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余国俊:吴茱萸汤治头痛新识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9
获得点赞
76
声望
38
年龄
43
—、用方心法

《伤寒论》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因本条出在厥阴篇,后世便谓头痛之部位当在巅顶(厥阴肝脉与督脉会于巅);又谓以方测证,属寒无疑。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曰:“干呕吐涎沫者,里寒也,头痛者,寒气上攻也,与吴茱萸汤温里散寒。”又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规律,其全身症候与舌脉,自应出现一派寒象,如四肢欠温、脘腹怯寒或冷痛、舌淡苔白滑、脉弦迟或弦沉等。验之临床,确是一般规律。

然而,笔者近30年来治疗过的一些头痔伴恶心、呕吐清水或稀涎的患者,并非都具备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全身症候和舌脉;更有一些患者出现热象,头痛部位也不在巅顶。由于遍用诸方乏效,便试换吴茱萸汤,多奏捷效。如为一般规律所拘,画地为牢,必不敢独用吴茱萸汤。简而言之,笔者使用的是方证对应的辨证方法。吴茱萸汤之方证对应,指的是凡见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便可首选并独用吴茱萸汤,不必计较是否具备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全身证候和舌脉,也不必论其属外或内伤,经络或脏腑,以及病程之久暂等因素。

据笔者反复体验,使用吴茱萸汤治头痛初服时,吴茱萸、生姜各不少于 15g,党参、大枣各30g,中病可以酌减。

二、验案举例

陈某,男,16岁。1985年1月2日诊。

半年前开始头昏头痛,2个月前因感冒高热(39℃),头痛陡然加剧,伴昏睡、呕吐、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急入医院抢救。西医诊断:①病毒性脑炎;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后经上级医院CT扫描否定)。住院半月间,曾两次下达病危通知。经竭力救治,以上危象消失,但头痛未止,乃出院服中药。当时主要症状是:两侧太附穴、眉棱骨、眼眶胀痛;一昼夜发作3次,每次约2h,疼痛时频吐稀涎,伴咽痛。先服丹栀逍遥散无效。改服苍耳散、升麻葛根汤、小柴胡汤、吴茱萸汤四味(复方药物多达19味,其中有吴莱萸、生姜各3g,党参、大枣各10g)20剂,亦无显效。

刻诊:症候如前,近来更增烦躁不安,口干,连连饮水不能解渴,纳差,大便偏稀,舌质红,边缘密布小红点,苔白微黄厚膩,脉弦滑略数。

反复推敲此证,认为头痛伴呕吐稀涎,乃运用吴茱萸汤之客观指征,可惜前医小其制,又混杂于庞大队伍之中,扼腕掣肘,故其少效;何不让其脱颖而出,任重力专以建奇功?然则四诊合参,又是一派热象,如何用得?用不得,又用何方呢?只好重询病史与生活史,知患者近几年3~10月每天坚持下河游泳,常食水果,冰制食品;文因功课紧,常饮浓茶以提神。至此主意已决,毅然出吴茱萸汤。

吴茱萸15g 生姜15g 党参30g 大枣30g

嘱其试服2剂,如服后口干、咽痛加重,亦须坚持服食。

二诊(1985年1月4日,适笔者外出,由江尔逊先生接诊):服1剂,太阳穴、眉棱骨、眼眶胀痛及咽痛均大减,已不呕吐稀涎,口干、烦躁亦减轻;服完2剂,疼痛基本消失。但腹微憋闷。前方党参、大枣各减至15g,加厚朴15g、法半夏10g 3剂。

三诊(1985年1月8日):疼痛完全消失,纳开,腹宽松,大便转正常。复视其舌,舌质仍如前,苔白微黄薄;诊其脉,已无数象,仍弦而带滑,予六君子汤加桂枝(寓苓桂术甘汤意),嘱其多服以资化生。随访3年未复发。

按:本例病毒性脑炎脱险后,遗留太阳穴、眉棱骨、眼眶胀痛,叠服中药37剂乏效,迁延2个月。其头痛伴呕吐稀涎,乃运用吴茱萸汤的客观指征,但四诊合参,竟似热证。于是刨根问底地询问患者之病史和生活史,推测其“热证”之固一一寒凝冷结长期留滞,体内阳气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霾寒气迫阳气上浮,出现一派浮热上冲之象。可见本例使用吴茱萸汤之关键,一是抓住了特征性症候──头痛伴呕吐稀涎;二是结合治疗史和生活史,透过浮热的现象,暴露阴寒的本质;三是径用原方不加减,药专力猛,效验必彰。
 
此案即可证问诊之重要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