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验方秘方 方剂学入门

镇肝熄风汤

【歌诀】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共。

龙牡麦芽甘膝楝,肝阳上亢奏奇功。

【组成】

怀牛膝30 代赭石30 龙骨15 牡蛎15

龟板15 白芍15 玄参15 天冬15 川楝子6

麦芽6 茵陈6 甘草4.5

【功用】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

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时或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喎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方解】

君药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臣药代赭石,镇肝降逆;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

佐药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壮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茵陈、川楝子、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佐使药甘草,和胃调中。
 
天麻钩藤饮

【歌诀】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

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组成】

天麻9 钩藤12 石决明18 栀子9 黄芩9

牛膝12 杜仲9 益母草9 桑寄生9

夜交藤9 朱茯神9

【功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

君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臣药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佐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栀子、黄芩,清肝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
 
杏苏散

【歌诀】

杏苏散内二陈全,枳桔前胡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全。

【组成】

苏叶9 半夏9 茯苓9 前胡9 桔梗6 枳壳6

甘草3 生姜3 大枣3枚 杏仁9 陈皮6

【功用】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

君药苏叶,发表散邪,宣畅肺气;杏仁,肃降肺气,润燥止咳。

臣药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畅气机。

佐药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行滞;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佐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
 
清燥救肺汤

【歌诀】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嘉。

【组成】

桑叶9 石膏8 甘草3 人参2 胡麻仁3

阿胶3 麦冬4 杏仁2 枇杷叶3

【功用】

清燥润肺。

【主治】

温燥伤肺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

君药桑叶,轻宣燥热,透邪外出。

臣药石膏,清泄肺热;麦冬,养阴润肺。

佐药人参、甘草,益气生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养阴润肺;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平喘止咳。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麦门冬汤

【歌诀】

麦门冬汤用人参,草枣粳米半夏存。

咳逆呕吐并虚火,滋养肺胃宜煎烹。

【组成】

麦冬42 半夏6 人参9 甘草6 粳米3

大枣4枚

【功用】

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

肺胃阴虚,气火上逆之肺痿。咳嗽气喘,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或胃阴不足证。气逆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解】

君药麦冬,养肺胃之阴,清肺胃虚热。

臣药人参,补肺胃之气。

佐药粳米、大枣、甘草,益胃气,养胃阴,合人参益气生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和胃止呕。

使药甘草,润肺利咽,调和诸药。
 
玉液汤

【歌诀】

玉液汤中芪葛根,鸡金知味药花粉。

饮一溲一消渴症,益气生津显效能。

【组成】

山药30 黄芪15 知母18 鸡内金6 葛根6

五味子9 天花粉9

【功用】

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主治】

消渴。口干而渴,饮水不解,小便数多,或小便混浊,困倦气短,舌嫩红而干,脉虚细无力。

【方解】

君药黄芪、山药,补脾固肾,升清固摄。

臣药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佐药葛根,生发脾胃清阳;鸡内金助脾健运,兼能缩尿;五味子,补肾固精生津,不使水液下趋。
 
平胃散

【歌诀】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般宜。

燥湿行气消胀满,湿困脾胃此方医。

【组成】

苍术120 厚朴90 陈皮60 炙甘草30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困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口淡无味,肢体沉重,倦怠嗜卧,常多下利,舌淡,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

君药苍术,燥湿运脾。

臣药厚朴,理气化湿;陈皮,理气和胃醒脾。

佐药生姜,醒脾和胃,降逆止呕。

佐使药大枣、炙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药性。
 
藿香正气散

【歌诀】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组成】

大腹皮30 白芷30 紫苏30 茯苓30

半夏曲60 白术60 陈皮60 厚朴60

桔梗60 藿香90 炙甘草75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膈满闷,脘腹疼痛,呕吐腹泻,舌苔白腻;或山岚瘴疟等。

【方解】

君药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辟秽和中,升清降浊。

臣药紫苏,解表散寒,理气和中;白芷,辛散风寒,祛风除湿;半夏曲,燥湿化滞,降逆和胃;厚朴,祛湿醒脾,行气调中,消胀除满。

佐药陈皮,理气化湿,和胃止呕;大腹皮,行气利湿;茯苓、白术,健脾祛湿;桔梗,宽胸利膈;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茵陈蒿汤

【歌诀】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组成】

茵陈蒿18 栀子14 大黄6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证。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或腹微满,大便不爽或便秘,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方解】

