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我的经方之路

再看防风通圣散

安徽温兴韬医师认为,防风通圣散主要由由三部分组成。荆防四物汤,用于证见皮肤瘙痒、干燥脱屑,且无明显湿热症象者,用于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证等效果显着;越婢加术汤,治疗汗出而肿、小便不利的清热利尿方;凉膈散,为清上焦风火、通下焦实热方。如有三方兼有之证,选用本方者有效。对于皮肤粗糙、形体壮实、汗出不多、烦热且大便干结的表里俱实型体质患者,使用防风通圣散能改善体质。
在此皮肤瘙痒、干燥脱屑有的不属于“肌肤甲错”的范畴,程度较轻者,不属于桃仁证用当归、芍药、川芎即可。
皮肤粗糙如蛇皮、松树皮等才属肌肤甲错,兼有便秘、失眠、狂燥、或有脑梗病史者,才是桃仁证。
刘完素在《保命集》中提出:治疗风刺、隐疹(荨麻疹)应在防风通圣散原方基础上倍加麻黄、盐豉、葱白,目的是“出其汗”还要去掉芒硝,因为“咸走血而内凝,不能发”
治疗荨麻疹除了应加大发汗药的使用外、还要加大生甘草、苍术等有类激素样作用药物的使用,并且还应减去芒硝防止其副作用”。
防风通圣散原方以滑石最重,甘草次之,这两味药比它药重几倍,所以应看作是六一散加味。后世大方以此方和五积散为代表,此方性凉,五积散性温,都有很广的适应证。
一个是一个胃脘胀满1年余的患者,心下痞满,舌苔黄腻,上呕中痞下利的症状全有,然而用半夏泻心汤无效,枳术汤无效,参考《名医类案》中用活血化瘀法亦无效,求助于黄老师,黄老师的回答只有五个字,令我大吃一惊:黄芪建中汤。这样厚的舌苔也能用温补的方子?我半信半疑地给患者开了此方,没想到3剂痞满即大有缓解,10剂后痊愈。我再次询问黄老师,黄老师说他的舌质是淡的,这就是一个虚弱体质,是“虚痞”,要用补法,而不要管舌苔,舌质比舌苔重要。
一是一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麻黄体质,清水涕,舌苔水滑,正是黄老师书中描述的“青龙水”,用小青龙+附子20克,5剂后症状大减,10剂后全消。
二是一位卖刀削面的老板娘,也是鼻炎,经常流鼻涕影响做生意,用小青龙15剂无效。再仔细观察患者烦躁不安,主诉很多,属于柴胡体质,用小柴胡加细辛10克后鼻涕明显减少。黄老师书上写到小柴胡汤也可以治疗过敏体质的鼻炎,是真知灼见。

陈瑞春运用经方

经方亦可与后世方结合运用,有助于提高疗效。笔者在实践中,有几个常用方法简要介绍如下:其一,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表虚自汗,或抵抗力差,经常感冒者是常法。桂枝汤治表虚自汗已是定法,但由于其补气固表的功效不足,故可与玉屏风散合用,以增强补虚固表的功效。其二,用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治湿热痹证,临床屡见奇功。其三,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或良附丸,治胃脘痛。本方四逆疏肝和胃,小陷胸治痰热互结胸中,良附丸温运行气消胀。合用共奏辛开苦降,清热化痰,行气消胀之功。临床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等均有明显疗效。其四,用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或合百合知母地黄汤,治更年期综合征、精神抑郁证。本方疏泄肝胆,养益心肝,是一张平淡之中见奇功的良方,不少更年期妇女,折腾得不可名状,用上方屡见功效。其五,用当归芍药散合金铃子散,治妇人诸腹痛。笔者多年来凡遇女性下腹痛,诸如附件炎、盆腔炎、宫颈炎,只要有白带增多者(少数白带不多)用上方取效甚速,腹痛甚者加台乌、艾叶,伴腰痛者加杜仲、续断、鹿角霜,白带清稀量多加芡实、萆(解);宫颈糜烂特甚加十大功劳、野菊花,或用五味消毒饮加十大功劳、土茯苓煎水坐浴熏洗。
而应用酸枣仁汤我觉得并非一定见“肝血虚”了,我辩病用药了,细想就这两个方加酸枣仁汤,但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我一般不加。所以在用枣仁时一定要问病人的脾胃情况,否则容易致泻。大剂量的枣仁往往使脾胃虚弱的病人出现腹泻。
英国人实验研究桂枝茯苓丸有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
急性脑血管意外后,1周内脑水肿高峰期间,血肿周围产生炎症反应,炎症介质、炎症细胞侵润
 
经方呼吸病篇

有时候我会想,如何提高一些方药的力度,是加味还是加量?比如老师的除烦汤,是凉隔散的变法,倘若要提高力度,老师会在除烦汤中合六一散寓导赤散之意来加快热的消退,亦会加大连翘的量至 30克,或加薄荷等,每亦取效。临证中,我发现若再加入调胃承气汤即合用了凉隔散则力度猛增,或加丹皮亦可增效。特别是对于近日初夏的心烦、焦虑等不定愁诉的患者也许更有效。
老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病人时通常会对体或对病或两者兼顾。对于小儿感冒、支气管炎及支原体肺炎后久咳不愈者,若热性体质,老师一般会选择除烦汤或半夏厚朴汤加味,如桔梗、陈皮、连翘、枳壳,即除烦汤去栀子、黄芩,对于轻度热性体质的患儿也许更安全。若体质偏弱,则会选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增强体质。对于成人久咳不愈、非典型哮喘经西医药疗效差的病人,常见到老师用柴朴汤、大柴朴汤,时合苓桂丸或栀子厚朴汤,或加桔梗(合排脓散)、陈皮,从疾病谱上看可能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居多。抄方中亦偶见老师用麻黄剂取效者,但因抄方时间尚短所见案例不多,故体会不深。看样子,要不断努力哦!同时也希望大伙儿把一些应用麻黄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经验拿出来一起分享。

薛蓓云医师化湿学习之处

还时不时翻看下脸结膜、望手掌、看指甲,但并不是每例如此。江阴地处江南,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加之进入梅雨季节,湿气较重。这也可从患者舌像看到,舌质偏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腻而润的很多,师姐化湿不太用花叶草藤类而多用姜桂芩连剂,处方常加有山药、薏苡仁。柴苓汤、柴桂汤、解郁除烦汤、半夏泻心类方、当归芍药散、丹栀逍遥散等方出现较频繁。从就诊疾病谱看,肠胃病、妇科病、皮肤病、肿瘤等中医门诊常见病、优势病种偏多。例如肿瘤病人,一例戴着帽子的右乳腺癌手术并化疗后出院病人服温胆汤后睡眠、精神乏力明显改善,转方用解郁汤。一例早期肾癌根治术后、孤立肾而顽固低热伴乏力者与柴桂汤合五苓散化裁方后热退平稳,气力回增。还有一例84岁女性胃溃疡3X3CM恶变保守治疗,用半夏泻心汤加味配合复方斑蝥胶囊平稳控制已达1年多。再如痤疮、面部褐斑病症,女性常用归芍散加味。有热性体质的一青春期男孩,瘦黑多毛,痤疮色暗,开方为丹栀逍遥散加荆防与红花。还谈到发现沙漠水果--沙棘子可以作为美容专药。
 
江阴薛蓓云经方原论2

33、在治疗实喘时,应用小柴胡汤,柴朴汤、小陷胸汤,小青龙汤,柴胡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苓术甘汤、麻杏石甘汤、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汤等机会较多;治疗虚喘用炙甘草汤、生脉汤加山药、山萸肉、肉桂等机会较多。平素可与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口服改善体质。
34、要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我在江苏中医药发表过治疗这类病人的文章,以儿童多见,中药选用柴朴汤加石膏、山栀、丹皮、五味子效着;小孩睡在少汗中是正常的,这在民间一直流行,具体机理我想应该与小儿体质有关-稚阳之体。
35、我觉得不应该说是西药掩盖症状,西药也在改善病人的症状,不过带来了很多较明确的副作用,如长时间应用激素后血糖升高、柯兴氏综合征、骨质疏松、胃粘膜损伤、诱发或加重感染及停药反应等;我觉得这样会改变患者的体质,而不是掩盖原有的体质,我们应该根据现在的病人情况辩证及用药,随证治之,加强随访。
36、我觉得适合四逆散的人群偏多,而且严重缺乏锻炼,更有甚者一边穿裙一边叫凉。(江苏地区)
37、我认为辨体质主要靠医生对临床不断的积累、提高对就诊病人作出地符合病人现病史的“状态”的概括。接下来的治疗以把握既往体质和一贯体质为主而展开。
38、我觉得楼主在用小青龙汤时关注了后背,忘却了苔要滑;在用止嗽散时又错加了黄芪,(咳嗽章节里扶正一般不用黄芪,只用党参),仅用止嗽散我想应该有小效的;这个病人倒像江苏籍,柴朴汤在江苏应用很广泛。
39、对痛经的看法:一般建议在经前口服中药如四逆散、逍遥散、当归四逆汤、桃核承气汤、温经汤、当归芍药散等,经期一般不用药,若经量少无明显少腹不适可用四物汤,腰酸明显者可加服金水宝或百令胶囊;在月经将净时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一周左右。连续三个周期下来应该显效了。
40、本案例是脾肾阳虚甚为主,用四神丸应是力度不够,佐加活血之法我认为可在腹痛较甚时加用。过用活血可加速肠蠕动,当然在较大剂量温阳药的呵护下是安全的。
41、精神性烦渴:我觉得进入更年期的女性这方面的问题太多了,与八味解郁汤加除烦汤效着,或用四逆散合五苓散亦可。
42、我最近越来越喜欢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了,上有口干或口苦,中有胸满,下有便溏即为应用指征。
43、黄师在《十大类方》中就指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中国的医家治疗千千万万的精神神经病患者的有效方剂。我认为应用该方舌苔一般较腻,体质偏实热,如果体质一般建议使用八味解郁汤加减更稳妥。
44、周六抄方发现黄师让一中年女性服用(扁鹊三豆饮)食疗方,不过我想量不可太大,要考虑肾脏的负担,肾结石及肾炎的病人勿服,尿酸高的病人慎服,上腹易饱胀的少服。磨成豆浆当然行,不过要煮熟。
45、在排除妇科疾患与肠道疾患的基础上,在多次中段尿培养阴性以后,我们认为该患为尿道综合症,与四逆散合五苓散治之。适度控水,每日半热水瓶左右,建议患者继续工作与适度娱乐。
46、我发现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时牙痛也会好,牙龈也会舒服,舌头也会干净灵活。
47、临床上发现应用四逆散可短暂发生泻下作用,但停药后立即可恢复。
48、运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眩晕症病人,不管哪种病因疗效均很确切,三个方子中前两个更重要,可加黄连变为黄连温胆汤更好,对病治疗效佳。当然加上对证就显得完美了。在有精神病病史的病人治疗中从痰治就无需老生常谈了。
49、体质辨证包括什么,我觉得包括了八纲、气血、病因的辩证而成的对病人的体质把握,再结合六经辨证,这样显得较全面,对病与人拿捏得准些。
50、需要用大柴胡汤的当然与天冷无关,当用则用!舌脉很关键,但全身状况更重要,比如案三患者我觉得其腹胀是不实的,临床上发现有脂肪肝的病人应用大柴胡汤效果欠佳,特别是嗜酒的,不过同时合并胆囊问题的可使用;葛根芩连汤在临床上用于急性肠炎、醉酒后头昏、头痛、糖尿病病人较好。
五苓散方平和,对于伴有高脂血症、脂肪肝或高尿酸血症的中青年患者特合适,有时舌边有齿印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出现胖大舌才用。
半夏泻心汤应用更广泛了,主要取决于黄连与干姜的比例大小,来治疗胃肠不适的轻重。
51、在临床上我见过较多的头汗患者的病因一般是:感冒后期、更年期、神经症、糖尿病、甲亢、经前综合症、误补后、手术后、应用大剂量激素后等,治疗一般与小柴胡汤、柴桂汤、八味解郁汤、八味除烦汤、桂枝汤加玉屏风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汗多者可酌情加龙骨、牡蛎、五味子、小麦等。疗效挺不错。
52、假亦真来真亦假,假的湿热真的寒呀,或者寒热夹杂呀,用甘草泻心汤或半夏泻心汤加桂枝或肉桂,注意黄连与桂枝、干姜的比例。
53、麦门冬汤合竹叶石膏汤我认为主要针对肺病后期养阴。
54、在用活血药时我们确实要照顾患者的体质才行。先攻后缓,逐减也需把握时间与度,不然收尾就不漂亮了。
1、我发现在40至55岁之间的水肿,在排除肾源性、心源性、肝源性、甲减、水电紊乱等器质性疾患后,中药与八味解郁汤加白术、泽泻、赤芍等效着。
2、爱好经方积滞胃痛大柴胡汤加硫苦案:用八味解郁汤合除烦汤加制军,枳实,效着且安全,不过需三至五帖。
3、咳嗽与寒密切相关,特别是小孩,应在柴朴汤中加干姜五味子或桔梗;而成人则需在柴朴汤基础上加味,如加玄参、桔梗、麦冬或干姜。注意饮食忌坚果类、海鲜类。
4、黄褐斑求教贴:调血水无效那就改为调气呀,或调血,方如八味解郁汤加白芷、当归、赤芍;或八味活血汤亦可。
5、甲亢贴:黄师一般会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但我们医院的西医内分泌主任一直指出应用龙骨牡蛎的争议性。我一般以八味解郁合除烦汤先调理,并建议中西结合治疗,监测甲功与甲状腺超声。
6、临床发现用柴胡桂枝汤加细辛、干姜治疗过敏性鼻炎效着,减去细辛疗效会变差,除减少了分泌物的产生外,我觉得它降低了机体对温差的敏感度。应用当归四逆汤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7、我认为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因地、因时而出现体质的改变是可以的,在临床中表现得很明显。
8、外强中干的人比比皆是,穆铁柱是个运动员,过度地运动对气血绝对不利,我倒是建议常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小剂量的。最近在临床上发现体质的兼夹性或多重性,难以简单概括,当然先抓西瓜,后捡芝麻,中秋后的中药有明显改变,多虑多思的病人实在太多,希望各位同道要多食秋梨与石榴呀!
9、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病症,以温胆汤为主,其加味方如导痰汤、十味温胆汤临床疗效很明确。
10、临床上用甘草泻心汤加桂枝、肉桂治疗溃结效着。但平素口服些参苓白术散也挺好的。我在临床上所见溃结患者,一般都是应用过抗生素、柳氮或强的松等效差求助于中医,与复发性难治性口疮一样我选择了上方,这类疾患的体质均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视病情把握黄连黄芩与桂枝肉桂的比例。
11、失眠患者真是多,今天我19点收工,失眠患者有近10人次,感觉女性更多些,应用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八味解郁汤合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轻松治愈,应用桂枝茯苓丸发现腹诊与舌诊真的很重要。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八味解郁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如何鉴别:就是半夏体质与柴胡体质的区别呀,我一般一眼能感觉,可能我还是从痰与气的角度出发的,舌苔与脉象也如此支持,而应用酸枣仁汤我觉得并非一定见“肝血虚”了。
12、感冒后期余邪不清,我一般主张用和法,忌用一路清,特别是桔梗量偏大了,你有没有发现黄师建议小儿用半夏厚朴汤量是不大的。
13、除烦汤是针对热证而设的,如口渴、咽干,唇红干,鼻出血,心烦等,热的部位一般偏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针对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如胸满,心烦,易惊,脐腹动悸,谵语,失眠等。两者一般不放在一起比较。
14、八味解郁汤合酸枣仁汤治疗神经症效果不错的,特别在江南地区。
15、八味解郁汤:能用这个方子的病人体质一般较好,以实为主,若有下利倾向则可加山药、薏米,一般不必担心理气过度,若虚实差不多或以虚为主,则要换方了,以半夏泻心汤为主了,亦可加柴胡、枳壳等。所以我认为在辩证时考虑那个为主方非常关键。
16、我发现凡哮喘患者,不管年龄大小,几乎都言剑突下不适,非涨非痛,时诉心跳,于是呼吸科医生均查心电图、心超、心肌酶谱甚至心脏CT,结果均为阴性,当然在抗生素、解痉、化痰的西医治疗下咳嗽、气急有改善,但剑突下不适有的依然存在,于是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于是出院。来中医科求诊,发现他们睡眠有不同程度的差,于是与八味解郁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剑突下不适消失,再用柴朴汤、半夏厚朴汤等治疗。所以在治疗哮喘病人时要兼顾调肝气养心安神。我觉得排脓散(排痰散)亦是调肝肺之气。
17、关于应用大柴胡汤原方我个人认为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但需要中病即止,一般在半月之内,之后的转方以柴胡剂为加减及可。不必过分拘泥。
18、我觉得柴苓汤这张方子很平,肿瘤后期病人使用很适宜,不管他的舌苔如何,若小黄腻也可,主要看舌质,胖、大、暗或略紫、边有齿痕等,病人的体征中可有“水”的症状,如胸水可致胸闷、气急,少量腹水而致腹胀等,眩晕、双下肢水肿等。方中桂枝不可减之,切记!
19、石膏的药证是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但石膏证应该指大剂量段的石膏,小剂量的应该不受限制,石膏甘淡无异味,治疗咽痒干咳或咳喘小剂量应用,效果不错,但它仅是方中的使药,故左右或改变不了舌苔。我认为石膏抗过敏效果不错。
20、平胃散与二陈汤用在开胃方面,特别是苔腻者效着,成人儿童均可用,苍术在6-10克,安全可靠。
柴朴汤或柴平汤在感冒后期已影响肠胃功能或伴咳嗽,干咳为主或如上文所言有痰似无痰难咳之患者,效果很明显。
六经辨证与体质辩证与辨病三者如能较完美结合可大幅度提高疗效。
21、在一些男性病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虚实寒热夹杂者较多,前医或西医已将患者体质有所改变(由热变寒、由实变虚),故我用桂枝加肉桂,时加附子。在大柴胡汤中加红枣主要为了改善纳差与口感。
22、应用大柴胡汤后三天无大便,但楼主有没有问矢气如何,我想应该变多,这也是下之表现,通则不痛。
23、用四逆散合五苓散治疗尿道综合症效着,有时亦可加淮山药、山萸肉。
24、半夏泻心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效着,但对于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效差,后者与八味解郁汤不错,前面大家讨论的真好,针对烧心感或嘈杂感关键是连与姜的比例,我觉得再扩大些说可以认为是连芩与姜桂的比例(经常在原方中加桂枝或肉桂),这在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口疮与溃结、克隆氏病是同理的。
25、有一种病人即脂肪肝病人,同时有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且大腹便便的人是要慎用黄连上清丸的,因为他们的大便十有****是稀的。
26、我觉得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防治关键是忌口,而不一定要服保健饮品,禁食煎炸之品、少食油腻之品、慎食豆制品。感右胁不适时可服逍遥丸,平素调情绪,劳逸结合,半年复查胆囊B超。
27、火与热像舌诊真的很重要,但我发现应用该方(荆芥连翘汤)不一定需要舌有芒刺,有时舌质更重要。
28、猪苓汤也可以一试,对尿崩症效着。不过剂量要大。
29、“体质是相对性的稳态,但也是会变得!”说得妙,关键还要看此稳态保持多久,何时变,受到内外因素有多大而决定。
30、我,95年毕业于南中医,分配至江阴市人民医院西医内科工作,从零开始轮转5年余,学得较好的西医基础;2000年至省中肾科进修并跟黄师抄方三月,2001年回中医科工作,从零开始工作至今,目前每天基本是限制60号病人。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白天看病人,晚上一边看书,一边上咱经方沙龙论坛,消化白天看的病例,牢记黄师的话,没有总结实践再多亦欠缺、会提高缓慢。白天工作中,我喜欢一人一诊室的环境,一手抓药,一手抓心;坚决不对他医地诊治指责,努力配合病房医生治疗住院病人;坚持不懈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打太极,练瑜伽等,保持自身良好状态来面对每一个病人。大道之简,中医惠人!我的座右铭:执着、至善、恬美。我的目标:中医是一部史,我要好好读懂、读完她。
31、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可用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通治”真假“四肢逆冷,不过要注意剂量。
32、我所在医院的心内科几乎每天有要求我们中医科会诊的病人,其病情就像楼上所说,有心脏器质性病变,同时合并功能性的,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效果很好,然后我会逐渐减西药,病人也能接受。我建议治疗的原则:一手抓心(加强心理疏导),一手抓中药。
 
