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B 白花蛇(附:乌梢蛇)

sglm120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8/14
帖子
585
获得点赞
5
声望
0
年龄
53
t01a1f0e0f76262cf80.jpg


白花蛇


【药 名】:白花蛇

【拼 音】:BAIHUASHE

【英文名】:蕲蛇Long-nosed Pit Viper白花蛇Little Multibanded Krait

【来 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

【功 效】: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

【主 治】: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 ①《雷公炮炙论》:“治风。”②《药性论》:“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疹。 ”③《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④《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溺,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⑤《本草汇》:“治癞麻风,白癜风,?眉脱落、鼻柱塌坏者;鹤膝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者。”⑥《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①《开宝本草》:“味甘咸,温,有毒。”②《本草图经》:“有大毒。”入肝、肺\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②《本草再新》:“入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者忌用。①《本草经疏》:“中风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定缘阴虚血少内热而发,与得之风湿者殊科,非所宜也。”②《本草从新》:“唯真有风者宜之,若类中风属虚者大忌。”③《得配本草》:“虚弱者禁用。”④《本草求真》:“忌铁。”

【药物配伍】:配乌梢蛇,搜风通络;配麻黄,通络止痛;配蜈蚣,祛风解毒;配天麻,平肝息风、通络定惊。

【别 名】:褰鼻蛇《开宝本草》、蕲蛇《本草纲目》;①五步蛇又名:褰鼻蛇(《开宝本草》)、蕲蛇(《纲目》)、百步蛇、盘蛇、棋盘蛇、五步跳、龙蛇、尖吻蝮。②银环蛇 B,又名:银报应、寸白蛇、多条金甲带、白节蛇、手中蛇、断肌甲。药材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花纹而色白,故名。

【处方名】:白花蛇、蕲蛇肉、金钱白花蛇、蕲蛇

【商品名】:大白花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为白花蛇正品。以条大、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

小白花蛇:又名金钱白花蛇、花蛇、小花蛇、百节蛇、银环蛇、金钱蛇、金钱蕲蛇。为眼镜蛇科银环蛇(银报应、寸白蛇、白菊花、断肌甲、多条金甲带、百节蛇、白节蛇、手巾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内脏,盘成圆形如钱大。功效与白花蛇相似,但用量较轻。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非白花蛇正品。以头尾齐全、干燥、色泽明亮、盘小者为佳。

蕲蛇片:为五步蛇用竹片撑开后焙干者。

蕲蛇棍:为五步蛇直接焙干者。

【药用部位】:①五步蛇:本动物的头部(白花蛇头)、眼睛(白花蛇目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五步蛇分布浙江、福建、台湾省、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②银环蛇 分布浙江、福建、台湾省、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①五步蛇:多于夏季捕捉,一般用长竹竿和铁丝做成套索捕取。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撑开后焙干,或不用竹片撑开,直接焙干。商品统称为“大白花蛇”。撑开焙干者又称为“蕲蛇鲞”;直接焙干者称为“蕲蛇棍”。②银环蛇 于夏季捕捉幼蛇,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签撑开后焙干。商品称为“金钱白花蛇”。

【拉丁名】:药材蕲蛇Agkistrodon白花蛇Bungarus Parvus原动物①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 (Gunther),②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

【炮制方法】:大白花蛇:砍去头尾,温水润软,切成方块,晒干;或用黄酒润透后除去皮骨,晒干。(每白花蛇10O斤,用黄酒50斤)金钱白花蛇:刷去灰屑,除去头尾即可;或用适量黄酒润透后晒干。①《本草图经》:“白花蛇,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断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不复蛀坏。”②《纲目》:“按《圣济总录》云,凡用花蛇,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干。如此三次,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火气,去皮骨,取肉用。”

【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①《开宝本草》:“白花蛇,白花者良。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之,火干。”②《本草图经》;“白花蛇,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具文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治风速于诸蛇,然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③《本草衍义》: “诸蛇鼻向下,独白花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④《纲目》:“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按元稹《长庆集》云,巴蛇凡百类,惟襄鼻白花蛇,人常不见之,毒人则毛发竖立。然今蕲蛇亦不甚毒,则黔、蜀之蛇虽同有白花,而类性不同,故入药独取蕲产者也。”“黔蛇长大,故头尾可去一尺,蕲蛇止可头尾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而已。久留易蛀,惟取肉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坏也。”⑤《本经逢原》:“凡疬风曾服过大风子仁者,服白花蛇无效。”

【生药材鉴定】:①大白花蛇:干燥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盘径18~25厘米,蛇体直径约3厘米。头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较宽大,俗称“龙头虎口”,上颚有长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鳞片,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色花纹,习称“方胜纹”。腹部白色,鳞片较大,杂有多数黑斑,习称“念珠斑”。尾渐细,末端呈三角形,角质,习称“佛指甲”,腹内部黄白色,脊椎骨突出显著,两侧具多数肋骨。气微腥,味微咸。以身干、个大、头尾齐全、花纹斑点明显者为佳。主产浙江、江西、福建等地。②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干燥体甚小,亦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细,纳于口内。盘径约3.5厘米,蛇体直径仅4毫米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气微腥。以身干、头尾齐全、色泽光亮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此外,广东、广西尚以游蛇科百花锦蛇 Elaphe moellendorffi(Boettger),除去内脏的全体作白花蛇入药。蕲蛇:显微鉴定:粉末:淡黄色或黄白色。①角质鳞片近无色或淡黄色,表面观呈类圆型、卵圆形或类多角形隆起,覆瓦状排列,散布有淡灰色或淡棕色细颗粒状物。侧面观呈半圆形或乳头状突起。②表皮表面观细胞界限不清楚,密布暗棕色色素颗粒,多聚集成不规则网状或分枝状。③横纹肌纤维侧面观呈薄片,边缘较平直,横纹细密、平直或微波状,有的不清晰;横断面圆形或类椭圆形,有小孔或裂隙。④骨碎片呈不规则碎块,骨陷窝类圆形或梭形,大多呈同相排列,骨小管较细。有的可见表面有细密的斜向排列的纹理。

【中药化学成分】: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3种抗凝血物质。凝血酶样物质是一种糖蛋白(含 13%糖),分子量约为33500。银环蛇蛇毒中的 a一环蛇毒素(a一Bungarotoxin),是一种神经毒,已分离提纯;分子量约8000;是74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有5个双硫键。毒液中尚含胆碱酯酶、蛋白酶、ATP酶、5一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等酶,但与毒性没有联系。 主含蛋白质、脂肪及鸟嘌呤核甙(guanoside)。头部毒腺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并含溶血成分及血球凝聚成分(不含出血性毒),被咬伤中毒后,常麻痹而死。胆汁中含胆酸。蕲蛇:干的蛇体主含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等。尖吻腹头部毒腺中含多量的血液毒,少量神经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及促进血液凝固成分,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强烈的出血性的血液毒,被蛇咬伤中毒后,内脏广泛出血。干燥蛇的毒牙仍然有毒。肌肉中含精胺(spermine)、蛇肉碱(ophidine)、δ-羟基赖氨酸、硬脂酸、棕榈酸、胆甾醇等。肾的中性脂舫为甘油三酸脂。
 
