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伤寒论谈说【原创】

知道些皮毛,看过先生的帖子,也是很受益的。希望能多有实质性的交流。

好呀。研读经典还真怕自己困住了自己的双眼啊(俺的内心感受)。先看您的,有时间把俺整理的贴来,请诸位帮忙挑刺。呵呵,俺现在尽量走以经解经的路子,很多条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阐释。看起来咱走的路很相似,——尽量去找真相。
 
还有一种说法说葛根能丰胸,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葛根能起阴气,胸的大小是一种物质上的变化,属于阴的范畴。缩小,变大,得看阴往哪儿走。为何女子怀孕后乳房会变大,而例假没有了,首先,乳汁是血化成的,血上乳房化乳汁,并使之变大,是这么一个道理。

这些,就不明来源了。
至少仲景书中,内经中没有。临床也难验证的。
 
还有一种说法说葛根能丰胸,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葛根能起阴气,胸的大小是一种物质上的变化,属于阴的范

老今能来指点,很荣幸!
关于葛根能丰胸,不是我说的,而是市面上流传的一种说法。以前在读本经的时候,读到葛根能起阴气,其实也就是一种提升津液的作用。而乳汁和血的关系,其实可以说是同源的,后世的医书,比如说圣济总录、本草新编、妇人规等书中,都有此论。因此,我才觉得说葛根能丰胸从理论上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于实际运用中,我个人的体会,一些所谓胸小的女士朋友,多伴有脾胃不好的情况,有些时候在治疗的过程中,随着脾胃的强健,确实见到过几例自诉乳房有变化的情况。不过这么长时间,也就遇到过几例,也可能在治疗的过程中还有,但是不方便说,呵呵,希望以后多来指点哈
 
好呀。研读经典还真怕自己困住了自己的双眼啊(俺的内心感受)。先看您的,有时间把俺整理的贴来,请诸位

其实我觉得经典要整体看,多角度看,这个角度,既有在经文层面上的解释,也有实际临证中的体会和发微。
既要能钻进去,更要能跳出来,伤寒论其实是中医的基本功,这个是第一关,打的是基础,更是框架。而内经,则可以让这个框架血肉丰满。
搞临床的,应多注重实际。伤寒论的运用,也不应死板,不然就是机械的对号入座,线性的思维,又和西医有何区别呢?
 
好呀。研读经典还真怕自己困住了自己的双眼啊(俺的内心感受)。先看您的,有时间把俺整理的贴来,请诸位

而伤寒论,其实也是有它的局限性和弊端的,随着往后涉猎渐广,接触了患者越来越复杂,这种不足逐渐凸显,主要还是手段少,有些不够细腻。再有就是有些情况,单用经方处理,虽然取效很快,但是治病是分步骤的,有些时候接着往后治疗不好收尾,不好除根。这就不得不学习它法以弥补伤寒论的不足。
但是话虽如此,伤寒论的地位依旧不可替代,是中医师真正登堂入室的基本功,远非现在一些教科书上的花拳绣腿可比拟。
拙见,欢迎指正~~
 
好呀。研读经典还真怕自己困住了自己的双眼啊(俺的内心感受)。先看您的,有时间把俺整理的贴来,请诸位

临床上还碰到过一些情况,有些时候,可能用一些方法,能快速取效,但是实际上,却是在逆治,消耗身体,就如现今的火神派,最为典型。他们的做法就如使用信用卡在透支未来的财富。止唐先生如果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是啊。伤寒是基础。包括框架和拔高。运用得宜,差不多能包括全科。线性思维虽说要不得,但当年咱大多也是从那儿爬出来的。个人感觉和你很相似——学伤寒,读理,临床,思考,提高。伤寒不是坐在书桌前能搞好的
 
临床上还碰到过一些情况,有些时候,可能用一些方法,能快速取效,但是实际上,却是在逆治,消耗身体,就

是啊,不明其理,但求速效,不知证,只知道“对症”,很多时候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乃至把简单问题折腾的更复杂、更棘手,有些就这样转成败症。
 
