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资源求助 儿科名家与学派荟萃 熊磊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3年

crazyboys696

惊鸿一瞥
金标会员🌹
注册
2011/08/15
帖子
91
获得点赞
243
声望
33
本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师承系列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近百年来中医儿科界几大学派,如寒凉学派,温阳学派,运脾学派,调肺学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心得,为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发扬和创新提供借鉴。要是能有全套就好了
546005903.jpg
 
这本书比较新,只找到试读样章:



《儿科名家与学派荟萃》样章目录.png
 

附件

  • 《儿科名家与学派荟萃》样章.zip
    4.1 MB · 查看: 14
本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师承系列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近百年来中医儿科界几大学派,如寒凉学派,温阳学派,运脾学派,调肺学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心得,为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发扬和创新提供借鉴。要是能有全套就好了浏览附件163313

有一本叫《儿科心鉴》的书,对儿科学的源流、学派、医家有详细的介绍:

PDF扫描版(全本):
电子书 儿科心鉴 朱锦善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年 PDF 下载

HTML文字版(试读样章):
电子书 {儿科心鉴+实用中医儿科学+小儿方证直诀+汪受传儿科临证医论医案精选}试读资料汇编_
 
《儿科心鉴》对儿科学的源流、学派、医家的详细介绍,
主要在 第一卷 的 第二篇 到 第四篇,详细目录:

