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漫漫自学中医路

参照卫气白昼行于三阳一阴分,夜晚内敛于五脏之规律。拟一倒时差之方案,以调和营卫,矫正生物钟。
第一步,上午升阳益气敛阴,起床后站桩,然后咬牙36次,干洗面,揉双眼,鸣天鼓,搓双耳,干梳头,循经拍打。喝茶或咖啡提神。
第二步,下午滋阴泻阳宁神,运动一小时,累了,酸枣仁茶,睡觉心意守呼吸,心息相依,很快收阳入眠。
这个心息相依每次我做没几分钟就入眠,搞得功也练不成。
这个方案黑白颠倒的失眠者也可以试试。
 
最后编辑:
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
声色香味触,这不是五入吗?
耳目鼻舌身,这是对应之五感吧。

上文不伦不类,还将声理解错了吧?
声当是对应肾之耳,才对吧?
而不该是对应肺之発声呀!

较好之回答可能如下:
肝主目(魂) ,心主舌(神) ,肺主鼻(魄) ,肾主耳(精) 。

毋须什么也必得是五行吧?
 
声色香味触,这不是五入吗?
耳目鼻舌身,这是对应之五感吧。

上文不伦不类,还将声理解错了吧?
声当是对应肾之耳,才对吧?
而不该是对应肺之発声呀!

较好之回答可能如下:
肝主目(魂) ,心主舌(神) ,肺主鼻(魄) ,肾主耳(精) 。

毋须什么也必得是五行吧?
就是发声,肺主全身之气,气发声为呼笑歌哭呻,肾主液指汗涕泪涎唾,心主臭是臊焦香腥腐。
 
小指伤疤消失的秘案

十二年前,工作中小手指末端外侧第一节附近被刀30度角斜切入三分之一深度,血流如注,后经医院处理,留下疤痕,也留下了后遗症,按之又麻又痛,干活时常常无意识避开患处,感觉与其他手指非常不和谐。十几年也没见好转。
昨日刚想利用自己最近所学中医知识,消除这个隐患。仔细一检查,伤疤已经消失不见了,以前不舒服感亦已消失,按之捏之如常,象没受过伤一样。
奇怪,太奇怪了。
回想自己对自己医治的过程,与小手指都没多大关系啊。
1、感冒流涕喝过生姜甘草大枣汤三次,针扎过合谷穴两次;
2、肾虚吃过maxmen半瓶和海参怀山黑枸杞汤3次;
3、牙痛针扎过手三里和内廷两次。
4、练习气功2个月未间断。
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就好了。
真给自己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最后编辑:
如果是寒湿脚气,估计生地白芍用了,可能会大便变稀,可换为马齿苋和生薏米。这里大腹子就是槟榔,换成桑白皮也可也的。

我以前是一丁点儿滋阴药都不敢用的,比如白芍,生地,都很反感,水果稍吃一点就拉稀,完全禁吃;
后来发现要用点儿滋阴的了,也不敢用多了,比如白芍,生地,北沙参等,稍用多一点就有拉稀,腹疼,流清涕等表现,加大量的白术、苍术等或会好,或换成山药也不拉了。

再过了几年,发现加白术、苍术也不太好了,比例很难调,白术、苍术稍加多一点,易饥、头晕、低血糖表现明显,加少了,拉稀,流清涕。

最近两年,方子偶有大队滋阴药,比如百合,白芍,生地,北沙参,麦冬,天冬,有一段时间,这6味全有,每味都用到了20g+,滋阴比重最大,但是也没有拉稀,腹疼,流清涕等表现,完全不像以前“阳虚至极”不受补的体质了
 
我以前是一丁点儿滋阴药都不敢用的,比如白芍,生地,都很反感,水果稍吃一点就拉稀,完全禁吃;
后来发现要用点儿滋阴的了,也不敢用多了,比如白芍,生地,北沙参等,稍用多一点就有拉稀,腹疼,流清涕等表现,加大量的白术、苍术等或会好,或换成山药也不拉了。

再过了几年,发现加白术、苍术也不太好了,比例很难调,白术、苍术稍加多一点,易饥、头晕、低血糖表现明显,加少了,拉稀,流清涕。

最近两年,方子偶有大队滋阴药,比如百合,白芍,生地,北沙参,麦冬,天冬,有一段时间,这6味全有,每味都用到了20g+,滋阴比重最大,但是也没有拉稀,腹疼,流清涕等表现,完全不像以前“阳虚至极”不受补的体质了
这个经验很重要!请问阁下是如何做到从一点不能吃滋阴药到现在能吃大队滋阴药的?
 