本帖最后由 苍穹jiff 于 2014-10-27 16:42 编辑

多也是从

是啊,中医是实践性极强的医学,个人不喜欢有些人总把中医搞的很玄乎,不接地气。中医其实很朴实,甚至很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能悟出治病的方法来,个人觉得,想真正成为一名好的中医大夫,必须用中医的方式把人体生理运行的规律及细节搞清楚,那样,碰到疾病,才能拨开层层迷雾,直捣根源,来了病人,看过后就会知道应该分几步来治疗,每一步干什么,用什么方药,每一步会有什么效果,大概多久能好等等。心里清楚,处方才能真正的有的放矢,用的每一味药,也才能真正的有着落。效果,绝不会差。
而每次的处方,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看做成一件自己的作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而出的好的处方,其实不需要现代书中的那么些多余的按语、分析。明白人,自能识得其中之妙,好医案,如醉花窗医案也好,赤崖医案也好,临证指南医案也好,等等都很能启迪思路,看到深处,真能体会到妙不可言的意境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此条,前六个字“喘家,作桂枝汤”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说平素有咳喘的人,得了太阳中风。(这里的作桂枝汤,意思就是得了太阳中风,因为太阳中风和桂枝汤相对应,因此这里说作桂枝汤)
第二层其实是说得了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同时又有咳喘的症状。好了,这是条件,或者说把问题拿出来了。

后面六个字“加厚朴、杏子佳”是说的解决的方法,同样,后面的六个字也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如果是平素有咳喘,又患了太阳中风,那么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厚朴和杏子,会比较好,是一种兼顾的意思。也就是条文中说的“佳”,但是这里要注意它的用词,为什么不坚定的说主之,这其实就是从侧面再说,这种情况下,能把中风去了,但是咳喘的老毛病,靠这个方剂是不能除根的,还要另寻他法。因为本身先有咳喘宿疾,再患中风,因为有宿疾,所以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厚朴杏子来兼顾。这是一层含义。
还有一层,是患者病前没有咳喘,太阳中风后,出现了汗出,恶风以及咳喘。汗出,恶风对应的是桂枝汤证,在这个基础上有咳喘,就加上厚朴和杏子,这个时候,往往能桂枝证好了的同时,咳嗽也跟着好了。

以上前后各六字,主次有别,含义也就跟着有了变化,临证中,简单看虽然只是桂枝证咳喘加厚朴杏子,但是这是不够的,要知其所以然。有时候桂枝证咳喘用此方子能治愈,有时候就不行(本身素有咳喘之疾,患太阳中风),要知道原因在哪儿。

接下来,说说厚朴以及杏子这两味药。首先,这里的喘,是和桂枝汤这个主证搭配在一起的。桂枝汤前面说过了,它是个解肌补虚的方子,因此在桂枝汤基础上的咳喘,用药大体是要偏温的。

看神农本草经,看杏仁核厚朴的药性:
杏仁: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厚朴:辛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先说杏仁,首先,杏仁有南北之分,而这里用的是北杏仁,也就是苦杏仁,南杏仁是甜的,要说区别的话,北杏仁降肺气力量大,南杏仁更油润,一般多食用。入药多用北杏,山东出产的最为道地。这里建议大家有机会了多去药房转转,看看药材,这里的苦杏仁啊,成品的饮片是黄棕色的。入药的时候最好捣一下,这样入药发挥作用会更加充分。同时,还有炒过的苦杏仁,上头能看到一些炒过的斑痕,这么做是为了加强其温性,加强下降的作用,因为火的主味是苦,过火后,苦的味道会加强,而苦能降,因此加强了降气的功效,是这么一回事儿。

另外,其实苦杏仁有小毒,人没事儿的话不宜多服。且其入肺经,大肠经,除了降肺气,还能通便,而这里的通便,其实还是源于杏仁能调理肺与大肠的升降,这是根源。具体到这个条文,这里的喘就是一种咳逆上气,而杏仁药性里说的下气,就是指的它能治疗咳逆上气,能平喘,降肺气。

再说厚朴,朴是树木皮的意思。古代呢有一种叫法,叫赤朴,为什么呢?因为这味药材啊,一年四季都不凋谢谢的,说明其“阳气十足”。厚朴花的颜色呢,是红的(确切说是棕红色),皮也是,红也就是赤,对应的是火啊,辛温,能发散,因此叫赤朴。产地以四川产为道地。