……
第二篇
   中医儿科学的奠基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建立及对儿科学的影响
     一、哲学向医学的渗透
     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奠定
     三、〈黄帝内经〉对后世儿科学术的影响
   第二节 儿科基础理论初倪
     一、相关理论的引入和对儿科的影响
     二、年龄分期及对小儿生长发育的认识
     三、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认识
     四、对小儿病理特点的认识
     五、小儿望诊与切诊
   第三节 小儿疾病的记载
     一、对初生儿疾病的认识
     二、关于小儿时行疾病
     三、小儿常见病的论述
   第四节 儿童养护
   第五节 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小儿医——扁鹊
   第六节 医事制度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一节 概况
     一、中医辨证论治临床体系建立
     二、医疗制度和教育方面
     三、最早的婴儿先天畸形的记载
     四、儿科病因及疾病预防的发展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术成就
     一、变蒸学说的提出
     二、〈伤寒杂病论〉对儿科的影响
     三、〈脉经〉对儿科诊疗学的指导作用
     四、儿科疾病的诊治
     五、小儿外治法的记载
     六、关于小儿时行疾病的论述
     七、关于小儿常见病的诊断治疗
     八、重视妇幼保育
     九、医学分科中的小儿医学
   第三节 医家医著
     一、徐之才与《小儿方》
     二、已佚儿科医籍
   参考文献
第三篇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一节 概况
     一、中医儿科专业的初步形成
     二、中医儿科学专著专论的出现
     三、中医儿科诊疗技术不断丰富
   第二节 儿科学术成就
     一、小儿生长规律及生理特点的认识
     二、小儿疾病病源学、证候学的建立
     三、小儿诊法认识的提高
     四、小儿护养保健学的巨大成就
     五、小儿疾病提倡防治结合
     六、变蒸学说的进一步阐释与争鸣
     七、儿科治疗学的发展
   第三节 医家医著
     一、〈颅囟经〉
     二、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
     三、孙思邈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四、王焘与《外台秘要》
     五、已佚儿科医籍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一节 概况
     一、儿科医学体系的建立
     二、疮疹的治疗成就与学术争鸣
     三、儿科医家医著的涌现
     四、儿科医学教育与儿科专业的兴起
     五、保护儿童的相关措施
   第二节 儿科学术成就与争鸣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
     二、小儿五脏辨证论治纲领的确立
     三、小儿诊断学的发展
     四、小儿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小儿疾病的分类与临床体系的建立
     六、儿科病证诊疗成就
     七、儿科寒温学派学术争鸣的起源
     八、胎养、胎教和变蒸学说的学术争鸣
     九、儿科治疗学的成就
     十、钱乙的脏腑辨证论治纲领与脾胃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第三节 医家医著
     一、钱乙与《小儿药证直诀》
     二、董汲与《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三、刘昉与《幼幼新书》
     四、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五、陈文中与《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疹方论》
     六、杨士瀛与《仁斋小儿方论》
     七、闻人规与《痘疹论》
     八、阎孝忠《阎氏小儿方论》
     九、王怀隐等与《太平圣惠方》
     十、赵佶与《圣济总录》《圣济经》
     十一、陈言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十二、朱端章与《卫生家宝方》
     十三、许叔微与《普济本事方》
     十四、苏轼、沈括与《苏沈良方》
     十五、其他医家医著
   参考文献
第四篇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第七章 金元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一节 概况
     一、金元时期儿科医事制度的建立和医学教育的发展
     二、医学流派的争鸣对儿科学的影响
   第二节 儿科学术成就与争鸣
     一、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创新认识
     二、小儿病因病机的深入探讨
     三、儿科诊断以望诊切诊并重为主流
     四、关于儿科用药的阐发
     五、小儿胎养及出生后护养学说的发展
     六、痘、麻专科的分离与学术争鸣
     七、对小儿常见病的认识和治疗
     八、新生儿疾病
     九、植毛牙刷的发明与口腔卫生
     十、小儿针灸学的发展
   第三节 医家医著
     一、曾世荣与《活幼心书》《活幼口议》
     二、危亦林与《世医得效方》
     三、滑寿与《麻证全书》
     四、杜思敬《田氏保婴集》
     五、黄石峰与《秘传痘疹玉髓》
     六、朱丹溪与《幼科全书》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中医儿科学
   第一节 概况
     一、医事制度的发展和完备
     二、中医理论认识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小儿诊断学的发展和创新
     四、温病学说形成及对儿科的影响
     五、小儿推拿术在儿科的广泛应用
     六、小儿外治法的普及应用
     七、麻痘专科蔚为大观
     八、中外医药交流更加频繁
   第二节 儿科学术成就与争鸣
     一、小儿体质学说的学术争鸣
     二、小儿诊法的学术争鸣
     三、儿科八纲及脏腑辨证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四、麻痘认识的争鸣与专科形成
     五、惊风的学术争鸣
     六、疳证的学术争鸣
     七、温病学说与儿科的渊源及影响
     八、小儿脾胃学说的发展
     九、小儿外治的兴起
     十、小儿针灸推拿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十一、小儿护养学说的发展
     十二、小儿预防医学的发展
     十三、小儿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第三节 医家医著
     一、朱 与《普济方·婴孩门》
     二、寇平与《全幼心鉴》
     三、鲁伯嗣与《婴童百问》
     四、王銮与《幼科类萃》
     五、翁仲仁与《痘疹金镜录》
     六、魏直与《博爱心鉴》
     七、江瓘父子与《名医类案·小儿症》
     八、徐春甫与《古今医统大全·幼幼汇集》
     九、万全与《育婴家秘》《广嗣纪要》《幼科发挥》《片玉心书》《痘疹心法》《片玉痘疹》《痘疹碎金赋》
     十、薛铠、薛己与《保婴撮要》
     十一、郭子章与《博集稀痘方论》
     十二、四明陈氏与《小儿按摩经》
     十三、龚廷贤与《万病回春》《寿世保元》《小儿推拿秘旨》
     十四、管橓与《保赤全书》
     十五、孟继孔与《幼幼集》
     十六、朱惠民与《痘疹传心录》
     十七、高我冈与《痘疹真传奇书》
     十八、朱巽与《痘科键》
     十九、翟良与《痘科类编释意》
     二十、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张振鋆与《厘正按摩要术》
     二十一、王肯堂与《幼科证治准绳》
     二十二、聂尚恒与《活幼心法》《痘疹心不》
     二十三、朱一麟与《摘星楼治痘全书》
     二十四、王大纶与《婴童类萃》
     二十五、张景岳与《景岳全书·小儿则》
     二十六、秦昌遇与《幼科折衷》
     二十七、徐谦与《仁端录》
     二十八、周震与《幼科医学指南》
     二十九、郭志邃与《痧胀玉衡》
     三十、熊应雄与《小儿推拿广意》
     三十一、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三十二、骆如龙与《幼科推拿秘书》
     三十三、冯兆张与《冯氏锦囊秘录痘疹全集》
     三十四、宋麟祥与《痘疹正宗》
     三十五、夏禹铸与《幼科铁镜》
     三十六、程云鹏与《慈幼新书》
     三十七、朱纯嘏与《痘疹定论》
     三十八、叶大椿与《痘学真传》
     三十九、杨开泰与《麻科合璧》
     四十、张琰与《种痘新书》
     四十一、吴谦与《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
     四十二、谢玉琼与《麻科活人全书》
     四十三、叶天士与《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
     四十四、陈复正与《幼幼集成》
     四十五、魏之琇与《续名医类案》
     四十六、沈金鳌与《幼科释谜》
     四十七、周士祢与《婴儿论》
     四十八、许豫和与《许氏幼科七种》
     四十九、庄一夔与《福幼编》
     五十、吴鞠通与《温病条辨·解儿难》
     五十一、吴宁澜与《保婴易知录》
     五十二、余含棻与《保赤存真》
     五十三、周松龄与《小儿推拿辑要》
     五十四、许佐廷与《活幼珠玑》
     五十五、芝屿樵客与《儿科醒》
     五十六、张振鋆与《鬻婴提要说》
     五十七、程康圃与《儿科秘要》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民国与新中国的中医儿科学
   第一节 概况
     一、“废止中医”与振兴中医
     二、传染病的预防与检疫
     三、新法接生与优生优育
     四、中医儿科教育与科研
     五、儿科领域“中西医汇通”与“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 儿科学术成就与争鸣
     一、儿科主要学术流派及争鸣
     二、儿科基础理论研究与探讨
     三、儿科重大疾病的中医治疗成就
     四、小儿外治法的研究与应用
   第三节 医家医著
     一、何廉臣与《新纂儿科诊断学》
     二、杨鹤龄与《儿科经验述要》
     三、顾鸣盛与《中西合纂幼科大全》
     四、恽铁樵与《保赤新书》
     五、徐小圃与《儿科名家徐小圃学术经验集》《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集——徐小圃经验集》
     六、赵心波与《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七、王伯岳与《中医儿科学》《王伯岳医学全集》等
     八、江育仁与《中医儿科学》《现代中医儿科学》《实用中医儿科学》等
     九、董廷瑶与《幼科刍言》及《幼科撷要》
     十、黎炳南与《黎炳南儿科经验集》
     十一、刘弼臣与《刘弼臣临床经验辑要》《中医临床家刘弼臣》《幼科金鉴刘氏临证发挥》《中医儿科经典选释》等
     十二、王静安与《王静安临证精要》
     十三、衷诚伟与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儿科学》
     十四、王烈与《婴童哮论》等
     十五、张奇文与《儿科医籍辑要丛书》《实用中医儿科学》
     十六、朱锦善与《儿科临证50讲》《儿科心鉴》等
   第四节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前瞻
     一、关于中西医结合
     二、关于中医辨证论治
     三、关于科研与教育
     四、继承、发扬、创新
   参考文献
 