由版主最后编辑:
[来源]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

[药材性状] 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是不同的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大多眼大不陷而有光泽;颊鳞1枚,眼前下1鳞,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长细而长。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t01d64e7e12c7b1f39d.jpg
t010a609327d9707908.jpg
t012bfbdba798d40cde.jpg


白花蛇( 附:乌梢蛇 )

【药用】游蛇科动物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Gunther)的干燥尸体。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痛。
【临床应用】1.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以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本品有较强的祛风通络,透骨搜风作用,故对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等症,可配伍豨签草、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治口眼喎斜、语言蹇涩,或筋脉挛急、肌肉麻痹等症,可与全蝎、当归、羌活、白芷等配伍应用,或浸酒服。
2. 用于破伤风,惊风抽搐。
本品又能定惊止痉,可治破伤风,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痉厥,配伍乌梢蛇、蜈蚣等药同用。
此外,白花蛇又可用于痲疯,疥癣,具有祛风攻毒之效,可与乌梢蛇、雄黄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白花蛇(为五步蛇,去内脏,烘干用)
金钱白花蛇(为银环蛇的幼体,烘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研末吞服 1 -- 2 g 。
【附药】乌梢蛇:即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味甘,平。归肝经。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用量 一钱至三钱 ,煎服研末每次2 -- 3 g。
【按语】1. 白花蛇甘咸而温,专入肝经,祛风通络止痹痛,定惊止痉宁抽搐,且外达皮肤,又为痛风疥癣之要药,迨为祛风攻毒之功耳。
2. 金钱白花蛇功同白花蛇而力更胜之,乌梢蛇之性能亦同于白花蛇,而效则弱之。
【方剂举例】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白花蛇 全蝎 当归 防风 羌活 白芷 天麻赤芍 甘草 升麻
治诸风顽痹筋脉挛急。
定命散(《圣济总录》):白花蛇 屋梢蛇 蜈蚣
治破伤风角弓反张,痉挛抽搐。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窝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搔痒,脚弱不能久立。」
《本草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疠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
「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玉揪药解》:「通关透节,泄湿祛风。」
《本草经疏》:「风者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蛇性走窜,亦善行而无处不到,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自脏腑而达皮毛也。」
 
由版主最后编辑:
摘《用药心得十讲》:
白花蛇又名蕲蛇,味甘,咸,性温。有毒。主要作用是搜风活络,治一切风。前人有“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的经验记载。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中风、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大人中风,风痰瘀血阻塞经络,血脉不畅而致口面歪斜、半身不遂等症,可配合桑枝、防风、胆南星、天竺黄、竹沥、白蒺藜、当归、红花、赤芍、炙山甲、地龙、桃仁等同用。
2.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抽搐、惊痫:小儿脏腑稚嫩,风热炽盛,突然惊吓,最易引起抽搐、惊风以及小儿下肢瘫痪等症,可以本品配朱砂、菖蒲、郁金、胆南星、天竺黄、远志、全蝎、蜈蚣、羚羊角、牛黄等同用。常做成丸剂使用。
3.比较重的骨节疼痛肢体麻木:因风寒湿三邪痹阻经脉而致骨节疼痛、肢体麻木不仁者,可以本品配合独活、羌活、荆芥、防风、威灵仙、苡米、防已、秦艽、附子、红花、当归等同用。
4.遍身疥癞、白癜风、痒疹、癣疮:本品搜风能够内走脏腑,外彻皮肤,一切皮肤风症,可用本品配合白鲜皮、苦参、连翘、海桐皮、红花、丹参、蝉衣、薄荷、皂刺等同用。
乌梢蛇性味甘平,无毒。与白花蛇效用相近。一般说,乌梢蛇偏用于皮肤不仁、大风(麻风)、疥癞等症。白花蛇偏用于大人中风。小儿惊痫等症。
用量一般0.9~3克,水煎服。如炒研为细末,随汤药冲服,每次可用0.3~0.9克,温开水送服。一日二、三次。
无风邪者、或属于血虚生风者忌用。
 
