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宇宙运行原理

涂医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21/09/02
帖子
1547
获得点赞
246
声望
63
所在地
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
研究中医必须研究宇宙,研究宇宙必须弄明白宇宙运行原理,这里讨论一下宇宙运行的最基本原理。

现代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宇宙空间不是真空,而是含有物质。关于这个问题,古代的中国人与古代的西方人的观点相反。古代西方人普遍相信宇宙空间是真空,而古代中国人普遍相信宇宙空间不是真空,它含有“气”(从杞人忧天故事就可以知道)。“真空”这个名词就是古代西方人发明的,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宇宙空间是真空。中国古人把“物”区分为实物和虚物,把虚物叫做“气”,实物叫做物“质”,并认为物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气、形、质。最虚的物是气,最实的物是质,中间的是形。气会形成形,形会形成质,这种转变当然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宇宙是由气、形、质构成的。这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在中国古人的头脑中没有真空,即空间不空。而西方古人(不是现代西方人)的头脑中存在着真空,物质分布于真空之中。物质好比是人,真空好比是房间,房间里可以有人,也可以没人。这样看问题似乎是正确的,其实不然!中国古人认为房间里必须有人,没有人就不是房间。这种分歧可以看做是哲学分歧,而不是科学分歧,暂且不说。

宇宙空间里必有物质,只是物质的密度可高可低。密度最高的是黑洞,密度最低的我们把它叫做真空,但是真空之中还是有物质,只是密度低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黑洞的密度是最高的,也就是说黑洞是密度最高达到的极限,这个极限是多少不得而知。比黑洞密度低一个层次的密度是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是知道的,它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十亿吨级别。宇宙虚空的密度也有一个最低极限,它是多少也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已经知道,银河系之内的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宇宙空间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0.5个氢原子质量。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之间的宇宙空间平均密度是多少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可能低到每立方米一个氢原子质量,甚至低到每立方公里一个氢原子质量。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用万有引力理论可以推导宇宙形成原理。其实万有引力,就是中国古人说的阴气。阴气使两个物体之间相互聚集起来,这就是万有引力,我们中国古人把万有引力取了个名称叫做阴气。阴气使物质聚集,阳气使物质扩散。在宇宙中,恒星持续地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力,中国古人称之为阳气。爆炸力使物质扩散。

在宇宙中存在着两类物质,一类是发生着爆炸的,另一类是不发生爆炸的。爆炸使物质不能聚集,而万有引力使物质聚集起来。所以,在宇宙空间里,不爆炸的物质会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聚集起来形成巨大的球体,这种球体可以叫做阴性球体,譬如小行星和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譬如地球和月球。象恒星这样的球体叫做阳性球体,譬如太阳。

在宇宙虚空里普遍存在着最简单的元素即氢元素。在阴气作用下,氢原子聚集起来形成恒星,恒星中的氢原子发生核聚变反应,即爆炸产生阳气,阳气使恒星之间彼此分开,阻止它们合并。氢原子核聚变反应产生氦原子,氦原子核聚变反应产生碳氮氧原子,碳氮氧原子核聚变反应产生铁原子,还可以产生各种原子序数低于铁的元素。这一系列核聚变反应都发生于大大小小的恒星之中。我们知道,恒星爆炸本身就可以把所生成的原子序数等于和低于铁的各种原子抛射出来,分散于宇宙空间里。另外,恒星最终会熄火,残存下来的铁和原子序数比铁低的各种原子,它们形成一个巨大的高密度球体,我们就把它们称为铁球。巨大的铁球具有很强的万有引力,也就是说阴性很强。强大的阴气从周围吸引氢原子,形成新的恒星。恒星残存的铁球由于失去阳性而成为阴性球体,阴性球体会相互合并,就可以形成中子星。中子星继续合并就会形成黑洞。

