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中风,风中哪里?

不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妄加评论嘛

如果你能解释清楚这点经文,我就很尊敬你,记住不要望文生义,以文解文就行。这些经文都能倍的过,关键是如何理解,请你解释。
 
此人当为中经络,风,寒合邪。经络阻隔,因寒性收引,所以表现为不能言语,口噤不能服药。两种方法使之痊愈,一,热量熏蒸,助阳气驱邪外出。二,防风的挥发成分吸入体内从而发挥药效。
 
所有的疾病都是气血不通所造成,所以,用通的方法就能够解决所有的疾病。
理解上述,我们也就不用去了解中

那要有好的方子才行。是要自体反复实验才总结的出。
 
‘中风’这一病名经历代发展丰富,已非单纯的一个病名。与此相似的还有‘伤寒’。
 
‘中风’这一病名经历代发展丰富,已非单纯的一个病名。与此相似的还有‘伤寒’。

很多中医名词都要分个狭义广义,是中医特色
 
楼主的题目是“中风,风中哪里?”

1:要讲明中风的病理病性,也就是何为中风

楼主已经说了
“六淫之气,是人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异常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对生存其中的万物都会产生影响,人在其中,当然也不例外。”
这个无形的东西怎么会留在某个位置,这些东西只会引响人体生理变化,阴阳不调和才病.
 
藏医、蒙医据说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理论,可惜了解的不多..

他们讲三根七素(讲三根七素的平衡,失衡则病),注重打开脉结(三脉七轮)。对各种虚症不明显区分(如果和中医对气血阴阳诸虚并结合脏腑分论而言),主要侧重通调,广泛用芳香药矿物药,对矿物药尤其有特殊加工和应用经验。比如著名的“座台”(可参见《中华本草。藏药卷。》)在治疗程序上对“邪正离合”有特殊领悟和相应处理方法。多用成药(常用著名成药有1-2百种)往往一天之内用数种成药分早中晚等调治。而这些特点,和中医有明显区别,至于和中医相比互有长短优缺点,有待于多角度多方位的临床比较才能得出某些可靠的结论。
 
他们讲三根七素(讲三根七素的平衡,失衡则病),注重打开脉结(三脉七轮)。对各种虚症不明显区分(如



‘侧重通调’,是否与‘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的意义是一样的?
 
‘侧重通调’,是否与‘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

这个意思其实早已体现在中医“八纲”里面。我曾说过,中医“八纲”里的“阴阳”是狭义阴阳,特指“上下”,“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其实就是“表里寒热虚实上下”。因为从行文习惯上来看,“表里寒热虚实”都是并列关系,而“阴阳”为却何成了整体包容关系?要知道,古文并没有这种行文习惯,如果前面都是并列,则最后也必定是并列。出则达表,入则达里,升则达上,降则达下,则六合之间的动态大纲俱已概括,一般无须重复赘述。而先提出一系列“差异”,最后一句实行“统一”,那是西式思维,不适合古中国句法。
古中国由于在竹简上刻字不易,所以语句简练,任何词汇都有广义狭义之分。那为什么不直说“表里寒热虚实上下”呢?因为古人说话讲究“合仄”,才显得有学问。前面“表里、寒热”是仄声,则后面“XXXX”就应该是平声才显得好听。“虚实”已是平声,如果后面紧跟“上下”是仄声,就显得不流畅,于是就用平声而近义的“阴阳”来代替了,这种“近义词取代”也是古人作诗的通用原则。
今人不知古人规则,妄解“八纲”,已是大错;然而因此又不知中医八纲原本也有“侧重通调”的意思,则是错上加错了。
“西式思维”误人不浅……
 
风中于卫则发热,热气入营,津血干枯,侵淫日久,瘀血生焉。瘀血在肤则麻木,在肉则疮臃,在筋则废驰。在脑这偏瘫。言语不清,其在面也。肌肉废驰,何以言语?
 
四气统一医学讲座群号:251548967
 
这个问题好像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说的很清楚,中心者不语。心即现在的脑,人们现在不是还常说,我心想就是脑梗。
 
这个问题好像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说的很清楚,中心者不语。心即现在的脑,人们现在不是还常说,我心想。

我的疑问主要是在,是否真的是有形之邪进入人
 
洪彪先生,想想看,没有外邪侵袭哪来的血栓,没有血栓哪来的脑梗,是不是。
 
古之中风是中伤于无形,因其快而多变、符合风的特性。
 
古之中风是中伤于无形,因其快而多变、符合风的特性。

赞成

六淫致病,是根据不同环境(六气)影响人体后,按不同病变特点做的归类符合‘风’性的为风病,并非真的有风入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