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儿科病咨询 求助鲜红斑痣(大面积红色胎记)治疗办法

soocall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24/03/13
帖子
37
获得点赞
2
声望
8
年龄
50
所在地
北京
求助:

请告知中医典籍中如何表述这个病的名称(我目前查的叫奶藓,不知是否准确)

请告知名称出处(书籍名称)

请告知治疗方剂或方案(接受汤剂、针灸方式,西医治疗方案暂不考虑)

请告知治疗原理

拜谢!!!



症状情况:

小女目前10岁,从出生就有大面积的胎记,分布在左脸、左后颈部、右臂弯内部,左脚底部(据我妻子回忆是这只脚先入盆,而且胎儿时期孩子不怎么爱动,这只脚入盆后就一直没出来)。

1.出生时胎记是鲜红色,现在是暗红色(医院现在把这个症状叫“鲜红斑痣”)。

2.脸上的胎记颜色不明显,运动后(孩子喜欢打羽毛球)会很明显的暗红色。胎记部位体表温度与正常部位温度一致。

3.右臂弯内部颜色比较深,运动后更深,只是对比没有脸上那么强烈的反差。触摸这个部位明显比相邻正常部位体温要高,有明显的温热感,其他相邻部位皮肤是凉凉的。

4.左脚底平时没办法观察,就不知道运动前后的差异。

5.平时不疼不痒,也不渗水,手指按压也不变色,只是不美观。

6.照片分别是1-10岁期间、运动前、后的症状部位的照片。

7.孩子身体健康,胎记未给身体带来任何不良病症,只是不美观。



治疗经历:

1.激光治疗

尝试过激光治疗,因为太疼(纯物理方式在皮下烧灼),而且每次面积太小,所以没有继续。(当时能明显看出激光灼烧点肤色变浅,2年后又变成了暗红色)

2.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

也尝试了光波治疗(注射光敏剂然后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效果不明显。

我尝试在网上遍寻治疗方法,西医都是激光类的治疗方式,中医方面我还没检索到有针对性的描述和解释。

3.艾灸治疗

今年开始,日常灸合谷、曲池、身柱3穴,效果如下:

3.1 左脸肤色变浅,能看出胎记的暗红色在肤色之下,也就是说,艾灸的效果触达部位在患部上面,还不能深入到患处。

3.2 右臂弯患处无效果、脚底无效果

1710303753193.png
1710303799920.png
1710303833887.png
1710303862483.png
1710303853816.png
1710303882800.jpeg
 
结合其他各方面情况,试试痰湿淤阻方面的药,如二陈丸、小活络丸、参苓白术丸
 
结合其他各方面情况,试试痰湿淤阻方面的药,如二陈丸、小活络丸、参苓白术丸
:084:感谢回复,我目前自学中医尚未接触方剂及药材,不了解方剂特点及药材的特性。
请问是否可以说明理由,及药方原理及效果。
 
直接灸身柱穴,每日二十五壮,连续三个月。
感谢回复,希望和您请教如下问题:
1.我灸身柱的本意,是根据倪海厦的针灸讲解中,提及灸身柱孩子可增高,强健身体;
2.之前我使用隔姜灸,因后背容易滑落,遂改成手持悬灸,一般孩子感觉烫了就算是一壮,基本每次9壮;
3.面口合谷收,所以我采用对侧治疗方式,灸右侧治左侧,效果是还不错,皮肤比较透亮,但是能明显看出患部在皮肤之下,也就是在经络之下,可能灸效不能深入到这个层次;
4.因患部涉及4条经络,具体如下
4.1脸部(地仓、大迎、下关,足阳明胃经)(窍阴、完骨、风池,足少阳胆经)
4.2 肘部(手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手少阳三焦经)
4.3 足底(涌泉,足少阴肾经)

希望继续请教您的问题:
1. 我看您回复的帖子,基本都是直接灸,孩子尚小不堪热烫,反容易抵触,况且效果不明的情况下,不易说服,所以采用悬灸(艾条),雀啄式。请问这种效果是否比直接灸或隔姜灸效果大打折扣?您是否对比过直接灸、隔姜灸、悬灸的效果差异?
2. 请问您说的直接灸身柱的原因?
再次感谢:084::084::084:
 
感谢回复,希望和您请教如下问题:
1.我灸身柱的本意,是根据倪海厦的针灸讲解中,提及灸身柱孩子可增高,强健身体;
2.之前我使用隔姜灸,因后背容易滑落,遂改成手持悬灸,一般孩子感觉烫了就算是一壮,基本每次9壮;
3.面口合谷收,所以我采用对侧治疗方式,灸右侧治左侧,效果是还不错,皮肤比较透亮,但是能明显看出患部在皮肤之下,也就是在经络之下,可能灸效不能深入到这个层次;
4.因患部涉及4条经络,具体如下
4.1脸部(地仓、大迎、下关,足阳明胃经)(窍阴、完骨、风池,足少阳胆经)
4.2 肘部(手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手少阳三焦经)
4.3 足底(涌泉,足少阴肾经)