善用听诊器辨方证经验

1、听诊腹主动脉搏动亢进与桂枝证。

关于桂枝证的腹诊,描叙为“脐腹动悸”,如何以手触及,初学者可能难于理解,笔者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就用听诊器放在腹部听腹主动脉搏动,凡桂枝证或桂枝体质者,腹主动脉搏动多半亢进,再结合桂枝舌不难断定用桂枝的可能性。
叶天士对“肌柔白嫩”者用药慎重,体质是虚,恐伤正气,这是对桂枝体质者言。笔者在临床闻及腹主动脉搏动亢进者,即便此刻无典型桂枝证倾向,在用药上也留有余地,此种人不耐久攻。

2、听诊肠鸣音活跃与芍药证。

笔者用大柴胡汤除切诊上腹部外,还顺带听诊肠鸣音,发现多半肠鸣活跃,后来在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八味解郁汤证)身上也发现这个现象,所以考虑到芍药与肠鸣音活跃之间的联系。
 
典型白虎加人参汤方证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方,其方证的特征为烦渴。我据此治疗过子宫出血。95年的春夏之交的一个上午,办公室突然来了一对中年男女,男的背着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女,女的一见到我便屈膝跪下,哭着让我救她的女儿。原来她的女儿得了血小板减少症,每次月经来潮,便暴崩不止,血色素骤然下降至极点。因为贫血,姑娘竟然无法登上二楼。补血养血的中药吃了不少,住院医生也感到束手无策,说如果再出血不止,只有切除子宫。几乎绝望的母女,最好的希望寄托在我这里。我细细端详那少女,只见她虽然面如白纸,但皮肤白皙,两眼明亮有神,舌淡白而舌面干燥。姑娘一扬手,他母亲便递上一瓶矿泉水,姑娘一饮而尽。接着,她喊热,对着电扇直吹。我思忖着,这不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吗?遂以白虎汤加生地、阿胶、龙骨、牡蛎、龟板等,当夜血量即大减,后来坚持服用数月而痊愈。
桂枝汤是《伤寒论》开首第一方,原治疗伤寒中风,此究竟属于什么病,一直搞不清。后来从方证入手,只要见自汗、脉弱、体瘦者,投桂枝汤,起效甚速。有位来自无锡的中年患者,他患有心肌炎,在某医院住院多天,依然低热持续,心悸多汗。我根据其脉弱、自汗、舌淡的特征,就给他开了桂枝汤,并嘱其服药以后,必须喝碗热粥,避风温复,让其周身微微汗出。结果服药没几天,低烧就退了。事后,他邀请我去无锡参观他的工厂,并送我阳山水蜜桃。他说,你的药仅仅7毛钱一天,但我为了要喝那碗热粥,还专门请人熬粥,一天十元!
黄连阿胶汤是《伤寒论》治疗少阴热化证的方,原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以药测证,当有出血。据此,一位中年女性,有糖尿病,适逢经期,经量如崩,而且数天彻夜无眠。我用黄连阿胶汤加生地,竟然一药而愈。后来续服,血糖也稳定。
胡希恕先生也否定生石膏用必见“大热、大渴、大汗”之说,理由:《伤寒论》白虎汤条文及《神农本草经》都未提及。认为,生石膏功在除热,消除热结,非治渴证,而白虎加人参汤条下无一不渴,可见治渴在人参而不在石膏。(《中医临床家胡希恕》)
据研究,白虎汤具有显着的退热作用,其中单用石膏退热虽快,但作用较弱而短暂;知母退热虽缓,但作用较强而持久。两药合用,退热效果更加显着。
 
小青龙汤

笔者初习小青龙汤是从麻黄体质切入,如肤黑无汗、唇黯、舌淡润,有咳喘病史。对非麻黄体质之咳喘,如桂枝体质倾向者,笔者用小青龙汤则去麻黄。曾治一青年女性,久咳不愈,他医处麦冬、沙参、桑白皮、枇杷叶等药物治疗无效,来诊拍胸片无明显异常,血象正常,诊断过敏性咳嗽,辨为小青龙汤证,观其肤白,非麻黄体质,所以笔者用小青龙汤而减去麻黄,服用后咳嗽大减,这是对人用方。大约半年后,该患者又因感冒引发咳嗽难愈来诊,其症同前,该患者虽非麻黄体质,但符合小青龙汤证,且无冷汗心悸等麻黄禁忌证,所以合用麻黄10克,又取效,这是对证用方。小青龙汤用的多了之后,慢慢认识到这张方对过敏性鼻炎、上感失音、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好。所以,反过来,当笔者临床诊断患者为上述疾病后,首先想到这张方,然后寻找该方证的临床支持点,这是对病用方。这是笔者应用小青龙汤的三次思维转变小青龙汤还能治疗胃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临床应用可配伍石膏、附子等。关于小青龙加石膏汤,因为当代人体质多偏热,所以该方比小青龙汤更常用,从条文来看,石膏证描述为“烦躁”,如果临床拘泥于“烦躁”,该方使用频率不高,要抓“石膏”证,可参阅《叶天士用石膏解析》一文。用麻黄,从“体质”应用,很安全;从“证”应用,能扩展应用范围;从“病应用,则代表麻黄的经验积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临床用麻黄6~10克,治疗感冒、咳嗽等已能满足。初习麻黄不在贪图量大,而在反复辨识麻黄体质、麻黄证。火麻黄体质肤黑,并见皮肤粗糙、质地显紧,而肤黑的湿热体质者皮肤偏松而多汗。火麻黄体质平素很少出汗,运动后汗出不多或者运动才出汗,平素很少感冒,而且一般普通感冒多能自愈。其它见咽喉充血,唇红或黯红或黯,舌象从红赤到嫩润皆有,红赤者考虑麻杏石甘汤、防风通圣丸,嫩润倾向者考虑葛根加石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关键在桂枝舌、干姜舌、大黄舌的识别。略举二例。郑某,男,57岁。2010-3-30
今夏素饮寒凉,舌胖大苔白,嘱其停服。近期感冒,频咳,服多药不效,恶寒甚,倦怠,无汗,舌淡苔白,咽喉不充血。麻黄10桂枝10白芍10甘草10干姜10细辛10五味子10法夏203剂而愈。
张某,女,24岁。2010-4-12夜间急诊咳嗽2天,流涕。肤白体瘦,无汗,舌淡润,唇红,咽喉不充血。
麻黄10桂枝3白芍10甘草10干姜6细辛6五味子10法夏20生石膏15
3剂2010-4-16夜间急诊咳嗽好转,咽不适。肤白,唇红,舌淡红润,咽喉稍充血。自诉每次月经前感冒予小青龙加石膏汤+小柴胡汤。
麻黄10桂枝3白芍10甘草10干姜6细辛6五味子10法夏20生石膏20柴胡20黄芩10党参103剂
2010-4-20夜间急诊
多睡前咳。麻黄10桂枝3白芍10甘草10干姜6细辛6五味子10法夏15生石膏20柴胡10黄芩10党参103剂。愈。此女有伏火体质倾向。故桂枝只用3G
 
无锡人民医院江阴薛蓓云

有一5旬女病人因顽固性便秘来国医堂求诊,老师首诊用除烦汤重用连翘起效,二诊老师加大力度改用温胆汤合栀子厚朴汤,坚定的语气让患者放松了焦急的表情。并指出该患者为“恐便症”,形象地展示出复杂多样的温胆汤证!
来求诊的诉求五花八门,诸如乏力、眩晕、久咳、胃肠功能紊乱、失眠等等,老师对柴牡汤、温胆汤、除烦汤等调神疗效不佳者常改用温经汤、更年汤方长服,使患者不仅不适症状大幅度改善,更使整体状态年轻!并告诉我们,看病要从根本入手,物质基础很关键,此时一味地除烦、解郁就显得太苍白了!(桂加龙牡合桂加附加仙灵脾、巴戟天、当归。)更年方。
曾诊治一位老年患有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开出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小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麻附辛合方的大方,疗效惊人,关节疼痛大减、各项指标稳趋正常,患者及家属感激万分。老师更是神采飞扬地对我们说:“寒温并用有道理,如三黄泻心汤合四逆汤、黄连阿胶汤合麻附辛、黄连解毒汤合麻附辛等等,大方值得我们研究!”
老师治疗痤疮疗效卓著,一般均为对体选方。如用荆芥连翘汤治疗肤白唇红、痤疮偏红的火柴胡体;用大柴胡合苓桂丸治疗体格结实、痘疮偏暗者;用葛根汤合苓桂丸治疗肤色黄黑、肌肉结实、痘疮色暗、痘出不畅、体毛浓密者;用防风通圣汤治疗形体胖壮、体毛浓密、窍道欠畅、伴有全身性皮肤病者;用五积散治疗上热下寒、不易出汗、便稀形肥者;用葛根汤合归芍散治疗痘疮偏暗、面背缠绵、伴有月经失调、水血寒滞者;用苓桂丸加川芎、大黄及丹参、红花治疗那些“瘀热”体质的痤疮患者。
老师善于用粘膜修复剂甘草泻心汤与天然干扰素小柴胡汤合方来治疗白塞氏病、克隆氏病。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干燥综合症。用柴桂干姜合归芍散或当归四逆汤合归芍散或小柴胡加白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往往数剂知,大幅度缓解中青年患者的苦痛。善用柴芍散、柴桂汤合归芍散来治疗桥本氏病,改善患者摇摆的甲状腺功能,提升体力。善用桂枝、附子剂治疗风湿性疼痛病症。善用五苓散加白芍或葛根来调治代谢谢紊乱综合症,保肝降脂、降尿酸等等
 
