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当明经络

十六、经脉辩证与脏腑辨证对比
我们中医大都习惯使用脏腑辨证。最早的脏腑辨证是脏腑经脉辩证的联合辩证还比较规范。后来的脏腑辨证就有些走形了,不过大体可用。
某脏腑的阳实或热证=同名经脉的实证
某脏腑的阳虚或寒症=同名经脉的虚证
某脏腑的阴虚或血虚证=同名经脉相表里经脉的虚证
某脏腑的阴实或血实证=同名经脉相表里经脉的实证
例如:肾阴虚=膀胱经虚
经脉的虚实指经气或经脉阳气的虚实。
 
明经络,懂阴阳,望闻问切,知其表象,断其病源。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都有相通之处。
归根结底还是通过经络来辨证施治。转一个圈还是回到了根本,多余,复杂化了。
 
十七、经脉辩证与八纲辨证
其实可以认为八纲辨证是从经脉辩证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例如:
1、阴阳指经脉的阴经和阳经。阴经和阳经的最大差别并不是在循行部位方面,因为胃经就分布在胸腹部。有以下两个方面是规律的现象。
1)在手指和足趾两侧都有一对经脉。阴经在偏掌侧,阳经在偏背侧。
2)在经脉的固有频率方面。阴经的共振乐音在大字一组;阳经的共振乐音在小字一组。
2、表里指经脉的表经和里经。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了经脉的表里现象:
1)在手指和足趾两侧,表里经脉是成对出现的。表经在偏背侧,里经在偏掌侧。
2)表经的频率是里经频率的一倍。
3、寒热指经脉在虚实不同情况的循经温度。虚证循经凉,实证循经热。
4、虚实就是经脉中经气的多与少。超过正常值的是实证,低于正常值的是虚证。这里的多与少指经脉开放的时间。
 
十八、经脉望诊
经脉望诊主要分以下几种:
1、望经脉
2、望络脉
3、望经筋
4、望皮部
5、望全息部位
6、望穴位
7、望病灶
1、望经脉可以有:
1)用顶眼观看经脉。光线细,亮度暗为虚证;光线粗,亮度强为实证。
2)用肉眼看循经的出血线、白线、皮丘络。
3)用设备看。如红外线、辉光等仪器。
4)看循经的皮肤病症。
2、望络脉
很多小血管具有经脉的属性。通过观看小血管的病变及定位就可以分辨出经脉的患病情况。例如观眼识病的球结膜和小儿望指纹等。《灵枢经脉》记载: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
3、望经筋
经筋是经脉濡养肌肉导致的状况。经筋肥为经脉实证;经筋瘦为经脉虚证。
4、望皮部
与经筋一样皮肤也会受到经脉的濡养。主要观看皮肤的颜色、营养状态、毛发的长短疏密。
5、望全息部位
很多部位或器官是经脉全息的。通过仔细观察可以进行经脉诊断。最常用的是舌诊。只要了解了舌的经脉分布情况诊断不难。目前的舌诊方法肯定是不适用的。当然也有人习惯望耳廓等部位。
6、望穴位
穴位反应的经脉情况比较复杂。有归经、交会经脉和泛经的影响。不过多看几个就可以进行诊断了。穴位的望诊是把皮部与经筋望诊缩小的情况。
7、望病灶
可以根据病灶的具体位置判断相关经脉的病变,根据病灶的外观判断所在经脉的虚实或瘀血。
 
十九、脉诊与经络。
在历史的记载中有三类脉诊方法:
1、遍诊法。 通过局部小动脉的切诊检查人体某经脉病变。《难经》云:十二经皆有动脉。这句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是经脉不是动脉但与小动脉有密切的关系;其二是可以通过十二类小动脉检查经脉的病变。
2、寸口人迎诊法。通过对比寸口脉与人迎脉的大小来判断十二经脉的虚实。
3、寸口脉诊法。利用表里经脉在寸口脉中的具体位置(寸关尺)来判断经脉的虚实。由于表里经脉各占据脉管的一半,所以表里经脉的张力变化比就会形成不同的脉象。但是寸脉和关脉的感传是双侧的,所以无法分辨左右病变。尺脉、尺1和尺诊位都是单侧的,可以分辨左右病变。例如尺2诊位是任脉和督脉的诊区。如果出现涩脉往往是脊椎有移位,有瘀血。
 
