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名医类案

201.项彦章诊治一位病重的人,其他医生都认为他得了痨病,都感到束手无策。项彦章为病人诊脉,发现脉象细数而实。脉象细数通常表明是暑邪侵袭,暑邪伤气应表现出虚弱,但现在病人并非虚弱反而呈现实证,这是热邪伤及血脉,可能是药物所致。家人询问病人还能活多久,项彦章说:“怎么会死呢?我来给他开白虎汤,喝了就会好起来。”
 
202.吴茭山治疗了一位妇女,她在冬季偶然患病,表现为阵阵恶寒、轻微发热、食欲减退和干呕,大便欲解不解的症状。多位医生均认为她是由于体质虚弱兼痰饮内停而致病,并用二陈及补心等剂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病情持续了半个月。

吴茭山为她诊脉时发现脉象虚弱无力,类似夏季常见的伤暑症状。经过询问得知,这位妇女在天寒之时更换了棉衣棉被,不久之后就出现了烦渴、寒热交替及呕吐等症状,直至今日。

吴茭山道:“确实如此,这确实是伤暑的表现。”他推测,那床夏天晒过、存有暑热之气并收在箱子里的绵套,在冬天取出使用时将暑气带给了体质较弱的病人,暑气闭藏体内未能及时排出,因此导致了上述病症。

根据这一判断,吴茭山为其配制了黄连香薷饮,患者连续服用两剂后,病情痊愈。
 
203.逢年岁酷暑炎热时,在道路和城市中,有些人突然昏倒甚至死亡,这些人往往是身体虚弱或是过度劳累的人,或者是饮食没有规律,或者本来就有疾病。一旦他们受到暑气的侵袭,暑气无法正常从体内排出,就会导致全身经络窍穴闭塞,造成昏迷乃至死亡,并非单纯暑气过盛所致,而是因为暑热导致气血闭塞不通而引发危险。

古代方书对于治疗暑病主要是采用辛甘发散的药物,以疏导心气,促进体内水液流通,从而达到缓解暑病的目的。

崇宁乙酉年,一名马夫骑马疾行时,突然昏倒在地失去知觉。人们紧急施救,先后尝试使用五苓散和大顺散等药物灌服,但均未见效。有人建议取一把大蒜,将其捣烂并与热土混研,再用清水调和过滤掉残渣,撬开马夫的牙齿灌入,不久马夫就苏醒过来。

这个方子,据说原本出自徐州沛县的一处集市门边,有人曾将此方写在木板上钉在墙上,后来流传开来,被认为是神仙救人的秘方。
 
204.伦司成在船中突发昏晕不省人事,伴有大量出汗、抽搐等症状。当时其他的医生都认为这是中风的表现。然而,陈斗岩经过诊断后指出,病人人迎脉过于旺盛,病因是在饮酒后受凉,导致痰火妄动,并非典型的中风症状。

于是,治用清暑益气汤,病人即愈。
 
205.汪希说治疗了一位体格健壮面色黝黑的男子,该男子在暑热季节出游乘船归来后,出现恶心呕吐、颠倒不安以至于无法入睡,连续六天粒米未进。脉象呈现沉细虚豁的状态。在此之前,多位医生纷纷尝试给他使用藿香、柴胡、茯苓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病情并无好转。

汪希说经过诊断后断定,这其实是因为中暑引起的病症。于是治用人参白虎汤,其中人参的用量为五钱。病人服用后,恶心呕吐的症状立即停止,得以安然入睡,直到五更才醒来,想喝稀粥。连续服用了两三剂后,汪希说逐渐减少人参的用量,再服几剂,病人的病情最终得以痊愈。
 
206.汪石山治疗了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该男子身形瘦弱,突然患上严重的上吐下泻病症,连续七天滴水未进。

汪石山为病人把脉,一息八至。他表示,在夏季出现这种脉象,很可能是暑邪深入。由于病人长时间无法摄取食物和水分,邪气更甚。

治用人参白虎汤,先让病人服用半杯,过了段时间后再喝一杯。病人在服用后感觉稍微舒缓了一些。在连续服用三剂之后,汪石山去掉了石膏和知母,逐渐增加人参的用量至四五钱,并添加了黄柏、陈皮、麦冬。患者一月后痊愈。
 