君药茵陈,清利肝胆、脾胃湿热。

臣药栀子,清热燥湿除烦,通利三焦,从小便解。

佐药大黄,泻热燥湿,推陈致新,导瘀下行,从大便解。
 
八正散

【歌诀】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入,湿热诸淋宜服煎。

【组成】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栀子

炙甘草 木通 大黄

【功用】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混浊,甚则癃闭不同通,小腹胀满,口燥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君药滑石,清热利湿,利水通淋;木通,清心导热,利水通淋。

臣药萹蓄、瞿麦、车前子,清热利湿通淋。

佐药大黄,泻热祛湿,使湿热从大便而去;栀子,清热泻火,清利三焦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去。

佐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引药灯心草,利水导热。
 
三仁汤

【歌诀】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成。

宣上畅中兼渗下,湿重热轻在气分。

【组成】

杏仁15 滑石18 通草6 白蔻仁6

竹叶6 厚朴6 薏苡仁18 半夏15

【功用】

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

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证。头痛恶寒,身重头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解】

君药杏仁,宣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白豆蔻,行气畅中,芳香化湿,畅中焦气机;薏苡仁,渗下焦气机。

臣药厚朴,芳香化湿,行气畅中,消痞除满;半夏,燥湿化浊,散结和胃。

佐药通草、滑石、竹叶,轻利湿热,助君药疏导下焦,使湿热从下而去。
 
甘露消毒丹

【歌诀】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是主方。

【组成】

滑石 黄芩 茵陈 石菖蒲 川贝

木通 藿香 连翘 白蔻仁 薄荷 射干

【功用】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

湿温时疫,邪在气分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厚腻或黄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或水土不服诸病。

【方解】

君药滑石,清利湿热下行;茵陈,清泄肝胆湿热,利湿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臣药石菖蒲,化湿利浊;藿香,芳香化湿;白蔻仁,醒脾理气化湿;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助君药化湿清热。

佐药川贝,清热化痰利咽;木通,利湿清热,导湿下行;射干,解毒利咽;薄荷,辛凉透热,利咽喉。
 
五苓散

【歌诀】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组成】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2)痰饮内停,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

(3)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以及霍乱吐泻等。

【证治】

本方为治蓄水证的代表方。由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乃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表邪未解,故发热头痛,脉浮;膀胱气化失司,水气内停膀胱,故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引饮;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又有“水逆证”之称;水饮内停,或泛溢于外,或水走肠间,则为水肿,泄泻,痰饮等。治证虽多,病机却一,乃伤寒表邪未解,邪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治当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解表。

【方解】

君药泽泻,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

臣药茯苓、猪苓,淡渗利湿。

佐药白术,补气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以行水,外散风寒以解表。
 
防己黄芪汤

【歌诀】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

益气祛风行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组成】

防己 炙甘草 白术 黄芪

【功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

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证治】

本方为之风湿、风水证的常用方。水之于湿,异名同类,本方之所以治风湿、风水二证,乃因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肌腠所致。因表气虚卫外不固,营阴不得内守,故汗出;卫气不能固护于外,则恶风;水湿浸淫肌肤,困阻阳气,则身重微肿;水湿内停,则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皆为风水或风湿在表之象。诸症皆有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之间所致。治当益气固表与祛风利水并用。

【方解】

君药防己,利水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臣药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力。

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生姜又能宣散水气。

佐使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真武汤

【歌诀】

真武汤温肾中阳,附子苓术芍生姜。

脾肾虚寒肢体肿,悸眩瞤惕急煎尝。

【组成】

茯苓9 芍药9 生姜9 白术6 附子5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

阳虚水泛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或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阵阵欲擗地。

【证治】

本方为治阳虚水泛的代表方。肾阳虚弱,不能化气行水;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气内结,则小便不利;水湿内停,溢于肌肤,则肢体浮肿或沉重。若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耗阴伤阳,阳失温煦,加之水湿浸渍,筋肉失养,则身体筋肉瞤动,阵阵欲擗地。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诸症皆由脾肾阳虚,气化不行,水湿内停所致。治宜温补脾肾阳气,利水消肿。

【方解】

君药附子,温肾阳,益命火,使水有所主,以化气行水,又温中暖脾以助温运水湿,且能温散寒凝而止腹痛。

臣药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祛湿利水,使水有所制,与君药相合,温阳健脾,以复脾肾主水、运湿之功。

佐药生姜,辛散水气;芍药,利小便以去水气,柔肝缓急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且能敛阴和阳,制约附子温燥之性。
 