  
肝郁气结产生内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而过度敏感(如同惊弓之鸟)的情况下,用药不管偏性如何都会引起不适症状。


  
 
  
比如:双向情感阻碍(躁郁症:一会儿狂燥,一会儿抑郁),就是肝郁至极而生风的一个病。

风数行而善变,因为风向不定,所以用药偏寒偏热都可能引起不适,很难精准调治。
  
 
  
  内风的生成,还有另外一大方面的原因:较重的气血两虚、阴阳两虚。

  因为气与血/阴与阳都很虚,所以患者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很脆弱,
  容易因为药物、甚至食物、天气、环境、情绪的轻微波动而偏向一方。

  《金匮要略》{虚劳篇}几个经方的证治,就体现了因虚生风的病因:
  
  1、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2、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3、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4、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从这四个方证可以看出:随着虚劳程度的加重(虚劳里急-〉诸不足)和虚损范围的扩大(脾虚-〉肾虚-〉五脏俱虚),人体平衡态的稳定性越来越低,风气(内风)越来越重,症状越来越繁多(百疾)复杂,用药的味数也越来越多,全方配伍上也越来越寒热补泻升降敛散并用。

  
 
最后编辑:
  
  《神农本草经》中有“除寒热”功效的药物一共8种,
  其中有4种是祛邪开郁的、另外4种是补虚益精的:
  
  一、桑白皮(水郁)、枳实(气郁)、麻黄(血郁)、朴硝(痰郁)
     这4味祛邪开郁的“除寒热”药共同的特点是:功效峻猛,或较为峻猛,
     说明要彻底冲开郁结、使气血流畅,才能祛除忽寒忽热的症状,如果祛邪力缓、冲而不破反可能加重寒热症状

  二、沙参(性微寒)、薯蓣(性平)、地黄(生用寒,熟微温)、豚卵(猪睾丸)
     前3味填补精气的“除寒热”药共同的特点是:补力和寒热偏性都较为平和,最后一味激素类药物除外。
    
 
这个经验很重要!请问阁下是如何做到从一点不能吃滋阴药到现在能吃大队滋阴药的?
大致思路还是:化痰化瘀,透热外出,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引热下行;饮食、睡眠、运动加以配合;随症微调,加上时间变量,持之以恒;
最终目的还是疏通经络,透热外出,以致阴阳平和。

其实这些个思路,稍有经验者都知道,真正做,很难,
 
大致思路还是:化痰化瘀,透热外出,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引热下行;饮食、睡眠、运动加以配合;随症微调,加上时间变量,持之以恒;
最终目的还是疏通经络,透热外出,以致阴阳平和。

其实这些个思路,稍有经验者都知道,真正做,很难,

以前阁下是脾肾阳虚夹湿,所以一点滋阴药都碰不得,于是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用辛温之品补阳除湿。这把阳补起来了,但是,壮阳太过又伤了阴,致使阴虚火旺,于是用了大队滋阴药后都不会便溏。如果不是阴虚火旺,那干嘛要用大队滋阴药呢?
 
最后编辑:
中医治病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三个字:阴阳和。再具体点就是九个字:补不足,损有余,阴阳和。补不足,损有余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阴阳和“阴阳和合,百病不生”
 
张仲景的四象汤

大青龙汤:外散风寒,内清郁热,用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38)
小青龙汤:发汗解表,温化水饮,用药麻黄、桂枝、甘草、干姜、芍药、细辛、五味子、半夏。(40)
白虎汤:清热润燥,用药知母石膏甘草粳米。(176)
真武汤,温阳利水,用药附子生姜白术茯苓芍药,也成玄武汤。(82)
以上均为太阳病范畴。
青龙汤治外寒里热,白虎汤治表里两热,玄武汤治水泛。

那朱雀汤是什么?找不着
 
以前阁下是脾肾阳虚夹湿,所以一点滋阴药都碰不得,于是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用辛温之品补阳除湿。这把阳补起来了,但是,壮阳太过又伤了阴,致使阴虚火旺,于是用了大队滋阴药后都不会便溏。如果不是阴虚火旺,那干嘛要用大队滋阴药呢?

