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任督冲脉穴位名、别名及其所含意义

解释穴位的名称需要了解穴位命名的年代,然后用那个年代的字典去解释穴位的名称。因为大部分的穴位是在商朝末年被命名的,所以使用甲骨文字典解释穴位名称就很有必要了。字典的年代犹如度量衡。各朝代有各朝代的度量衡标准。考古学的大忌是用其他朝代的度量衡标准去衡量某个朝代的器物。例如穴位中有白这个字。现代解释为颜色,商代解释为鼻子。四白穴的本意是有四条胆经的分支到鼻子的上中下和鼻孔。现代的解释为眼睛发亮。眼保健操的揉四白穴就是用的这个解释。其实该穴的本意是治疗胆经虚症导致的鼻炎。
 
水分穴释名。水指肾经前线的分支和泌尿器官。分指经脉的分支。水分指有分支到肾经前线和泌尿器官。
 
说说督字。督在甲骨文中上半部分画的是一个兵器架,架上插着一把滴血的兵器。下半部分画的是一只龟,龟的四肢和头尾已经被斩断。龟背甲中心有的空白、有的画有一条棘突连线、有的画有两条横线。最后画两条横线的督字被定型成为督的标准字体。这个龟壳被写成了目。古人用督命名经脉提示我们:1)该经脉位于人体躯干的背部;2)这条经脉是夹棘突连线左右对称的两条。正因如此《内经》才有督脉是夹脊之脉或侠膂上项的说法。另外督脉从肛门后缘进入小腹,贴小腹内壁向外、向上、向内再向下,在脐下二至三寸之间与任脉并行,在肛门前缘与任脉交接。这个感传线也提示该经脉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如果验证穴位的话督脉的穴位也并不在中线上而是在头背中线旁开5cm~半寸之间。任督经脉被认为是一条的结论是黄帝医学流派以外的医学流派的观点。因为他们用艾灸穴位或气功小周天方法诱发的感传。左右任督经脉距离较近很难分开,于是就被合二为一了。其实在临床中艾灸、按摩和使用膏药都很难单独治疗一侧的任督经脉,只有在使用毫针时才必须左右分开针刺。另外在经脉循环的计算时也是需要分开的。否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任督经脉被合二为一的时间约在汉朝。这就是《灵枢脉度》中计算混乱的原因(任脉长四尺五寸,督脉长七尺五寸,跷脉并不存在)。
 
(七)
二、督脉。

1、长强:橛骨,穷骨,龟尾,尾翠,骨骶,尾骶;
督脉别络:意指本穴外输的阳热之气循络脉传向督脉的其他各穴。
本穴功能:向体表输送阳热之气。气血扩散于督脉之外并循督脉上行。
长强:长久强盛,亦解为常强,一直强。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初出宫首至此穴,强大又饱满,源源不断,故名长强;
橛骨:解刨之骨头,穷骨,骨骶,尾骶意思差不多。橛,早起字解为小木桩;橛子,为木匠工具,一头尖,一头平,嵌入固定物品用。龙骨船之船尾底骨,强度大,对船身稳定起重大作用。橛骨理解为人体的尾巴也不为过。
龟尾:乌龟的尾巴,既短又粗。
尾翠:翠绿色的尾巴。
《内经图》中的尾闾关,位于尾骨下端,是小周天“坎水逆流”经过的第一关。

2、腰俞:腰户,髓空,髓俞,背解,腰柱;
穴义:督脉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
功能:补益肾气。
腰俞:腰,腰部;俞,输。腰俞意指督脉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长强传来的水湿之气,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得腰阳关,下不得长强,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
腰户:腰之门户,与上同;
髓空:髓,肾精所生,空即无。意指本穴督脉上行的强劲之气至此后即变空虚。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强劲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而成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天之上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髓空。
髓俞:意与上同;
背解: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至此为散解之状;
腰柱:柱,支柱。意指本穴外输腰部的气血为为腰部阳气之源,为主要支柱。

