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补虚重在扶胃气,舍参芪术草,虚人开胃何物可用?

所谓益气活血药,就是指辛温开胃药。辛温药补的是胃,而不是脾。如果脾胃俱虚弱,单纯使用辛温开胃药,会加重脾虚。必须同时使用甘温健脾药。
脾德在缓,内经和辅行诀都指出要用甘补脾。脾怕湿,故可以苦为助味燥湿。

以甘为主,以辛苦为辅的组方(若甘药过多,恐壅滞,则可甘辛对等),即是补脾方,治疗脾虚证,主要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佳和长期腹泻 。代表治疗方是理中丸、四君子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八珍丸等 。

过食甘味,可导致脾气雍滞,是为邪实,则以辛散来泻之。故以辛为主,以甘苦为辅的组方(若辛药过多,恐发散太多,则可加少量酸味药反佐),即所谓的泻脾方,治疗的是脾邪实证,主要表现就是腹胀中满、腹痛和上吐下泻。代表药物是越鞠丸、四神丸、平胃散、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痛泻要方等。
 
其实主食在中医里就属于甘味药(甘淡),

只要细嚼慢咽,一口米饭或者一口馒头嚼成浆,在口腔中停留三四十秒钟,唾液淀粉酶就能分解出少量的麦芽糖。

这也是西医给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包含建议中提到了酸味和辛香味而没有提到甜味的原因。
说的对。甜味不是补胃,而是补脾。胃炎的治疗方法不是吃甜食。当人体乏力消瘦和面色萎黄,这是吃甜食可以治疗的。

往往是晚餐吃甜食或主食过多会导致胃病。甜食补脾而伤胃。李东垣说,饮食不节则伤胃。胃病不是需要增加饮食,而是要避免过多饮食。白天运动量多可以吃饱,晚上运动量少则不能吃饱,否则就容易得胃病。
 
脾德在缓,内经和辅行诀都指出要用甘补脾。脾怕湿,故可以苦为助味燥湿。

以甘为主,以辛苦为辅的组方(若甘药过多,恐壅滞,则可甘辛对等),即是补脾方,治疗脾虚证,主要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佳和长期腹泻 。代表治疗方是理中丸、四君子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八珍丸等 。

过食甘味,可导致脾气雍滞,是为邪实,则以辛散来泻之。故以辛为主,以甘苦为辅的组方(若辛药过多,恐发散太多,则可加少量酸味药反佐),即所谓的泻脾方,治疗的是脾邪实证,主要表现就是腹胀中满、腹痛和上吐下泻。代表药物是越鞠丸、四神丸、平胃散、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痛泻要方等。
古代的医家有一些概念其实是没有理清楚的。譬如脾与胃往往混为一谈。所谓雍滞,不是脾病而是胃病。脾只有虚证,没有实证。胃才有实证。平胃散,辛温开胃。四君子,甘温补脾。脾无实,所以不存在泻脾,邪的其实是胃。
 
脾德在缓,内经和辅行诀都指出要用甘补脾。脾怕湿,故可以苦为助味燥湿。

以甘为主,以辛苦为辅的组方(若甘药过多,恐壅滞,则可甘辛对等),即是补脾方,治疗脾虚证,主要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佳和长期腹泻 。代表治疗方是理中丸、四君子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八珍丸等 。

过食甘味,可导致脾气雍滞,是为邪实,则以辛散来泻之。故以辛为主,以甘苦为辅的组方(若辛药过多,恐发散太多,则可加少量酸味药反佐),即所谓的泻脾方,治疗的是脾邪实证,主要表现就是腹胀中满、腹痛和上吐下泻。代表药物是越鞠丸、四神丸、平胃散、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痛泻要方等。
  
  脾气以升为顺,苦味重浊是降的。
  宋元医家尤其是小儿科钱乙、补土派李杲很少用苦药,湿郁化火不用苦药来清燥,而是用“升阳散火(湿随火散)”之法,代表方分别为泻黄散(泻脾散)和升阳益胃汤等升阳三方。
  
 
说的对。甜味不是补胃,而是补脾。胃炎的治疗方法不是吃甜食。当人体乏力消瘦和面色萎黄,这是吃甜食可以治疗的。

往往是晚餐吃甜食或主食过多会导致胃病。甜食补脾而伤胃。李东垣说,饮食不节则伤胃。胃病不是需要增加饮食,而是要避免过多饮食。白天运动量多可以吃饱,晚上运动量少则不能吃饱,否则就容易得胃病。
  
  不能这么绝对的看,过食肥甘而痰湿中阻者才忌甜,胃虚但痰湿不盛者用甜能开胃。
  
  而且,过食肥甘但胃中痰湿不重的人,同样用可以用甘
  比如服诸建中汤,以大甘之汤,饭前喝,抑制其对肥(油腻)的口味嗜好,从而起到调节其摄入营养结构的作用:让优质的碳水化合物(饴糖)成为真正的主食,减少脂肪尤其是动物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和供能比例。
  