经方治疗心血管病

老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总是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对于柴胡体质,老师善用柴牡合苓桂丸来治疗多发性腔梗的行走不稳、血管痴呆倾向,若体质更为壮实且有焦虑,常加栀子厚朴汤或黄连,或改为大柴胡汤合苓桂丸、栀子厚朴汤。若患者有忧郁倾向,老师会在前面两方的基础上合用麻附辛或麻附草。对于黄芪体质,老师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牛膝苓桂丸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并有较复杂、较重的并发症患者。常合用四味健步汤强腰健腿、改善下肢血供。老师有一张经验方:葛根川芎黄芪桂枝芍药姜枣。即黄芪桂枝五物加葛根、川芎汤,用于中老年的心脑血管病者,常见有头痛、头晕、心绞痛、心悸、胸闷,舌质紫暗、下肢浮肿、肌肉松软。老师用黄芪多用60克、葛根用到60-80克、赤白芍同用、桂枝肉桂同用。对于半夏体质的患者,如果有高血压、颈椎病、或者合并多发性腔梗的患者。老师喜用中等剂量的温胆汤合栀子厚朴汤,视症状加龙牡,或加黄连。另外老师喜用《金匮》方,橘枳姜汤合桂枝生姜枳实汤调治中青年偏瘦的冠心病患者“支架安装术”后;喜用苓桂味甘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心肌病,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心慌、胸闷、乏力等不适;喜用苓桂丸加葛根、牛膝、丹参治疗高粘滞血症,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等西药!
常用经方中成药
麻杏止咳糖浆
性价比超高,市售2元/瓶。即麻杏石甘汤。用于咳嗽、便秘。
急支糖浆
用于支气管炎见痰黄稠,咽喉充血。
黄连上清片
[成分]栀子、黄芩、黄连、大黄、连翘、石膏、桔梗、甘草、川芎等。
用于里热内盛之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牛黄解毒片
含大黄、黄芩、石膏、桔梗,用于里热毒重之咽痛、齿痛、鼻衄、便秘、心烦等。
防风通圣丸
适合火麻黄体质者,用于过敏性鼻炎、上感、牙周炎、便秘、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荨麻疹等。
小儿金翘颗粒
[成分]二花、连翘、葛根、大青叶、山豆根、柴胡、甘草。
适于热性体质患儿见发热、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肿大,配合麻杏止咳糖浆治疗咳嗽。
天黄猴枣散
[成分]天竺黄、天麻(制)、猴枣、珍珠、胆南星、僵蚕、冰片、薄荷脑、体外培育牛黄、珍珠层粉、全蝎。
适合痰热患儿之痰多咳喘,可配合小儿金翘颗粒或小儿咳喘灵冲剂用。
小儿咳喘灵冲剂
[成分]麻黄、苦杏仁、石膏、板蓝根、二花、瓜蒌、甘草。
为麻杏石甘汤加味。适合咳喘痰热的过敏体质患儿。
蛇胆川贝液
热性体质患儿,痰黄,咽喉充血,唇红多汗。
抗病毒口服液
组方较杂,主方是白虎汤,适合汗多,里热重患者,用于发热、咽痛。
小柴胡颗粒
市售小柴胡颗粒厂家多,但制药工艺不高,多半冲出来的味道是糖水。笔者用于退热少,多半用于调理脾胃。如慢性胃炎,小柴胡颗粒泡服黄连,就是笔者的半夏泻心汤;小柴胡颗粒+麻仁软胶囊,就是笔者的大柴胡汤,适合那些不能煎药的年轻上班族短期服用。也用于醉酒后呕痞、急性肠炎等。
麻仁软胶囊
用于大黄体质、大柴胡体质,热性便秘,肠鸣音活跃者。
气滞胃痛颗粒
[成分]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香附、玄胡。
是四逆散加味,可用于胃痛、肠易激综合征、精神紧张。
桂龙咳喘胶囊乃桂枝加龙牡合小陷胸;柴胡镇咳片乃一味柴胡;龙牡壮骨颗粒乃黄芪建中、生脉饮合方;柴黄乃黄芩柴胡尔;逐瘀通脉胶囊乃下瘀血汤;保婴镇惊丸乃大黄甘草汤;玄麦甘桔冲剂乃桔梗甘草汤加味;芩连片乃黄连解毒汤加味;一清乃三黄泻心;宁神灵冲剂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治疗胃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
李某,男,38岁。患者形体肥胖,胃脘胀满半年,饮酒后加重,偶有泛酸,食欲差,睡眠不好,腹部喜暖。服奥美拉唑后效果不明显。唇红,苔白,脉滑。处方:黄连 3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厚朴20克,大枣20克,甘草6克。五服药后,胃脘胀满大轻,15服药后,已无任何不适。
上方为《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古代治疗热痞的专方。黄老师认为此方可以做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专方,尤适合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男子,其唇舌红,有嗜酒史者,对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效果更佳。我体会临床运用此方并非要完全出现上呕、中痞、下利等症时才可应用,只要病人表现为胃部寒热夹杂者,即可投之。体质辨证尤为关键。
胆汁反流性胃炎
张某,男,40岁。患胆汁反流性性胃炎一年,在昆明经商期间曾服用许多西药,因效果不显而回故乡治疗。刻下:烧心泛酸,恶心,大便干燥,胃部胀满有压痛,舌红苔白而厚,脉滑实有力。投大柴胡治之:柴胡12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大黄10克,枳实20克,白芍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7服,水煎服。
二诊:药后烧心泛酸大轻,大便爽,服药期间因食韭菜而泛酸一次。前方加黄连3克,栀子10克,再进15服。药后随访,前证至今未发。
大柴胡汤为《伤寒论》少阳阳明合病之方。黄老师常用此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症见烧心泛酸,心下按之压痛者可以使用该方。
浅表性胃炎
张某,男,49岁。胃脘胀满半年,时有恶心,胸闷叹息,睡眠差,患者在某西医院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西药无效。苔白,脉弦。处方:柴胡12克,枳实20克,白芍30克,半夏10克,厚朴15克,茯苓20克,苏梗10克,干姜5克,大枣3枚,甘草6克。五服,水煎服。药后胃脘胀满大轻,再进10服后无其它不适。
上方为黄老师经验方八味解郁汤,由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组成。用来治疗患者性格内向,多思善虑,咽喉异物感,失眠多梦,腹胀,恶心,胸闷等症。我体会此方方证明确,配伍严谨,治疗郁证时效果要优于柴胡疏肝散和越鞠丸等。根据陈世铎经验,疏肝时白芍剂量要在30克以上为好,实践证明,其言不谬。
胆汁反流性胃炎
田某,男,40岁。患者烧心、泛酸两年,胃部胀满,食凉热食物后加重,某医院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每日服雷尼替丁。面红,舌白,脉弦,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半个月有小效,但终不能控制。仔细诊察后发现病人烦躁易怒,咽喉充血,给予:栀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20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半夏10克,枳壳15克。7服,水煎服。服上方后,患者自觉症状大减,停服雷尼替丁等药。效不更方又进30服。随访至今,诸症未作。
该病例我初辨为上热下寒,施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结果效不佳。后经仔细诊察,便改投黄老师八味除烦汤。疗效良好。
慢性胃痛
金某,男,60岁。胃脘时有隐痛半年,夜间加重,喜暖,食粗粮后烧心,纳呆,曾服斯达舒,温胃舒等西药无效。又服理气消食之药,前症更剧。面黄,腹肌紧张,舌淡,脉沉弱。处方:黄芪25克,肉桂1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15服用,诸恙尽去。此病人没有做胃镜或钡餐,没有西医诊断,我运用了黄芪建中汤。此病方证非常典型,运用黄芪建中汤首先要找准适应症,如面黄,肌肉松软,浮肿等。方中黄芪剂量不可过大,否则易致脘腹胀满,还是小量缓图为妙。
 
杂乱部分

体会到老师常把连翘应用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除烦,尤其是烦而汗出之烦,如除烦汤;二是针对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多见小柴胡汤中加入;三是解毒退热,如治疗病毒性感冒发烧用柴胡、黄芩、连翘、甘草;四是出血性疾病;五是咽喉红肿而痛;六是其它表现为热毒性的外科类感染,如荆芥连翘汤等等。
6、汗而痒甚也有见桂枝汤证的,两者如何区别?答:在临床上鉴别的机率应该很小,寒温分明。本案用了桂枝桂枝汤是出于判定此患者为柴胡桂枝兼合体质倾向以及桂枝茯苓丸考虑。连翘与竹叶两药证倒是有些相似。
柴胡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皮肤病2例
按:1、据体瘦皮白、发泽肤润、发荨麻疹考虑为桂枝体质。2、常服抗过敏片止提示病发有过敏因素,夜作有时具寒热往来之小柴胡方证之特征。3、疹红夜作为血结之征。4、疹故加连翘防风蝉蜕疏风止。处方:柴胡12g黄芩9g党参9g桃仁9g法半夏9g连翘18g茯苓9g丹皮9g赤芍12g桂枝6g茯苓9g通草6g杏仁6g竹叶6g苡仁18X7剂。
按:1、从其形貌特点看,加之表情稍滞欠灵巧、病情迁延故考虑为柴胡体质。2、红色丘疹、抚之碍手为瘀血之确征。3、汗而甚为连翘证。4、初诊舌苔厚白腻浊考虑体内兼夹湿浊故加三仁汤中数味药;苔薄后虑其久食炙烤辛辣油腻副食品故合用升降散消散滞毒。5、从处方构成来看,两案所用柴胡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处方构成同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但当时谴方时是考虑用柴胡桂枝汤。特此说明。
皮肤黑,或瘦或胖,无汗,皮肤多油脂,腿毛多的,考虑麻黄体质;在此基础上,瘦而肌肉偏紧,考虑葛根汤体质。皮肤黑,体瘦,干枯,色素沉着的,要考虑瘀血、伏火体质等。
古人认为麻黄是宣肺使然,肺气得宣而肠腑之气得行,进一步意会“肺与大肠相
表里”。但我认为,服用麻黄通便,是麻黄煎取液对肠道的调节作用;感冒服用
麻黄,是麻黄煎取液对呼吸道等的调节作用;同时,麻黄煎取液还有平喘、利尿
、止痒、止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如果把麻黄限定在“宣肺”这样一个小框架中,
那么,岂不是得出“肺”与膀胱、皮筋、经络皆为表里的结论?那么,提出“表
里”这种一对一的概念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服用麻黄通便,是麻黄直接对肠道药理作用的结果,并非什么“肺与大肠相表里”这种遥控或者杠杆式的机理作用。
结论:麻黄动大便,适合麻黄体质者。
2、麻黄、芍药、大黄、白术皆能动大便。
可能任何人服用大剂量的大黄或白芍,都会腹泻,但不是每个人服用麻黄或者白
术而能促进排便的。这说明人体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具有选择性,或者说,在人体
病理的“证”与药物之间存在“接口”,临床描述为“方证相应”-即特定的
“证”,只针对特定的药物起特定的反应。如果把“证”描述为动机,那么符合
该方证的药物就是对该动机的“解决”,结局就是病愈。地道药材的生长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药物也就在那里千万年的安静生长,所以,关于药物的药理活性可以看作是稳定的。当代药物药理学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它依然只能解释大黄导泻,而不能解释麻黄导泻的机理。因为,麻黄导泻的机理,核心在于人体,在于人体病理的“证”,我想,这才是奥秘所在。所以,中药作用于人体的机理,并非是单方面的药理研究而能解析的,而需要以人体的“证”为基础,“证”的实质才是关键所在,是中药为什么能治病的原因。但如何才能定性、定量描述人体的这种特定的“证”呢?该引入、发展出哪些新的概念来描述它?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中医战略