一般药材店卖的都是生厚朴,但是这里用姜厚朴才好,所谓的姜厚朴,简单讲就是用姜汁和生厚朴放一起,用小火炒,炒干收汁儿,之后自然放凉,这样的厚朴药效更强,结合条文,用在这里,既能助桂枝汤解表,又能助杏仁降逆平喘,这一味药,就有辛开苦降的功效。

看升降,它能宽中,也是由于它药性大角度作用的结果。

那个,这里又提到了药性的一些东西。记得以前有朋友问过,什么是“辛散,酸收,甘缓,咸软,苦坚”,那在这里顺带略提下。结合着具体药材说吧。
海藻,昆布这些,咸,能软,你看看哪里常用,一般体内有痰饮聚集成型的时候用这个来辅助软化之,有时候会在治疗乳腺增生啊,子宫肌瘤啊等用的到。一般啊,不是绝对,且前提是要辨证论治,不能觉得它们能软,就一味的用,多效果不好。这里顺带结合下现实中的一些现象,比如说下雪了,积雪,高速公路两遍会放盐袋,可以化雪,雪是水的固化,可以理解成有型的阴,盐呢,当然是咸的了,因此可以化雪。这是从中医理论解释。

再说甘,就说大枣吧,包括最常见的甘草,为什么说甘缓,例子特别多,举个吧,往后你会学到十枣汤,总体说,它是个往下走的猛剂,配伍了十颗大枣,这里的大枣什么作用,就是缓,缓啊,缓字面意思是什么?比如说,你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人家催,你说缓一缓。缓什么意思?缓冲又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太过了。

接着说酸,就说五味子吧,五味子有南北之分,我们多用北五味子,为什么呢?因为北五味子药效强,它是酸的,啥作用?——收敛,你去看看生脉散,市面上有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麦冬是滋阴的,人参是补气的,加个五味子,气阴都能收敛,收到自己“手里”自己用呗

接着说苦坚,首先拿来一味药——苍术,这个是苦温的,顺便再说一个,黄连吧,苦寒的。苦对应什么?以前说过,苦对应火,这里可以理解为燥。苍术,苦温,能清湿寒;黄连,苦寒,能清湿热。简单讲,共性的是什么?祛湿,燥湿燥湿嘛。
联系实际,举个例子,你前头有一堆土,水一多,是泥巴,泥巴你能塑性儿吗?显然不能,太稀了,怎么样才能呢?去掉一定的水分,就能塑性了,怎么去掉呢?太阳晒等燥(火法),而这个过程呢,——就是坚!这里的燥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这些药材能燥湿,燥是火字旁,是一种形容,一种功能吧。
反应到用药,脾虚大便不实的,往往会用到苍术,大便不实是什么,水多,湿大,而大便由不实到实的过程,就是坚!
再如吧,伤寒论中,有一些治疗下利的方剂,里头有几个都有黄连啊等苦寒的药,用对症了,能止泻的,往后会说道(主要是几个泻心汤)。

理论源头,还在内经啊。因为“辛散,酸收,甘缓,咸软,苦坚”这话是内经里头讲的,还剩一个辛散,就不用说了,上次讲12条的时候说过了。再回过头来,品一品,“辛散,苦坚,甘缓,酸收,咸软”对以后用药会有帮助。

好了,最后点一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后头麻杏石甘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的区别联系,大家心里先有个印象,自己先看看后面的条文,看看方子,自己对比下,思考下,等后面讲到时,再细说,这样提前心里有个底,有个思考,会事半功倍的。

而具体应用时,桂枝加厚朴杏子证我个人碰到过,但是相对不多(因为今日外感误治的太多)。这里主要是理解掌握厚朴杏子这两位药,这对药对儿是怎么一回事儿。取穴的话主要也是在肺经,大肠经及胃经取,可以鱼际配合谷,阳溪配丰隆。简单来讲,鱼际配合谷是用来解表宣窍的,阳溪配丰隆类似于厚朴配杏仁的作用,降逆祛痰,而平时有痰较多的朋友,可以多按按胃经的丰隆穴,可能这里按着会比较疼。涉及的经络穴位这里不展开细讲了,往后每一篇小结的时候,我会当做一个专题,系统的讲一讲,这条到此吧。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此条,前六个字“喘家,作桂枝汤”有两层意思:

此句,有两种断法:

一作: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屡用不爽。

一断,有验。
两可。
 
一是素有喘病者,伤风而有桂枝证,服此汤时可加味,顾及宿疾。
一是喘病发作时,可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治疗。

细看有别,临床皆可有验。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首先,这一条得结合着18条看,是18条的一个延伸说明。18条里面那种情况是代表着一种平素中上焦有积热的人,而且会相对比较严重些。这种情况下,结合此条所说的 “其后必吐脓血也”,病人可能有胃痈宿疾。这里要说一下,实际情况中如果患者本身有胃痈,用桂枝汤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不用桂枝汤,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桂枝在这里只是一个诱因,可能平素就会吐脓血。
胃痈简单来讲,“六腑不合则留为痈”。而遇到这种情况的病人得了太阳中风,切忌不能用桂枝汤处理,得另求它法。最好先用针灸处理,针外关配足临泣辛凉疏解表邪,至阳刺血降逆。或者用时方的解表的轻剂。表邪除去之后,可以上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四生丸加减去治疗他的胃内的积热,这里略提一下。另外要注意下,中医辨证一定要整体去看,不要单独局限于一两个证状。就如吐血,局部的症状还得看血的颜色、粘稠,更重要的还得整体的看其他症状,就如妇人的倒经,也会吐血,但是和此就不一样,因此还得整体看。
 
一是素有喘病者,伤风而有桂枝证,服此汤时可加味,顾及宿疾。
一是喘病发作时,可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治疗

确实如此,往后的条文,也有所涉及
 
如果能简明扼要就更好。

感谢支持,这个帖子是应一些朋友要求开设的,讲的是啰嗦了点,主要是针对面不同。平时忙,时间有限,也没打什么草稿,随便说说,说到哪儿算哪儿吧,再有就是医案这块,很多都来不及整理,往后会抽时间整理一些平时的临证医案,在专门开一个帖子也好,穿插放在这里也好。慢慢来,细水长流吧,希望能一起多交流
 
感谢支持,这个帖子是应一些朋友要求开设的,讲的是啰嗦了点,主要是针对面不同。平时忙,时间有限,也没

好的,希望以后多交流。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这一条,首先是“太阳病”,之后条文说了“发汗”,但是没告诉你是桂枝汤还是麻黄汤,但是个人看法,这里的发汗是用了麻黄剂。因为桂枝汤发汗的根本是解肌,即便多出汗了,也更容易造成水少的情况而出现白虎汤类的情况,因为桂枝汤是偏温的补法,阳分有保证。而麻黄汤就不一样了,前头也说了,这个发汗是一种泻法,泻的是体表的卫阳,是泻郁结的阳气的,泻之后,其实是伤阳气的,更容易出现发汗后大汗,从而恶寒漏汗的情况。因此,这个的发汗,应是用麻黄剂,之后汗出过了,又伤及阳气,而汗血同源,津液也伤了,因此出现了之后的一系列的症状。