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白花蛇乃蝮蛇科动物五步蛇(又名蕲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又名金钱白花蛇),其味甘咸,性温,有毒,入肝、脾二经。能搜风通络,攻毒定惊。蛇性走窜,善行而无处不到,朱老谓其能外达皮肤,内通经络,而透骨搜风之力尤强,被称为“截风要药”。凡疠风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惊痫抽掣,瘾疹瘙痒,症势深痼,而风毒壅于血分者,朱老均以其为主药,屡屡获效。例如:
(1)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伤称四大难症之一,其病机复杂,病程缠绵,殊难奏效。朱老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以益肾养血,通督壮筋治其本,钻透剔邪,蠲痹通络治其标的原则,治疗类风关数千例,获得显效。其经验就在选药上,除选草木之品养血补肾培本外,又藉虫类药搜风逐邪、散瘀涤痰,白花蛇即为必用之品。朱老采用“蝎蛇散”,专治类风关关节变形或骨质破坏而致剧烈疼痛者。处方:全蝎15克,金钱白花蛇20克,六轴子(即闹羊花之种子,剧毒)4.5克,炙蜈蚣10条,钩藤30克,共研细末,分作10包。每服1包,第1天服2次,以后每晚服1包,服完10包为1疗程。此方还对增生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甚则癌肿因肿块浸润、压迫而致剧烈疼痛者有著效。
(2)荨麻疹
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谓之“瘾疹”、 “风丹”、“痦癳”,俗称风疹块。朱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虽多,但均与“风”(外风、内风)有关,故其治疗当以祛风为首务,其首选药物即为蕲蛇(或乌梢蛇),蕲蛇内通外达,其透剔搜风之力最强。朱老云:“凡瘾疹瘙痒难除者,非此不除,故有截风要药之称。”常取白花蛇为主药(或用乌梢蛇1]5~20克),加僵蚕宣散风热,解毒镇痉;加蝉衣轻浮达表,凉散风热;加炒荆芥、生赤芍祛风凉营;佐以白鲜皮、地肤子、徐长卿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更加乌梅抗过敏,诸药相配,共奏祛风清热,凉营止痒之功。临床上屡用效佳。朱老还指出:“本病若属胃肠湿热或热象重者,加入生大黄以清泄之,可以缩短疗程。风寒者当参用麻黄、桂枝、浮萍以温散之。妇女伴有月经不调者,可加入当归、仙灵脾、川芎等品以调冲任。气血两虚者,又当选用益气养血之剂如地黄、芍药、丹参、黄芪等。随证用药,断不可拘泥执著。”
(3)带状疱疹
蕲蛇不仅内服效佳,外用治皮肤疾患亦有著效。朱老常外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本病祖国医学称为“蛇丹”、“缠腰火丹”,俗称“缠腰疮”或“蜘蛛疮”。好发于背胁腰腹部,甚至面部,疼痛剧烈,服止痛片无效,患者颇为痛苦。此病多由肝经郁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朱老创“蕲冰散”,处方:蕲蛇30克,冰片3克,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为糊状,涂敷患处,1日3次。一般2~4天可愈。蕲蛇搜风解毒之力远较乌梢蛇为胜,故对重症顽疾须取蕲蛇;冰片散郁火,消肿止痛,能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两者同用,共奏解毒祛风止痛之功。
(4)肌肉萎缩
本病之成因多由气血亏耗,不能濡养腠理、分肉与筋脉所致,在治疗上朱老强调在补益气血、温养肝肾的基础上要加人祛风通络之品,方能奏强壮起废之功。蕲蛇即为首选药物,《开宝本草》云其主治“脚弱不能久立”,朱老用其治瘫痪痿软之症,验之有效。处方:蕲蛇(可用乌梢蛇代之,用量加倍)、地鳖虫、蜂房、仙灵脾、全当归、制黄精、制首乌、杞子、肉苁蓉各90克,川石斛、生白芍、熟地、鹿衔草、僵蚕各6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另用猪莶草、生熟地、千年健、桑寄生各12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早晚各服1次,每次6克。此方适用偏于阴虚者,如偏于阳虚者,可去石斛、白芍,加巴戟天、益智仁、鹿角霜、川桂枝各60克。如能辅以按摩、体疗则更好。
(5)乙脑后遗症
乙脑高热、昏迷、惊厥平息后,常遗留智力下降、健忘、不语、失明、手足拘挛、搐搦、瘫痪、流涎等后遗症,治疗比较棘手。朱老采用内服煎剂,配服散剂,外用吹喉等法,曾治疗几十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病案举例]
李×,女,5岁。1973年7月中旬,高热惊厥,神志昏迷,经当地.医院西医抢救十余天,体温下降,神识渐清,但不能言语,口角流涎,四肢瘫痪,时有抽搐,四十余天尚未恢复。8月29日来诊,确属“乙脑后遗症”。苔薄腻,质衬紫,脉细涩。症属痰瘀交阻、筋脉失养、络道痹阻,治宜化痰瘀、通痹闭、畅络脉,徐图效机。
①煎剂:蕲蛇、丹参、红花、广地龙、赤芍、僵蚕、川芎各6克,生自然铜、稀莶草、鸡血藤、伸筋草各9克,制乳没、甘草各2克。连服5剂后,接服散剂。
②散剂:蕲蛇30克,炙僵蚕24克,炙蜈蚣、炙全蝎、当归、化橘红、天竺黄、广地龙、红花各18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1日3次,开水送服。
③吹药:蕲蛇2.5克,制白附予、炮附子、陈胆星、石菖蒲、白芷各2克,麝香0.6克,上药研细末,后加入麝香再研匀,瓶密储。每取少许吹两侧扁桃体部,1日三四次。经上药治疗4天后,开始发音,1周后能爽利讲话,1个月后已能行走,惟左侧手足尚感欠利,嘱继服散剂,并活动锻炼,配合针灸,经随访已完全恢复。
【朱建华整理】
 
乌梢蛇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 (Cantor)除去内脏的全体。味甘、咸,性平。入肺、脾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定惊止痉。主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内服:煎汤,5~12g;浸酒或焙干研末为丸、散。外用:烧灰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主含蛋白质和脂肪。
药理作用:实验证明:蛇血清(包括乌梢蛇、松花蛇及五步蛇血清)对小白鼠次全致死量或二倍致死量五步蛇毒的注入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注射五步蛇毒的小白鼠给予蛇血清后,可使其凝血时间正常;每毫升五步蛇血清可灭活五步蛇毒5毫克;注射后10分钟再注射蛇血清,对小白鼠亦有保护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中风黄芪60g,党参、赤芍、桃仁各12g,当归、川芎、红花、地龙、乌梢蛇各10g,丹参30g,胆南星6g,川牛膝15g 。水煎两次取500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治疗44例,基本治愈5例,显著好转15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河北中医1990;12(5):24〕
2. 治疗痹症乌蛇、麻黄、白芍、甘草、桃仁、川乌、草乌、地龙各15g ,黄芪20g,桂枝25g,红花、细辛各10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150例,治愈92例,显效47例,有效8例,无效3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1;5(4):43〕
3. 治疗坐骨神经痛a. 乌蛇、川芎各10~15g,白芍(赤芍)、熟地、穿山甲各15~20g,当归15~25g,蜈蚣2~3条。痛痹加附子10~15g、肉桂10~25g;行痹加独活、秦艽各15~20g,防风10~15g;着痹加茯苓15~25g,苡仁15~20g,苍术10~15g。治疗112例,显效61例,有效44例,无效7例。〔吉林中医药1991;(5):封三〕
b. 制川、草乌各5g,制乳没、木香、防风、独活各9g,桑寄生25g,当归、玄胡各12g,丹参、杜仲各15g,蜈蚣5条,全虫、乌梢蛇各6条。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饭前各服1次,15天为1疗程。治疗42例,治愈21例,显效10例,好转8 例,无效3例。止痛效果好,在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7):419〕
4. 治疗面神经麻痹乌梢蛇、制白附子、香白芷、三棱、莪术、僵蚕、炮穿山甲片10g,石见穿、板蓝根、生黄芪各30g,蜈蚣末、全蝎末各3g(均分冲)。水煎服,日服2次。治疗51例,痊愈50例,好转1例。服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0天。〔新中医1991;23(10):31〕
5. 治疗慢性荨麻疹黄芪、党参各30g,茯苓、补骨脂、当归、生地、丹参各12g,苦参、徐长卿各24g,防风、白藓皮、乌蛇各15g,甘草5g,水煎服,2周为1疗程。治疗139例,痊愈89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辽宁中医杂志1989;14(6):32〕
6. 治疗疥疮乌梢蛇15g,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生地各10g ,蒲公英30g,僵蚕10g,薏苡仁40g。水煎服。热甚加二花、黄芩;湿重加苍术、茯苓;痒甚加蝉蜕、地肤子、白藓皮;局部溃烂以三黄拔毒散外敷。治疗98例,痊愈90例,显效7例,无效1例(因服药中断)。〔陕西中医1990;11(12):552〕
7. 治疗湿热型银屑病乌蛇肉、鸡血藤、白茅根、茜草根、生槐花、白藓皮、土茯苓各30g,大黄(后下)9~12g,丹草、生苡仁、地肤子各15g,泽泻9g,木通、川连各6g,水煎,每日1剂。头部皮损多者加全蝎、蜈蚣;皮损色鲜红者加生石膏、龙胆草、黄芩、栀子。治疗200例,临床痊愈168例,显著好转24例,好转7例,无效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6):33〕
8. 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乌梢蛇、蕲蛇各 100g,干地龙、全蝎、僵蚕各50g,共研末,每次5g,日服2次。辅以活血化淤、舒筋通络、通利大便之药:
荆三棱、防风、蓬莪术、王不留行各12g,徐长卿、海风藤、千年健、延胡索各9g,自然铜20g(先煎)、生大黄4.5g(后下),紫贝齿30g(先煎),随证加减。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45天为1疗程。治疗20例,用药2个疗程后,痊愈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6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11):
11〕
9. 治疗跖痛症乌梢蛇20g,川乌、川芎、五加皮各15g,石南藤、白芷、伸筋草各30g,桃仁、巴戟天各12g,全蝎、仙茅各10g。寒邪偏重者加附片、桂枝各10g;转筋加木瓜15g,甘草40g;伴麻木加熟地、何首乌各15g,当归12g;胀痛加苡仁 40g,延胡索12g,泽泻15g;口渴加知母10g,花粉12g,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治疗18例,治愈14例,好转3例,效差1例。〔辽宁中医杂志1990;14(11):45〕
方剂选用:
1. 治疗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乌蛇三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天南星一两(炮裂),干蝎一两(微炒),白附子一两(炮裂),羌活一(二)
两,白僵蚕一两(微炒),麻黄二两(去根节),防风三分(去芦头),桂心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豆淋酒下十丸。(《太平圣惠方》乌蛇丸)
2. 治疗干疥瘙痒久不瘥:黄芪二两(锉),乌蛇四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三两(炮裂去皮脐),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茵芋二两,石南一两,秦艽二两(去苗)。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以荆芥汤下,以瘥为度。(《圣济总录》黄芪丸)
【注意事项】
宜忌:血虚生风者忌用。
毒副作用:“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本草纲目》)
【医家论药】
“蛇,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瘙瘾疹,疥癣热毒,眉须脱落,?痒等疮。但白蛇主肺脏之风,为白癜风之专药;乌蛇主肾脏之风,为紫云风之专药。两者主治悬殊,而乌蛇则性善无毒耳。”(《本经逢原》)
 
