不仅张先生解释了此方为何能用,还特别强调了此方的禁忌——反膨胀,无论或气,或血,或水肿,治愈后,皆终身忌食牛肉。盖牛肉属土,食之能壅滞气血,且其彭亨之形,有似腹胀,故忌之也。所以不知道老先生的病再次复发,是否因为没有忌口的原因。
另外之前度余浩(任之堂主)的博客,还发现一个白茅根用药上的经验。临床上经常遇到怀孕一两个月的妇女,出现妊娠恶阻,恶心、呕吐,至恶闻食味,食入即吐。治疗方法虽多,但因孕妇用药常常投鼠忌器,很多药不敢使用,不放心使用,而芦根能生津除烦,有止呕作用,且其质地中空,具有通达之性,能“除恶阻之阻”,“清郁热之烦”,而且此物非常安全,临床运用,每天20—30克,疗效神奇,一般一剂知,三剂愈。
中医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单方一味,气死老中医。意思是很多民间医生对于某些疾病有特殊的方子,能够治好很多老中医没办法的疾病。不仅是前面的白茅根,之前读书,还读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介绍给大家。
《太氏药谱》上就提到一位民间郎中善于治疗小儿积食。说到太树人老家太家庄周围有个小村庄,有一位张姓草医,治疗疳积之病有奇效,而且简验药廉,视为枕中之秘,从不示人。后来太树人与之倾心结交,将自己的治疗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这位郎中也便渐渐失去了防备,一次在酒醉之后说到,其实没有什么神秘的,一味鸡矢藤研磨是也。知道看我博客的很多学堂的家长和老师,下次遇到小儿积食,不妨试试用大剂量的鸡矢藤,加上焦三仙(山楂 麦芽 神曲),甚至可以配合四君子研末,如果怕口感不好可以放上些许红糖。熟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的父母倒是反着来的,生怕孩子恶着,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小孩子经常“饿”一下,反而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
不过现在的孩子都娇贵的很,谁又肯听我的呢!
 
来看中医的泰国姑娘——国医堂跟诊日记11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一个人知道越多的时候,那么意味着他不知道的也越多。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能看好越多病人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不能看好的疾病也越多。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有限,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另一方面医术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病人的配合。跟诊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很多甚至可以称得上“奇葩”,“病者所患患病多,医者所患患道少”,大概如此吧。我常常戏称,一个人跟诊久了,医术未必会提高,但是看人的本事一定会增强,毕竟病人看病都会把最真实的一面告诉医生,一般不会保留。所以在跟诊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患者。有带着两个老婆一起过来的,有第一天带着一个老婆过来,第二天带着小老婆过来的,有年纪轻轻由于生活习惯不好肾虚的厉害的,有根据百度来吃药的,还有得了绝症可能时日无多令人心痛的。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另一个职业能够如此深刻的改变人的世界观,或许只有人在得病的时候才会把健康之外的东西看的很轻很轻。当然跟诊最开心的时候,肯定是患者所得的疾病得到了治愈的那种感谢和欣喜,觉得这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所在。
今天讲的第一个患者就是一个让我们无奈的患者,患者自述由于多年前感冒自服安宫牛黄丸,结果由于吃错药一个月之内长了100多斤,现在250多斤。主诉头晕心慌,苔黄腻甚,舌下裂,CT检查心脑血管正常,感冒后肚子变大,水肿,怕声音,大便不成形,打鼾,失眠,容易早起,饮食正常,害怕凉食,脂肪肝,怕声音,之前服用中药血压容易上升。平胃散合二陈汤即平陈汤。
处方如下:苍术12 陈皮10 茯苓20 厚朴20 泽泻15 炒白术15 党参15 法半夏10 炙甘草6 肉桂8 山药15 干姜10 益智仁10 生龙牡各30 天麻10
在中医里面脾主肌肉又主运化,所以治疗这种相关疾病多从健脾化湿,祛痰益气的思路入手。像患者这种情况,突然之间长了这么多斤肉,很可能是脾胃受损,才导致这个结果,二陈汤前面说过有去痰的作用,主要是针对患者舌苔黄腻。平胃散则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姜枣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
除了这位患者,这次跟诊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这位来看中医的太过姑娘了。姑娘一个月前来到中国,这次是在北中医针灸学院的一位同学的陪同下找严老师看病,主要症状自述有过敏性鼻炎,鼻子痒,目痒,手掌黄,脚凉,舌红少苔,纳可,经期推后,上次月经4月17号(看病时间是五月四号),睡眠一般,另外嘴唇痒,腰椎可能需要手术。
严老师用玉屏风散做加减,炙黄芪30,防风10,白术10,苍耳子10,辛夷10,白芷10,细辛3,蝉衣8,乌梅10,五味子10,炙甘草10,茯苓15,肉桂6
玉屏风散多用于体虚自汗,甚至是虚人感冒,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子。苍耳子辛夷白芷是治疗呼吸系统的常用药,至于蝉衣,乌梅,五味子,则根据严老师的讲法,根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有抗病毒的作用。严老师在之前也特别强调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报告一定要在辨证配伍的基础上使用,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到炎症就一味的消炎解毒,非常不可取。最近发现老师开方子有个特点,就是第一次开方子的时候一般使用成方或者老师比较有心得的方子,然后再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因为很多情况就像我们工程上说的反馈调节,当感觉某些药寒了热了的时候,再通过加减化裁不断的接近靶心。当然比工程困难的是,人体太过于复杂,以至于往往医生只能依靠经验而不是现成的理论推导甚至是理性思考。或许这也是不同的医生根据自身对病情不同理解才建立起不同医学模型,这也就是所谓的“流派”吧。当然我们也常常戏称,医生也往往根据自己的感觉来给病人开方子,比如脾胃差的医生给病人开的药里面往往加上补脾的方子,肾虚的医生往往给病人加些补肾的药,不同于西医和工程,中医根据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给病人开方子,甚至很多方子的思路都是相反的却都很有效果,我想这也是中医的神奇和魅力吧。
跟诊之后我也曾经问永太,很期待这次给泰国姑娘的治疗啊,笑称到,如果真能治好这位姑娘的病,岂不是扬我大中华国威?永太叹了口气说难啊,古语有云,内不治喘,外不治癣,说明这是多少位名老中医积累起来的经验,古之人岂能欺我,说明古代多少名医对此也束手无策啊,想当初一个肺结核,百年前就几乎是不治之症,当年多少有名的医生,对此还不是无可奈何。况且北京这个天气,大环境如此,恐怕要治好,挺难的。不好好在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很多疾病认识的发展,现在很多之前的不治之症都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我想尽管我对西医也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很多问题,还是西医还是会表现出对中医的优势的,但我不知道这种病是由于我读书不够还是理解不深?因为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面临的很大的苦恼和困惑就是,如果承认现在的中医水平不如古代的医生,那是不是对于古代很多不治之症来说,现在的中医岂不是更办法不多?中医岂不是只能不断走向衰退?到底是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出了问题还是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本身很多问题就误解?宽大夫也常常感慨,很多人面对中医理论也觉得真是太完美无缺了,一旦深入其中也会发现很多病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和理论并不是符合的那么好。我说,恐怕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有这种过拟合的现象,当一种理论非要说明所有实际情况的时候,反而这种理论会失真。不过像这些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想清楚明白的,真正有懂了的那一天,才算是勉强入了中医的大门吧!
 
谢谢牛博牛哥分享!学习了。虽然还不太明白。留给脚印作为记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