二十、经脉切诊
1、摸气场
经脉是有一定强度气场的。如果医生的手掌敏感的话就可以隔空(半尺)循摸了。手掌有线状热感的为实证,有线状冷感的为虚证。
2、摸皮温
普通医生可以直接用手掌循摸病人的一段经脉。循经的皮温热为实证,凉为虚证。实际上这就是皮部切诊。
 
二十一、肝经循行线
肝经的起点有两个。其一起于足第四趾外侧端(接续胆经后线),沿足第四趾外侧向后行走经过足第四跖骨外侧缘继续向后行走到外踝前,向内绕过踝关节前到内踝前缘,再沿胫骨内侧上行到胫骨内侧上部骨角上缘,向后到膝关节内侧后缘的曲泉穴;其二起于足大趾外侧端(接续胆经前线),沿足大趾外侧向后,在第一跖骨外侧缘继续向后,过内踝前缘向后上到胫骨内侧后缘,过(前)三阴交穴和(后)蠡沟穴,沿胫骨内侧后缘上行到膝关穴,再到曲泉穴,再沿大腿内侧中线上行到阴廉穴发出生殖器分支(男性到阴茎海绵体、螺旋动脉、附睾,女性到子宫肌层和卵巢皮质层),主干向外上经子宫穴到章门穴发出两条分支:左侧上行支到胃的喷门,沿食道左侧上行到旁天突穴;左侧右行支经过剑突下的内部到肝左叶;右侧有分支到肝右叶;左侧分支经过剑突下的内部到胃喷门,沿食道右侧上行到旁天突穴。两侧有主干到期门穴,中途在第九肋间隙有分支到第九胸椎棘突下。在肝俞穴有分支进入肝脏的后半。从期门穴到前正中线旁开一寸第五肋间隙,沿前胸正中线旁开一寸上行到旁天突穴。在第二肋间隙有分支进入胸腺。在旁天突穴有下行分支沿气管进入肺脏的上部,上行支沿食道上行过咽喉。在颈中部有分支到甲状腺的内侧半。在口腔有分支到唇、齿龈、舌、耳、鼻、声带、眼球结膜等处。主干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沿脑干腹侧上行到丘脑。有分支到脑垂体。主干向外到眼球后部分成两支:内侧支沿眼球内侧出内眼角分成两支,眼球支到脉络膜的下半外7/8,上行支在膀胱经与督脉之间上行到同侧的百会穴与督脉连接;外侧支出外眼角分成两支,下行支到唇角,眼支到脉络膜的上半部。
 
二十二、肾经后线的循行线
起点是小趾外侧端,沿小趾外侧向后行走,在足跟前缘转向内侧,经过下照海穴、水泉穴、大钟穴和后太溪穴沿跟腱内侧前缘上行,再经过后筑宾穴到腘窝内侧端,在大腿内侧后缘半膜肌和半腱肌之间上行到肛门侧缘,沿肛门一侧进入盆腔。有分支进入到内生殖器官(男性到前列腺,女性到子宫颈部)。主干在第五腰椎进入脊髓。有分支到第五腰椎棘突下。主干沿脊髓一侧上行,在第四胸椎连接心包经。在头部有分支到内耳、耳孔、耳廓、眼球结膜、鼻孔、鼻翼、唇、舌、牙龈(上牙根为主)、声带、咽喉等部位。
 
二十三、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机理
至阴穴的名称指有感传到达前后二阴。至阴穴是一个复合穴位。背至阴穴属于膀胱经小趾外侧线;掌至阴穴属于肾经后线。灸至阴穴是两穴同治,两经同补。正常的孕妇胎位是头下臀上。因为子宫腔是倒葫芦形结构。当子宫颈部的平滑肌松驰的时候,子宫腔就会呈圆形。这时胎儿就可能在子宫中转动。于是就胎位不正了。灸至阴穴可以改善子宫颈部的微循环,使子宫颈部的张力逐渐恢复。于是子宫腔就恢复倒葫芦形状。胎儿就会自动的形成头下臀上的体位。如果没有对肾经后线感传的探索,这个方法只能是经验。
 