t01f7ea8b20894e55d0.png

白花蛇为蝮蛇科动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浙江、 江西、福建等地。以条大、干燥、头尾齐全、花纹斑块明显者为佳。 小白花蛇:又名金钱白花蛇、花蛇、小花蛇、百节蛇、银环蛇、金钱蛇、金钱蕲蛇。为眼镜蛇科银环蛇(银报应、寸白蛇、白菊花、断肌甲、多条金甲带、百 节蛇、白节蛇、手巾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除去内脏,盘成圆形如钱大。功效与白花蛇相似,但用量较轻。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非白花 蛇正品。以头尾齐全、干燥、色泽明亮、盘小者为佳。白花蛇产于我国的广东、广西等省区,国外则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
形态特征
t0107069d92f7af9e58.png
白花蛇身上的花纹呈方形,胜似白花;蛇头大似三角形,身长0.6~1.2米,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也有斑纹,白色横纹较多。黑白相间。

小白花蛇,头部两腮部位,白色。花纹较清晰,间距明显,比赤练蛇宽。

大白花蛇,随着年龄增长,头部两腮白色部位逐渐减小至消失。环纹黑白区分更明显。

主要分类
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生活在平原、山地或近水沟的丘陵地带,常出现于住宅附近。昼伏夜出,喜横 在湿润的路上或水边石缝间捕食黄鳝、泥鳅、蛙类或其他蛇。卵生,产卵4~18个。白花蛇是神经性毒的毒蛇,毒腺小,但毒性剧烈。性情温顺,动作迟缓,若不过重触它,一般不会咬人。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银环蛇
t016c8bff3137aca721.png
白花蛇银环蛇夜晚活动,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银环蛇适合温度23~30度,有冬眠习性,此时提供半切花盆或挂盆作为隐蔽的地方供其冬眠,窝内铺上厚的落叶,水盆也是必须的,天气温暖时候可能会出来喝水,也可以保持窝内有一定的湿度。银环蛇为剧毒之蛇,会主动攻击人类,请小心。

特征:白色横纹较少。分布:云南西南部.国外见于缅甸,越南北部以及老挝.

采集加工

凡用白花蛇,春秋二季用酒浸三夜,六、七月浸一夜,十一、十二月则浸五夜,然后取出用炭火焙干,如此三次;再用瓶装好,埋在地下一夜,消除火气,除去皮、骨,肉用。

性味:味甘。咸。性平。有毒。

主要成分
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样物质、酯酶及3种抗凝血物质.凝血酶样物质是一种糖蛋白. 银环蛇蛇毒中的α-环蛇毒素(α-Bungaro- to-Bungaroto-xin), 是一种神经毒.毒液中尚含胆碱酯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等酶, 但与毒性没有联系。

养殖
气候环境:宜温和湿润的气候,喜阴怕阳光。最适温度25~30℃,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进入冬眠。喜栖息于具草丛、灌木的近水环境。夜间活动。[3]

养殖场地:选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山边地,建长方形或圆形的围墙,墙高1.7~2米,内侧批荡光滑,不留洞孔,以防外逃。围墙内建蛇室、水池,并留活动场地。蛇室大小视养殖数量而定,一般长1.5~2米,宽0.6~1米,地下垫砖,并砌成大小不等的蛇房,房留洞口,供蛇出入;上面覆盖厚约1米的土层,呈坟墓状;水池要有荫蔽,面积1~2平方米,水深约1.5米,应有斜面,以便蛇的进出;活动场地面积应为蛇室面积的4~5倍,空地宜栽爬地的草,以便于观察。蛇场外四周宜植树,特别是要植于西侧以挡烈日。

养殖管理:银环蛇以蝌蚪、小青蛙、鳝鱼、泥鳅、小蜥蜴、小蛇等动物为食料。一般在傍晚投料。在活动期每蛇每月喂料3~5次,每次食量为100~500克不等。亦可在水池内养鳝鱼、泥鳅等供蛇觅食。水池内的水质要保持清洁,越冬期间,温度要保持在10℃以上,如室外控温有困难,亦可将蛇放在室内养殖池加温越冬。

繁殖方法:银环蛇一般3周年性成熟。选择健壮、活动正常的作种蛇,雌雄种蛇比为4:1。每年8月下旬至11月下旬的晚上为交配时间,雌蛇交配1次后,3年不交配可照常受精产卵,孵出幼蛇。雌蛇怀卵越冬,至翌年清明、夏至间产卵,将卵集中放在瓦缸或木箱内孵化。在瓦缸或木箱底先装入泥沙掺半的土,湿度以手握成团而不渗水为度。泥沙厚度约20厘米,把卵平放在泥沙面上,卵约3~4层,不宜过多,卵层上面留高约15厘米的空间,缸(箱)口盖湿麻袋,保持温度25~32℃,相对湿度75%写左右。孵化期间要每隔1天检查,泥沙层只能潮湿不能积水,麻袋以湿而不滴水为度,但均不能干燥。每隔10天将卵翻动。经40~50天,幼蛇便破壳而出。

敌害与病害防治:敌害主要是老鼠。在孵化期间,孵化缸(箱)口一定要用湿麻袋盖好,以防老鼠吃卵。病害主要是因燥热而发生嘴角糜烂;在夏季因干热气候影响而易患肠热症,患病后尾部的表皮无光彩,带暗色,2~3天即会死亡。目前的预防办法主要是搭棚遮盖水池,使夏季水池的水温不要过热,同时要保持长流水清洁,不投喂已死的动物饲料等。