这里再重点讨论什么是黑洞。什么是黑洞?黑洞是宇宙中阴性的极限。中国古人认为任何事情都有极限,宇宙也不例外。那么宇宙有两个极,一个阴极,一个阳极。阴极和阳极又称为两仪。太极生两仪。黑洞是阴极,阴极是宇宙中的密度最高极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阴气使物质聚集,物质聚集使物质的阴气增强,阴气增强又使物质更加聚集。那么物质聚集得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密度增高,这种密度增高达到极限就是产生黑洞。黑洞本身的密度也是中心点最高,离中心点越远则密度越低。其中心点才是密度极限。什么是极限?极限就是物极必反。什么是物极必反?就是从阴性极点之处爆发阳气。我们用手掌捏压一块泥巴,捏压力会使泥巴产生飞溅力,也就是压力产生动力,阴气产生阳气。压力越大,即阴气越强,所产生的飞溅力越强,飞溅速度就越快,也就是阳气越强。所以,黑洞中心点的最强压力产生最快的飞溅速度,把黑洞中的物质极限粉碎,并以极限速度抛射到另一个宇宙(即平行宇宙)空间里。

宇宙的阴极吞噬消灭物质,即黑洞吞噬消灭物质,把物质从本宇宙抛射到平行宇宙。同时,宇宙的另一个极,阳极,不断地产生物质,譬如产生氢原子。什么是阳极?阳极是宇宙里密度最低极限。阳气使物质扩散,物质扩散使宇宙空间里的密度降低,当物质密度降低到极限,那么物极必反,氢原子无中生有。就是说,氢原子从阳极中诞生,经过中间环节,最后形成黑洞,从黑洞中消亡。这样就让宇宙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阳极不断产生物质,阴极不断吞噬消灭物质。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宇宙大循环。循环过程中,氢原子核聚变转变为氦原子,氦原子核聚变转变为碳氮氧原子,碳氮氧原子核聚变反应产生铁原子和比铁更低的原子,铁原子核聚变产生比铁更高的原子,更高的原子核聚变又产生更高的原子。

核聚变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外释放能量的,称为阳性核聚变反应。另一类是从外部吸收能量的,称为阴性核聚变反应。从氢到铁的核聚变反应是阳性核聚变反应,从铁开始的核聚变反应是阴性核聚变反应。阳性核聚变反应产生恒星,阴性核聚变反应产生黑洞。

所以,宇宙大循环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从前到后的顺序是:

一、氢原子在宇宙的阳极中,即极限虚空里诞生。

二、阳性核聚变反应。

三、阴性核聚变反应。

四、物质在宇宙的阴极即黑洞中被吞噬消灭。


阳极位于宇宙的最外围,阴极位于宇宙的最中心。两极之间物质大循环。
 
中国古人发明阴阳概念,这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用阴阳理论解释宇宙运行原理。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水星很容易掉进太阳里,甚至担心地球会掉进太阳里。其实明白了阴阳理论,就知道不必担心。因为太阳具有强大的阳气。虽然太阳的质量很大,它的万有引力也很大,但是太阳是阳性星球,它的阳性大大超过阴性。阳气是扩散力,阴气是聚集力。太阳对周围星球的推开力大大超过对它们的吸引力,所以行星不会掉进太阳里。

太阳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释放太阳风,这种太阳风是一种阳气,它把太阳周围的物质推离太阳。太阳风是风,风的推力除了取决于风力(风的级别)之外,还取决于被风吹的物体的体积。体积越大推力越大,体积越小推力越小。太阳风也是如此。地球和月球距离太阳大致相等,即感受到的太阳风的风力是相等的,但是地球的体积比月球的体积大得多,所以太阳风对地球的推力大于对月球的推力。