3、腰阳关:阳关,脊阳关;
穴义:上行气血中滞重水湿在此沉降。功能:除湿降浊。
腰阳关:阳关,阳气之关卡。腰阳关意指循督脉上行而来的气血滞重水湿在此沉降,清轻的阳气通过此关继续上行。阴阳气在此分离,阳气上行,阴气沉降。
阳关:与上同;
脊阳关:意与腰阳关同,只是腰和脊之区别。

4、命门:属累,精宫;
穴义: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液由此外输督脉。
功能:接续督脉气血。
命门:生命之门。本穴处腰背正中部位,内连脊骨,两侧双肾。生命之水出此门外输体表督脉。维系督脉气血川流不息。为人体的生命之本之门户。
属累:属,类别;累,堆叠。本穴气血由督脉之气堆迭而成,为地部经水。余同命门解。
精宫:精,生髓,指穴内气血来自脊骨。宫,宫殿。人之精华之宫殿。
5、悬枢:悬柱;
穴义: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
功能:壮阳益气。
悬枢:空中枢纽。本穴气血物质为命门和脊中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由本穴横向外传至腰脊各部。
悬柱:本穴气血物质其气强劲有力,如同支柱一般充实着督脉及腰脊各部,故名悬柱。
6、脊中:脊俞,神宗;
穴义:脊骨中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在此急速气化。
功能:壮阳益气。
脊中:脊,山突起为脊,凹陷为谷;中,头尾之中,里外之里。此脊中穴意指脊骨中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位于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
脊俞:意与上同;
神宗:居上为神,宗同源。穴名意指穴内天部阳气为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所化。

7、中枢:
穴义: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
功能:生发风气,运化水湿。
中枢:中,天地人三部中的中部;枢,枢纽。中部枢纽,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本穴的气血物质为脊中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再输向脊背各部,本穴如同督脉气血外输脊背的枢纽一般,故名中枢。
8、筋缩:
穴义: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功能:息风定志。
名解:筋,肝之所主的风气。缩,收,减。筋缩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气血物质为中枢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筋缩。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
长强的强指巨大的爬行动物,引申为脊椎。穴名提示刺激此穴诱发的感传沿脊椎上行至头,行程较长。
腰俞穴指有超强度感传贯穿腰椎。俞指码头,引申为经穴。
腰阳关穴的阳指头,关指门闩,提示有横行的经脉感传到大肠俞穴。该穴提示有感传到头部,有横行感传经大肠俞穴到大肠经(通过前行分支到大肠)。
命门指有感传到两侧口唇。命指上级口述指令给下级,引申为唇。门指双戶的结构,引申为局部感传的双侧特点。
悬枢穴的悬本字为县,意为在城门口的立柱上挂人头。枢指承容上下门轴的凹槽,用在医学中指脊椎的上下两端。悬枢指有感传沿脊椎下行到尾骨端后再延椎管上行。
脊中穴指有感传进入椎管中上下行走。这里的中指进入。甲骨文中有两个中。其一是两军阵前的空间地带;其二是食物从口中进入胃肠。古代写法不同,后来合并了。
中枢穴指有感传上至头,下至尾骨端。
筋缩穴指有感传到肝经和肝脏。用于治疗抽搐类疾病。这条感传线是向外横行的,经过肝俞穴到肋软骨内下缘连接肝经。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便与此有关。
 