  胃病是否需要增加饮食,也要看以胃的气阴两虚为主,还是以胃中痰湿阻滞为主。
  
 
说的对。甜味不是补胃,而是补脾。胃炎的治疗方法不是吃甜食。当人体乏力消瘦和面色萎黄,这是吃甜食可以治疗的。

往往是晚餐吃甜食或主食过多会导致胃病。甜食补脾而伤胃。李东垣说,饮食不节则伤胃。胃病不是需要增加饮食,而是要避免过多饮食。白天运动量多可以吃饱,晚上运动量少则不能吃饱,否则就容易得胃病。
  
  观察一下西医的1988年版的《膳食指南》:
  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的推荐量为1.16克,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27克。

  为什么老年人的标准比中青年人高10%呢?
  因为老年人的胃黏膜逐渐萎缩,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量大幅减少,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明显降低(相似于胃虚的年轻病人),为了维持肌肉量减缓其丢失速度,宜适当增加蛋白质的供应。

  当然,消化吸收率降低了还适当增加供应量,则精微化邪变成痰湿瘀毒的比例自然就高了,老年人有所谓的“老人味”就是浊气散发出来的味道。
  但这是一个人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选择一个适当的平衡点是被迫的权宜之法,要想更好的化解这个问题,那只有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最后编辑:
  
  不能这么绝对的看,过食肥甘而痰湿中阻者才忌甜,胃虚但痰湿不盛者用甜能开胃。
  
  而且,过食肥甘但胃中痰湿不重的人,同样用可以用甘
  比如服诸建中汤,以大甘之汤,饭前喝,抑制其对肥(油腻)的口味嗜好,从而起到调节其摄入营养结构的作用:让优质的碳水化合物(饴糖)成为真正的主食,减少脂肪尤其是动物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和供能比例。
  
  胃病是否需要增加饮食,也要看以胃的气阴两虚为主,还是以胃中痰湿阻滞为主。
  
不能这么绝对的看,过食肥甘而痰湿中阻者才忌甜,胃虚但痰湿不盛者用甜能开胃
~~~~
所谓痰湿中阻,实际上指的是胃虚。有胃虚的症状不能单独使用甘甜味,需要使用的话必须合用辛温开胃药。如果没有痰湿中阻,表示没有味虚,当然是可以使用甘甜味补脾的。脾虚胃不虚,需要并且可以使用甘味药。
 
  
  以前看到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的一个视频,记得大概说的是:
  年轻人不许吃肉,中医认为老年人才能吃肉,古代都是这样的。
  她这话说得有些夸张了,但听她的口气,应该是在中医典籍中找到了这种主张的证据。

  我也不知道曲黎敏引用的是哪部经典中的哪句话,
  但不妨根据孙思邈《千金翼方》中的一段论述,
  从一个侧面看看胃虚消化吸收率低的人是否可以(需要)适当进补:

  论曰∶牛乳性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气不衰,故为人子者,须供之以为常食。一日勿缺,常使恣意充足为度也。此物胜肉远矣。


  
牛乳性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气不衰,故为人子者,须供之以为常食。一日勿缺,常使恣意充足为度也。此物胜肉远矣.jpg
 
不能这么绝对的看,过食肥甘而痰湿中阻者才忌甜,胃虚但痰湿不盛者用甜能开胃
~~~~

所谓痰湿中阻,实际上指的是胃虚。有胃虚的症状不能单独使用甘甜味,需要使用的话必须合用辛温开胃药。如果没有痰湿中阻,表示没有味虚,当然是可以使用甘甜味补脾的。脾虚胃不虚,需要并且可以使用甘味药。
  
  胃的肌肉和及其动力也是归脾管的,胃也是脾的一部分。
  脾胃相互影响,胃虚日久必然及脾、脾虚严重必然及胃。


  脾虚原因有二:一是胃虚营养摄取受阻、二是运动缺乏肌肉萎废。
  如果单纯脾虚而胃不虚,那只会是第二种情况: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而这种类型的脾虚之人,缺乏的是“运动营养”,根本就不需要甘味药来补脾
  因为他们的胃对水谷的腐熟和传导并没有问题,脾并不缺乏充足的精微物质,
  缺乏的是通过运动锻炼来行气活血,将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肢体去增气力、长肌肉。
  
 
  
  胃的肌肉和及其动力也是归脾管的,胃也是脾的一部分。
  脾胃相互影响,胃虚日久必然及脾、脾虚严重必然及胃。


  脾虚原因有二:一是胃虚营养摄取受阻、二是运动缺乏肌肉萎废。
  如果单纯脾虚而胃不虚,那只会是第二种情况: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而这种类型的脾虚之人,缺乏的是“运动营养”,根本就不需要甘味药来补脾
  因为他们的胃对水谷的腐熟和传导并没有问题,脾并不缺乏充足的精微物质,
  缺乏的是通过运动锻炼来行气活血,将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肢体去增气力、长肌肉。
  