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对行星施加了两个力。一个是万有引力,即阴气。另一个是太阳风的推开力,即阳气。阴气的大小取决于行星的质量,阳气的大小取决于行星的体积。那么,质量与体积的比例,即行星的密度,决定了它聚集太阳的距离,这个距离让阴阳取得平衡,于是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稳定下来。这个距离可以叫做固有距离。水星的固有距离是离太阳四五千万公里,地球的固有距离是离太阳1.5亿公里,海王星的固有距离是大于木星的固有距离。于是固有距离把大大小小的行星“安排”成太阳系的这个样子的。木星不会于水星调换位置,小行星带不会与柯伊伯带调换位置,因为它们的密度决定了它们距离太阳多远。

阴阳平对比关系决定了物体的密度,物质的密度决定了它在宇宙中的浮沉。

两个行星之间可能合并,因为它们都是阴性球体。两个恒星之间不会合并,因为它们都是阳性球体。所以太阳不会与周围的恒星合并,而地球可能与月球合并,可能与金星合并。而它们也不会与太阳合并,因为太阳是阳性球体。
 
彗星之所以是彗星而不是普通行星,是因为它们的体积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很大。譬如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一颗小行星,它们的体积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得比较小,那么它们就是普通小行星。如果它们的化学成分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它们的体积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得非常大,那么它们就会变成彗星。

彗星的温度降低时它的密度大大升高,体积大大缩小,譬如它在远离太阳时。那么太阳风对它的推开力大大减弱,而太阳对它的吸引力与它们的密度没有关系,于是太阳就会把它拉回来,使它飞近太阳。当它飞近太阳时,它的温度升高,体积大大增加,太阳风的推开力大大增强,阻止他飞近太阳。于是它又转而离开太阳。这样就表现为彗星。

柯伊伯带小行星的密度低于小行星带的小行星密度,所以柯伊伯带离太阳远,小行星带离太阳近。不管远还是近,它们的密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得比较小,它们不成为彗星。

就是说,太阳系的各种大小行星的分布都是“上天”安排的,这个上天不是上帝,而是太阳和太阳系本身。就是说,是太阳系自己生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上帝把太阳系造成这个样子的。

这个“上天”,中国古人把它比喻为一个人,取名叫做盘古,盘古是阴气和阳气形成的,盘古的阴气和阳气决定着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
 
黑洞是宇宙的阴极,虚空是宇宙的阳极。物质在阳极无中生有,在阴极被吞噬消灭。

黑洞最中心有一个密度最高点,这个点,西方人称之为奇点。西方人设想,在奇点周围有一个“视界”。视界的内侧是奇点,外侧是普通宇宙空间。在普通宇宙空间里看不到视界里的世界,当然也就看不到奇点是什么样子的。

外界之所以看不到视界里,是因为奇点的密度太高了。我们知道,密度越高,它的吸引力就越强。奇点的超高密度必然使它的周围一定范围的物质只有被吸进奇点,没有可能逃离奇点。这个范围就是视界。在视界之外,是有物质逃离奇点的,所以它不是纯黑恶。而进入视界则是纯黑的。
 
黑洞的密度达到极限,那么它的压力达到极限。极限的压力就会产生极限的动力,极限的动力就会产生极限的速度,极限的速度就会使物质极限粉碎,极限粉碎就会成为另一个宇宙里的物质。

所以,黑洞的作用结果是,把物质极限粉碎,使它产生极限速度。

什么是极限速度?极限速度就是物质被抛射出本宇宙的速度。当一个物体获得极限速度时,它就会被极限粉碎,并且被抛射出本宇宙,进入平行宇宙。只有黑洞能使物质达到极限速度。

任何一个宇宙,它的物体的质量也好,体积也罢,速度也罢,都有一个范围。超过上限和下限都是离开本宇宙。

当今的西方科学家认为光速是本宇宙的最高速度极限。到底是还是不是,不好说。假设是,那么,光子的体积和质量就是本宇宙的最低极限。那么,光子就是本宇宙的真正的基本粒子。小于光子的粒子不在本宇宙。

那么,在宇宙的阳极无中生有产生光子,在宇宙的阴极吞噬消灭光子。如何吞噬消灭光子呢,就是把光子进一步粉碎,并且使之产生比光速更快的速度而被抛射出本宇宙,物质被消灭了。