接着看,条文说了,“汗出,恶风”,这里要先想到桂枝汤,之后又说了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首先,我想说说这个“汗”。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阳加于阴谓之汗”,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合而后汗,前一句什么意思?就是自然界中下雨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这个和现代的气象学里说的某种程度上讲,不谋而合,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云雨。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你去烧水,要有火,要有水,两者在一起,才能有水蒸气,水火是什么,“阴阳之征兆也”,也是内经里说的。说这些,是想让你明白,或者说知道,汗这个东西啊,得有火有水,也就是有阴有阳,才有汗;反过来说,如果汗出的多,那就不仅仅伤阴,而且也会伤阳啊。临床实际中也确实是如此的,你先有这个认识,对往后一些条文的理解,会很有帮助的。
阳气充足才能有汗,以阴为基,以阳为用,这是其一。简单讲,没有热量,水烧不开,不会有水蒸气,也就是汗,这种情况,可以结合下往后要学的少阴伤寒证,想出汗,但是热量又不够,因此会用附子啊,细辛啊这些,少阴伤寒的不出汗是阳虚无力鼓动汗孔张合的不出汗。
还有种情况,是有热量,但是没有水,那就是拿着壶在火上干烧啊,无汗,汗为阴液,津液充足才能有汗的来源。如果真阴虚弱,即便是阳加于阴也不会有汗反而会加重病情,只会进一步的伤津液,临证中能见到一些医生,看到表证,就一个劲儿的发汗,但是有些情况根本不能发汗,虽然症状上有表证,但是脉也不会浮,没有发汗的机会的,而往往以营血虚亏常见,补营血就能解决问题。而你呢,就记住烧开水例子就行了,这种情况就如火上干烧壶,直接倒进去一盆水,一下子水蒸气也就是汗就出来了,这说的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前一种是无火,后一种是无水。后世的对经方有一些发挥,比如助阳发汗,比如滋阴发汗,再比如后面条文中的一些方剂,如小建中汤,如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等,也算是在补营血。
介于中间的,也有,一种是有汗,需要回阳固脱,就是收敛住,这种汗是漏汗,就是这条说的,就好像你身体的水分啊,固摄不住了,滴滴答答的往外漏,这个时候需要找个东西拖出,补一补,补上缺口,不让漏,这条方剂中的附子啊,在这里就有这个作用,临床中治疗汗证的时候,有些出汗是怎么出呢?战汗,冷汗,这种汗就是需要补充阳气。
阳虚,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阳虚不固摄的出汗和阳虚无力鼓动汗孔张合的不出汗。同样的,阴虚,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阴虚阳盛的出汗,也可能导致真阴极度虚弱的汗无汗源的不出汗,后面的条文会说道阴虚阳盛的出汗,就是水少的出汗,举个例子,就如桂枝汤过汗后变白虎加人参汤那样子。

汗只是个点,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汗证,不管是不出汗还是过汗,都有阴阳两方面的情况,比如说,你临证中看到这个人过汗了,大汗淋漓,是回阳固脱还是补充津液,也就是加水,得再具体分析。如果是本身阳气不足,有寒像的,回阳为先,就如你有一袋子100万张毛爷爷,袋子烂个大洞,毛爷爷掉出来了好多,你是先一点一点的捡起来再放袋子里呢,还是先把洞给堵上,再慢慢捡呢?而如果本身有热像的,以回阴为主,袋子没烂,而是不小心倒出来不少,这个时候你可以放心的一点点的捡起来放进去,放进去一点,袋子里就多一点,因为没有漏洞,因此不用担心再掉出来。
而我最开始说了,阴阳合而后汗。出汗的情况,会同时损及阴阳,即会伤津液,也会伤阳气,因此,也有先回阳,再回阴的,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既要补洞,又要抓紧捡回来。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互根互生,没有女人,什么是男人?没有美,什么又是丑?没有天,那地在哪儿?阴阳虽然是对立的但是又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如果离开了,就亡了。内经云:“阴阳决离精气乃绝”。反映到现实中,如果这个社会,只有女人或者只有男人,那人类就完蛋了,现实中很多社会问题,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呢,人体生病,如果阴阳决离,那也就完蛋了,因此啊,伤寒论中有些条文是说大汗之后的治疗方法的。而且有些还挺危险的,属于危急证,危急在哪里?就是防止阴阳决离啊。同时,我记得我原来说过,那个数字的解释,如果一边是1一边是100,那非常危险,这种情况就是寒极或者热极的时候。

以上是借着这条,说汗,说阴阳。对往后理解其他条文有好处。

接着说“小便难”。这个一方面是因为汗出了多了,这里说一下,汗啊,血啊,甚至是奶水啊,尿啊,鼻涕啊等,都可以说是同源的,都属于阴的范畴。思路上要有这个认识。有这个认识,临床上这个方剂运用的范围也广了。条文中虽然说是治疗这个方子对应病机的汗证的,但是,如果是漏经呢?如果是奶水不收呢?可能都有机会用到桂枝加附子汤加减的。好了,接着说,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伤阳了,膀胱气化受到了影响,因此小便难。但是实际中,也会出现小便不仅不难,反而多,你可以参看第29条,29条实际上开始就应该用桂枝加附子汤的。实际运用中,此方剂用途也是很广的,这里先不展开讲了,往后细说,但是注意一点,这个方子其实还是桂枝汤的一个变法,因此,掌握好桂枝汤是根本,之后才能掌握好他的各种变法,从而大大的扩宽临证运用的范围,从而得心应手。