207.有一位身材瘦长且体质较弱的人,在暑热季节因过度劳累,并在饥饿状态下饮用烧酒,随后出现发热、大汗淋漓、神志不清、言语混乱的症状。汪石山诊其脉浮小而缓,按之虚豁,分析道,这是暑热伤心,加之劳累伤脾。心主神明,脾主思虑,二者受损,便会表现出类似的病症。

汪石山决定清暑以安心,养脾以定志,治用八珍汤加麦冬、山栀子、陈皮,病人连续服用十余剂后,病情得以痊愈。
 
208.江篁南说,在夏季遇到因高温而昏倒、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的人时,应迅速将其移到阴凉处,千万不可给予冷饮。正确的做法是,用布巾或衣物蘸取热水,覆盖在患者的脐部下方及气海穴位周围,并不断用热水淋湿布巾,保持腹部温暖,这样患者就能渐渐清醒过来。如果路上没有热水,可以挖道路上的热土堆放在患者的脐部,并在其上挖一个小窝,让周围的人在此小窝中排尿,利用尿液的温度代替热汤,也能起到一定的急救效果,然后再给予解暑药物治疗。

若刚热倒时就马上给予冷饮或冷水淋浴,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解暑常用的药物有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一旦感到中暑不适,应立即咀嚼一块大的生姜,用冷水送服,若难以咀嚼,也可将生姜研磨后用水灌服。在旅途中遭遇缺水,极度口渴时,可快速咀嚼约二寸长的生葱段,和着唾液一起吞咽下去,这种方法的效果如同饮用约二升水。
 
209.江应宿诊治其年过六旬的岳母,当时在六月中旬,由于过度劳累和受热而中暑,身体发热严重如同火烧,口中极度口渴喜饮冷水,头痛剧烈仿佛要破裂一般。诊得其脉象虚大且有时歇止,于是采用人参白虎汤进行治疗,一天喝了三次。服用后,口渴与发热症状逐渐缓解。针对头痛症状,江应宿将白萝卜汁吹入患者鼻腔,病即告愈。
 
210.许叔微诊治了一位病人,该病人出现身体疼痛且肤色发黄,伴有气喘、胸闷、头痛等症状,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诊察到病人的脉象大而虚,并且还有鼻塞和烦躁不安的现象。许叔微判断,这不是湿热与宿食相互搏结导致的问题,而是头部受到了寒湿侵袭,因此不宜使用茵陈五苓散这类主治湿热黄疸的药物。

仲景云: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张仲景书中没有直接给出治疗方剂,但《外台秘要》提到,对于流行性热病,尤其是病邪深入脏腑骨髓,可能发展成为黄疸病症的情况,适宜使用瓜蒂散进行治疗。
 
211.南征元帅忒木儿,年近七十,在秋季率军南下,途经扬州时正值仲冬,他出现了严重的腹泻症状,食物未经消化就排出体外,脐腹部感到冷痛难忍,两足小腿发冷,用手去抓挠也不觉得疼痛或瘙痒,经常需要用烫过的石头来取暖,但依然无法使其温暖。

罗天益诊其脉沉细而微弱,考虑到患者年纪较大,体质衰弱,又深入敌区作战,日常军事事务繁忙,早晚都处在寒冷环境中,饮食作息不规律,尤其过多饮用了乳酪,加上行走于低洼潮湿之地,导致阳气无法顾护体表,寒湿邪气趁虚而入。疾病根源在于下焦,所以出现了足部逆冷的症状。

《内经》中有言:“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盛则为泄为痛”,此为寒湿相合而致病,应当迅速驱除寒湿邪气,并大力补充阳气,非用灸法不足以治愈。治用大艾炷在气海穴施灸一百壮,以补益下焦的阳气,接着在足三里穴各灸二十一壮,旨在治疗下肢逆冷症状,并引导阳气下行,进一步在三阴交穴施灸,以疏散下肢寒湿邪气。

根据“寒淫所胜,治以辛热,湿淫于外,平以苦热,以苦发之”的原则,治用大辛热的附子作为君药,以增强阳气、驱除阴寒,温煦经络并散寒。配伍干姜、官桂,这两味药具有大热辛甘的特性,同样有助于祛除寒湿;白术、半夏则是苦辛温之品,可以燥湿健脾,因此作为臣药。此外,人参、草豆蔻和甘草共同起到温中益气的作用;生姜以其大辛温之性,能够散清湿邪气;葱白辛温,能疏通上焦阳气,以为佐使之药。