有光是阳间,无光是阴间。那么,本宇宙是阳间,平行宇宙是阴间。视界之外是阳间,视界之内是阴间。

阳极与阴极是异性,根据异性相吸原理,本宇宙的阳极与本宇宙的阴极会高度吸引在一起,或者本宇宙的阳极与平行宇宙的阴极,本宇宙的阴极与平行宇宙的阳极高度吸引在一起,两者才便于对接。
 
中国古人把“物”区分为气、形、质三个层次。气聚而成形,形聚而成质。阳极产生气,阴极消灭质。
人体也有两个极。金是阴极,火是阳极。肺是阴极,心是阳极。阴极与阳极必定地,自然而然地会异性相吸,所以心和肺都位于上焦。上焦与下焦的区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体上部与下部的区别,而是一个综合的考量。

上焦既在上,又在外。下焦既在下,又在内。心和肺既在上,又在外。心与肺对比,心在上之外,肺在上之内。所以我们不能把西医解剖学中的心和肺看做是中医学中的心和肺。西医的心是心脏,肺是肺脏。中医的心是心藏,肺是肺藏。它们都是藏起来的,而不是打开胸腔可以看到的。心脏不是心藏,肺脏不是肺藏。

心藏是人体的阳极,阳极产生气。肺藏是人体的阴极,阴极消灭气。心的作用是产生火,火的作用是产生气。肺的作用是产生金,金的作用是消灭气,从而消灭质。
在宇宙中,金(重金属)聚集起来形成黑洞,黑洞吞噬消灭气和质。
 

什么是气?简单说,气是推动物质运动的力。气越强,表示力越大。

什么是形?简单说,形是物质运动的轨迹。运动轨迹的范围越大,形体越大。

什么是质?简单说,质是物质的运动速度的衡量。运动的速度越快,质越少;运动的密度越慢,质越多。

心藏的阳极产生最强的气,最强的气推动物质产生最快的速度,最快的速度使物体不能成形。当速度减慢到某个程度就会成形,且形体最大。随着速度进一步减慢,形体越来越缩小。形体缩小到某个程度就会产生质。随着速度进一步减慢,质量越来越增多。随着质量越来越增多而形体越来越缩小,即密度越来越升高,物质变成金而进入肺藏。这是人体上焦的大循环。在宇宙就是宇宙大循环。

所以古人说“阳化气,阴成形”,此之谓也。
 
假如人体只有上焦心肺,没有下焦肝肾和中焦脾胃,那么人体就不是人体,而是普通的宇宙。普通的宇宙譬如太阳系,它虽然也有金木水火土,但是它们未能形成完整的五行生克机制,于是它不是生物。只有五行生克关系完备了,才能形成生物体。
 
在没有下焦肝肾和中焦脾胃的情况下,上焦的火与金是不能循环的,它必须高度依赖于整个宇宙的循环。譬如太阳系,太阳中的氢会燃烧殆尽,而且太阳系里的重金属并不能形成黑洞。这叫做有心无肺,肯定不能形成循环。即使是银河系,它虽然有心有肺,却没有肝肾和脾胃,也不能成其为生物体。
 
肾是水,肝是木。木生火,但是必须用水来制约火,而不是用金来直接制约。为什么,因为金性过于阴气重。用水来制约火,火势才能控制得五行相生相克,达到阴阳循环和平衡。五行相生相克,才能产生木。什么是木?可以简单理解,木是指以碳氢氧氮四个元素为主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其中还不能缺乏各种矿物质和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又不能太多。木生火,不是说简单的木头燃烧,因为简单的木头燃烧就像森林起火,它是没有自我控制的,直到燃烧殆尽为止。木生火,是指细胞的生物氧化产生ATP,推动细胞的生命活动。一个细胞才是一个完整的五行相生相克机制。