药用价值
在中医学方面,小白花蛇(俗称,金钱白花蛇)使用更为平凡,更容易入药。多为泡酒,或磨粉服用。

对偏瘫,瘫痪,手足麻木,中风,风湿,关节炎,牛皮癣,等顽固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功效主治
t0127956199da3b2df1.png
白花蛇肉:主治中风及肢体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软不能长久站立。瘙痒及疥癣。又能治肺风鼻塞、瘾疹、身上自癜风、疠疡斑点;破伤风、小儿风热及急慢惊风抽搐。李时珍说: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又食石南藤,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瘀癣恶疮之要药。[1]

眼睛:主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用竹沥调少许灌入。

附方:驱风膏治风瘫疠,遍身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二钱半,研末。放入好酒二升,蜜四两,用瓦器熬成膏。每天服一盏,用温汤送服一日三次。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主能: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3~4.5克。 研粉吞服1~1.5克。

(1)对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等症,可配伍豨签草、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治口眼喎斜、语言蹇涩,或筋脉挛急、肌肉麻痹等症,可与全蝎、当归、羌活、白芷等配伍应用,或浸酒服。治破伤风,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痉厥,配伍乌梢蛇、蜈蚣等药同用。此外,白花蛇又可用于麻风,疥癣,具有祛风攻毒之效,可与乌梢蛇、雄黄等药同用。[2]

药方选录

1、治疗中风伤酒 半身不遂口目歪斜 骨节疼痛 及年久疥癣、恶疮、风癞诸症:白花蛇一条(以酒洗润透 去骨刺 取肉200克)羌活100克当归身100克天麻100克秦艽100克五加皮100克防风50克.各锉匀 以生绢袋盛之 入金华酒坛内悬起安置 入糯米生酒醅五壶浸袋 箬叶密封 安坛于大锅内 水煮一日 取起 埋阴地七日 取出.每饮一、二杯.仍以滓日干碾末 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用煮酒吞下.切忌见风、犯欲 及鱼、羊、鹅、面发风之物.(《濒湖集简方》白花蛇酒)

2、治疗脑风头痛时作及偏头疼:地骨皮一分 白花蛇(酒浸 炙 去皮、骨)、天南星(浆水煮软 切 焙)各50克 荆芥穗100克 石膏(研 飞过)100克.上五味捣研为散.每服5克 入腊茶5克 汤点服 食后临卧.(《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3、 治疗九漏瘰疬 发于项腋之间 憎寒发热 或痛或不痛:白花蛇(酒浸软 去皮、骨 焙干)100克 生犀(镑)2.5克 黑牵牛25克(半生半炒) 青皮25克.上为末.每服10克 腻粉2.5克 研匀 五更 糯米饮调下 巳时利下恶物.更候十余日 再进一服.忌发风壅热物.如已成疮 一月可效.(《三因方》白花蛇散)

4、治疗疥癞遍身 诸药不能及者:生白花蛇 取中剂断 火烧一大砖令通红 沃醋令热气蒸 便置蛇于上 以盆覆宿昔 如此三过 去骨取肉 芼以五味 令过熟 与病者顿啖之 瞑眩一昼夕乃醒 疮疕随皮便退.(《本草图经》)

相关资料:

①《开宝本草》:"白花蛇,白花者良。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之,火干。"

②《本草图经》;"白花蛇,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具文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治风速于诸蛇,然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

③《本草衍义》: "诸蛇鼻向下,独白花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

④《纲目》:"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按元稹《长庆集》云,巴蛇凡百类,惟襄鼻白花蛇,人常不见之,毒人则毛发竖立。然今蕲蛇亦不甚毒,则黔、蜀之蛇虽同有白花,而类性不同,故入药独取蕲产者也。""黔蛇长大,故头尾可去一尺,蕲蛇止可头尾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而已。久留易蛀,惟取肉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坏也。"

⑤《本经逢原》:"凡疬风曾服过大风子仁者,服白花蛇无效。"

来源: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的干燥全体。

药理作用
t01f66df5863115432b.jpg
大白花蛇

1. 五步蛇、蝰蛇的蛇毒作用 主要是血循毒.被五步蛇咬伤后局部出现肿痛、淤斑、溃烂;全身可出现大量溶血、出血、咯血, 水与电解质紊乱;甚者迅速出现血压骤降, 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此种降压与组胺(还有5-羟色胺、缓动素等)的释放有关, 临床病人和实验动物都有急性心肌损害的心电图及病理改变.急性溶血则引起高血钾, 也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血液失凝和广泛出血是毒蛇咬伤后的突出症状, 其机制是蛇毒有促进血凝的作用.五步蛇有凝血酶样作用(也有抗凝血酶元及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蝰蛇毒具有凝血活素样作用(作用于Ⅹ因子).它们能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沉淀为纤维蛋白, 形成微血块沉积于血浆内.这些纤维蛋白微血块经纤维蛋白溶酶的作用而溶解, 结果因纤维蛋白耗竭而致血液失凝, 且出血难止(脱纤维蛋白综合征).大多数蝰蛇毒含有"出血毒素", 即血管毒, 其对血管系统(特别是肺脏)有破坏作用, 可导致显著的全身出血及局部的出血性水肿.该种血管毒是一种蛋白质, 蛋白溶解活性低, 没有酶活性.

五步蛇制成的注射剂能治疗高血压病, 能使麻醉犬的血压显著下降, 其降压作用机制是直接扩张血管.对小鼠亦有镇静、催眠和某些镇痛作用.

2. 银环蛇的蛇毒作用 主要是神经毒.被银环蛇咬伤后, 局部仅出现麻木, 感觉不大.一 旦神经症状发作, 严重者即可见到呼吸麻痹, 易导致死亡.引起呼吸麻痹的原因可能是外周箭毒样作用.其作用发生较慢, 但恢复亦慢或很难恢复.抗胆碱酯酶药的对抗作用不明显.

银环蛇尚含乙种环蛇毒素(β-Bungaro- toxin), 有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功能.此作用与眼镜蛇神经毒(Cobrotoxin)、甲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或箭毒不同.

银环蛇毒既对呼吸肌、神经系统(特别是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 亦对胃肠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胃肠麻痹).在引起呼吸麻痹前一般不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在危重病人, 则可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 故在抢救时应当预防循环衰竭的发生.