约十四年前开始用药,用药之前那些年,看上去有"脾肾阳虚夹湿",开始用药后的前三年,也不尽是辛温之品,有不少医生还是很注重养阴的,这在三甲医院不难遇到这样的医生。

在本贴77楼,https://www.tcmbe.com/threads/450706/post-1599003
提到:“如果给那20余项不适打个分的话,在2019年之前,大部分打个30分,有些只能打5分,那么在2023年,基本上可以打个95分,这是一种革命式的改变!”

可以补充下,2009年之前,也就是几乎没有用药之前,也只能打个30~40分吧,只比用药前期好一点。
2023年后的状态,是超越1997年至2022年的,也就是从小学毕业,至工作后10几年,20多年间的状态,不及2023年;
至于小学毕业之前,印象不深了,但回忆中,应该是比上中学后好一些,大概也不会比2021年之后好吧。

大队滋阴并不仅仅挽救了“辛温之品”带来的弊端。


阴虚火旺状态下,大队滋阴也可能会加重便溏的,带来一派寒象,
看似矛盾,所以很容易在迷惑中不知所措,
这需要111楼(https://www.tcmbe.com/threads/450706/post-1599801)提到的“大致思路”中的几点都结合起来

一个有战略方向但又能灵活变化的思路才是解决健康问题的
 
最后编辑:
四象
朱雀: ⚌ 白虎:⚍ 青龙:⚎ 玄武:⚏
朱雀:太阳,上下热,内外热,朱雀汤用药应偏于寒凉,病位上焦,病证实热,以与真武汤对应;黄连阿胶汤凑合。
青龙:少阳,青龙汤治外寒内热,第38条符合;
白虎:少阴,白虎汤治外热内寒,第176条符合。但观其方所用药清热为主,驱寒效力不大,这条白虎汤的方子对证外热内寒的病比较牵强,对其疑问较大。也许是寒始生,中和一下即可。
玄武:太阴,玄武汤治寒水泛,位在下焦,第82条主证已解,兼证自去。
这是易经用于伤寒的辩证论治。
 
最后编辑:
四象
朱雀: ⚌ 白虎:⚍ 青龙:⚎ 玄武:⚏
朱雀:太阳,上下热,内外热,朱雀汤用药应偏于寒凉,病位上焦,病证实热,以与真武汤对应;黄连阿胶汤凑合。
青龙:少阳,青龙汤治外寒内热,第38条符合;
白虎:少阴,白虎汤治外热内寒,第176条符合。但观其方所用药清热为主,驱寒效力不大,这条白虎汤的方子对证外热内寒的病比较牵强,对其疑问较大。也许是寒始生,中和一下即可。
玄武:太阴,玄武汤治寒水泛,位在下焦,第82条主证已解,兼证自去。
这是易经用于伤寒的辩证论治。
《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这条有误:“里有寒”可能是传抄过程导致的错误,原文很可能是“里无寒”或“里有热”。
临床实践:如果里有寒用白虎汤,结果将是白虎索命
 
《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这条有误:“里有寒”可能是传抄过程导致的错误,原文很可能是“里无寒”或“里有热”。
临床实践:如果里有寒用白虎汤,结果将是白虎索命
我认为条文没有错,汤药也没错,只是稍有疑惑。
白虎汤+人参在26条出现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以白虎命名,必须具有白虎的特性。
白虎卦:,初爻为阳,上爻为阴,阴生于阳上,有阴有阳,阳胜阴。
以此解释176条,伤寒脉浮发展到脉浮滑,阳一直涨,邪正相争,卫气不敌,营气加入,共同抗邪,营卫都有损。书里特别指明”表有热,里有寒”,但热大于寒,寒不足以抵抗,因此出现此病症。表明白虎汤是治疗热寒症的,命名和症状对应。此方对里寒不怎么理睬,因为这个寒不重,估计只是即将传变到阳明,所以用甘草粳米养胃和胃不至于胃受伤。
而26条白虎+人参汤症,脉洪大,里无寒,营卫彻底被击溃,所以加人参益气生津。
名、卦、症相符,条文没错。
你确定临床实践完全对症?这不是打我们医圣的脸嘛。
 
最后编辑:
医圣本身没有错,不存在打医圣的脸。条文的错误出在传抄过程。如果不相信,临床上对里有寒的病人用白虎汤试试便知。但是,不建议这样做,因为风险太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