萆薢分清饮

【歌诀】

萆薢分清石菖蒲,乌药益智共煎煮。

尿频白浊膏淋病,分清化浊病可除。

【组成】

益智仁 石菖蒲 萆薢 乌药

【功用】

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

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混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证治】

本方主治之膏淋、白浊,乃由下焦虚寒,湿浊不化所致。下焦虚寒,肾气虚弱,肾失封藏,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尿混浊如米泔,或凝如膏脂。舌淡苔白,脉沉为下焦虚寒之象。证属肾气虚弱,湿浊内结所致。治宜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方解】

君药萆薢,长于利湿,分清化浊。

臣药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止遗浊,擅治尿频。

佐药乌药,温肾寒,暖膀胱,治小便频数,助益智仁温阳固摄;石菖蒲,化浊除湿,助萆薢分清化浊。
 
独活寄生汤

【歌诀】

独活寄生艽辛防,芎归地芍桂苓襄。

杜仲牛膝加参草,扶正祛风久痹良。

【组成】

独活90 桑寄生60 杜仲60 牛膝60 细辛60

秦艽60 茯苓60 肉桂60 防风60 川芎60

人参60 甘草60 当归60 芍药60 生地60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气血,补肝肾。

【主治】

风寒湿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汗出,舌淡,苔薄,脉弱或沉。

【证治】

本方为治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风寒湿痹的常用方。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主筋,膝为筋之府。风寒湿侵袭,痹阻肢体关节、经络、筋骨,日久不愈,损及肝肾,暗耗气血,导致筋骨关节失养,故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肢体麻木不仁;寒邪久侵,肝肾、气血不足,则畏寒喜温;气血耗伤,不能滋养与温煦,则心悸气短。舌淡,脉弱或沉,皆为风寒湿侵袭,肝肾气血不足之证。证属风寒湿侵袭,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所致。治当祛风湿,止痹痛,益气血,补肝肾。

【方解】

君药独活,祛风胜湿散寒,蠲痹止痛,擅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臣药防风、秦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助独活治痹痛;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助桑寄生补肝肾。

佐药肉桂,温阳散寒,通利血脉;细辛,散寒止痛;当归、川芎、生地、芍药,养血活血以治痹;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合则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二陈汤

【歌诀】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组成】

半夏9 陈皮9 茯苓9 炙甘草3 生姜7片,乌梅1枚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滑。

【证治】

本方为治湿痰证之常用方。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滞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证属脾失健运,湿阻气滞,郁积生痰所致;治疗既要燥湿化痰、理气行滞以祛已生之痰,还需健脾运湿以杜生痰之源。

【方解】

君药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臣药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

佐药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制半夏毒性,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乌梅,敛气护阴,散中兼收。

佐使药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温胆汤

【歌诀】

温胆汤中苓夏草,枳实竹茹陈姜枣。

虚烦不眠心易惊,痰热内扰此方疗。

【组成】

半夏6 竹茹6 枳实6 陈皮9 甘草3 茯苓4.5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胆怯易经,心烦不眠,或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或眩晕心悸,或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证治】

本方为治胆胃不和,胆郁痰扰证常用方。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胆怯易惊,苔白腻,脉弦滑,为胆气不足,痰浊内盛之象。证属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脾湿内生,气郁生痰,痰浊蕴热,胆气不宁所致;治宜理气化痰、健脾和胃以利胆。

【方解】

君药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

臣药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破气导滞,消痰除痞。

佐药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佐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清气化痰丸

【歌诀】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实胆星投。

陈夏姜汁糊丸服,肺热痰稠此方优。

【组成】

陈皮6 杏仁6 炒枳实6 酒黄芩6 瓜蒌仁6

茯苓6 胆南星9 制半夏9

【功用】
清热化痰,理气行滞。

【主治】

热痰证。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或恶心呕吐,或烦躁不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治】

本方为治热痰证的常用方。因痰阻气滞,气郁化火,痰热互结所致。热痰为患,壅肺则肺失清肃,故见咳嗽气喘,咯痰黄稠;阻滞气机,则胸膈痞闷;犯胃则胃失和降,故见恶心呕吐;扰乱心神,可见神烦不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证属痰阻气滞,气郁化火,痰热互结所致;治宜清热化痰,理气行滞。

【方解】

君药胆南星、瓜蒌仁,清热化痰。

臣药制半夏,化痰散结;酒黄芩,清热降火。

佐药杏仁,降利肺气以开上;陈皮,理气化痰以畅中;枳实,破气化滞以开胸;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使药生姜,用为化痰之先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