药酒制作
药酒功效

t01ba64155335b9c6a3.png
白花蛇白花蛇味甘咸,性温;有毒;入肝、脾经;

具有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的功效;

主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搐搦,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

制作方法

1. 冶中风伤酒,半身不遂,口目歪斜,骨节疼痛,及年久疥癣、恶疮、风癞诸症:

白花蛇一条(以酒洗润透,去骨刺,取肉四两),羌活100克,当归身100克,天麻100克,秦艽100克,五加皮100克,防风50克。各锉匀,以生绢袋盛之,入金华酒坛内悬起安置,入糯米生酒醅五壶浸袋,箬叶密封,安坛于大锅内,水煮一日,取起,埋阴地七日,取出。每饮一、二杯。仍以滓日干碾末,酒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用煮酒吞下。切忌见风、犯欲,及鱼、羊、鹅、面发风之物。

2. 治诸风疠癣:

白花蛇一条,酒润,去皮骨,取肉,绢袋盛之,蒸糯米一斗,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以饭安蛇上,用物密盖,三七日取酒。以蛇晒干为末,每服三,五分,温酒下。 仍以浊酒并糟作饼食之尤佳。

金钱药酒

【处方】白花蛇6.25克 乌梢蛇93.8克 马钱子(制)93.8克 五加皮93.8克 老鹳草93.8克 莶草93.8克 千年健93.8克 地枫皮93.8克 陈皮93.8克 红花93.8克 肉桂93.8克 杜仲93.8克 川牛膝93.8克 甘草93.8克

【性状】本品为红棕黄色的澄清液体;味微甘而苦。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疼,活血通络,舒筋强骨。用于由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痿症。筋骨穿疼,腰膝酸软,手足麻木,屈伸不利。

t0113903c4e57e80565.png
白花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6ml,一日3次。

【注意】

1.孕妇忌服。

2.按量服用,切勿过量,以防中毒。服用过程中,如有口干、胃热、心烦等感觉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对个别特异体质患者,如发现中毒现象,可按马钱子中毒解救。轻者亦可服绿豆汤、甘草水或凉开水解之。

3.高血压、心脏病、肾炎或阴虚火旺及热痹患者应遵医嘱。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适合人群

阴虚内热者忌用。

相关故事
李时珍故事
李时珍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汉密捕蛇人哈顿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格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和中风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动物传说
据传从前有一个人,得了一种病,遍身疮疹,毛落眉目花,周身皮肤奇痒,抓之溃烂成疮,别人都非常讨厌他,将他赶到野外一个废弃的酒店作坊的草棚中去住。草棚中有半缸没有卖完的剩酒,他每天就饮缸中的酒喝,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癞疮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后来人们发现在他饮酒的缸内有一条白花蛇,已经泡的皮肉腐烂。

这时人们才明白,原来是这白花蛇酒治好了他的癞疮病。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后来又有人得了同样的病,就用白花蛇肉泡酒饮,也同样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于是,医学家们就在药物书上增添了白花蛇能治"大风疥癞"、"暴风瘙痒"的记载。
 
t015e534626c30cea79.jpg

乌梢蛇 ,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国外未见有报道。

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

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应予保护。乌梢蛇可入药。

乌梢蛇皮还是京胡与京二胡的专属用皮。具有黑如缎白如线的美感。现在逐步兴起仿生皮。以减少对蛇的捕杀。
形态特征
体全长可达2.5m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少在前段明显(成年个体),至体后部消失(有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黄
t0128d30e699d853ddb.jpg
乌梢蛇色,后半身是黑色)。次成体通身纵纹明显。

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8,第七枚最大;下唇鳞8~10;背鳞鳞行成偶数16-16-14,中央2~4行起强棱,腹鳞雄192~204,雌191~205;肛鳞二分;尾下鳞雄95~137对,雌98~131对。

乌梢蛇:人称乌蛇、乌梢鞭、一溜黑、乌药蛇等。成蛇体躯长达到2米,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也可分为黄乌梢、青乌梢和黑乌梢,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此黑线在成年蛇的身体部逐渐隐色。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作过详尽的说明。

在当时社会,乌梢蛇以其独有的食、药、保健疗效,再一次被人们认识。传统的中药中的乌蛇即为本蛇的干品,皮可独立炮制"乌蛇酒"或"乌蛇胆酒",此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母蛇每次产卵7-30枚,孵化期为45-50天。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
t016bee2cf956861f47.jpg
乌梢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吉林,国外未见报道。

功能:祛风,通络,定惊。

估计数量,该蛇是中国蛇类中一广布种,其数量因地而异,向为中药药材,收购数量颇大。

生活习性
生活在中国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
t018c6d7a9e79a3e5dc.jpg
乌梢蛇区。垂直分布范围:海拔50~1570 m。常在农田(高举头部警视四周)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下爬行、菜地、河沟附近,有时也在山道边上的草丛旁晒太阳、在村落中发现(山区房屋边的竹林)。

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性温顺,不咬人(和很多蛇类一样,只有在逼急或被你捉到时过度惊吓时不得已咬人)。

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狭食性蛇类)。7-8月间产卵,每产7-14枚。在中国分布较广福建等;在云南仅在滇东北和滇东地区有分布。野外生存数量大减(栖息地破坏、大量捕杀),应予保护。

根据统计,乌梢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1.4%,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

药用价值
t01fb4c370be0f3b5a7.jpg
乌梢蛇【摘录】《中国药典》

拉丁文名:ZAOCYS

别名: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南蛇。

药物基源:该品为脊索动物门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次安徽、河南的南部也有分布,但产量很少。

药材性状
t017a214e50b9fb7f31.jpg
乌梢蛇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该。

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 枚,较小,眼后鳞2 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

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t01b3488faf8d3e7921.jpg
乌梢蛇乌梢蛇知识介绍:

乌梢蛇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乌梢蛇、乌梢蛇肉、酒乌梢蛇。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乌梢蛇适合人群:

血虚生风者慎服。

乌梢蛇食疗作用:

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脾经;善行走窜

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熄风止痉,止痒解毒的功效

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乌梢蛇做法指导:

1. 该品忌犯铁器。
t01f4cb7c21ddc150cf.jpg
乌梢蛇

2. 凡痹症日久,偏寒者,可与麻黄、桂枝、附子、威灵仙等相伍。

3. 凡小儿惊风或破伤中风,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者,可与蜈蚣、白花蛇等配伍。

4. 凡风疹瘙痒者,可与荆芥、蝉蜕、白蒺藜、地肤子等配伍。

食疗价值
t01f7c426fb78b09457.jpg
乌梢蛇1,乌蛇酒:乌梢蛇适量,白酒适量,以能淹过蛇体为度,浸泡10~15日。每日服10ml,一日2次。

据《朝野佥》载:"商州有人患大麻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屋,有乌蛇堕酒器中,病人不知,饮酒渐瘥。罂底见有蛇骨,始知其由。"今以乌蛇制成蛇酒服,防治麻风病,取其祛风湿,通经络,解毒;酒还可起到行血脉、行药势的作用。本方也可用来治疗风湿痹痛。

2,三蛇酒:乌梢蛇、眼镜蛇、蝮蛇各等分。白酒适量,浸泡10~15日。每次服25~50ml,每日2次。

眼镜蛇、蝮蛇均为有毒蛇,祛风湿、通经络作用较强,乌梢蛇与二者同用,其效尤佳。用于风湿痹痛或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柱炎等。

3,乌蛇汤药物组成: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藁本(去苗土)1两,防风(去叉)1两,芍药1两,羌活(去芦头)1两,芎䓖1两半,细辛(去苗叶)半两。乌梢蛇有祛风除湿和解毒作用,对于荨麻疹、湿疹脓疮也有一定预防或治疗效果。本方和以煮作汤羹,尤宜于食用。

