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补虚重在扶胃气,舍参芪术草,虚人开胃何物可用?

热病以后食难用饱,是气阴两伤,或兼有余热未尽,竹叶石膏汤的思路。
这是全身性急性病导致的后遗症,不属于虚劳慢病的范围,也不是两三个脏腑的有形(器质)病变。
 
《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卷}〈老化〉条目.jpg
 
  
  浅表性胃炎患者胃腺体没有受到破坏,在炎症的刺激下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量不减反增。

  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由于腺体遭受破坏,虽然一部分患者在初期有可能出现返酸烧心的阴虚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加重而阴损及阳,进入阴阳两虚的虚劳阶段,胃酸和消化酶分泌量逐渐减少,胃液的酸度逐渐降低,即使返酸时食道也没有明显的烧灼感,直到最后无酸,呕吐清水。

  西医对萎缩性患者的饮食建议,可以作为中医用药方向(寒热、辛润)的参考(因为在中医眼中,任何食物都是药物、都有性味功效):


《临床营养学》萎缩性胃炎的饮食建议(可作中医用药参考).jpg
 
热病以后食难用饱,是气阴两伤,或兼有余热未尽,竹叶石膏汤的思路。
这是全身性急性病导致的后遗症,不属于虚劳慢病的范围,也不是两三个脏腑的有形(器质)病变。

外感热病是因外感而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的总称,既包含温病也包括伤寒。

如果是伤寒发热病愈之后,出现的胃口不开纳食减少,证属阳气受损、脾胃虚寒的,
可参照《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治,用理中丸。(竹叶石膏汤也是此篇中的方子)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还有两种胃口不开的情况:


  一、食已即吐(刚吃完就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这种属于胃热,胃酸过多,多为浅表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患者。



  二、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一个人早上吃了一个鲜肉包子,到了晚上,打嗝还有一股肉味夹着葱味冒上来,
  说明此人胃中的食物既没有被传导(西医称排空),也没有被腐熟(西医称消化),

  提示此人一方面胃酸浓度极低消化酶分泌量极少,另一方面胃蠕动频率极低力量极弱。
  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不用做胃镜和钡餐,就基本上可以断定此人有严重的{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这种情况明显属于虚劳病中的虚寒证,不只是中焦虚寒的事,已经精血亏空、命门火衰了,仲景爷都感到“难治”。
  那些滋滋阴、几付十几付药就能打开胃口的患者,病情浅着呢!能够让朝食暮吐的胃反患者“枯木回春”的医者才是真牛B
  
 
主要针对胃的虚弱,脾确实应该另当别论。
虚寒开胃可用:太子参/党参、砂仁、藿香、木香、陈皮、山楂、神曲、谷芽、枳壳
虚热开胃可用:人参、玉竹、天花粉、石斛、沙参、茯苓、芍药、甘草、白豆蔻/佩兰
 
脾是藏,胃是腑。腑以通为用,五藏为六腑主气。土一弱,木喜乘之。胃为降之源,排除木乘土,水晦土这样的问题,排除掉土中脾的问题。胃本腑病是什么症状?其中的胃虚又是何病?
这些问题不厘清,你学的到底是什么呢?
临床上有一些病人在热病或者疾病药物攻伐以后,出现食难用饱,饿但是吃一两口就满(但不是很胀),也就吃两口就停。但又不能有胃实的呕吐,不能有肝气的哕等。如此等等排除后,就这个食难用饱而不泄,这个怎么治。知道如何治,基本上就知道什么是胃虚了。知道上面描述的这些排除的症状的原因,也就基本上把现代医学的所谓胃病都搞清了。
这其实是最基本的基本功。
辨别脾与胃,记住这八个字就明白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所谓运化,运是运输,即运输营养物质。消化系统从消化道吸收食物营养物质后,需要把它们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去。化是变化,即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仅需要运输,还需要变化。譬如吃碳水化合物后消化道吸收的是葡萄糖,脾负责把葡萄糖运输到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这是运。同时又把普通糖变化为糖原储存起来。然后,又需要把糖原变化为葡萄糖并且运输到需要的地方。运与化,这是脾的功能,而不是胃的功能。脾虚则运化不能,于是主要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所谓脾虚,实际上主要是西医说的营养不良症,而不是消化系统疾病。

胃主受纳,所谓受纳,是指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入食物,并且把食物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譬如摄入碳水化合物,把它消化胃葡糖糖进入血液。这是胃的功能,而不是脾的功能。胃虚实际上指的是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症,也就是消化不良症。