十三、经脉的全息现象
经脉常有聚堆现象。如果是全部十七经脉为大全息,如果有十五条经脉(没有人督经脉)是小全息。经脉的全息分以下几种情况:1、穴位的经脉全息
包括本经加泛经、本经加交会经脉和本经加交会经脉再加泛经。
2、局部区域的经脉全息
包括眼球结膜,鼻孔,鼻翼,耳廓,耳孔,唇,牙龈,舌,声带,咽喉,气管,肺,乳房,足底,手掌背,手指肚,寸口脉,第二和第五掌骨,脊椎,腰背部,颅内大小脑等。
3、在全息穴中表里经临近或对称现象是很常见的。
只听说过第二掌骨,没听说过第五掌骨。请问第五掌骨的经脉是怎么分布的?
 
二十三、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机理
至阴穴的名称指有感传到达前后二阴。至阴穴是一个复合穴位。背至阴穴属于膀胱经小趾外侧线;掌至阴穴属于肾经后线。灸至阴穴是两穴同治,两经同补。正常的孕妇胎位是头下臀上。因为子宫腔是倒葫芦形结构。当子宫颈部的平滑肌松驰的时候,子宫腔就会呈圆形。这时胎儿就可能在子宫中转动。于是就胎位不正了。灸至阴穴可以改善子宫颈部的微循环,使子宫颈部的张力逐渐恢复。于是子宫腔就恢复倒葫芦形状。胎儿就会自动的形成头下臀上的体位。如果没有对肾经后线感传的探索,这个方法只能是经验。
郭老好,好久没来了,还是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向您请教。
就是关于迎随补泻的问题,一直都不是很清晰。
是否可以感应到什么是脉来,什么是脉去。
泻法是迎而夺之,如何知道脉来,然后用呼吸泻法夺之吗(呼吸影响脉行吗)
补法也是类似的问题。
黄帝内经,针刺,感觉就几个问题,如果清楚了,就明白了。
第一是经脉走行路线问题。
第二是判定经脉虚实问题。
第三是如何补泻问题。
感觉这三个问题,自己心里一直都不那么清晰。
您在第一个问题上发展了内经原文,非常伟大,一直在跟踪您学习。
如何在后面两个问题上,更清晰明了,将是中医之大幸。
 
只听说过第二掌骨,没听说过第五掌骨。请问第五掌骨的经脉是怎么分布的?
原图是在第五掌骨的尺侧缘有十一个穴位。由远及近依次是:头部、颈项、上肢、心肺、肝胆、胃脾、十二指肠、肾、腰腹、膀胱子宫附件、下肢。我做感传依次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小趾内侧线、膀胱经小趾外侧线、肾经后线、肾经前线、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后线、胆经前线。
 