4,定命散:乌梢蛇、白花蛇各60g,蜈蚣2条。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0g,温酒调服。

源于《圣济总录》。白花蛇和蜈蚣均有较强的祛风定惊、攻毒的作用,乌梢蛇与二者同用可协同奏效。温酒调服,可增强辛散祛风的力量。用于破伤风,风毒内浸,项强直,身体强直。

5、红花乌梢蛇酒
原料:红花15克,乌梢蛇1条,白酒1000克。

做法:乌梢蛇活杀,去内脏,置瓶中,加红花、白酒,密封2月。

用法:分次食用,每日2次,每次15~20克。

功效:祛风寒,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型腰肌劳损。红花活血化瘀,乌梢蛇祛风湿,强筋骨。

6、乌梢蛇炖鸡

原料:乌梢蛇 1 条 鸡1 只
t011a0c19b9bad7f26d.jpg
乌梢蛇炖鸡

调料:料酒10克 姜5克 葱10克 盐3克 鸡精3克 鸡油30克 胡椒粉3克

制作:

1.将乌梢蛇宰杀后,去头、尾、皮及肠杂,洗净,切3厘米长的段;姜切片,葱切段;鸡宰杀后,去毛、内肚及爪。

2.将乌梢蛇肉、鸡、姜、葱、料酒同放炖锅内,加水35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风湿,养阴退热。适用于风湿疼痛,骨蒸赢瘦,消渴,脾虚,骨泄,崩中,带下等症。

7、乌梢蛇炖排骨

原料:乌梢蛇1条,猪排骨500克

调料: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3克,鸡油30克,胡椒粉3克

制作:

1.将乌梢蛇宰杀后,去皮、头、尾及肠杂,洗净;猪排骨洗净,剁成4厘米长的段;姜拍松,葱切段。

2.将乌梢蛇肉、排骨、姜、葱、料酒同放锅内,加水2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泊、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风湿,补气血。适用于风湿肿痛,热病伤津,消渴,服瘦,便秘等症。

8、乌梢蛇炖狗肉

原料:乌梢蛇1条,狗肉500克

调料: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3克,鸡油30克,胡椒粉3克

制作:

1.将乌梢蛇宰杀后,去皮、头、尾及肠杂,洗净,切4厘米长的段;狗肉反复冲洗干净,切4厘米见方的块;姜拍松,葱切段。

2.将乌梢蛇肉、狗肉、姜、葱、料酒同放锅内,加水28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鸡精、鸡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法风湿,温肾阳。适用于风湿疼痛,脾肾气虚,胸腹胀满,腰膝软弱等症。

用法用量
煎汤内服9-12g,研末2-3g。也可泡酒。

用法推荐
(1)煎汤医师处方用量9~12g。

(2)乌梢蛇1条。将蛇置适量菜油内浸15日以上,愈久愈佳,取蛇油外涂患处。用于牛皮癣。

(3)乌梢蛇头数个。焙干,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1日2~3次。用于脱骨疽(坏死性脉管炎)。

(4)乌梢蛇15g、僵蚕9g、地龙9g、黄蜡60g。先将前3味药共研为细末,再用黄蜡制丸,共做5丸,1次服1丸,温开水送服。用于肺脓肿。

(5)乌梢蛇1条、赤链蛇1条、蝮蛇1条、虎杖100g、锦鸡儿根100g。将上药泡入1500g白酒中,10天后服药酒,每次30mL,1日2次。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锦鸡儿又名土黄芪,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

(6)乌梢蛇20g、青竹标15g、透骨草15g、乌龙过江20g、四块瓦20g。将上药泡入1000g白酒中,半月后服药酒,每次5mL,1日2次。用于风湿性肢体麻木(青竹标为天南星科植物下延崖角藤的根茎;乌龙过江为菊科植物美形金钮扣的全草;透骨草为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的茎叶;四块瓦为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的全草)。

(7)乌梢蛇1条、黄鼠狼1只。共泡入1000g白酒中,半月后服药酒,每次10mL,1日1次。用于风湿性腰痛。

(8)活乌梢蛇1条。先将其置清水中养3天以后,漂洗干净,再置入3倍量白酒中浸泡半月,取药酒内服,每次10mL,1日2次。用于风湿痹痛。

(9)乌梢蛇1条、白酒500g,泡7天后服,每次一小杯,每日2次。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10)乌梢蛇150g、大白花蛇20g、脆蛇10g、生地50g、冰糖500g、白酒10kg。3种蛇均去头部,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生地洗净泥沙切成碎块;冰糖置锅中,加入适量水置火上加热溶化,待糖汁成黄色时,趁热用一层纱布过滤去渣;白酒装入酒坛,3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每天搅拌1次,10~15天后开坛过滤,加入冰糖汁充分拌匀后再过滤1次即可服用。用于祛风湿,通经络,散淤肿,定惊搐。

(11)乌梢蛇15g、伸筋草15g、舒筋草15g、软筋草15g、大血藤15g、小血藤15g、油麻藤15g、破骨风15g、老鹳草15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舒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子藤石松的全草;软筋草即玉带草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全草;油麻藤为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破骨风为木犀科植物破骨风的根及茎;大血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小血藤为木兰科植物铁箍散的根)。

(12)乌梢蛇粉4.5g、金银花藤30g、蒲公英30g、络石藤30g、苍耳草30g、两面针30g、竹黄9g、当归9g、伸筋草15g。后8味药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冲乌梢蛇粉服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13)乌梢蛇60g、制附子30g、麦冬30g、蜈蚣20g、制半夏12g、全蝎12g、制南星60g、白矾60g、僵蚕90g、朱砂10g。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1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癫痫。

(14)乌梢蛇3g、水牛角6g、僵蚕6g、制南星3g、制半夏3g、制白附子3g、全蝎3g、明矾3g、雄黄2.4g、朱砂2.4g。先将朱砂研为细粉备用,再将余药共研末,制成糊丸,上朱砂衣,每次3g,1日2次,温开水冲服。用于癫痫。

(15)乌梢蛇1.5g、蜈蚣1.5g、全蝎1.5g。共研细粉,每晚睡前用温开水1次送服。用于皮肤瘙痒。

(16)乌梢蛇(制)10g、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盗汗,淋漓不止。

(17)乌梢蛇(酒浸炒焦)10g、鸡蛋2个。将乌梢蛇研为细面,与鸡蛋共炒熟食之。用于瘰疬。

(18)乌梢蛇适量。焙干,研为细末,再加入冰片少许,用香油调成糊,外涂伤面。用于烧伤。

(19)乌梢蛇30g、蜈蚣10g。共研为细末,1次4g,1日2次,黄酒送服,连服2周。用于牛皮癣。

贮藏条件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制药应用
骨王葫芦贴主要成分:藏红花、乌梢蛇、海马、藏当归、制川乌、麝香、独一味、透骨草、三七、冰片、青稞酒、磁石等。
鉴别方法
t018dadc9f2fb31a80b.jpg
乌梢蛇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