简而言之,脾虚是营养不良症,胃虚是消化不良症。

如果胃虚脾不虚,健胃就是,不要健脾。如果脾虚胃不虚,健脾就是,不要健胃。为什么,因为健脾会碍胃,健胃会碍脾。只有脾胃皆虚,才需要脾胃皆补。甘温健脾,辛温健胃。

食难用饱,这是胃虚,而不是脾虚。使用辛温开胃就是。
 
辨别脾与胃,记住这八个字就明白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所谓运化,运是运输,即运输营养物质。消化系统从消化道吸收食物营养物质后,需要把它们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去。化是变化,即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仅需要运输,还需要变化。譬如吃碳水化合物后消化道吸收的是葡萄糖,脾负责把葡萄糖运输到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这是运。同时又把普通糖变化为糖原储存起来。然后,又需要把糖原变化为葡萄糖并且运输到需要的地方。运与化,这是脾的功能,而不是胃的功能。脾虚则运化不能,于是主要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所谓脾虚,实际上主要是西医说的营养不良症,而不是消化系统疾病。

胃主受纳,所谓受纳,是指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入食物,并且把食物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譬如摄入碳水化合物,把它消化胃葡糖糖进入血液。这是胃的功能,而不是脾的功能。胃虚实际上指的是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症,也就是消化不良症。

简而言之,脾虚是营养不良症,胃虚是消化不良症。

如果胃虚脾不虚,健胃就是,不要健脾。如果脾虚胃不虚,健脾就是,不要健胃。为什么,因为健脾会碍胃,健胃会碍脾。只有脾胃皆虚,才需要脾胃皆补。甘温健脾,辛温健胃。

食难用饱,这是胃虚,而不是脾虚。使用辛温开胃就是。
你这是用了对的理论和推导,结果得了个错误的结论。虚,甘味是必用。辛温用在什么类型?水寒悔土。
胃虚怎么用,甘味为主,是甘温还是甘寒,得看情况,是否兼用辛苦,得看兼证。
很多人还是把有兼证的病人的所有症状等同于胃虚了。虽然并没有完全没有兼证的病人存在,但是理论条理还是得分清,要不,真的面对疑难患者,就有无处下手的困境。
极端病情往往大实夹虚,或者大虚夹实,不要混淆。

其他错漏多的人,我就不回复了。
 
辨别脾与胃,记住这八个字就明白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所谓运化,运是运输,即运输营养物质。消化系统从消化道吸收食物营养物质后,需要把它们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去。化是变化,即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仅需要运输,还需要变化。譬如吃碳水化合物后消化道吸收的是葡萄糖,脾负责把葡萄糖运输到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这是运。同时又把普通糖变化为糖原储存起来。然后,又需要把糖原变化为葡萄糖并且运输到需要的地方。运与化,这是脾的功能,而不是胃的功能。脾虚则运化不能,于是主要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所谓脾虚,实际上主要是西医说的营养不良症,而不是消化系统疾病。

胃主受纳,所谓受纳,是指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入食物,并且把食物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譬如摄入碳水化合物,把它消化胃葡糖糖进入血液。这是胃的功能,而不是脾的功能。胃虚实际上指的是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症,也就是消化不良症。

简而言之,脾虚是营养不良症,胃虚是消化不良症。

如果胃虚脾不虚,健胃就是,不要健脾。如果脾虚胃不虚,健脾就是,不要健胃。为什么,因为健脾会碍胃,健胃会碍脾。只有脾胃皆虚,才需要脾胃皆补。甘温健脾,辛温健胃。

食难用饱,这是胃虚,而不是脾虚。使用辛温开胃就是。
  
  赞同你对脾胃功能的区分和推理,但不赞同你的结论。

  脾虚应该是{代谢疾病(代谢水平低下/如甲减轻症)+运动系统疾病(肌营养不良瘦体重低/如肌少症,即:肌肉衰减综合征)},
  脾既然主肌肉四肢/主精微的运化,那么健脾如果靠用药,只能通过健胃来实现:
    一是开胃增加纳食量和丰富膳食的种类,
    二是通过富含营养的补药调整患者的营养结构,
    三是提高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如维生素和矿物质)。
  
  “运动营养”是增肌健脾必不可少的良药!