说穴。穴是古人的半地下居所。沈阳新乐遗址就是七千年前古人的半地下居所复原博物馆。把穴用于医学有以下几个目的:1)穴是一个皮下凹坑;2)这个凹坑有皮肤遮盖;3)这个凹坑可以用手指摸到(感觉)。这里强调的是不管表面是凹是凸只要用手指可以摸到凹坑才算是穴。这个凹坑下面是疏松的结缔组织。因为是疏松结构,所以才会形成一个毛细血管管网线(经脉)或毛细血管网团(穴位)。在穴位书籍中常说某某凹陷处即是穴位位置所在。当然穴位的条件还要有:1)对刺激敏感(酸麻重胀痛)2)具有治疗价值;3)对神经敏感者可以在刺激后诱发出经脉感传;4)局部皮肤有低电阻现象;5)复合的固有频率。这些是验证穴位的基本标准。在这里说穴的特征是因为传统穴位中督脉的位置并不符合以上条件,尤其是第一条最不符合。华佗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民医斗不过御医。无奈之下才用夹脊穴取而代之。夹脊穴才是上古督脉穴位的正确位置。此外,膀胱经的八髎穴和会阳穴也是督脉的穴位。膀胱经从头到尾都是两条线,在底部内侧愣是多出一段很突兀也很别扭。刺激这五个穴位的纵向感传是督脉而不是膀胱经。同华佗一样,指出错误是我的事,改正错误是官府的事。
 
俞字解。俞的结构有三个:上面的A是房屋,左下是一条船,右下是栓船的柱子或栈桥。这就是一幅码头的画面。房子就是穴的地表建筑形式。俞用在医学中指经穴。码头旁隐含的河流比做经脉,房屋比做穴位。因此俞是古人用(码头)这个字代替经脉上的穴位。后来为了与码头区分就给俞加了一个肉字旁变成了腧。这就是《腧穴学》中腧字的本意。不过有些穴位还是沿用了俞这个字,例如腰俞穴,肺俞穴等。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对俞的解释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看过甲骨文的俞字。结果就把刂解释成了切割木材的工具。《说文解字》俞,空中木为舟也。现代的腧穴学教材和书籍对俞字的解释也是如此。结果就都讲不下去了。
 
(八)
9、至阳:金阳;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功能:壮阳益气。
至阳:至,到;阳,阳气。本穴气血物质为筋缩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化为天部阳气,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阳。
金阳:金,纯,亦即纯阳,与至阳同解。

10、灵台:灵阳,肺底;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功能:滋阴润肺,益气补阳。
灵台:灵,灵气,灵力,灵神;台,驻所。气血物质为至阳传来的阳气,吸热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驻留于本穴。
灵阳:灵活,好动的阳气;
肺底:肺叶底部。

11、神道:神通,冲道,脏俞;
《内经图》的夹脊中关,位于脊背中间,前与中丹田相对,是阳升通路的“沐浴”之处。
穴义: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上行。
功能:壮阳益气。
神道:神,天之气;神道意指阳气升腾的通道。
神通:意与上同;
冲道:冲,冲击,冲锋。意指穴内气血运行如冲行之状。本穴的气血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受心火的外传之热,部分阳气胀散向上冲行,故名冲道。
脏俞:意指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输督脉,故名脏俞。
12、身柱: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功能:补气壮阳。
身柱:身体的支柱。神道穴传来的阳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身柱。
身柱为人体一身阳气的主要输出之处,为益气壮阳之要穴,凡全身乏力之气虚证,不论近病远病,用之无不奇效。

13、陶道:
穴义: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
功能:补益肺气。
陶道: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
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督脉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亦有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
 
最后编辑:
也释名。
至阳穴的阳指头部。至阳就是有感传到头部。
灵台穴的灵指巫师祈雨口念咒语,此处指唇。台指腹部同胎。灵台指有强感传到口唇和腹部。
神道穴的神指大脑的边缘叶,道指途径。神道指有感传通大脑的边缘叶。边缘叶是人体大脑与外界信息(神经纤维)的中转站。也就是古代的神。
 