患者服用几次后,腹泻停止,疼痛减轻,腿部渐渐回暖,配合调整饮食习惯,大约十日后便康复如常。

第二年秋天,忒木儿再次经过襄阳时,遭遇连续十多天的连绵阴雨,之前的症状复发,遵照上次的治疗方法,又加灸阳辅穴二十一壮,病情痊愈。
 
212.有一位年约三十的男子,身形瘦削,面色黝黑,饮食增多之后,出现吃饭干呕难咽,进食后常反酸,时常有痰停滞在胸部。稍有劳累便会头晕眼花,有时鼻出血,排便后可见带有红黑色物质,午后至晚间时段,胸膈部位感到烦热不适,眉心时有疼痛感,嗜睡,醒后口干舌苦,夜间盗汗并伴有梦遗,脚部发冷,手部及臀部上方长有脓疱疮。医生起初以四物汤给予治疗,但未见成效。

罗天益诊其脉左侧细弱且数,右侧散弱且数,一息五至。认为,病症与脉象均是阴虚的表现,但按照阴虚治疗无效,那么这很可能是因为脾胃虚弱,湿气郁积转化为内热所导致的。若是继续采用滋阴降火的疗法,不仅不会去除湿气,反而可能会加重湿热情况,病情怎能得到改善呢?应当改用人参、黄芪等甘温药来补脾祛湿。

有人提问,朱丹溪主张对那些瘦黑、鼻出血且脉象数疾的患者,应当避免使用人参、黄芪。

对此,罗天益表示,医学贵在灵活变通,不可拘泥于教条,《脉经》中提到,数脉表明其邪为热,病症表现出虚弱的状态。

于是罗天益治用人参二钱,黄芪一钱半,白术、麻黄根、生地、茯苓、麦冬各一钱,当归、川芎各八分,黄芩七分,麦芽、厚朴、黄柏、五味子各适量,并加入泽泻、柴胡、青皮、山栀子各七分,甘草五分。患者连续服用十余帖后,其胸腹、腰部和肚脐周围开始出现小疖子,随后病症逐渐好转并最终痊愈。
 
213.春夏之交,人若病如伤寒证,汗自出,肢体重而痛,难以转侧,小便不利,此病名风湿,并非伤寒。在连续阴雨之后,气候湿润,或者人们因饮水过量而导致体内湿气积聚,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相关病症。

此时若大量服用五苓散,可以促进小便畅通,随着体内湿气排出,则病情可以痊愈。万万不可采用导泻或发汗的方法来治疗,一旦处置失误,可能会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初虞世曾指出,医生如果将这类疾病当作普通的外感风寒来治疗,用发汗法会导致患者死亡,用攻下法也会导致死亡。

在己未年,京城曾爆发大规模疫情,很多病例正是此证。罗天益掌握并运用了这一理论,从而救治了许多患者。
 
214.中山王知府的二儿子,年龄13岁,在六月中旬的时候,一场暴雨过后,池塘水满溢出,孩子在水中嬉戏玩耍,结果全身衣物都被打湿,母亲为此责备了他。到了晚上,孩子精神恍惚,疲倦嗜睡。第二天开始出现头痛发热、双腿沉重的症状。

一位女医用和解散发汗,将门窗紧闭,并给孩子盖上厚重的被子,结果孩子因过度捂热而狂躁,想要掀开被子。当晚,孩子持续出汗到四更天,汗水几乎湿透了整床被褥。次日,孩子出现循衣撮空的症状,又用了承气汤进行泻下治疗,泻下后孩子渐渐说不了话,四肢无法收持,有时颈部僵硬,手脚抽搐颤抖,眼睛偏向左侧且白睛显露,口唇周围肌肉不停颤动,食欲下降,身体日益消瘦。