中医发展主要靠中医院,学院派也是要到中医院去临床的,也属于中医院一派。但是中医院发展它有战略,它发展西医,搞中西医结合,搞得也蛮好,大楼造的也很高。象无锡中医院去年业务收入超过三亿了,历史最高。你不能说它不搞中医,现在最有名的中医都是这个体系出来的。写的论文讲的课也很有水平,但问题来了,百姓很怀疑中医,甚至有人要取缔,这肯定是某方面出问题了,只是大家都没去想它。我老爷子有个观点,说搞中医不能在中医院,要在西医院,中医院要搞西医,你不懂西医搞纯中医别人看不起你,让你边缘化。他认为中医院的模式是培养不出好中医的。
在西医院能搞好中医,有个成功的典范,江阴的薛蓓云。我刚开始没把她重视,仔细看了她的学术观和介绍后,开始琢磨她的成功之道。我猜她的网名是江苏中医薛蓓云的简称,不知对不对?我跟一些西医素有往来,西医也知道一些疾病他们没招,他们有想法,但是没药,所以他们也希望中医能帮他们一把,比如治溃疡性结肠炎激素效果是好的,但是副作用太大;比如糖尿病有个肠麻痹,胃胀,便秘;比如血液病血小板低,他不能老挂个血小板,价格也太贵;比如失眠不能每天去吃安眠药;比如高血压吃了西医血压正常了,但头晕。这些他希望中医能有办法,那他们会找谁呢?找熟悉的医生,找方便一点的医生,最好是本院的。薛医生就这样横空出世,一发不可收拾,都限号了。她能成功首先她虽学中医,但她是个西医,她知道西医的弱点,她知道中医的劲往哪使,黄师那套东西也很实用,光这样还是不会成功的。她有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她成功的关键,何谓天时?西医有弱点,需要帮忙。何谓地利?她是本院的,非常方便。何谓人和?她本人努力,人又聪明,与周围西医关系融洽,刚开始西医也愿意找她来试试。所以她不成功都难!因为她搞得是全科,学术水平会比专科医生高一截,这是未来的方向。我就想她的成功模式能否复制,给中医界带来福音,前提是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西医院,这个很难,大范围复制性不强。 陈可冀教授也是这个模式出来的典范,他是完全西医出身,跟北京老中医学,研究的东西很唬人,宫廷中医学。他的学术成果是著作等身,又搞了个冠心病的一号二号方,自己功成名就成了工程院的院士。但他作为中医的旗手,并没有在疑难疾病有突破性疗效,也无力改变中医目前尴尬的境地。
我也有两个观点,搞中医你不能搞专科,思路会局限,中医是六经辩证,搞脾胃病的人是想不到用麻黄治疗脾胃病的。第二个观点是不私人行医,你不会看疑难病,提高不了中医水平,这有点偏颇,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中医院体制培养了很多名中医,在这个体系呆过的人都知道医生出名的原因,他不是靠看疑难病,而是靠看普通病出名。这个名中医也很有意思,年轻时肯定很努力,写写文章,总结心得体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交点朋友,相互捧场,让中医界知道这么个人。一不小心看好了某个省委或市委领导的毛病,或是看好了某个舆论界朋友的毛病,那不得了,加上会做人,那就更厉害了,晋升飞快,那就迅速出名了。那个病人多啊,都来不及看,自我感觉也是挺好,晚上还是会学习,但时间少了,因为要应酬啊。作学问也没有那种急迫感和危机感,看到别人疗效比自己好,还得打击他,让他吃瘪,甚至怀疑他造假。这都是人的本性,跟名中医无关,很多行业都这样。所以你看看很多名中医的专着,都是看的肺系、脾胃系、妇科这些中医擅长的疾病,你会难道别人都不会?中医院是垄断中医病源的,病人本来就多,这个名中医看病不太注重复诊,病人多,他也记不住,而我们私人诊所将复诊看成生命,不复诊说明没好,那就要去动脑子了,看不好就无法生存,时时会有危机感。如果是个领导型的名中医,学生多,写个专病总结,疗效往往会给学生美化,谁愿意去得罪领导!可能还会关系到个人前途。在医院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很了不起的中医,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给人请到民营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他突然会发现一个事情,没有病人的,原来那些在中医院找他看病的老病人也很少见踪迹,干个两三年也没多少病人,他才会发现自己水平真的不行,病人是冲中医院的牌子去的,不是冲他去的。晚了,年纪大了,也没有奋斗目标了,拿个退休金养老去吧。那么名中医的病源又何尝不是冲医院去的?名中医享受很高社会地位,周围全是赞美声,领导型的名中医还会听到马屁声,疗效有些言过其词他都认为是正确的。他是很少有市场观念的,他不知道百姓在想什么。病人都喜欢找名中医,如果没效呢?换一个,还没效呢?那就越来越多的病人不相信中医。中医比西医天生有个弱点,它麻烦,煎药还要烧焦,如果治了几个月没有效果,病人很来气,他不怪西医也治不好,西医科学嘛,他怪中医,就在网上联名要取缔中医,还搞了几万个人,声势浩大。这时需要名老中医出来讲话,但他们生活的滋润,他懒得发言,甚至怪江湖骗子把中医市场搞坏了,我请问西医院中医院都治得好疾病,还轮得到有江湖骗子?他也不知道西医在干什么,西医已经把肺系、脾胃系、妇科疾病搞得比较透了,他们希望我们能解决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什么是温病的截断学说?就是口服抗菌素,可以气死温病大家。
看明白这些,你就发现这个体制能培养好医生,但很难培养出大师。中医是个圆运动,能够很好解释这一切。出名的过程是个左升,成了名,名望到顶点那就右降,但没有人会承认,自我感觉都很好。用了胡希恕的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会发现冠心病一号二号方那个意境就差远了。大师生长于恶劣环境,面对生存的压力,要去打拼,绞尽脑汁,费尽心血,要有核心技术,面对市场的残酷,还得不断升级技术,开发新技术,这些都谈何容易!因为没有垄断的客源,时时要想顾客在想什么,什么符合他们的要求,如何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医院的医生不会明白这一切,天天守株待兔,钱也不少拿,哪有危机意识?我们尊敬的黄煌老师为什么会成功,很多人不明白。他日本留学归来,省中医院地盘早就划好了,哪个科他都进不去,他只能看什么科都不沾边的忧郁症,也是经过努力才基本攻克这顽症,当中的艰辛我是能理解的,很多都没有现成的经验,要摸索,反复实践。当我们再回首他的调神成熟经验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如果他分在消化科,也许我们一点也看不上他现在的学术。我这里有几个病人,都是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身价都有几十亿,几乎天天要忙碌到凌晨3、4点才睡觉,他们自嘲劳碌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医界难道不明白?
胡希恕是伟大的,他治疗哮喘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成功率,这是难能可贵的。西医激素技术的成熟,几乎没有病人找中医看哮喘,说明什么?西医已经秋风扫落叶一样霸占我们传统优势项目,百姓生病首先想去看西医,中医已经危机四伏了。中医界要有个战略,已经非常急迫了,要发十二道金牌了。
随着黄煌老师经方的普及,年轻的医生只要化五到十年都会成为好中医,薛医生就是经方推广的成功典范。这个时代不缺德高望重的好中医、老中医,但为何年轻中医这么悲观呢?周围的群众很多说不信中医呢?我觉得整个中医界缺乏战略,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西医冲击,中医要与时俱进,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推广经方是中医的战略之一!它可以提高疗效,有很强的重复性,符合百姓的利益,有效而且不太贵。
中医要研究西医看不好的疾病,是战略之二!也符合西医的利益。现代女性月经越来越少,有不少是个虚证,人工周期也很难调好。我一直觉得经方少一张补肾方,它可以治月经过少,也可以延年益寿,不是温经汤,也不是金匮肾气丸。我估计有这么一张方,王叔和看到了,他干了件坏事,他装袋袋里了!张景岳明白了,他搞了个左归右归;叶天士也明白了,他搞了个奇经八脉;傅青主也看到了,他说经水出于肾。都有点对,但方都欠缺。我们得淘宝,把它找出来。其它如失眠(百姓特别害怕吃安眠药)、忧郁、脱发,都是可以大力研究的。延年益寿、美容美颜方也可以搞,虽然有点忽悠,但领导百姓都喜欢,只要有点效就可以。这个战略是很重要的,西医要认可你,不是凭肺病、脾胃病,这些疾病他们也弄得好。要做强势中医,牛气中医,大牌中医,让西医心服口服,就得弄他们搞不定的疾病。中医靠便宜是没有出路的,要靠思路,靠特色。
将中医的成熟经验迅速市场化,是战略之三,它符合中医的利益。神农派说要开发热的经方连锁,我是大力支持的,可以再加点东西,如治疗咳嗽、哮喘、肺心病、鼻炎等,索性搞个肺病连锁。我可以提供技术支持,经费也可以。但实施起来会发现很麻烦,这是个企业,但定价权不在我们手里,在物价局,挂号费、中药价格的定价权全在他们手里。而且还有个天大的难处,国家不会给私人门诊全民医保。定价权和医保是个很难跨越但不得不跨的鸿沟,得想周全。
这些都是中医的战略思想,但只是常规性重武器,还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常规武器只能帮助我们反击,有生存的土壤,哪怕躲在深山老林。不能改变被西医欺负的局面,我们的核武器在哪呢?有了威慑力,谁都不敢小瞧中医。
中医要能根治二型糖尿病和非遗传性高血压,才是我们的原子弹氢弹!符合国家利益。我估计国家医疗费用三分之一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基本上都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中医不能跟在西医屁股后面,给他解决并发症的问题,要早期干预,能够根治。刚开始能根治一个算一个,慢慢积累经验,绝对不能吹牛。战略不是一天能实现的,需要漫长的积累,就怕你不做。我直觉这两个病早期可能真的可以根治,因为他们不是器质性疾病,我也有成功的病例,但都是早期无并发症的。群众也希望中医能根治糖尿病,他们恐惧后遗症,眼睛瞎、瘫痪、心肌梗塞,这很有市场价值。而且2型糖尿病是个后天出现的,与饮食有关,我个人觉得是个突破口。
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很忽视高血压,认为只要吃几粒西药就行,但是你看长寿的人都没有高血压。吃了降压药物暂时没问题,各种并发症都几乎会在十到二十年出现。高血压有一部分是遗传,基因有问题,此类型可能靠中医是不能治愈的,我们可以尝试,但是西药也治不好!只是让它血压不高,说什么保护心脑肾,这个有点玄,需要时间去考验。我个人从不反对西医,要用其之长,可以跟科研机构合作,先检测基因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中医效果不好也不用悲哀,那绝对是很难的;如果没有基因问题,没有遗传问题,中医可能真的行。或者哪种基因变化会导致高血压,可以早期预防,糖尿病也可以如此。我主张要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早期中医治疗,有了并发症那就是器质性疾病,那就太难了。治两类疾病时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肥胖!减肥中医真的好,针灸推拿中药都是有效的,但是否减了肥就能治好高血压和糖尿病,我也在观察中,但是一定要做!百姓很希望中医能治好高血压糖尿病,他们烦天天吃西药,吃了还是得并发症。西医也希望中医能突破,乐得让中医来试,反正刚开始也没有危险,他们很清楚这两个病的危害性,他们本人也是非常有机会得这两个病。我们可以请西医一起来帮我们设计科研,科学严谨务实,可以个性化,这是中医的长处。甚至可以建立基因库,给后人以资料。
不要跟我吹嘘在病房抢救病人用大剂量附子,拿个锅一直煎着,不断频服,我一脚把锅踹了。在病房工作的人都知道,西地兰等效果更快,只有西医不行了,病人与西医商量,死马当活马医,才能用中药。
我不把肝炎的转阴和治疗肿瘤立为战略是有原因的,我觉得更象是骗局。乙肝病毒是个逆转录病毒,是个基因问题,西医也认为不可能转阴,我水平臭,在医院看肝病三年,有个一千病人吧,只有一个病人表面抗原转阴,还是我让他不吃药。我个人经验用中药治愈肝硬化的成功率远比转阴高。中药消肿瘤更玄,碰运气会治好几个。我们可以先治子宫肌瘤,如果成功再去复制。但是子宫肌瘤很难,粘膜下还行,浆膜下肌瘤我一个都没看好过。我们可以先让B超定位在粘膜下还是浆膜下,再来说成功案例。治愈浆膜下子宫肌瘤也是我们的重点,但不是迫切的,因为西医一刀下去就会好。我这里有些治浆膜下肌瘤的探索想法,跟黄师商量后会小范围做试验。黄师说的孤独症,也是个基因问题。南大有个女博士,跟我说儿童有百分之五生孤独症,是个基因问题,好像是扭转,所以效果不好很正常。她具体再查一下,查到结果后我会附在后面。
中医的战略是不需要考虑疑难病的!有些病一生可能只碰到一次,看好了,吹吹牛,自我陶醉一下是可以的,根本没有市场的价值。什么是疑难病?不要误以为百姓看来看去都看不好的疾病都是疑难病,只要是病,都是疑难病,百姓经常说我不管你名气多大,你只要看好我的病就有本事。人人都以为生的病都是疑难病,他痛苦丫。能看好常见病就是看好疑难病!能看好西医看不好的疾病,才永远是我们中医的大战略!战略可以经常修正,如攻克调经了,我们可以把牛皮癣提上来。看好了浆膜下子宫肌瘤,我们可以将肿瘤提上来。疾病都有时代性,古代医生看瘟疫可以成名医,抗菌素的发明让中医的喉科无立足之地。解决西医的弱点是我们一万年不动摇的大战略!这才是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体系。满足群众的要求也是中医百年不变的大战略。
中医目前处于尴尬的地步,中医院发展西医、年轻中医就业难、百姓不信中医,要解决这一切,我们中医界要有对策。我们国家不搞航空母舰,但有核潜艇;朝鲜没有先进武器,它搞特种部队、敢死队。我们不能用大中医思路去发展,它玩不过西医。我们要有原子弹,搞西医不会看的疾病,这才是中医的立足之本。有了原子弹,百姓会觉得中医能看病,那么我们的优势疾病如肺、脾胃、妇科就会有生存的依赖。
不要幻想国家来保护我们,中央领导宁可发展生物医药也不会大力扶持中医。领导只会做锦上添花的事,你发展好,作出实际成绩了,他就会来帮你。领导是不会来雪中送炭的,他现在和网友一样对中医高度怀疑。卫生部长现在考虑的是每人要出多少钱,这个庞大的全民医保费用才够化,他才不信发展中医能大大减低国家医疗费用!你看他大力发展的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希望把费用降下来。估计不会成功,因为百姓看病不是图便宜,而是能看好。如果他能让民间办的经方医院或门诊列入参保,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中医错过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根治作为战略的重中之重,两个病只要突破一个,能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功率,不用你说,领导让你提要求,我们可以耍大牌。
从我的分析来看,开一家经方医院或门诊是迫切的,一群已经有相当临床经验和知名度的经方医生聚结一处,放弃现有的较好待遇,为了一个理想,为了振兴中医,为了实现超越自我,为了让我们下一代中医不再迷茫。大家走向民间,走向残酷的市场,没有国家保护,没有垄断的病源,也许一天只有一个病人,病人还当你江湖骗子,体会被歧视的感觉。面对生存危机,每天绞尽脑汁,在科研攻关面前,不再有原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创新,需要去完善。也许费尽心机会短寿,但这波澜壮阔的一幕会让历史记住,曾经有那么几个疯子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壮丽的篇章!真正的中医大师只有在民间生与死的考验中才有可能诞生,民族的英雄只有在危机中脱颖而出.
 