最后编辑:
(九)
14、大椎:百劳,上抒;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与督脉的阳气上行至头颈。
功能:益气壮阳。
大椎:本穴的气血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传来的阳热之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结实,故名大椎。
百劳:百,多;劳,劳作。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是诸阳经运送气血辛劳的结果。
归经: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15、哑门:舌厌,舌肿,横舌,舌黄;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散热冷缩。
功能:收引阳气。
哑门:禁音之门户,阳气至本穴散热收引,收引太过则人不能发声,故名哑门;
舌厌:舌,至柔之物,其所以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厌,厌恶。舌厌意指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恶。阳气至本穴散热冷缩,阳气不足舌阳气先衰,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转自如,故名舌厌。
舌肿:阳气太过则舌肿;
横舌:阳气充盛舌运转自如;
此穴别名大部分与舌相关,与语言相关。

16、风府:舌本,鬼穴;
穴义: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
功能:散热吸湿。
风府:风,气,性动无常;府,居所。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在此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成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风府。
舌本:舌之根本。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本气血同性,故名舌本。
鬼穴:鬼,相对于神则显得阴,湿,暗。鬼穴即为阴湿暗风气穴居之地。本穴有督脉水湿之气的聚散功能,故名鬼穴。

17、脑户:匝风,会额,合颅,会颅,仰风,迎风;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功能:升清降浊。
脑户:大脑的门户,大脑是诸阳化阴之所。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风府传来的水湿风气与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脑户。
匝风:环绕之风气。
会额:额,额头。此穴内气血其性如前额之阴。
合颅,会颅:同会额;
仰风:仰,向上;意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
迎风:与仰风同。
归经:督脉足太阳之会。

18、强间:大羽;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
功能:升阳益气。
强间:强,强盛,强大。本穴气血物质为脑户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热化为天部强劲的阳气并循督脉通道间隙上行,故名强间。
大羽:大的羽翼,可负重飞行。此穴上行的阳气挾带有一定水湿,相对较重。
19、后顶:交冲;
穴义:督脉上行气血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
功能:升清降浊。
后顶:头之后部。强间传来的阳热之气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水湿冷缩并循督脉下行,清轻之阳气继续前行。
交冲:交汇,冲撞。意指督脉之气在此交汇并相互冲撞。本穴气血物质为强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不能全部循督脉上行,由强间上行至本穴的气血与百会穴液化下行的气血相遇,如同在穴内相互冲撞一般,故名交冲。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
解释陶道。陶道是古代用陶土制作陶器过程中的一个场景。1)挖陶土;2)过筛;3)和泥;4)做成圆球状;5)放置路的中间醒泥;6)送到工厂做器物;7)阴干;8)上釉;9)高温烧制;10)出窑。其中放置陶泥圆球的路就是陶道。把陶道用于命名穴位提示我们:1)陶泥圆团类比棘突;2)人们在陶泥团的两侧走路,来往有序互不影响。这条路的两边类比两条督脉;3)刺激此穴有同侧督脉的强感传。
身柱就是脊柱。身柱穴指有感传沿脊椎行走。
 
哑门穴的感传重点部位之一是两侧声带,可以治疗瘖哑。门为双侧,戶为单侧。
风府的风指八风,重点在八。府指穴位与很多经脉有关。风府穴是一个经脉大全息的穴位,但只有八条经脉感传强度为中度,其余为弱。
脑户穴指有感传到同侧大脑。
强间指有感传在棘突连线与骶棘肌之间行走。
 
(十)
20、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顶中央,天满,天蒲,巅上;
穴义: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汇。
功能:升阳举陷,益气固脱。
百会:众多阳经阳气在此相交会合。本穴由于处于人体之头顶,属人体的最高处,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
三阳五会:三阳指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阳气会合于此。
三阳:手足三阳经;
五会:五脏六腑的阳气相会;
顶中央:头顶中央;
天满:意指穴内阳气满盛之状,延伸:天顶的阳气充足;
天蒲:蒲,即蒲团。头顶覆盖一层阳气如蒲团倒置;
巅上:最顶端。
归经:督脉足太阳之会。