  
 
在如今这个饮食极大丰富的时代,
脾虚之肌营养不良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营养摄入不足”

而是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胃肠病:萎缩性胃炎,参与造血和肌肉合成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消化吸收出现障碍
  二、缺乏运动锻炼,肌肉用进废退。
 
如今,
一方面久坐成为大众的常态,没有足够强度的运动,肌肉的供血循环就不会充分,自然出现肌营养不良而萎缩。
另一方面肥甘饱食和熬夜焦虑也成为大众的常态,所产生的肝胃郁热伤胃肠影响消化吸收的同时直接消烁肌肉。
共同造成脾虚。
 
  
  健胃开胃用什么药,前面已经列举三类。

  其中第一类益气活血(和血)药中就包含补气的甘味药,如饴糖、麦芽、谷芽,酒曲等。
  但只用甘味药还不够,健胃开胃需要增振奋胃阳,辛甘才能化阳,所以辛味药也是常用的。
  有了甘辛仍不够,正如西医推荐带酸味的食物+香味的调料,阴阳两虚的人还需要甘酸化阴。
  可见:小建中汤堪称开胃健胃的代表经方:辛(姜桂)、甘(饴糖大枣甘草)、酸(芍药)。



  须注意的是:健胃开胃的药应该在饭前服用,《神农本草经》就订立了服药时间的法规:
  病在胸隔已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前几年在经方论坛那边看到一个医生给患者开小建中汤,叫患者饭后服,说是怕影响食欲,就是南辕北辙了。
  一个人的食欲食量和口味偏好与他的脾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试想:治疗脾胃病的中药连患者的食欲、口味、摄入营养成分的结构都不能进行调节,还有多大的治疗作用?
  而如果把治脾胃病的药放到饭后服用,已经是马后炮了,对患者的食欲、口味、和营养结构的调节能力会大为减弱。




  甘味药并不适合所有的胃口不开的虚人,仲景就指出小建中汤: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即虽然胃虚,但同时又有痰饮中阻胃气上逆者,开胃健胃不能以甘味药为主,要以辛味药为主。
  但胃虚之人往往兼有痰饮,如果还没有达到“呕家”的程度,只是有些气不顺,则可参照黄芪建中汤进行调方: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肺主肃降,助之为补)。
  除了呕家不能用大剂量的甜味药之外,兼有肾虚湿盛腹满的患者,也不能用大量的甜味药,《千金要方》中的黄芪建中汤条文中,有: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者,无饴糖,有人参二两、半夏二升



============

《千金要方》中的黄芪建中汤条文中,有:虚劳腹满,食少,小便多者,无饴糖,有人参二两、半夏二升:.jpg
 
  
  赞同你对脾胃功能的区分和推理,但不赞同你的结论。

  脾虚应该是{代谢疾病(代谢水平低下/如甲减轻症)+运动系统疾病(肌营养不良瘦体重低/如肌少症,即:肌肉衰减综合征)},
  脾既然主肌肉四肢/主精微的运化,那么健脾如果靠用药,只能通过健胃来实现:
    一是开胃增加纳食量和丰富膳食的种类,
    二是通过富含营养的补药调整患者的营养结构,
    三是提高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如维生素和矿物质)。
  
  “运动营养”是增肌健脾必不可少的良药!

  
甘味药补脾而碍胃。脾虚胃不虚才可以单独使用甘味药。脾胃俱虚弱,必须使用甘味药补脾,那么就必须使用辛味药开胃。如果单独使用甘味药,会导致腹胀,即消化不良症。譬如病人乏力、消瘦、面色萎黄,这是脾虚,需要使用党参黄芪。同时又有进食量降低,食后腹胀,这是胃虚。如果单纯使用党参黄芪,病人的腹胀会加重,导致补脾虚效果也会降低。需要使用辛温开胃药,才可以脾胃双补,即消除乏力消瘦,增加面色红润,又可以消除腹胀,增加消化系统功能。
 
在如今这个饮食极大丰富的时代,
脾虚之肌营养不良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营养摄入不足”

而是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胃肠病:萎缩性胃炎,参与造血和肌肉合成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消化吸收出现障碍
  二、缺乏运动锻炼,肌肉用进废退。
在食物不缺乏的情况下,营养摄入不足,西医称之为营养不良,其实这不是营养不良,而是消化不良。病根不在全身,而在消化系统,即不在脾,而在胃。每天有大鱼大肉吃,为什么出现所谓营养不良症呢,是因为消化不良,也就是胃虚。长期胃虚导致继发性脾虚,于是脾胃俱虚弱。此时辛温开胃是治本,甘温健脾是治标。

脾病在全身,胃病在消化系统。
 
其实主食在中医里就属于甘味药(甘淡),

只要细嚼慢咽,一口米饭或者一口馒头嚼成浆,在口腔中停留三四十秒钟,唾液淀粉酶就能分解出少量的麦芽糖。

这也是西医给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包含建议中提到了酸味和辛香味而没有提到甜味的原因。
 
所谓益气活血药,就是指辛温开胃药。辛温药补的是胃,而不是脾。如果脾胃俱虚弱,单纯使用辛温开胃药,会加重脾虚。必须同时使用甘温健脾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