网诊部分总结案例

全身(主要是颈椎和脊椎)痛几十年。这是处方:羌活 10g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5g川芎10g生地15g白芍15g桂枝10g茯苓10g杜仲10g柴胡15g怀牛膝15g干姜5g大枣20g党参10g甘草5g当归10g共15服,两天一服。
她服用之后感觉身体轻松了很多,晚上可以睡7个小时了,走路快多了,脊椎和背部痛的轻了一些不再撞门框了,但是颈椎还是很痛。她的胃窦痛复发,经常嗳气。她刚开始服药时大便桐油状5天,后恢复正常。猪苓20g、茯苓20g,泽泻20g,六一散20g,山栀15g、黄柏10g、连翘20g、黄芩10g、干姜10g。
我女儿闭经,子宫发育不良,吃了您开的经方一月,感觉良好,气色有好转,便秘也好了,。原方为:吴萸10g党参10g麦冬20g姜半夏10g炙草10g肉桂5g桂枝5g当归10g白芍10g川10g丹皮10g阿胶10g鹿角胶10g干姜5g红枣20g生龙骨15g
滁州患者,病历记录;周身皮肤搔痒,夜间易醒,眼眶痛,脉滑而弦,苔薄腻。处方;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姜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干姜5g。红枣15g。7帖。药已服完,至今皮肤仍痒,夜间尤甚,只要一抓就起一片疹块,影响睡眠。
甘肃患者张玉莲,主要症状是支架两年后做造影,显示左主干、回旋支及右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前将支近端毛躁,可见20%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90%狭窄。透视下左、右冠脉轻度硬化。本人感觉胸闷气短,不能说话,当时您给开的方子是:姜半夏20、茯苓20、成皮20、生干草5、枳壳20、竹茹10、厚朴15、栀子15、干姜5、红枣20,服20剂。服后感觉病情得到缓解,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吃了十四付后嘴唇有些发麻,按照您的嘱咐,停药三天后改成服一天,停两天,连续服用了7剂,现在感觉病情比以前好多了。
母亲今年56岁。河南开封人。大便前后小腹疼(大便不成形无血)时间是每天凌晨5点左右。有时候凌晨四五点发冷出汗。经常胃满腹张烧心,然后就会上火口腔溃疡。这种情况有好几年了,时好时坏。夏天农忙时没事,特别是冬天经常这样。栀子厚朴汤。
某人今年夏天时有轻微遗尿,咳嗽时加重,经治疗好转,现半月前出现小便次数增多,量少,甚至点滴而出,经治疗好转,今早又出现小便次数多,量少,点滴而出,尿不尽感,半小腹难受感,不疼痛,没有其它全身症状,现在口服氧氟沙星。四逆散合猪苓汤。
患者小腿和胳膊肘有干癣,当时您根据我的体质看我开的处方:桂枝,麻黄,丹皮,桃仁,生薏仁,杏仁,甘草。现在我服用至今感觉小腿的皮损已经有明显的消退,只是胳膊肘处没什么变化,请问我这个周六要去复诊吗??另看书上说服用麻黄汤应该会出汗,我服过药后只是感觉全身很热,有一股暖流循环到四肢,晚上睡觉得时候盖被子就会有点汗。
因化脓性扁桃体炎经医院治疗4天未见好转,现将疾病过程报告如下:
2010年1月28日因喉咙不适,两侧颈部略微肿胀就诊,检查发现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脓点分散如芝麻大小,颈部淋巴结肿大,处方为青霉素及甲硝唑,挂了4天盐水没有好转。1月31日就诊时脓点堆积成块如黄豆大,兼有发热,素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小柴胡汤加桔梗、连翘、生石膏。
近患者感冒,后来打了点滴,感冒虽然好了,但是问题来了,经常感到下面不干净,疑似血崩,出血量较少,询问色系深红,(家母有贫血症状),经常头晕,面赤,脉系弦数,口干舌燥,情绪也比较烦躁,几日卧床频繁出汗,经常性小腹疼痛,去了医院开了一些处方药依然不见效果,现在整日卧床休息,下床稍行数步及头痛发昏,便秘情况严重,肠胃不太好,胃口也不大好。黄连3克、黄芩10克、白芍20克、阿胶15克。
患温疹已好长一段时间了,长在脸上头上腿上,也到医院去看过,医生配了糠酸莫米松乳膏和复方联苯苄唑乳膏,用药后有所好转,但停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患者经常感冒,基本属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那种,感冒一月一次很频繁,而且我有鼻炎与支气管炎,一感冒便发作,所以感冒总是缠绵难愈。发作时流黄浊涕,咳黄痰,吃的汤药也不太见效,考虑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和半夏厚朴汤再加栀子连翘。
三岁小孩子常常流鼻血,可以用泻心汤,但用量要小。
如果一个病人有发热呕吐腹泻的症状,用小柴胡汤还是用葛根加半夏汤?如何区别?有热小柴胡,有寒葛根汤。
肺热的那个小儿,还有鼻炎,6周岁,原方:栀子10,连翘15,枳壳10,姜半夏10,川朴10,茯苓10,苏梗10,黄芩10
 
中医之零碎!

。我妻子患有支气管哮喘,前年曾大发。上周感冒又引发咳喘,胸闷痰堵,非常痛苦。按之两胁疼痛,不敢多吃,唯恐饱食后胀闷。其痰黄而粘,量不少。察其舌暗红边有瘀斑,是痰郁在内,肌体供氧不足,解痉平喘化痰是关键。我以大柴胡汤加连翘、山栀,方中柴胡用20克、枳壳枳实各用10克,赤芍白芍各用10克,并令泡服自制排痰散。并令泡服自制排痰散,当茶不拘时服,服药当天痰即减,且易吐,气趋平缓,而大便不泻。三天后基本无咳喘,但尚有白痰。再服原方,觉甚苦,大便不成形,日数次。她年轻时曾患心肌炎,肤白唇暗淡,以前咳喘发作常用桂枝汤加味。
是白芍,哮喘病人的胸闷是可以用的。小青龙汤中也有芍药。后世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
不需要见口苦,但有腹胀、胸闷、大便不畅等。
2.恶性纤维组织瘤,手术切除后出现肺和骨转移,医院已经劝家属放弃治疗。患者胸脊剧痛,导致寝食难安,痰中带血,大便干燥,尿频量少。得知患者身高174,体重85公斤。希望中药止痛。我用生地30克、麦冬30克、天冬30克、阿胶15克(另烊)、生甘草10克、桂枝12克、甘杞子20克、干姜6克、红枣30克。加米酒3汤匙,清水5碗,文火煎取2碗,一日分三次服完。
此病甚险甚难,其剧痛,总与癌毒消耗阴液有关。古人治疗疮疡痛不收口,大多用养阴大剂。本案用大剂炙甘草汤就是以补托养阴为原则,发现也有止痛效果。不过,这种止痛非附子麻黄的温经止痛,而是养阴止痛。
3.他这几年治疗肝病较多,在讲到退黄好药时,我们都提到芍药。大量的赤芍对黄疸不消者常常有惊人的疗效。此经验,我最早是从北京汪承柏先生那里得到的,我曾用多例,效果不错。有位患有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的女患者,用赤芍白芍甘草,寥寥三味药,竟然使黄疸大退,肝功能好转。江厚万医师也有类似经验,但他用量甚大,达250克!
男,46岁,胆红素440,大量腹水,滴水不进,用赤芍200克,大黄60克,再加枳实、厚朴、蒲公英、连翘等,大泻十余次,小便也通,黄疸也开始消退。
赤芍退黄主要是用于胆汁淤积性黄疸。
4,中餐助湿,西餐理气,所以小朋友都喜欢肯德基、麦当劳,那里面多明亮,小朋友在里面气顺了,胃口自然就好了(讲吃西餐的环境好,明亮对食欲增加有帮助)
5.(对肿瘤患者):我做你的后勤部长,我们要保证体重不减,胃口不倒,精神不垮!
6.对病人:我清楚,你的痛苦我都明白,那些人不理解你,以为这点小病算什么,但是我知道病人确确实实是痛苦、难受,不舒服,好,这个问题我来给你解决
7.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适用于挤压伤以后腹胀腹痛大便不通的伤员;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震灾以后情绪低落、极度抑郁者;
四逆散加半夏厚朴汤:适用于四肢冷、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者;炙甘草汤、四逆加人参汤:适用于创伤休克。
半夏泻心汤加肉桂:应激性溃疡出血。
桂枝附子汤、乌头汤、王不留行散:适用于外伤引起的肢体疼痛。
黄土汤:治疗虚弱性的出血不止。
四味健步汤合桃核承气汤:适用于肾前性或肾性的急性肾损害。
史欣德老师经验方护心散(乳香、没药、生地、山栀子):治疗皮肤撕裂伤引起的剧烈疼痛。
8.我的叔叔,那年秋天胃病发了,疼得不能吃,不能睡。我忙不迭地给他开方。止痛药如川楝子、延胡索,理气如白檀香、佛手片,消炎如蒲公英、制酸如瓦楞子。还有健脾如太子参,和胃如麦芽、谷芽。满心欢喜可以邀功,第二天就去看他,结果叔叔黄着脸,依然是痛。最后,还是吃当时流行的偏方,用痢特灵加维生素B6治愈了老胃痛。那时,我真是失落!现在想来,那不过是个痞证,用半夏泻心汤就可以了。
9.陈老师,男,中年,住我家街对面。主诉上腹部疼痛,发作时痛感如波浪状向两胁及背部放射,并有嗳气、恶心等。我也不知何病,但告知是气滞,方用佛手、陈皮、旋覆花、焦山楂等。几番更方,无效。后来,陈老师告诉我,检查出来是胆结石,手术后就不痛了。那时,好难为情!如果现在,肯定明确诊断,用大柴胡汤,必效!
10.他黄瘦,但唇红,四肢常冷,经常来看病拿药,每次都是神情默默,话不多,只是讲疲倦,讲食欲不振,讲睡不着觉。,那不就是用点四逆散、半夏厚朴汤之类不就行了?
11.病房中收治了一位晚期肠癌患者。他剖腹后见广泛转移,无法根治而关闭。术后出现严重腹胀,呃逆连连。考虑腹膜炎,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无效,因病人已经神志模糊,便请中医会诊。先请一位资深中医,记得方用枳壳、白术、刀豆克、柿蒂、陈皮等,药进二服,症状依然。后主治医生让我小中医看看。我刚得到郁祖祺先生所传治呃验方血府逐瘀汤,再看患者腹胀便秘,当用下法,略为思考,便用血府逐瘀汤合小承气汤。第二天,病人呃逆除,神志清醒,从此病情稳定。
12.有位男青年,是位白面书生,患上消化道溃疡,多次出血,颇为苦恼。补气养血的药吃了很多,但依然轻度贫血,更恼人的是头昏乏力和比较严重的盗汗。那时,我从夏奕钧先生处学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用法,便用此方治疗居然立竿见影,症状明显缓解!原来总认为是失血须补血,要用当归、熟地、枸杞;盗汗要用瘪桃干、麻黄根,而事实让我对原先的这种套路感到了怀疑。以后,这张方我用在很多病种上,如春天以后,很多咳喘病人依然不能出院。我发现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有效果,但这些患者大多消瘦,面白浮红,舌嫩苔薄,多伴有失眠、心悸、盗汗等。而一般止咳平喘药无效,用此方则能迅速改善症状,如果加上生脉散,更好。此方用来治疗一些神经衰弱、胃痛等患者,也有效。从此,我喜欢上了桂枝汤。
13.那是病房里的一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我见其喘,便开了葶苈大枣泻肺汤,有怕冷,就加附子:痰黄,是肺热,加黄芩。第二天查房,病人怒目园睁,说你开得好方,让我一夜泻了好多次!我脸红至脖,尴尬至极!----应该是柴朴汤证。
14.患有严重的便秘,检查发现结肠冗长,结肠袋消失,外科医生建议手术。我给她服用的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后来居然有了便意,开塞露也可以停用。
15.老人已经87岁,消瘦,去年冬天房颤发作,后又出现脑梗,至今年春天大都卧床不起,经常胡言乱语。我当时用的方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与栀子厚朴汤。这位女士告诉我这张方很灵,服用以后,头脑就会清醒,失眠、夜尿频繁、烦躁,说话颠三倒四的现象就减少。但停药个把月后,症状又会加重,再服此方,又会好转。所以,这张配方也就间断服用的。我没有更方,慢性病还是要守方。(老年性痴呆患者大多是抑郁性格,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如脑血管性的,可以加桂枝茯苓丸)
16,。门诊中,他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二便以及看电视、读报纸、运动和社交的情况,嘱咐老人要当心跌倒。在先生的眼里,看到的不是病,而是人!(非常重视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提高)。
17.先生反对老人多用药,更反对依赖药物。他说:由于老人的肝肾功能已经衰退,年龄越大,使用药物的副反应越大。如果与20岁的年轻人相比,50年龄段的发生率是2.7倍,60年龄段3.56倍,70年龄段达7.1倍。所以,先生处方的用药量不大,大约是年轻人用量的3/4,或1/2.他开得药物种类也很少,处方不会超过3种。为了解就诊患者的服药情况,我们在门诊曾作过患者用药种类的调查,日本老人的服药种类还不少!
18,“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观点,他说,中医将食欲作为生命力的检测标准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日本学者也发现:死亡前6个月老年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是低下的。
19.闷热潮湿。我写了夏天的食疗方,介绍了冬瓜生姜汤等清热利湿的食疗经验。
20.咽喉炎又犯了,咽喉干痛、发痒,有不少粘痰。她问我去年给她开的方子不知能否服用?桔梗10克、生甘草20克、玄参30克、麦冬50克、制半夏10克。水煎,日分三次服。她是我老家的熟人,年近五十,白瘦,可能是过度操劳,这些年明显憔悴了。去年秋天她干咳近月,咽喉痒痛干燥,症状严重。
桔梗汤,主治咽痛。半夏也主咽痛,半夏散、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等治疗咽喉疾病的方中均有半夏。特别是麦门冬汤,其中大量麦冬配半夏、甘草、人参主治“咽喉不利,大气上逆”,这与徐女士的情况差不多。玄参不见仲景方,但后世外科喉科及温病家屡用,是喉科的要药。
我曾经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同学妈妈咽喉不舒i感,效果很不错哦!
同学妈妈的情况是这样的:咽喉有异物感,欲呕吐却无物可吐
我的药量如下:半夏10川朴10苏梗10茯苓12干姜6红枣20(5帖)
玄麦甘桔颗粒效果不错!
 