炮制真假乌梢蛇鉴别

炮制后的蛇体多呈圆盘状,盘径13~16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细鳞。背部高耸,俗称"剑脊"。背鳞行数为偶数。头扁圆、似龟头,与颈部区分明显。口内有多数刺状牙齿。眼大但不塌陷而有光泽。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内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气腥,味淡。质坚硬。以头尾齐全,皮黑肉黄,质地坚实为佳。

常见伪品
灰鼠蛇:呈盘状,头颈部与蛇身为棕色,上唇鳞8片,下唇鳞2~3片,背鳞行数为奇数,平滑,尾短。

王锦蛇:呈盘状,头背部鳞中央呈黄色、边缘具黑色斑纹,蛇体背部黄色横纹,上唇鳞8片,鳞缘具黑斑,背鳞行数为奇数,体后尾具有黑色纵线纹,尾稍长。

滑鼠蛇:呈盘状,颈部与蛇身为棕色,上唇鳞8片,背鳞行数为奇数,平滑,尾短。

黑眉锦蛇:蛇体背部灰棕色,具有黑色斑纹,头侧眼后具黑眉线,上唇鳞9片,颊鳞1片,背鳞行数为奇数,体后有4条长纹伸至尾端,尾稍长。

玉斑锦蛇:呈盘状,头背部具大块黑色斑纹,蛇体背部中央有一行黑色菱形斑,上唇鳞7片,颊鳞1片或缺,背鳞行数为奇数,背部鳞片平滑,尾粗短。

赤链蛇:呈盘状,头背部鳞缘具红色斑纹,蛇体背部黑色,具有60以上狭窄横斑,上唇鳞8片,颊鳞1片入眶,背鳞行数为奇数,头顶棕黑色,鳞缘红色,颅顶鳞有黑纹,左右斜向颈侧呈"人"字形,蛇头短而扁平,眼多下陷。尾部渐细。

红点锦蛇:呈盘状,头背部具有不规则的倒"V"形黑斑纹,蛇体背侧具黑色纵线纹,上唇鳞7片,颊鳞1片,背鳞红棕色,密缀黑色方斑,尾下正中线为黑棕色,两侧呈乳白色。

折叠主要成分
主含蛋白质和脂肪. 药理作用:实验证明:蛇血清(包括乌梢蛇、松花蛇及五步蛇血清)对小白鼠次全致死量或二倍致死量五步蛇毒的注入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注射五步蛇毒的小白鼠给予蛇血清后,可使其凝血时间正常;每毫升五步蛇血清可灭活五步蛇毒5毫克;注射后10分钟再注射蛇血清,对小白鼠亦有保护作用.

临床报道
t01a1f0e0f76262cf80.jpg
乌梢蛇-中药材1.治疗中风 黄芪60g,党参、赤芍、桃仁各12g,当归、川芎、红花、地龙、乌梢蛇各10g,丹参30g,胆南星6g,川牛膝15g .水煎两次取500ml,分2次温服, 每日1剂.治疗44例,基本治愈5例,显著好转15例,好转17例, 无效7例.〖河北中医 1990;12(5):24〗

2.治疗痹症 乌蛇、麻黄、白芍、甘草、桃仁、川乌、草乌、地龙各15g,黄芪20g,桂枝25g,红花、细辛各10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150例, 治愈92例,显效47例,有效8例,无效3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1;5(4): 43〗

3.治疗坐骨神经痛

a. 乌蛇、川芎各10~15g,白芍(赤芍)、熟地、穿山甲各15~20g,当归15~25g,蜈蚣2~3条.痛痹加附子10~15g、肉桂10~25g;行痹加独活、秦艽各15~20g,防风10~15g;着痹加茯苓15~25g,苡仁15~20g,苍术10~15g.治疗112例,显效61例, 有效44例,无效7例.〖吉林中医药 1991;(5):封三〗

b. 制川、草乌各5g,制乳没、木香、防风、独活各9g,桑寄生25g,当归、玄胡各12g,丹参、杜仲各15g,蜈蚣5条,全虫、乌梢蛇各6条.水煎服, 每日1剂,早中晚饭前各服1次,15天为1疗程.治疗42例,治愈21例, 显效10例,好转8 例,无效3例.止痛效果好,在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4(7):419〗

4.治疗面神经麻痹 乌梢蛇、制白附子、香白芷、三棱、莪术、僵蚕、炮穿山甲片10g,石见穿、板蓝根、生黄芪各30g,蜈蚣末、全蝎末各3g(均分冲).水煎服,日服2次.治疗51例, 痊愈50例,好转1例.服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0天.〖新中医 1991;23(10):31〗

5.治疗慢性荨麻疹 黄芪、党参各30g,茯苓、补骨脂、当归、生地、丹参各12g,苦参、徐长卿各24g,防风、白藓皮、乌蛇各15g,甘草5g,水煎服,2周为1疗程.治疗139例, 痊愈89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9;14(6): 32〗

6.治疗疥疮 乌梢蛇15g,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生地各10g,蒲公英30g,僵蚕10g,薏苡仁40g.水煎服.热甚加二花、黄芩;湿重加苍术、茯苓;痒甚加蝉蜕、地肤子、白藓皮;局部溃烂以三黄拔毒散外敷.治疗98例,痊愈90例, 显效7例,无效1例(因服药中断).〖陕西中医 1990;11(12):552〗

7.治疗湿热型银屑病 乌蛇肉、鸡血藤、白茅根、茜草根、生槐花、白藓皮、土茯苓各30g,大黄(后下)9~12g,丹草、生苡仁、地肤子各15g,泽泻9g,木通、川连各6g,水煎,每日1剂.头部皮损多者加全蝎、蜈蚣;皮损色鲜红者加生石膏、龙胆草、黄芩、栀子.治疗200例, 临床痊愈168例,显著好转24例,好转7例,无效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6):33〗

8.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 乌梢蛇、蕲蛇各100g,干地龙、全蝎、僵蚕各50g,共研末,每次5g,日服2次.辅以活血化淤、舒筋通络、通利大便之药:荆三棱、防风、蓬莪术、王不留行各12g,徐长卿、海风藤、千年健、延胡索各9g,自然铜20g(先煎)、生大黄4.5g(后下),紫贝齿30g(先煎), 随证加减.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45天为1疗程.治疗20例,用药2个疗程后, 痊愈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6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11):11〗

9.治疗跖痛症 乌梢蛇20g,川乌、川芎、五加皮各15g,石南藤、白芷、伸筋草各30g,桃仁、巴戟天各12g,全蝎、仙茅各10g.寒邪偏重者加附片、桂枝各10g;转筋加木瓜15g,甘草40g;伴麻木加熟地、何首乌各15g,当归12g;胀痛加苡仁40g,延胡索12g,泽泻15g;口渴加知母10g,花粉12g,水煎服,每日1剂, 2周为1疗程.治疗18例,治愈14例,好转3例,效差1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0;14(11):45〗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