在《儿科心鉴》第二卷中,有对中医儿科理论的分类总结,详细目录(仅样章包含部分):

第二卷
   中医儿科理论学说

 第一章
   禀赋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一节 经典的论述
     一、禀赋强弱的影响因素
     二、禀赋强弱的表现
     三、三种体质禀赋
     四、五种二十五类形体禀赋
     五、五种性情禀赋
     六、禀赋强弱与夭寿
     七、禀赋强弱与疾病
     八、禀赋强弱与治疗
    第二节 父母与小儿禀赋
     一、父母是小儿禀赋的决定因素
     二、父母本命五行与小儿禀赋
     三、聚精之道
    第三节 受孕时机与小儿禀赋
     一、非时之育的危害
     二、优生受孕的时机
      (一)年龄
      (二)时机
      (三)环境
      (四)吉日
     三、优生受孕的禁忌
    第四节 受孕方法与小儿禀赋
     一、育物宜厚天地之气
     二、指出膏粱厚味、安逸颐养、妄念钻营对胎儿的危害
     三、强调寡欲、远酒、宁性对子息之重要性
    第五节 养胎的方法
    第六节 禀赋强弱的表现
     一、正常儿胎龄
     二、早产儿的表现
     三、辨小儿的寿夭
    第七节 小儿五脏禀赋虚弱的症、治、方、药
     一、胎孕盛衰决定小儿五脏禀赋强弱
     二、小儿五脏禀赋虚弱的症状
     三、小儿五脏禀赋虚弱的治法方药
    第八节 小儿气虚质、内热质二种体质的禀赋根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胎教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一节 胎教学说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胎教”学说历代不同的学术观点
     一、调摄精神
     二、培养情操
     三、饮食调理
     四、调节寒温
     五、节制房事
     六、劳逸结合
     七、慎用药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变蒸学说的源流与学术争鸣
    第一节 “变蒸”说的提出
    第二节 关于“变蒸”的含义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