中医零碎2

如 胡希恕先生常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肝病,效果确实不错;我的经验方之一的八味解郁汤,即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心境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患者效果也很好。我的学生温兴韬医师常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名四陷汤,治疗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疑难杂病效果出奇。日本一贯堂荆芥连翘汤就是黄连解毒汤、四物汤、四逆散等方的合方,治疗内热性体质的痤疮、鼻炎、中耳炎以及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经方一般药少功专,合方以后,功效复合,作用面加宽,有利于提高疗效和安全性,特别适用于慢性病、老年病以及调理体质。合方,就是将几首经方联合使用,以扩大主治的范围,可以对付那些病情复杂的慢性病,比如,我治疗糖尿病,经常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癌症,我经常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或炙甘草汤合麦门冬汤。还有治疗老年人的高血压、脑梗,经常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合栀子厚朴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经常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但是,经方中也有不少大方,可以用来治疗大病重病的,比如温经汤,药味12味,可治疗妇科病的月经不调、闭经等。再比如薯蓣丸,药味有21味,可以治疗肿瘤化疗以后的体质调理。
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好几年了。
体格比较魁梧,两眼明亮,皮肤白皙,纹理较细腻。下肢皮肤色紫,浮肿严重按之如泥,连走路都比较困难。服用一年中药血小板一直在6左右。血压166/110mmHg。易于出汗。我初诊给他服用的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重用黄芪牛膝各60克。药后一月,自觉体力有增,出汗较前减少。第一,多汗,浮肿,且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用黄芪似乎十分贴切;第二,下肢静脉血栓浮肿,桂枝茯苓丸也有成功案例;细细想来,我忽略了患者皮肤白皙而滋润,下肢浮肿而皮肤无甲错,也无瘀血证的“如狂”和“少腹急结”。如此大病,还是“湿热”为患!猪苓汤是治疗淋证及尿血的专方,我曾用本方合小柴胡汤治疗过一例再障的尿路感染和尿血,后来不仅尿路感染控制,尿血消失,而且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均有明显的上升。本案虽没有尿路刺激症状,但也是再障。而且服用猪苓汤加味方后血象也有回升。这是否提示再障伴有浮肿、或尿路刺激症状、或尿血者可以使用猪苓汤?
用大建中汤治疗一例腹痛患者,舌苔白滑,典型的干姜舌,用后病情大好。一位少妇,眼圈发黑,神情忧郁,说服药一周以后效果很好,肌酐已经从700多降
到600多。而且,服药后又来了月经,患者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桂枝茯苓丸本是古代下死胎方,也是活血化瘀的祖方,尤其是瘀血在下,此方最佳。不少肾病患者,多有瘀血证。其人或烦躁失眠,或头痛头晕,或腰痛腹痛。其客观指证,一是面部暗红,或两目暗黑,舌质多暗紫;二是少腹压痛,或左或右;三是小腿皮肤干燥,或如鱼鳞,或暗黑,也有浮肿以及步履疼痛者。当然,其舌质多暗紫。桂枝茯苓丸用于肾病,多配大黄、牛膝,如果有头痛头晕者,加丹参、川芎,而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则还要配上石斛、黄芪。
我有一例肾功能不良十余年患者正在治疗中,尿酸、肌酐都高,有血尿蛋白尿,目前用的正是桂枝茯苓丸&猪苓汤。已经服用三周。小顾的病例。
夏天病人寒湿证很多,或身痛,或困重,或浮肿,或面起黑斑或痤疮,或月经过期不来,或腹泻,或皮肤痒,或赘肉顿生……,表现不一而足。许多人久居空调,极少活动,且恣食冰冷,生活无规律,导致该出汗的季节无汗,体内寒湿无从发泄,遂导致以上病症。
葛根汤善于治疗头面部的痤疮、鼻炎、头痛、颈椎病以及感冒发热等。此方平和
有效,发汗以后,皮肤会变得光亮嫩滑。而且,还能催月经的功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止痛为专长,特别适合于那些腰腿痛、肩部颈部痛的患者,当然,那些头痛恶寒无汗的患者,服此方也能一汗而解。
五积散是宋方,药味多,但组合严谨,是麻黄汤、平胃散、温胆汤、半夏厚朴汤、当归芍药散等方的加减方,散寒化湿,理气活血,适用于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眩晕恶心、咳嗽多痰、腹胀便溏、月经不调或闭经者。我对那些体质骤然增加,且月经量少而面起黄褐斑的女性用之尤多,服后大多反映精神爽,面色转红润,而且体重也能有所下降。服上方期间,必须少用空调,多喝热开水,早餐吃几片生姜,或喝生姜红茶,以助药力。
但如果老年患者似乎出汗多的比例高,可能是天气闷热,许多老年人又没有待在空调间习惯的缘故,外感后期出汗乏力的也较多,舌苔干净者用小建中汤,口苦苔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口渴乏力竹叶石膏汤加生脉散山药代粳米。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
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
真武汤证用于那些精神萎靡、脉沉弱,且大多重要脏器功能低下的患者见。
当时最痛苦的问题是夜尿多,7-8次/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口干苦,能食尤以午餐明显,腹大,下肢浮肿,舌质黯,脉沉。在父亲的身上,五苓散体质非常明显,同时兼有柴胡体质、桂枝茯苓证,时有桂枝证。但同时兼顾恐难全效,于是先以表现最明显的五苓散证来治。五剂五苓散后,父亲说吃了很舒服,效不更方,加桂枝茯苓丸再续5剂。服后,父亲说,口干基本没有了,夜尿也比以往少很多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的药味区别仅在于五苓散中有泽泻、猪苓,而苓桂术甘汤中无些二味有甘草,原方五苓散中为脐下有悸,而苓桂术甘汤为心下有痰饮,五苓散有猪苓、泽泻,重在利水,苓桂术甘汤有甘草,重在治悸。
7“胁下满痛”或为流感续发肺炎,同时有干燥性肋膜炎,“胁下满”“胁下痞硬”“胁苦满”即渗出性肋膜炎;“胸肋满”“胸满”可能是续发性心包炎;
询得连日来头痛频发甚剧,发作时恶心呕吐,痛苦不堪。视其肤色虽滋润而黄,面庞眼睑虚浮,问其睡眠如何?曰不得眠。有无晕车恐高?点头曰是。察其舌,大而胖,切其脉,滑而利。当属痰体。遂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50克、茯苓50克、干姜10克。药后痛势即缓,后转方未遇我,他医加药数味,效不如前,还用原方续服月余而愈。半夏一味,少用则降逆和胃,重用则止痛安眠。痰体而头痛者,非至30克以上不可。
小半夏加茯苓汤人滋润,吴茱萸汤人干瘦。人不同而已。
某女警,婚后七年未孕,曾经自然流产一次,宫外孕一次,后月经周期紊乱,常数月一至。人丰满,脸有散发痤疮,而背部尤多。来诊时月经已2月未至。望其面色皮肤娇嫩,遂撩起其裤管,见下肢皮肤干燥,扪之有刺。舌暗。是寒瘀体,用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药后数天,月经来潮。两周后来诊,希望服助孕药。我仍用原方,嘱其耐心服用数月,待体质调整,以候孕机。服药不到月,月经逾期不至,去医院检查,妊娠试验阳性。人丰满,脸有散发痤疮,而背部尤多
这个很重要!
罗老,近70岁。素有咳喘。今年以来屡发,挂水不止,入夜即作,平时稍动辄气喘吁吁,甚苦。其人身板结实,两眼有神,好烟,其舌苔厚,烟味喷人。舌质坚老而暗。切其腹,腹肌有弹性,但两胁下硬满,心下按之痛。云多食即胀。询得大便干结。遂投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一周后复诊,云大好,续服此方两月,咳喘已经完全控制。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得于胡希恕先生。此方对于久喘而见舌暗腹胀者,有奇效。
女士,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四年的患者。原本百余次的心率已经降为80多,而且疲劳感明显减轻。她患病后曾服用西药,但肝功能出现异常,
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甲状腺炎,这个案例不是第一个。这些年来,不时有这种病人来求方,大多是青中年女性,或者心悸心慌、消瘦、燥热、出汗;或者畏寒、浮肿、肥胖、无力、便秘、闭经等。也有没有明显不适,但无意中发现甲状腺肿大者。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可以改善症状,进而调整甲状腺功能。我常大剂量使用柴胡、白芍,甘草的用量也比较大。
第一,这种病反复发作,时进时退,与小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同类;第二,患者多为女性,且多有月经失调,或周期参差,或闭经,其人大多脸色黄,或浮肿,或便秘,或腹泻,或腹痛,或心悸,或头痛,与当归芍药散证相符。也就是说,我着眼的,不是病名,而是体质,是整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干燥综合症、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现只要方人相应,都有效果。
大柴胡汤治疗的不是一个病,更不是一个症状,应该是一种综合症或体质状态。
高血压、高脂血症、偏头痛、肥胖、反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等均有效果。但必须要看其体质。一般体格健壮,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我曾经用大柴胡汤治疗一位中年妇女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大柴胡汤加黄连数剂而愈,其依据就是其人丰满,稍多食即胀,胀即心悸。我一位本科生弟子曾用大柴胡汤加生薏苡仁,治疗一青年多发的寻常疣,七剂尽脱落,问其所据,答曰无所苦,其人壮实而已。想到日本学者森立之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阳痿,可见也是看其人而用方。
阳虚感冒
患者上述症状较昨更甚,昨服“阿莫西林胶囊”、“999感冒灵”,效不佳。今日鼻塞流涕、感头昏沉欲寐,咽痛剧,眼泪自流,欲喷嚏而不能,畏寒,无发热。大便干,日一行。
PE:T36.0℃BP130/60mmHgHr98bpm律齐,两肺(—),咽充血,两侧扁桃体II度陈旧性肿大,见少许白色脓性分泌物。
血常规:WBC6.14×109/L,N56.1%,M11.5%M值0.74×109/L,Hb166g/L,Plt182×109/L
诊断:
感冒
处方:阳虚阴盛感冒,当扶阳祛阴解表。
生麻黄10克制附子50克制半夏20克桔梗20克北细辛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二帖
以水三碗,浸泡半小时,大火烧沸(约三分钟),转小火炖十分钟,温服,过半天加水两碗,再煎一次,温服,避风寒。忌寒性饮食,如茶叶茶、王老吉、冰红茶、梨、桔子、西瓜等。
阳虚感冒,重在扶阳,这里对阳虚稍作解释。
恒温动物的组织细胞的状态大致有代谢谢正常、亢奋、萎靡三种状态。各种因素(如寒冷、寒凉性饮食、劳累、病毒感染等)对组织细胞会有伤害作用,使得原先功能正常或已经功能萎靡的细胞更加萎靡,并且表现为整体或局部的代谢谢产热功能下降,无法保持细胞内各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抗病能力下降,免疫系统吞噬细胞的功能效价下降,神经系统功能萎靡,对热刺激敏感度减弱(阈值增高而耐烫茶、烫浴等),或对冷刺激敏感度增强(如眼睛迎风流泪、牙痛遇冷即剧、咽痛、腹痛等),头昏沉欲寐,周身软,如同冬眠的动物。或鼻涕多,或痰多,或腹泻,或出冷汗等。如同冬眠的动物。详见《谈谈我对桂附的认识》。
本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桔梗汤,半夏散等少阴方的合方。对于少阴病阳虚感冒、鼻炎、咽炎、喉炎等可以套用。一般三天内可取得满意疗效。最快的只要一两个小时。附子的量很重要,现在火神派,起手就60克,我觉得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使用,最好先从20~30克起。桔梗汤治疗炎症性疼痛,促排脓且缓解刺激性疼痛。半夏也治疗咽部痛,且抑制炎症反应,治疗肿痛尤捷。细辛治疗咽部炎症疼痛效果很强,以气香浓,味麻舌者佳,咽部痛而不干灼者,用之取效快捷。
 