郭老好,好久没来了,还是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扰,向您请教。
就是关于迎随补泻的问题,一直都不是很清晰。
是否可以感应到什么是脉来,什么是脉去。
泻法是迎而夺之,如何知道脉来,然后用呼吸泻法夺之吗(呼吸影响脉行吗)
补法也是类似的问题。
黄帝内经,针刺,感觉就几个问题,如果清楚了,就明白了。
第一是经脉走行路线问题。
第二是判定经脉虚实问题。
第三是如何补泻问题。
感觉这三个问题,自己心里一直都不那么清晰。
您在第一个问题上发展了内经原文,非常伟大,一直在跟踪您学习。
如何在后面两个问题上,更清晰明了,将是中医之大幸。
一、有些针灸师可以通过脉诊判断经脉的虚实,然后用针调理到脉象正常为止。例如左寸脉浮虚是小肠经的虚证,补小肠经的穴位后左寸脉变为浮缓就可以去针了。迎随补泻是利用经脉行走的生理方向下针的。针尖与行走方向相反为泻法(有阻滞经脉流动的倾向)针尖与行走方向相同为补法(有促进经脉流通的作用)。其实迎随补泻的作用较弱。比平补平泻强一些罢了。较重的虚实还是用提插更直接有效。最强的是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
二、判定经脉的虚实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摸经脉皮部
实证有循经热的感觉;虚症有循经凉的感觉。
2、检查经筋
经筋肥为实证;经筋羸瘦为虚证。
3、检查寸口脉
寸口脉有五个诊位,对应十七条经脉。表里经各占一半。经脉对动脉壁有直接的营养作用。表现在脉搏上就是血管张力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寸口脉来判断经脉的虚实。但是寸和关的经脉是不分左右的。
4、检查穴位
穴位与经脉的关系有三种:归经,交会经脉和泛经经脉。因此一个穴位反应的经脉情况就是综合的。避开交会穴,多检查几个同名经的穴位就可以判断出该经脉的虚实了。在用手指按压穴位时虚证有酸痛感、肌肉少、皮温低;实证则有胀痛、皮温高、肌肉肥厚。
5、有经脉诊断仪也可以直接测量打印出来结果
三、调整经脉虚实的方法
1、用乐音
2、用晶体
3、用语音
4、用穴位
用穴位中用普通的经穴是比较麻烦的。因为经穴中有交会穴也有泛经。交会穴和泛经用好了可以以一当十,用不好的话就会顾此失彼。例如针补足三里穴。如果是胃经和足三阴经的虚证就正对了。如果是有虚有实就不太适合了。有些穴位泛经的感传超强就要把该穴位当作最强泛经的归经来处理。例如肺下合穴(位于委阳下一寸处,属于膀胱经小趾内侧线)肺经的泛经感传强度大于膀胱经小趾内侧线。所以可以临床归经为肺经使用。最简单的就是用全息穴。可以不考虑交会和泛经的情况。
 
原图是在第五掌骨的尺侧缘有十一个穴位。由远及近依次是:头部、颈项、上肢、心肺、肝胆、胃脾、十二指肠、肾、腰腹、膀胱子宫附件、下肢。我做感传依次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小趾内侧线、膀胱经小趾外侧线、肾经后线、肾经前线、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后线、胆经前线。
1.不算任督的话,缺了肝经,您是不是漏写了?
2.这些穴位是在第五掌骨的赤白肉际处吗?
 
一、有些针灸师可以通过脉诊判断经脉的虚实,然后用针调理到脉象正常为止。例如左寸脉浮虚是小肠经的虚证,补小肠经的穴位后左寸脉变为浮缓就可以去针了。迎随补泻是利用经脉行走的生理方向下针的。针尖与行走方向相反为泻法(有阻滞经脉流动的倾向)针尖与行走方向相同为补法(有促进经脉流通的作用)。其实迎随补泻的作用较弱。比平补平泻强一些罢了。较重的虚实还是用提插更直接有效。最强的是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
二、判定经脉的虚实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摸经脉皮部
实证有循经热的感觉;虚症有循经凉的感觉。
2、检查经筋
经筋肥为实证;经筋羸瘦为虚证。
3、检查寸口脉
寸口脉有五个诊位,对应十七条经脉。表里经各占一半。经脉对动脉壁有直接的营养作用。表现在脉搏上就是血管张力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寸口脉来判断经脉的虚实。但是寸和关的经脉是不分左右的。
4、检查穴位
穴位与经脉的关系有三种:归经,交会经脉和泛经经脉。因此一个穴位反应的经脉情况就是综合的。避开交会穴,多检查几个同名经的穴位就可以判断出该经脉的虚实了。在用手指按压穴位时虚证有酸痛感、肌肉少、皮温低;实证则有胀痛、皮温高、肌肉肥厚。
5、有经脉诊断仪也可以直接测量打印出来结果
三、调整经脉虚实的方法
1、用乐音
2、用晶体
3、用语音
4、用穴位
用穴位中用普通的经穴是比较麻烦的。因为经穴中有交会穴也有泛经。交会穴和泛经用好了可以以一当十,用不好的话就会顾此失彼。例如针补足三里穴。如果是胃经和足三阴经的虚证就正对了。如果是有虚有实就不太适合了。有些穴位泛经的感传超强就要把该穴位当作最强泛经的归经来处理。例如肺下合穴(位于委阳下一寸处,属于膀胱经小趾内侧线)肺经的泛经感传强度大于膀胱经小趾内侧线。所以可以临床归经为肺经使用。最简单的就是用全息穴。可以不考虑交会和泛经的情况。
这种经络诊断仪哪里可以买到呢?
 