这是第29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可以先预习
接着说“四肢微急,难以屈伸”,造成这些症状,一是由于津液缺失,人体就好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津液就如润滑剂,缺少了,就会导致人体这台机器运行不流利;二是由于阳气不振。阳气有功能的意思,阳不固摄,导致润滑油流失,同时影响功能的运转。内经有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是个倒装句,顺过来应该是阳气者,养神则精,养筋则柔,重点看后半句,意思就是说阳气能养形体,使得形体活动自如。反之,如果不足,就会影响到形体的活动。

接下来说说方药吧,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加附子,桂枝汤说过了,调和营卫补虚的,加附子是为什么,首先要知道附子是干嘛的,接着再看看条文中说的症状,自然而然不用特意记,就明白为什么这里加附子了
恶风寒不发热,发于哪里,再看21条方子多了什么药
对应下。
发于阴,多了附子。
也可以算是合病。
之后在少阴篇学习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及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时候,可以和这里对比学。
汗也好,血也好,体内津液也好,都可以看做阴。21条这里之所以会出现那些症状是因为阴流失多了,因此加附子回阳固托。

这个方剂,主要理解两大点:
一、汗的形成。知道怎么形成,就知道过汗会伤什么,进而就能理解一些方子配伍的含义;
二、知道汗、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这个方子的用途,就会大很多。

漏汗可以治,那么,一些漏经也可以用此方加减,还能见到一些乳汁不收的,也是一种漏,也可用此,经血上去就是乳汁,效果也很好;再有一些流鼻血的,也可用此。得有其他症状,脉像支持,因此,不要觉得一种病就那么几种治法,那样眼界太窄了,还得从大角度看,很多所谓的异病,往往都能同治的。
还用过此方治疗经常流鼻子的鼻炎,还有带下,也收到蛮好效果(但是脉是沉细偏迟的,且无明显热证,主要看苔,二便。)这种情况下,用寒凉的,止血的用处不大。
经方想活用好。还得把内经尽量得多学,研究深入,把人体内在生理搞清楚了,能大大启发经方运用的范围、思路。
往后的很多方子都有很多用途,当然,肯定还有不少,我还没领悟到。还得下功夫啊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促,一作纵。)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首先,此条要结合前头讲的第15条一起看:
15.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脉促胸满也是一种不甘心,上冲的态势。具体怎么理解呢,举个简单例子吧,阳可以理解为守卫,或者这样说,一个人如果溺水,会拼命得挥舞手臂,抓东西,很急促,但是本身还在水里面,并没有上来。白芍就如水草。不去掉会缠着腿,妨碍救援。这里的脉促,是一种脉势上的急促(溺水者拼命想往上出来的势头)。且脉位也不深。和阳盛的脉促不一样。阳既能代表寒热,也能代表趋势,势头。代表的是事物的一个面,且会有另一个面与之对应。
这里去白芍的原因:一是白芍味酸、收。二是其寒凉,这些都有碍于救援,阻碍其他药的走势,因此去掉。这里的脉急促,是一种上冲的势头,但是胸满了,胸阳是表邪下走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个时候直接用桂枝汤原方就不行了,因为里头有白芍,病有轻重,更有缓急。因此这里要去掉白芍后再来用
接着一条又说了如果有恶寒加附子。这个很好理解。可以和20参看。病邪陷到少阴了。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因为之前这几条已经大概说过,这次就点一点。
一,强调脉势; 病有病势,脉也有脉势。
二,结合上条我说的溺水者的例子去理解
三,水草即是芍药,因此要去掉;
四,强调胸阳这个位置(还没完全沉下去,想想溺水者的例子)
五,邪陷少阴加附子(可以和20条同参)
六,实际运用时候可以以此来振胸阳,桂枝汤这个方子本身也就有强心的作用,为何背部总冷的人多心脏不够好(背部冷是桂枝的一个对应点,如果冷的地方是固定的一片如巴掌大,则对应干姜,中阳也不振了,此对应舌象上,中间部位多有凹陷,脾阳陷了),就因为心阳不布散。往后的桂枝甘草汤等也都能强心,其实和这里的桂枝去芍药汤道理差不多。

七、个人用于强心的时候,常加红参与红景天,供参考。有时候也可以用红景天来代替桂枝,同时,如果桂枝,红参都用的话,还可以酌加酸枣仁,增心阳的同时,也给心这盏灯,添添灯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