柴陈泽泻汤和加味桂枝甘草龙牡汤

方名:加味桂枝甘草龙牡汤
组成:龙骨20牡蛎30(先煎)代赭石30(先煎)桂枝2~5白芍10当归10炙苏子10太子参15麦冬10五味子5沉香3(后下)
加减:舌光、咽干、痰中带血去桂枝,加北沙参、石斛;咳嗽痰多加百部、紫苑、冬花;自汗加炙黄芪;苔腻加二陈汤;病情稳定加山药、虫草等调理。
功效;纳肾、平冲、定喘
主治:肾不纳气、气虚喘咳
案例:
陆某,男,60岁。每日午后咳嗽气急难平,怕冷、心悸、头昏、胸闷,自觉需火上升、夜半苦于腕中气冲。脉虚弦,舌淡红,边有齿痕。X光透视提示:肺气肿、左侧胸膜炎、肺结核吸收期。投上方三剂后气急平、胸闷除,已能平卧,怕冷好转,夜半气冲也平,睡眠改善,胃纳增加。上方加黄芪、山药、茯苓、苡米、南北沙参调理20多天临床治愈。
陆某,女,65岁。患者气喘不能平卧,形寒怕冷,头汗出,脉微细,苔腻。胸部透视;严重肺气肿。投上方5剂后喘平、汗止、纳增、脉有力。痰稀而多,上方加减善后。
按:本方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癔病性哮喘也都能收到较好疗效
余国俊用柴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经验
徐X,女28岁,干部, 1986年2月17日初诊。患者8岁时因不慎落水,着凉受惊,卧病月余,体质渐差。11岁即患眩晕,发时头昏目眩,耳鸣,呕恶,每年发作五六次。
迁延至20岁时,一游医令服铅粉18g(1日吞服6g)治疗眩晕,导致急性铅中毒。经华西医大附院排铅治疗4个月,铅中毒的主要症状消失,但眩晕明显加重。患者经常头昏目眩,甚至感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眼球胀痛,视物有飘动感,耳鸣耳闭塞,手足振颤,干呕心烦。
西医诊断:内耳眩晕病。曾经省市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
中药曾用过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滋养肝肾,健脾化痰,虫类搜剔通络等,服药达数百剂,均无显效,经常无法坚持工作。
刻诊:症如上述,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论治
[学生甲]一般的眩晕病使用西药也能迅速缓解,有的甚至可以自行缓解。
[老师]确有自行缓解的,但临床所见较少。至于眩晕急重症,屡用西药如镇静、安定、止吐及抗胆碱能药物,却收效甚微,而转诊于中医者,却不少见。
[学生乙]但中医的眩晕与西医的眩晕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老师]何谓眩晕?眩者眼目昏花,晕者头脑晕转。但细检中医古书及现代教材,竟有将头昏、头重足轻而无旋转感觉亦赅于其中者,这只能叫做广义的眩晕。
而西医的眩晕,则分为“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两大类,堪称泾渭分明。其真性眩晕,亦称“旋转性眩晕”,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病变所致,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并感觉自身旋转,或周围景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头痛、共济失调等,此为真性眩晕的特征。
有鉴于此,江老认为,宜将头昏、头重足轻而无旋转感觉者排除出眩晕范畴之外,这样名正自然言顺,辨证才有准的。
可见江老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借鉴西医,为我所用,不是一句套话。
[学生丙]江老为眩晕正名,令人耳目一新。但怎样运用中医学理论来辨识真性眩晕呢?
[老师]首先要参验历代医家关于眩晕的论说,但参验时应予具体分析,含英咀华,切忌信手拈来,生吞活剥。
如“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论说,虽各具至理,但未免失之偏颇;且均以眩晕的广义立论,若移来阐释真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就难免失之笼统和抽象。
江老认为,值得重视的倒是张仲景论眩,多从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立论,主用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颇与真性眩晕的某些特征相契合。
“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一语,可以推衍出真性眩晕的综合病因病机-风、火、痰、虚。借鉴江尔逊老中医论治眩晕的独到经验,拟诊为脾肾亏虚,风火痰上扰。
试投“柴陈泽泻汤”加味:
柴胡10g,黄芩6g,法夏10g,党参15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3g,白术10g,泽
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10g,天麻10g(轧细吞服),生姜10g,白芍12g,生牡蛎30g。
效果:服3剂,头昏目眩、眼球胀痛、干呕、心烦明显减轻;
守服25剂,诸症基本消失。
曾随访2年,惟诉情怀不畅时感觉头昏,或轻微眩晕,而照服本方二三剂,便可息止。
思辨解惑[学生丙]我有点费解。“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与“无痰不作眩”有什么本质差别呢?
[老师]“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一语,可以推衍出真性眩晕的综合病因病机-风、火、痰、虚。此与“无痰不作眩”的一隅之见岂可同日而语!
[学生乙]老师刚才说“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一语可以推衍出风、火、痰、虚来,真是闻所未闻,究竟是怎样推衍出来的?
[老师]少阳相火与厥阴风木为表里,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总是相因为患;而痰饮上逆多缘于脾肾亏虚。你看,这不是推衍出风、火、痰、虚四个字来了吗?
而历代深谙此理者当首推陈修园。不过,陈修园论眩晕,乃是以风为中心,而以火、虚、痰串解之,颇能阐幽发微,切中肯綮。他说,“风非外来之风,指厥阴风木而言”,木旺则生风;且因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气逆,则风生而火发”;虚者,“风生必挟木势而克土”,又“肾为肝母,肾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而头重”,即子盗母气;痰者,“土病则聚液成痰”。这就是说,风火痰为眩晕之标,脾肾虚为眩晕之本。所以陈修园总结说,“其言虚者,言其病根;其言实者,言其病象:理本一贯”。(《医学从众录"眩晕》)
江老认为,陈修园的论说十分超妙,若移来阐释真性眩晕的病因病机,比较准确。但江老强调指出,眩晕的发作,并非风、火、痰、虚四者各自单独为患,而是综合为患。
所以他对张景岳所谓“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
耳”的说法颇不以为然。就临床所见,眩晕发作时,无不呈现一派风火痰上扰之象,难道都能用“虚”来解释吗?
[学生丙]但总不能否认“虚”的重要性吧?
[老师]当然不能否认,因为否认了,也就很难圆满地解释风火痰上扰的标象。不过,陈修园说虚是眩晕的病根,我们可否理解为“潜在病因”或“体质病因”?
但不论如何理解,眩晕总是风火痰虚综合为患,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就宜标本兼顾。
[学生丙]我有个很大的疑惑:若系痰饮为患,就必有相应的舌脉-舌苔腻,脉弦或滑。但本例却是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老师]据临床观察,少阳火升,痰饮上逆的真性眩晕,其舌脉均无定体。舌苔腻,固为痰饮之征,而不腻或竟无苔者,未必不是痰饮。
江老曾治不少眩晕患者,舌淡红苔薄白或无苔,补气血无效,滋阴潜阳亦不效,改用涤痰逐饮,驱风清火反收捷效。其脉无定体,更无需赘说。不过此中机理尚待进一步探索。
[学生丙]落实到具体的治疗方法,老师讲到要“标本同治”,不过古今医家在遵循“标本同治”这一治则时,在具体治法上却是异彩纷呈,各领风骚,令人无所适从。老师能否点评一二?
[老师]一言难尽!陈修园曾评道,“河间诸公,一于清火驱风豁痰,犹未知风火痰之所由作也”。又说,“余少读景岳之书,专主补虚一说,遵之不效,再搜求古训,然后知景岳于虚实二字,认得死煞,即于风火二字,不能洞悉其所以然也”(《医学从众录"眩晕》)。
但修园治疗眩晕,或遵丹溪之法,单用大黄泻火;或运用鹿茸酒、加味左归饮、六味、八味丸补肾;或运用补中益气汤补脾,亦未尝标本同治。
程钟龄、叶天士倡言标本同治,如健脾益气合化痰降逆,滋养肝肾合平肝潜阳,平正通达,看似良法。但若移来平息眩晕的发作,犹嫌缓不济急,难求速效。
近世论治眩晕,或偏重于治标,如从痰挟肝气上逆施治而用旋复代赭石汤,从“支饮眩冒”施治而用泽泻汤等;或倡言发作期治标用温胆汤,缓解期治本用参芪二陈汤等,均各有千秋,可资参验。
[学生丙]江老取法的是哪一家呢?
[老师]江老治此证有异于古今诸贤之处,在于其发作期即主张标本同治,而融驱风清火豁痰补脾之药于一炉,庶其迅速息止之。待眩晕息止之后,再缓治其本。
[学生甲]前面追究本虚时,是包括了脾和肾的,为什么标本同治时只补脾而不补肾呢?
[老师]江老认为,眩晕发作时,痰饮上逆的标象十分昭著,而直接补肾之药,不但缓不济急,且有滋腻之弊,反而掣肘,难求速效。故必待眩晕息止之后,再议补肾。
江老临床曾屡见有迭用六味、八味、左归、右归等以期息止眩晕,结果收效甚微,甚
至分毫无效。此非方药力微,实为用之不得其时之故。
所以江老治本,首重于脾。而所谓补脾,不是呆补,实为运脾和胃。因为运脾可化痰饮,和胃能止呕逆;脾运能御肝之乘,风木才不得横恣;风木静,相火宁。这样,风火痰上扰的标象就可很快消除。可见这是直接治本而间接治标,一举两得。
[学生甲]本例眩晕缠绵17年,又曾受铅粉毒害,身体一直较差,堪称顽固性眩晕,故屡经中、西医治疗未获显效。老师接诊后,虽未收迅速息止之功,但能守法守方,服至25剂终于基本息止,疗效还是较满意的。据我所知,江老自拟的柴陈泽泻汤,已经临床验证数百例,一般服2—4剂便能迅速息止眩晕,不失为一首高效验方,值得推广使用。
我想知道柴陈泽泻汤的药物组成、常用剂量、方解及使用范围。
[老师]柴陈泽泻汤即小柴胡、二陈、泽泻汤合方,另加天麻、钩藤、菊花。
药用:柴胡10g,黄芩6~10g,法夏10g,党参12~15g,甘草3~5g,大枣10~12g,生姜6~10g,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0~15g,泽泻10~15g,天麻10g(轧细吞服),钩藤12g(后下),菊花10g。
其中小柴胡汤旋转少阳枢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二陈汤化痰降逆;泽泻汤涤饮利水。
方中尚寓有小半夏加茯苓汤,亦可降逆化痰,涤饮止呕;又寓有六君子汤,运脾和胃以治本。加天麻、钩藤、菊花者,旨在柔润以熄肝风。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可以扩大本方的使用范围。如高血压或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只要具有真性眩晕的特征性症侯,投以本方,亦可收迅速息止功。
此外,我近来治疗颈椎病所致的眩晕,则去陈皮、茯苓、甘草、钩藤、菊花,而重加葛根30~60g引领津液上过头项,以舒筋缓痉;再重加川芎30~45g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已观察10余例,其近期疗效尚满意。
 
某些细节的关键
2.望病人的脸色很重要。例如脾虚的病人脸色一般萎黄(比中国人的黄皮肤更带一种黑色,有点象土黄色,没有光泽),体型较瘦,这时候就算不把脉,也能说出很多症状,例如容易乏力,大便不成型,特别是饮食稍有不慎更容易腹泻。有时候易怒(脾土不厚,肝火更大),这些人的大便往往前干后稀,发怒的时候肚子痛。某些脾虚的病人到了冬季特别怕冷。
例如昨天我遇到一个义乌来的的初中女教师,身高中等,体型偏胖一点点(这年头胖瘦已经很难说了,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穿的比较保暖。脸形偏圆,眼裂较大,神态自如,甚至让人觉得她是这个诊室的常客(其实她是第一次来)。我初步判断她是半夏体质的人。然后她在主诉中说到时有口干恶心的症状,我就更确定了,因为“恶心”是“半夏体质”的重要指征之一,而且随着她的诉说,其肢体语言更加丰富。最重要的一点她说她喜欢做事前把每个环节步骤都想清楚,相当于“完美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这也是“半夏体质”的典型症状之一。有时候当一个中医一边把脉一边说你的病情的时候,那些症状并不是完全靠把脉得出的结论。真正把脉的时候他是不说话的,我觉得是这样(可能我的把脉功力不够,我是无法一边把脉一边和病人聊天的)。那他是怎么知道你的症状的呢?除了结合上面我所说的外,有些病人一坐下就说:你给我把把脉。这些人往往容易多想,多想的人往往精神抑郁,抑郁的人往往容易失眠。而且一般失眠的人的指甲往往不平整,有细细的凹凸竖纹,严重者更明显,有些甚至有凹陷,所以有时候光是看病人指甲我就能知道他是不是失眠。有些病人的小太阳呈粉红色,基本上有糖尿病的倾向。有些病人指甲泛白,相当于气血亏损,这种人怕冷,易感冒。有些人小太阳都没有,营养不及格。我有时候还给病人看掌纹,有一次给个老太太看,我说你的胃不好,可能有胃溃疡。然后一翻她的病历,果然有胃溃疡用药史。把脉有时候说准也准,说不准也不准,昨天我给个二三十岁的女士(陪妹妹来看病的)把脉。从外在来看,她很好,但是一把脉,左关很细,我说你月经很少吧?然后我想说或许你刚来过月经,但是她马上接下去说“我刚做了人流”。。我晕啊。。从本质上说,我的结论是对的,只是原因不一样。
议案
赵某,女78岁尿频尿痛屡发年余,服西药抗菌素稍愈又发,苦不堪言,伴心悸心烦失眠气短,胸闷纳呆乏力头晕,既往有下肢静脉曲张,皮色暗而枯燥,舌质红脉细弦数,医语:阴虚耶?答:不知何是阴虚,只知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汝不见烦惊小便不利呼!处方柴胡加龙牡汤合半夏厚朴汤、桂枝茯苓丸原方。结果一剂明显见效,纳谷顿增,7剂用完诸证若失。此证若用传统心火、肝阴论治没有3-4周用药恐怕不能取佳效,经方神效者如此
1姚某,女,老妇,荨麻疹3月,疹色鲜红,瘙痒异常,口干便结,时时皮肤发热出汗,右肩时有疼痛,舌红苔薄,脉滑数。
阳明证也,与:生石膏45知母10生甘草6蝉衣5忍冬藤30,5剂,
二诊:瘙痒大减,汗出也减,胃脘不适,嗳气,口苦,胁下抵抗,大便不畅。
少阳阳明合病,与:柴胡12黄芩10半夏10枳实10赤白芍各10生大黄5姜3大枣10生石膏30,5剂。今日三诊:荨麻疹近愈,轻微嗳气,偶有头痛,肩痛未除,上方加桂枝茯苓丸、
白蒺藜12,5剂。
2方某,老男,荨麻疹1年余,皮肤瘙痒,易于出汗,左手肘关节以下酸痛麻木,乏力,口干,皮肤黄白相兼,腹部松软,黄芪腹也,舌红。
太阳病血痹,与:生黄芪30桂枝10白芍12生姜3红枣12白术10防风8生石膏30,5剂。
二诊:瘙痒明显好转,红疹显减,左肘痛麻减轻不少,前方续服。
3施女,16岁,荨麻疹2年,服西药不少,均可减轻而后复发,严重影响学习,舌淡红苔白腻,脉浮。太阳表郁水气,桂枝10麻黄10白芍10杏仁10甘草6当归10赤小豆20生姜3红枣12,5剂
二诊:服前方未见明显汗出,瘙痒立刻减轻,前方5剂。
三诊:荨麻疹未作,前方5剂消息之,随访一月未发。
本人09夏天由于诊室内空调频吹,曾发咽炎导致头脑昏沉,精力不济,在患者众多的情况下更影响了医疗思维,时有汗出不彻,肩部酸楚,食欲二便均可,口干时或不干,咽中痰粘不适,口中气浊,舌苔黄白湿腻,脉弦滑。至8月27日认为病属湿邪困阻太阳,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三天余,寸效不见。突然想起大冢敬节先生用葛根汤提神的典故来,不过先生体瘦肤白似乎更适合桂枝加附子汤而笔者体质壮实,似乎更适宜于本方,况且笔者曾治疗老电工陆某感后精力不济曾用本方合麻附辛,为何事到自身反而思路模糊哉?遂处方:
葛根20麻黄6桂枝10赤芍药10甘草3生姜6红枣10茯苓12苍术10桔梗10
2贴。结果:当天下午喝250ml,喝后并无汗出,一个小时不到,顿感头脑轻松,身体轻快,昨日已能够外出练拳打球,效果似乎十分明显。
附老电工陆某案:老电工陆某素来体健,日前感冒后视物乏力,精神不振,项背酸楚,腰腿发软,服前医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之类证未减,口淡不渴,脉弦缓,乃太少两感,与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茯苓、苍术。今于道相遇言君之药何至贱而效卓著?笑曰:仲圣之法安是时医所能梦见?临证不可为外感内伤之分而所拘,但凭脉辩证,方证相合用之即效,用仲景方者尤须注意。
男,15,体质壮实。一发热,泄泻。
2010年2月20日,发热泄泻1天,口渴,便如水样,纳差,日行6-8次,恶寒不甚,微有汗。处方:
葛根20黄芩10黄连6炙甘草6车前子15楂曲各10炮姜6防风61剂
结果:1剂而愈。
二发热
2010年3月5日,发热咽痛1天,鼻塞,骨节酸痛,渴饮,汗不多,T:39.6
处方:柴胡40黄芩30连翘30甘草15秦艽121剂
结果:当晚服药一服畅汗出骨节酸痛减轻,二服体温:37.3,解大便少许,第二天体温基本正常,仍有口渴咽痛,未服汤药,服清开灵胶囊善后。外感轻症要有一剂而愈的气势,信心来源于微小的积累
 