21、前顶:
穴义:督脉上行之气在此顶撞不能上行。
功能: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前顶:头顶的前部。意指督脉上行的阴湿之气在此被顶而不能上行。本穴气血物质为百会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卤会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传来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而卤会传来的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时吸热蒸升,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气血,故名前顶。
运行规律:气血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头部昏重多因阳气不振或湿气相裹所致。

22、卤会:卤中,鬼门,卤门,天窗,顶门;
穴义: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
功能: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卤会:卤,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此指穴内气血有肾气收引功能;会,即交会。本穴气血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湿,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同肾气有收引特征,故名卤会。
卤中、卤门,意与卤会同;
鬼门:鬼,阴,湿,暗;此指穴内气血寒湿收引的特性。
天窗:天部的窗户,天指头顶天部;窗,气之通道。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天之上部气血空虚。本穴气血物质为上星穴上行而至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聚集于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如同打开的天窗一般,空虚之状,故名天窗:另解,婴儿卤门未合,如头顶之天窗,故名天窗。
顶门:婴儿卤门未合,如头顶的门户。
运行规律:气血物质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23、上星:鬼堂,明堂,神堂;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功能:升清降浊。
上星:上,上行;星,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本穴气血物质为神庭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缓慢蒸升,如星点般。
鬼堂:阴性水湿聚集之所。
明堂:此穴所居于头顶天部明处;
神堂:居于天部,气血为天部之气。

24、神庭:天庭;
穴义:督脉上行之气在此聚集。
功能:除湿化湿。
神庭:神,天部之气;庭,庭院。前穴为堂,为前厅;此穴为庭,为后院。
居所,门—厅—-院。本穴气血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聚集于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汇聚之地,故名省庭。
天庭:天,与神相近,意与上同。
归经: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十一)
25、素髎:面王,面正,正面,面土;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
功能:除湿降浊。
素髎:素,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骨的孔隙。本穴气血物质为神庭传来的水湿之气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小孔隙中滴落一般,故名素髎。
面王:头面部之王。水湿之气液化为地部经水,此冷降之水如同面部气血君王一般,故名面王。
面正、正面、面土:意与上同。

26、水沟: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功能: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水沟:水的沟渠。本穴的气血物质为素髎传来的地部经水,循督脉下行,微观状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水沟。
人中指本穴位于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处在头面正中线。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他意。
鬼客厅:鬼,指穴内气物质为地部经水,性阴,湿,暗。客厅,指接待客人的厅堂。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相对于督脉阳气,稀少的地部经水如同宾客一般,本穴聚集地部经水就如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
鬼宫,鬼市,鬼排:意与上同。

27、兑端:兑骨;
穴义:督脉经水由此落入口腔内部。
功能:回流体表水液。
兑端:兑,危岸;端,即尽头,边缘。
本穴气血物质为水沟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突然由体表落入唇下的体内部,如同危岸跌落一般,故名兑端。
兑骨:意与上同。

28、龈交:齿根生。
穴义:督脉经水由此流入齿所主的骨部并与任脉气血会合。
功能:回流督脉水液。
龈交:龈,牙龈;交,相交,交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兑端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循地部孔隙流入牙齿所主的骨部并与任脉的内部水液想会合,故名龈交。
齿根生:齿根,牙根部;生,生长,保养。督脉的地部水液,其性温热,流入牙齿的骨部后对牙齿有极大的生助作用,故名齿根生。
(督脉完)
 