脾虚胃不虚,有很多原因,缺乏运动只是其一。恰恰相反,过度劳累是脾虚胃不虚最常见的原因。营养不良(指的是贫穷导致的缺吃)也是脾虚胃不虚的常见原因。都不宜盲目使用辛味药,应该使用甘味药。
 
脾虚胃不虚,有很多原因,缺乏运动只是其一。恰恰相反,过度劳累是脾虚胃不虚最常见的原因。营养不良(指的是贫穷导致的缺吃)也是脾虚胃不虚的常见原因。都不宜盲目使用辛味药,应该使用甘味药。

  现在讨论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主要针对现代人才有意义。因为要治疗的患者是现代人,回不到过去了。
  过去饿出来的脾虚如今有几个(除了个别用极端方式减肥的人)?过去体力劳动过度造成的脾虚如今又有几个(除了个别过度健身的人)?
  多食少动才是大多数现代人平日生活的常态。

  至于脑力活动过度并不会直接伤脾,而是通过:
  一、影响食欲和消化(即伤胃)间接造成脾虚的,属于第一种情况;
  二、思虑过多必然导致运动强度受到抑制从而伤脾,属于第二种情况。
  可见“思虑伤脾”是间接的。而缺乏运动久坐久卧直接伤肉、伤脾、伤气,且是现代人脾虚胃(相对)强的主要原因

  
 
最后编辑:
  现在讨论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主要针对现代人才有意义。因为要治疗的患者是现代人,回不到过去了。
  过去饿出来的脾虚如今有几个(除了个别用极端方式减肥的人)?过去体力劳动过度造成的脾虚如今又有几个(除了个别过度健身的人)?
  多食少动才是大多数现代人平日生活的常态。

  至于脑力活动过度并不会直接伤脾,而是通过:
  一、影响食欲和消化(即伤胃)间接造成脾虚的,属于第一种情况;
  二、思虑过多必然导致运动强度受到抑制从而伤脾,属于第二种情况。
  可见“思虑伤脾”是间接的。而缺乏运动久坐久卧直接伤肉、伤脾、伤气,且是现代人脾虚胃(相对)强的主要原因

  
赞同阁下的观点。中医的前途是两条腿走路(不是中西医结合),一条腿是中药(包括针灸等),另一条腿是运动养生(体育锻炼)。没有体育锻炼,包括健脾等的身体机能是很难达到效果的。结合锻炼,中药药效才能倍增。大健康的趋势如此。
 
  
  脾气以升为顺,苦味重浊是降的。
  宋元医家尤其是小儿科钱乙、补土派李杲很少用苦药,湿郁化火不用苦药来清燥,而是用“升阳散火(湿随火散)”之法,代表方分别为泻黄散(泻脾散)和升阳益胃汤等升阳三方。
  
泻黄散和升阳益胃汤的组方本身就是41楼提到的以辛为主,以甘苦为辅泻脾方啊,没矛盾啊。
 
腹不胀,吃两口就饱,不是气的原因,那就是积食未消化。消化积食除了增加温度,还可以增加胃液来消食,也可以增加胃部的蠕动搅拌。加甘味药是为了增加胃液,以达到消化的目的。
山楂挺好,又酸又甜
 
腹不胀,吃两口就饱,不是气的原因,那就是积食未消化。消化积食除了增加温度,还可以增加胃液来消食,也可以增加胃部的蠕动搅拌。加甘味药是为了增加胃液,以达到消化的目的。
山楂挺好,又酸又甜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怎么用中医解释呢?
胃不腐熟,食难用饱而不泄,可排除阳虚,加上热病或攻伐后已伤阴,辨证为胃阴虚可对?
 
最后编辑:
腹不胀,吃两口就饱,不是气的原因,那就是积食未消化。消化积食除了增加温度,还可以增加胃液来消食,也可以增加胃部的蠕动搅拌。加甘味药是为了增加胃液,以达到消化的目的。
山楂挺好,又酸又甜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怎么用中医解释呢?
胃不腐熟,食难用饱而不泄,可排除阳虚,加上热病或攻伐后已伤阴,辨证为胃阴虚可对?

吃几口就饱叫早饱,
用消食导滞药(如山楂之类)之后感觉好说明是积食的实证,
不是哪里虚了,虚人单用消导药不仅效果差还更伤脾胃正气。

早饱用山楂消导效果好的人,胃中有痰瘀积聚,因为山楂是消积破瘀之品。
胃阴虚,还用酸温破血的山楂,那不是更伤阴吗?


估计血脂可能高吧。
 
脾胃气虚与运化不足是两个不同概念,治错了会有麻烦。
气虚者饭后有力气了会马上大便,也有的是无精神,想睡。运化不足是饭后腹胀,感觉推送不出去。
 
吃两口就不想吃了,隔一会又想来两口,这就是运化得慢,胃酸不给力啊,酸液属阴,我认为胃酸不足就是胃的阴液不足,应该没错啊?
可能我们理解的胃虚概念没达成一致?我是以气液划分,你们以寒热划分,或虚实划分。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