补中益气汤是少阳剂


某,女,52岁,河北省河间市齐会村人。主诉间断性尿频尿急尿疼一年余,曾静脉点滴先锋霉素5,氧氟沙星等药,不见好转,又服八正散等中药,也无疗效。近一月来因家务繁重导致上述症状加重,并伴腰酸乏力,纳呆,查尿常规:有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其舌质淡红,苔微黄,右手寸口沉弱无力。余诊为清阳不升,脾肾两虚之劳淋。治以补气升阳,健脾益肾之法:
黄芪20党参20白术15陈皮15当归 15升麻6柴胡6牛膝20狗脊20甘草6五副水煎服
二诊:膀胱刺激症状大轻,饮食有佳,此乃吉象也,再方:
黄芪25党参20白术15陈皮15当归15升麻6柴胡6牛膝20杜仲2狗脊20甘草6七副水煎服。
三诊:前述症状消失,查尿常规阴性。惟余无力。宗前方再进五副。
从爱好经方后来的用药上来反推,他用了一张“甘温除热”的方子,药到病除,似乎与西药的思路整个颠倒。其实未必完全颠倒。我们一般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局部感染并不严重,此患者的尿检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人的正气也比较弱,于是疾病便处于胶着状态(柴胡证),而补中益气汤并不是一张完全意义上的温补方,冯士伦老师上次在南京讲学时,特地提到,他认为补中益气汤按照六经分类,当属少阳,与小柴胡汤类似。照这个思路分析下去,补中益气汤其实也是一张寒热并用的方子,方中虽有参芪之温,但同时还有升麻之寒(已经有很多医家澄清升麻的问题,升麻升清,纯粹臆测,升麻实际上是一味清热解毒药,可参看裘沛然先生考证。而且古代有文献记载,在温病治疗中,若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能做犀角的代用品,可见其清热解毒能力之强。)现代人总是强调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定要量小,以取其升清之力,在我看来,算是歪打正着,这种患者其实是处于一种体质不佳,然外邪亦不强的缠绵,整个方子用上去,一方面,增强正气,“匡扶其自然疗能”,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稍佐苦寒,疾病便随之而解,寒热并用,热多寒少,而李东垣把这个过程解释为“甘温除热”。
从爱好经方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病人并非一味虚像,她还有“苔微黄”的热象,只是不明显罢了。可能越是虚寒性的体质,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出现无效的几率越大,基本上,抗生素可以看作中药的苦寒药,两者相加,就是虚虚之戒,从吴佩衡先生的这个医案也可以佐证:其一,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基本上是“大炮打蚊子”,没法一扫光的,那么对防御功能尚佳甚至过亢的人来说,扫去八八九九,剩下的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就可以对付,但是虚寒型体质不然,他的整个免疫状态都是低下的,所以不管多好的抗生素用下去只要不能一网打尽斩草除根,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效果自然差。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热性体质与寒性体质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本身就不一样的。
张大明老师的《小说中医》里引用了这样的例子,对我非常有启发:
在急诊室观察,在用阿托品抢救敌百虫、敌敌畏、苯硫磷、乐果之类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如果患者属于阴寒体质,常是用量很大也不产生中毒反应。而如果是阳热体质,则用量少也容易产生中毒反应。(按中药分类,阿托品是大辛大热之药)安排学生在门诊注射室追踪观察皮试显示为阴性的患者,看他们注射青霉素后的反应。这些患者中,有53例辨证为虚寒证、84例辨证为实热证。注射青霉素后,虚寒证中有近10个病人出现过敏反应,而实热证中仅有1人出现过敏反应。经询问,这个患者家住的较远,早上没顾上吃饭,一路骑车赶来有点劳累。可见,用个体对西药的反应性也因体质而不同。西药也是要区分体质的,而且用常规西药不效的时候,应该考虑患者的体质状态。爱好经方的医案,之所以方剂起作用,一部分是因为有些药物本身就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一部分是调整的患者身体,从而增强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控制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前者指标,后者治本。以不变应万变,也很大程度上靠第二种方案
 
精彩的开药后医嘱痛经案

10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个中年妇女走进诊室,问我她有一个女儿,16岁,自初潮以后月经不调,月经后期。曾行中药调理,效果不佳,曾进行过三个月的雌激素治疗,但不打雌激素便依然如故。本次已50余天月经未至,希望再次尝试服用中药,女儿正读高三,不能前来,可否有协调的方法。我把电话给她,让她另约时间,攀谈两句,得之我们居然住在同一小区,遂约定当晚到我家来看。晚7时许,妈妈带着女儿前来,是一个个字高高的,体型中等,非常活泼的女孩。诉月经一直不正常,每次月经来潮开始两天,痛经非常严重,少量血块,血色偏暗,能吃能睡,无其它不适。妈妈插话说,白带偏多。问平时是否有疲倦感,有时会有。没有问出其它阳性指征。舌无异常,脉未查。(抄方的时候没有机会把脉,至今没有培养出把脉的习惯。所以总是会忘记。)
处葛根汤合当归芍药散5剂(用炙麻黄5g,余常规剂量,黄老师和柴姐经常是用生麻黄的,不过我胆子小了些,而且考虑的闽南湿热之地,地气尤热,所以用了炙麻黄)
嘱:1.女孩18岁之前由于调节机制的不完善,月经周期的不正常很常见,18岁以后会逐渐趋于正常,不要有心理包袱;2.影响月经的因素很多,女孩正在读高三,潜意识里的压力、紧张等在不自觉间也会影响月经周期,这些外界因素去除以后,月经也会正常,所以孩子整体是健康的3.服药后的反应,首先是不能有不良反应,本方药性平和,一般也不会有,万一出现不适,即停服即可;4.晚上服药时间在晚饭以后,尽量不要睡前服;(麻黄有兴奋左右,有人吃了会睡不着)5.药物的取效,当然是看月经的来潮,5剂应当有效,若不效,再服2剂,仍无效说明思路不对,来换方;6.如若有效,或者说即使服药期间月经“碰巧”来了,但痛经一定会同时缓解,经来则停服。
1.葛根汤治疗月经后期及痛经是黄老师及柴姐的经验。
黄老师认为麻黄及其类方具有催月经的效果,其作用是通过调整整个性腺轴来实现的。黄师曾戏称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东方伟哥”,对于体型瘦弱女生的毕竟,除用温经汤之外,常常合小量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起到促月经来潮的作用。同为麻黄类方的防风通圣散对女性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闭经也有很好的效果。葛根汤治疗痛经是柴姐的经验。柴姐在使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的过程中,患者反馈痛经也随之缓解(详见《黄煌经方沙龙》第二期),经反复临床验证,其疗效是确切的。我一直认为痛经的环节是麻黄起主要作用。但根据柴姐最近的观察,“临床上见到更多的桂枝体质的痛经患者,试着减掉麻黄,止痛的效果依然明显,后来在查阅文献时,无意间看到葛根治疗痛经效果明显的报道,作者认为不同证型的痛经均可在远方中加入葛根,而且量越大效果越明显。”而北京中医研究院的史欣德老师曾专门撰文讨论桂枝的止痛效果。由此观之,不管是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还是葛根汤,其止痛效果是一种综合效应,并可以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1. 本例体质因素的考虑
2. 黄老师认为,体质是用药安全性的保证。使用葛根汤会考虑患者的体质,理论上应偏向于麻黄体质,即体型壮实,肤色偏黑,皮肤粗糙,平时容易闭汗型的体质。但当我们小量使用麻黄的时候,患者未必苛求于壮、黑、粗。无明显体虚、脉象有力即可。
黄老师曾治疗一女大学生的突发性耳聋,该女孩儿也是体型中等,给人的感觉大气活泼,大便偏干结,余无不适。黄老师处以葛根汤加大黄取效,该女生后来在经方沙龙的留言板留言向黄老师汇报疗效。当时曾问黄老师,该例并非麻黄体质,怎么想到用葛根汤。黄老师回答说,该女体质不虚,整体上看还是充实的,就可以使用。这次当这个痛经的女孩站到我面前的时候,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这个突然耳聋的女孩。以前我抄方的时候,甚至看到路边的行人,吕师兄便经常指点我,“你要记住这个人的眼睛”、“你要记住这个人的眼神”、“你要记住这个人给你的感觉”。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师兄的这些指点,均是点睛之笔,对我的体质辨证受益无穷。3.当归芍药散是否必需。
当归芍药散的使用主要是考虑到平时白带较多,其余所谓“血虚水盛”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在考虑,单纯从调整月经的角度,当归芍药散是否为必需?该方是否还能进一步精简?我想也许是可以的,白带的问题可以在平时服用当归芍药散散剂单独解决,在特定的时期集中兵力解决主要矛盾
 
经方也有银翘散

我一直很奇怪, 黄老师治疗感冒,从未用过桑菊饮、银翘散之类,效果也挺好。这次复习了温病,才明白,基本上,对于感冒的风热型,黄老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连翘,和银翘散相当。对于温病在卫分的治疗,赵老强调“火郁发之”。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用《伤寒论》的话来说,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就是“火郁发之”的体现,风热在表,有身热、汗出,心烦、稍加山栀、连翘即可,此时柴胡的用量也不需很大,10-15g足矣。
这个孩子夜里盖被子觉热,手脚伸出来又嫌冷,也应当是火郁的表现。
“温热病邪从口鼻入肺,咽红且痛,甚则作咳,脉必浮数,口渴咽红。肺外合皮毛,故云在卫。卫分证必寒热头痛,非是表邪,乃火热内郁之象,绝不可误认为表证而用解表求汗之法。此虽形寒,而舌红、口渴、咽干皆是热象,或前额有汗,乃火热上蒸之象,用药当以疏卫开郁,若过寒凉必遏其热,气机闭塞,卫失疏和,反而增重矣。”并不厌其烦地重复,“要疏卫开郁,-说的是用药可不要解表,也不要辛温,要疏卫开郁,把卫分疏一疏,主要是开郁,因为里面热啊,就像我们屋里头热一样,开开门,开开窗,开郁,若过用寒凉,必遏其热-说用药时,若遇到的是热郁卫分,你错误的用了寒凉要,这热就给你抑遏住了……就是说屋里本来热,你不给他流通空气,愣加上一个冷,热也出不去。冷是冷,热湿热。这边冷,也不能把热花开。气机闭塞-人身上一个正常的环节就要闭塞了。卫失疏和,反而增重矣-卫分应该是开啊,皮毛不开,也开不开了,我们身上的皮毛、汗孔,都是排泄的,应该疏和。假若失掉了疏和,”体表发冷的阶段,病邪还没有深入,一定要抓住机会,采取简单的方法鼓舞机体的抗病能力把外邪驱逐出去,他用的方法,一是葱白生姜汤,二是苏叶,平时准备一些,易感冒的季节,身上突然发冷,立刻用开水泡,六七分钟饮用。

再说口腔溃疡

双料喉风散,每晚睡觉前喷;每天刷三次牙,饭后刷牙,保持口腔清洁。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肺胃热毒炽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腔糜烂,牙龈肿痛,鼻窦脓肿,中耳化脓,皮肤溃烂等症。丹溪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上泛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
 
黄芪与柴胡体质之分别

我对两种体质的观察和认识

柴胡体质可以是一种先天体质,或者在小时候表现为桂枝体质,长大后逐渐发展为柴胡体质(所以儿童感冒有一种以柴胡桂枝汤效果非常好,这种小孩童年有桂枝体质的性格中的执拗,长大后会演变为一种领袖气质的果决,如果往病理发展有可能是偏执,比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黄芪体质先天性的很少,在中老年年龄段比较多见,是经过岁月消磨过后,逐渐由其它体质发展来的,桂枝体质长大后也有发展为黄芪体质的可能(从中医理论来看,两种都属于表虚型,故桂枝黄芪常常同用,其演变的路线和趋势与性格、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相关。)
柴胡和桂枝体质是非常常见的两种体质类型,我个人认为两种类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肌肉主导型和结缔组织主导型。
柴胡体质是肌肉主导型,庄严师兄曾举过一个例子,说刘翔那张坚毅的脸,是柴胡体质的典型,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这种人对外界反应(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变化)非常机敏(所以典型的程度达到了世界冠军),甚至是自己的显意识还没有反应的时候,身体已经有了反应,表现为肌肉的收缩,所以在整个柴胡类方中,胸胁征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这种胸腹肌的紧张,有时候是病人可以觉察的,有时候是病人不能觉察的。门诊曾见过一个顽固失眠用血府逐瘀汤获效的女性患者,她服药后的体会是觉得自己全身都松散了。我的一个师弟也是一个典型的柴胡人,他常常早上起来觉心下痞闷不舒。自己服用四逆散6g/次,那种痞闷不舒感迅速缓解,整个人都觉得很舒服。随着肌肉的收缩,血管也会相应收缩,所以柴胡人常常四肢冰冷,这种冰冷不是阳虚,中医称之为“阳郁”,黄煌老师经常打的一个比方是,这种情况就像一碗上面盖着厚油的热鸡汤,表面上看,上面飘着的油是冷的,甚至不冒一丝热气,但是其实里面是热的,热郁里面,散不出来。由于这些特征,柴胡人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气滞和血瘀。而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也与这种紧张性的收缩有关,所以解郁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对这类人的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腹痛腹泻有很好的效果。
从柴胡类方的配伍上也可以体现这个特征,如四逆散(气滞型)、血府逐瘀汤(气滞血瘀型)、小柴胡汤(偏虚弱型)、大柴胡汤(充实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神机紊乱型),从合方趋势来看,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是黄老师和胡希恕先生的常用合法,也是由于这种体质气滞、瘀热、血瘀是同时出现的。(总有人问我,你们的方剂固定,是对病的吗,我说不是的,要知道相应的配伍固定下来,固定的配伍又搭配成经典方,是因为人总是这样病。受本难治发则可辨因发知受,疾病加诸于人体的反应规律和趋势是有轨迹可循的,不需要一个人一张方,一万个人一万张方。)
黄芪体质是结缔组织主导型(或不活跃肌肉主导型),《金匮要略》的描述是,“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这种人生活优雅安闲,营养过剩,懒于运动,不需要像丛林中的猎豹一样,随时对外界保持机敏,身上都是松软的肥肉,血管也不好了,都软塌塌的。形象一点说就是整个人从内到外都懈怠了。这种人中医描述为气虚。黄芪为补药之长,并非是黄芪本身像葡萄糖一样提供能量,而是它增强了人体的代谢谢状态,调动了那些“结缔组织”或“不活跃肌肉”的能量代谢谢,大华师兄认为黄芪“能够促进肝脏对白蛋白的合成,从而提升血浆白蛋白浓度,纠正低蛋白血症。恢复血浆胶体渗透压,把血管多与水分‘吸入’血管内,再由肾脏排出,最终达到消肿的目的。这条途径的前提是肝功能必须正常,如果肝功能障碍或完全丧失,如肝硬化失代偿阶段,即使使用大量黄芪恐怕也不会合成白蛋白,传说当年陆仲安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胡适的糖尿病肾病水肿,收到满意疗效,后来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孙中山肝腹水却失败遭谤。前者是通过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使白蛋白‘生产’超过‘丢失’,从而维持血浆白蛋白在一定浓度而实现消肿。后者肝脏已经丧失了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任凭人为地提供多少原料也无法让‘坏机器’多出‘产品’,相反,门静脉高压使得消化道瘀血,服用大剂量黄芪反倒加重胃肠负担而造成不适,此时的消肿之劳应该补充外源性白蛋白。糖果陆仲安早知道其中道道,恐怕是不会这么干了。”简单地说,黄芪可以促进人体的正氮平衡,当然,这种促进是有条件限制的,需要其基本的零部件完好。同理我们可以理解黄芪的“托疮生肌”和当归补血汤的“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
肖鹏师兄对黄芪的看法,与大华师兄有异曲同工之处,他认为“黄芪的补气作用,常常解释为能量代谢谢改善作用。我有一比喻:黄芪没有什么高能量物质,所以不能当新能源利用。气虚证好比加满汽油的轿车里发动机点不着火,汽油的能量就发不出来,黄芪只是帮助燃烧的。”
黄芪体质的人也容易血瘀,我们临床中也常常与桂枝茯苓丸合用,黄煌老师还常常与他的四味健步汤合用(丹参、石斛、牛膝、赤芍),但他们的血瘀不是肌肉、血管收缩的通路不畅,而是血管状态都不好了,由“松弛”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往往再加上桂枝、肉桂合用,振奋其心脑血管功能。
把黄芪和柴胡体质的差别搞明白,就不难理解朱丹溪的两则病案了,柴胡体质身上没有黄芪的靶点,吃了会胀肚子;黄芪体质身上没有柴胡的目标,吃了就没有效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