最后编辑:
20。百会穴。百会穴名不虚传。百会穴是一个大全息的交会穴。有同侧十七条经脉会聚于此,百为虚数多的意思。
25、素髎穴。素髎穴的素指鼻端白,髎字指髂骨。髎本字为幼鸟练习飞行时张开翅膀露出的髂骨。素髎指穴位在鼻端,有感传到髂骨。素髎穴的凹坑在鼻尖的两侧,尖端是没有凹坑的。
26、水沟穴。水沟穴的定位没有错,错的是归经。与督脉相关的穴位是旁水沟穴,在人中沟的边线上。水沟穴的归经是胃经,感传的重点部位是大脑基底部。
27、兑端穴。兑端穴的兑是八卦之一。兑卦的描述是兑上缺(上面是两个短横线,中下是两个长横线)。人体的唇就是一个兑卦的卦符(上唇的上边线被人中沟断开成两个短横线。上下唇闭合线为长线。下唇下线为长线)。兑端不可能指外端,因为没有特异性。有特异性的是上唇上线中两个短横的内侧端。因此兑端穴并不在上唇上线的中点而是在上唇上线与人中沟边线的交接处。此穴的名称可以证明古人早就认为督脉和督脉的穴位是左右对称的情况。
28、龈交穴。龈指牙龈。与牙龈交会的部位除了有上唇以外还有上唇系带。在上唇系带、牙龈和上唇之间有一个肉眼可见的凹坑。这个凹坑就是龈交穴的位置所在。
读书可贵,验证书籍的内容更可贵。人云己云盲从书籍和老师的做法并不可取。
 
最后编辑:
冲脉
又称为“太冲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此脉争论较大,没有独立的穴位,故将内经中有关论述摘录如下,以便详研。
黄帝内经中有八篇文章中谈到冲脉。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举痛论篇,痿论篇,骨空论篇
灵枢:海论,逆顺肥瘦,动输,五音五味。


附:黄帝内经中关于冲脉的描述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气应手矣。
痿论篇第四十四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合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骨空论篇第六十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灵枢

海论第三十三
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
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附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灵枢-动输第六十二
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岐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附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灵枢-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黄帝曰: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黄帝曰: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其故何也?宦者独去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内荣故须不生。
 
最后编辑:
解冲脉。
(一)、起于胞中,三线而行。
上者,渗诸阳;下者,渗三阴。
1、下会阴,上循背里,亦即里脊,外为督脉,里为冲脉;我理解此气血亦为髓,直通于脑。
2、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雄性即长须,雌性乳隆起。
3、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入踝,出属附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
(二)、气血物质与性激素密切相关,与生殖相关,男宗筋,女子宫。
1、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2、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内荣故须不生。
(三)、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
1、十二经之海,意指与十二经脉紧密连接;犹如湖泊,通調经脉气血;十二经气血有余则注入冲脉,气血不足则从冲脉吸纳气血,以维持人体经脉运转平衡;
2、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
3、冲,字解为盅,上中,下皿。意指位于身体中间,盛血之容器,调节气血之平衡。
 
最后编辑:
冲脉和带脉都是肾经前线的一部分或分支。只不过刺激的穴位不同诱发的感传线就不同罢了。利用刺激穴位的方法划分经脉是失败的方法。用经脉的固有频率诱发的经脉感传才是靠谱的方法。在七十年代有人用刺激穴位的方法做过经脉线路的研究。结果失败了,因为太乱。
 
冲字在穴名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本意是人在河流中站立,河水在人的两侧流过。用在经脉中指有两条经脉经过。例如太冲穴内侧是肝经,外侧是胃经;少冲穴背侧是小肠经,掌侧是心经;中冲穴的定位在中指两侧趾甲角旁,是三焦经和心包经所过之穴(两个分穴)。现在的定位是在中指尖。中指尖(十宣穴之一)的感传是心经(十指连心)。错没错?
 
人有动脉,静脉。动脉者,冲脉也。静脉再分十二正经。冲脉上灌三阳,下渗三阴。伏冲之脉为人的主动脉。
从内经各篇对冲脉描述可以得出冲脉的气行是从经至络再至溪谷肌肉。而经十二正经的气行是从孙络至络至大络至经。再则实际上我们所摸到的脉博实际上都是冲脉之动也。比如楼上引用的,少阴何以动不休,岐伯回答的却是冲脉,比如足背的趺阳脉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