1.不算任督的话,缺了肝经,您是不是漏写了?
2.这些穴位是在第五掌骨的赤白肉际处吗?
最后一个肝经被漏掉了。在掌骨边缘。经络仪以前我做过。后来就没有投产。
 
最后一个肝经被漏掉了。在掌骨边缘。经络仪以前我做过。后来就没有投产。
掌骨边缘是一个模糊的说法,我点了一下穴位,请问是这样的吗:

微信图片_20240403131754.jpg
 
掌骨边缘是一个模糊的说法,我点了一下穴位,请问是这样的吗:

浏览附件162825
纵向位置对,穴位点要更密一点。临床中的关键不是测量定位而是依据压痛点来定位。大概估计一下患病的经脉,心中有个数就行了。或者根据压痛点提示的经脉做进一步的经脉检查。
 
纵向位置对,穴位点要更密一点。临床中的关键不是测量定位而是依据压痛点来定位。大概估计一下患病的经脉,心中有个数就行了。或者根据压痛点提示的经脉做进一步的经脉检查。
谢谢,我就是想问纵向位置对不对。穴位我是随便点的,实际上肯定更密。
 
一、有些针灸师可以通过脉诊判断经脉的虚实,然后用针调理到脉象正常为止。例如左寸脉浮虚是小肠经的虚证,补小肠经的穴位后左寸脉变为浮缓就可以去针了。迎随补泻是利用经脉行走的生理方向下针的。针尖与行走方向相反为泻法(有阻滞经脉流动的倾向)针尖与行走方向相同为补法(有促进经脉流通的作用)。其实迎随补泻的作用较弱。比平补平泻强一些罢了。较重的虚实还是用提插更直接有效。最强的是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
二、判定经脉的虚实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摸经脉皮部
实证有循经热的感觉;虚症有循经凉的感觉。
2、检查经筋
经筋肥为实证;经筋羸瘦为虚证。
3、检查寸口脉
寸口脉有五个诊位,对应十七条经脉。表里经各占一半。经脉对动脉壁有直接的营养作用。表现在脉搏上就是血管张力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寸口脉来判断经脉的虚实。但是寸和关的经脉是不分左右的。
4、检查穴位
穴位与经脉的关系有三种:归经,交会经脉和泛经经脉。因此一个穴位反应的经脉情况就是综合的。避开交会穴,多检查几个同名经的穴位就可以判断出该经脉的虚实了。在用手指按压穴位时虚证有酸痛感、肌肉少、皮温低;实证则有胀痛、皮温高、肌肉肥厚。
5、有经脉诊断仪也可以直接测量打印出来结果
三、调整经脉虚实的方法
1、用乐音
2、用晶体
3、用语音
4、用穴位
用穴位中用普通的经穴是比较麻烦的。因为经穴中有交会穴也有泛经。交会穴和泛经用好了可以以一当十,用不好的话就会顾此失彼。例如针补足三里穴。如果是胃经和足三阴经的虚证就正对了。如果是有虚有实就不太适合了。有些穴位泛经的感传超强就要把该穴位当作最强泛经的归经来处理。例如肺下合穴(位于委阳下一寸处,属于膀胱经小趾内侧线)肺经的泛经感传强度大于膀胱经小趾内侧线。所以可以临床归经为肺经使用。最简单的就是用全息穴。可以不考虑交会和泛经的情况。
谢谢郭老耐心细致的解答,清晰了很多,感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