罗天益详细观察了孩子的状况,并分析病因,认为这是由于受湿气侵袭后又处理不当,过度发汗所致。

人的元气始于脐下肾间动气,遍行全身,流通百脉。现在正值酷暑,若大汗淋漓,汗出过多则可能导致阳气流失,进而使得百脉运行滞涩,三焦之气无法顺利滋养心肺,引发心火旺盛和肺气受损。加之孩子内心受到惊吓影响,正如古医籍所说,“恐则气下”,阳气主管声音,阳气丧失则声音难出。

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有“夺血无汗,夺汗无血”的说法,如今孩子发汗过度,气血皆亏,筋骨得不到滋养,于是引发了痉病,表现为颈项强直、手脚抽搐抖动、双目斜视且白睛较多。

肌肉对应于脾脏,脾热则肌肉易动,所以出现口唇蠕动现象。

古医书载:“肉痿之病源于湿地。”脾热会使肌肉失去感知,形成肉痿。痿是指肌肉无力、功能减退,长久下去就会出现肢体不灵活。阳气主导活动,如今阳气欲竭,热邪滞留于脾脏,所以四肢失去了正常功能。

这是过度受湿并发汗过多形成的危症。应当治时热,益水源,纠正病理状态,补益上升生发之气。《针经》提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治用人参益气汤。

经曰: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人参、黄芪的甘温可补充损耗的元气,缓解抽搐,为君药。

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生甘草性甘微寒,黄柏性苦辛寒,有助于恢复肾水,生津液,故为臣药。

当归性辛温,调和血脉;陈皮性苦辛,白术性苦甘,炙甘草性甘温,能益脾胃、增进食欲。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性酸微寒,能收敛耗散之气并补益肺金,故作为佐药。

升麻、柴胡性苦平,具有上升作用,能生发不足之气,故作为使药。

此方名为人参益气汤。取水二盏半,药材先行浸泡两小时,然后煎煮至一盏的量,趁热服用,每日早晚饭后各服用一次。

连续服用三天后,孩子的语言能力逐渐恢复,能够缓慢行走,四肢变得柔和,食欲逐渐增加,直到秋季完全康复。
 
215.朱丹溪治疗了一位患有严重湿气的病人,该病人背部沉重如同背负二百斤重物一般。朱丹溪治用茯苓、白术、干姜、桂心、泽泻、猪苓、酒制黄芩、木通以及苍术。病人服后痊愈。
 
216.有一位年轻男子素来体质湿热,又因新婚期间过度劳累,导致胸膈部不适,时常想喝冷饮,脉象涩而大。他先前误服了过多辛温类的散药,致使血气衰弱。朱丹溪治用苍术、白术、半夏、陈皮各五钱,白芍六钱,龟板七钱半,黄柏皮和甘草各一钱半,黄芩三钱,宿砂一钱,混合研磨后,用炊饼做成药丸。服后患者痊愈。
 
217.有一位患者因体内湿气过重,出现了两侧胁部疼痛,腰部和脚部也感到疼痛,并伴有尿液浑浊的症状。朱丹溪治用渗湿汤加党参、白术、木通、泽泻、防己、甘草、苍术、苍耳子、黄柏、知母、牡蛎、龟板、川芎、白芍、生地黄各等分,患者的病情得以痊愈。
 
218.有一位患者深受湿气困扰,表现为腰部疼痛严重仿佛要折断一般,胯部则冷如冰。朱丹溪治用除湿汤加附子、半夏、厚朴、苍术、木香、陈皮、茯苓、牛膝、杜仲、酒制黄芩、猪苓、泽泻、黄柏、知母等分,病即告愈。
 
219.有一位患者因体内湿气过重,导致双腿疼痛,并伴有小便不畅的症状。朱丹溪治用当归拈痛汤加滑石、木通、灯心草、猪苓、泽泻。
 
220.夏天,一少年因为用冷水泡脚以及久坐湿地,导致双足跟肿胀疼痛,以至于行动困难,只能卧床休息数月。江篁南让少年取一块干土块,并在其上挖出一个与足跟大小相当的凹槽。接着,将土块烧红后移除明火,然后倒入一碗醋,待醋自然渗透并使土块稍冷却。随后,让少年将肿痛的足跟稍微悬空靠近这块湿润且带有醋味的土块,起初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热熏,然后逐渐靠近。少年的下肢骨节部位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酸爽舒适感,同时伴随有微微出汗。大约经过三四天热熏后,少年得以痊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