人体必须有适量的金(金属元素),但是金的含量不能太多,太多了心藏就会熄火。也不能太少,太少了心火不能控制,就像森林起火那样。
 
肝和肾位于下焦。下焦不能简单看做是人体的下部,它指的是下与内的综合体。

肝与肾,木与水的阴阳对比,肝偏于火,水偏于土。在整个五行中,火为纯阳,金为纯阴,水阴阳平衡,木介于火与水之间,水介于木与土之间,土介于水与金之间。上焦心肺的阴阳平衡,使水的阴阳之气适合于木生火并且火势维持稳定。如果金太弱,则水的阴气不足,木生火不能控制。如果金太强,则水的阳气太弱,木不能生火,心就会熄火。

木可以简单看做是主要由碳氢氧氮组成的化合物,西医称之为原生质。木就是原生质。而原生质必须在水中,并且水温必须合适才能形成生命。水所发挥的作用,古人称之为肾。木所发挥的作用,古人称之为肝。肝与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肾水不足,也就是肾阴虚,那么就会肝阳上亢,实际上也就是心火不能控制。

肾水却又不能简单看做是化合物水,而是包含着精的溶液。所以,肾阴虚不能用喝水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主要是必须填精。所以古人说肾藏精就是这个道理。精不是当今的西医和某些不懂中医的中医理解的男子的精液或精子,而是泛指各种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譬如各种酶,各种离子通道等等。如果缺乏这些物质中的某些,就会表现为肾阴虚,就会肝阳上亢,就会心火不能控制。

其实西医说的原生质既包括中医说的肝木,又包括中医说的肾水。两者需要区别,区别在于根据阴阳对比关系。肝木的阳气比肾水的阳气更强,肾水的阴气比肝木的阴气更强。

无论是肾还是肝,都位于人体的下焦。肝在下之外,肾在下之内。
 
在上焦心肺和下焦肝肾之间还必须有脾胃。

脾比喻为土,土的作用是产生“万物”,这里的万物指的是各种原生质。原生质包括肾水和肝木两类成分。肾水偏于阴性,肝木偏于阳性。脾土不足即脾气虚,首先是导致肾水不足,说精确一些就是肾精不足。于是出现肝气盛,即肝阳上亢。然后,肝木也枯竭,则木不能生火,即人体的阳极不能化气,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力降低。

脾气的作用效果是把胃府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以便于产生肾水和肝木,也就是合成各种原生质。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物单元。每个细胞都必须具有完整的五行相生相克机制。

细胞由原生质构成,原生质区分为肝木和肾水。所以肝和肾是每个生物必须具有的物质构成成分。不要把肝和肾简单理解为动物的肝和肾,植物和微生物也有肝和肾。肝和肾是生物的基本物质构成成分。它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区别于能量,能量代表着心火,心火代表着推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动力。由于肝和肾是物质,它位于生物体的下焦。什么是下焦?下焦可以简单理解为西方人说的“形而下”的意思。形而上的东西就是中国古人说的上焦。心和肺位于人体的上焦,就是说它们都是形而上的概念。

也就是说,可以把下焦看做是形而下的实物,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它们的形体的物体,它们有气有形有质。可以把上焦看做是形而上的气,也就是说,心和肺都属于气,不属于实物,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它们存在的形态。心是上焦之阳,肺是上焦之阴,阴和阳都是气,气都是形而上的概念,而不是实物。

也就是说,细胞必须既有形而下的原生质,又有形而上的气。如果没有原生质,生物就不存在。如果没有气,生物就是死肉。

这里是采用两分法,把生物区分为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部分。对于最简单的生物可以采用两分法,而对于复杂的生物譬如人体必须采用三分法那就是在下焦与上焦之间区分出来一个中焦。下面重点讨论一下中焦。
在上焦心肺和下焦肝肾之间还必须有脾胃。

脾比喻为土,土的作用是产生“万物”,这里的万物指的是各种原生质。原生质包括肾水和肝木两类成分。肾水偏于阴性,肝木偏于阳性。脾土不足即脾气虚,首先是导致肾水不足,说精确一些就是肾精不足。于是出现肝气盛,即肝阳上亢。然后,肝木也枯竭,则木不能生火,即人体的阳极不能化气,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力降低。

脾气的作用效果是把胃府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以便于产生肾水和肝木,也就是合成各种原生质。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物单元。每个细胞都必须具有完整的五行相生相克机制。

细胞由原生质构成,原生质区分为肝木和肾水。所以肝和肾是每个生物必须具有的物质构成成分。不要把肝和肾简单理解为动物的肝和肾,植物和微生物也有肝和肾。肝和肾是生物的基本物质构成成分。它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区别于能量,能量代表着心火,心火代表着推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动力。由于肝和肾是物质,它位于生物体的下焦。什么是下焦?下焦可以简单理解为西方人说的“形而下”的意思。形而上的东西就是中国古人说的上焦。心和肺位于人体的上焦,就是说它们都是形而上的概念。

也就是说,可以把下焦看做是形而下的实物,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它们的形体的物体,它们有气有形有质。可以把上焦看做是形而上的气,也就是说,心和肺都属于气,不属于实物,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它们存在的形态。心是上焦之阳,肺是上焦之阴,阴和阳都是气,气都是形而上的概念,而不是实物。

也就是说,细胞必须既有形而下的原生质,又有形而上的气。如果没有原生质,生物就不存在。如果没有气,生物就是死肉。

这里是采用两分法,把生物区分为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部分。对于最简单的生物可以采用两分法,而对于复杂的生物譬如人体必须采用三分法那就是在下焦与上焦之间区分出来一个中焦。下面重点讨论一下中焦。
 
对于最简单的生物譬如细菌来说,没有必要采用三分法,只要两分为上下焦就可以了。这是因为细菌会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把营养物质构建为形而下的肝肾和形而上的的心肺。但是人体不行,它必须一顿一顿地吃饭,甚至吃一顿需要管几天。这就需要有脾胃中焦,让它们把营养物质储存起来,以便于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地供应每个细胞。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细菌的体积非常小,营养物质依靠简单的扩散就可以迅速分布到全身。而人体的体积非常大,它的营养物质还需要在体内运输。

脾主运化。运输营养物质,并把营养物质作必要的转化。胃主受纳。它负责从体外摄入食物,把食物消化吸收到血液中。这跟细菌显然不同,细菌只能从外界摄入可以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譬如只能摄入葡萄糖,不能摄入淀粉。只能摄入氨基酸,不能摄入蛋白质。只能摄入脂肪酸。不能摄入甘油三酯。而人体可以摄入这些复杂的营养物质,需要把它们分解为简单的让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

就是说,细菌不需要胃来受纳,也不需要脾来运化。在上下焦之间不需要中焦。

中焦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它还是原生质,只不过需要把原生质区分为中下两焦而已。

那么,脾胃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下焦的一个部分,其本质是形而下的实物。
 
人体是一个宇宙,而且是一个最完备的宇宙,完备在于它具有完善的五行相生相克机制。而太阳系和银河系都不具备这样的机制。
 
每个细胞都是一个宇宙,细胞中的每个原子都是一个宇宙,原子中的每个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是一个宇宙。电子之中也包含着宇宙,直到最基本的粒子即光子,每个光子也是一个宇宙。宇宙包宇宙,大宇宙包小宇宙。太阳系是一个宇宙,银河系是一个宇宙,也是宇宙包宇宙。银河系包于本超星系群之中,本超星系群也是一个宇宙。本超星系群又被包于某个更大的宇宙之中,最后形成最大的宇宙,我们称之为本宇宙。在本宇宙之外存在着平行宇宙。物质在本宇宙与平行宇宙之间循环,也在任何级别的两个宇宙之间循环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