希望继续请教您的问题:
1. 我看您回复的帖子,基本都是直接灸,孩子尚小不堪热烫,反容易抵触,况且效果不明的情况下,不易说服,所以采用悬灸(艾条),雀啄式。请问这种效果是否比直接灸或隔姜灸效果大打折扣?您是否对比过直接灸、隔姜灸、悬灸的效果差异?
2. 请问您说的直接灸身柱的原因?
再次感谢:084::084::084:
直接灸,特别是化脓灸,其效果是温和灸无法比拟的。每天几个小时的温和灸的效果比不上每天几壮直接灸的效果。身柱穴对儿童慢性病有特效。一个男孩患罗圈腿,直接灸身柱穴两个月后腿直了。只要孩子知道疗效,那点疼痛是能够忍受的。身柱穴的效果与年龄有关,年龄小只要较少的灸量就有好的效果。参见本人在本论坛发的治疗罗圈腿,婴儿哮喘的帖子。
 
直接灸,特别是化脓灸,其效果是温和灸无法比拟的。每天几个小时的温和灸的效果比不上每天几壮直接灸的效果。身柱穴对儿童慢性病有特效。一个男孩患罗圈腿,直接灸身柱穴两个月后腿直了。只要孩子知道疗效,那点疼痛是能够忍受的。身柱穴的效果与年龄有关,年龄小只要较少的灸量就有好的效果。参见本人在本论坛发的治疗罗圈腿,婴儿哮喘的帖子。
:084:感谢解答
 
综合医书类*类证治裁*卷之二*血症总论
禀水谷之精华,出于中焦,以调和五脏,洒陈六腑者,血也。
生化于脾,宣布于肺,统于心,藏于肝,化精于肾,灌输百脉,其清而纯者,为守脏之血,清中之浊者,为腑络之血,清中之清者,为营经之血,皆有气以护之,膜以隔之,络以通之,原不至上溢而下脱也。
一有偏伤,或怒劳迫而上升,或阴阳虚而失守,则为吐,为衄,为呕,为咯,为咳血唾血,经所谓阳络伤则血外溢也。
或阴虚阳搏,或阳衰阴脱,或湿热下陷,则为崩中,为漏下,为溺血,为便血,为肠风血痢,经所谓阴络伤则内溢也。
更有瘀血在里,漱血不欲咽,小腹满,身黄便黑,在上则喜忘,在下则如狂。《伤寒论》所谓三焦蓄血证也。
夫血行清道出于鼻,
行浊道出于口,
吐血出于胃,
衄血咳血出于肺,
呕血出于肝,
咯血出于心,
痰涎之血出于脾,
唾血出于肾。
鼻血为衄,口鼻俱出为脑衄,
耳血为衈,目血为眼衄,
齿血为牙衄,舌血为舌衄,
九窍俱出为大衄,
胸前一孔出血为心漏,
脐间出为胃血,
肤血为红汗,为肌衄。

上出如泉涌为血溢;
冲任不摄为崩漏;
由精窍出,溺孔出为血淋;
由膀胱出,不痛为溺血:
色稠红为结阴便血;
清而色鲜,四射如溅,为肠风;
浊而色暗,为脏毒;
脓血杂痢为肠癖;
射血如线为痔血。

凡血色鲜浓者属火,紫黑者火极;晦淡无光者,阳衰不能摄阴。
粉红者肺血;
赤如朱漆光者心包血;
鲜稠浓紫者脾肝血;
痰唾杂红点红丝者肾血;血虽少,治最难。

吐多成碗成盆者胃血。胃多气多血。
欲知何脏之血,吐在水碗中。浮者肺血,沉者肝血,半沉半浮者心血。
各随所见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白芨末日食之。

吐血服药而血不止,乃肺上有窍也。用白芨末,以猪肺煮熟蘸食之,日服三四次,使窍为芨末填满,其血自止。方名独胜散。
下注之血,血淋多因房劳肾虚;溺血多因气化移热。
便后血为远血,由肠胃来;
便前血为近血,由肛门出。
溅射者风淫;点滴者湿著。

血下行为顺,其治易;上行为逆,其治难。得寒则凝涩,得温则行,见黑则止;常随气行,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越络。
上溢之血,火乘之,实气逆之也,故治血宜调气,不宜降火,猛进苦寒,以寒能凝涩,且易伤脾,若脾伤,则愈不能统摄诸血以归经矣。
入手须辨阴阳,阳症吐衄,血色鲜红;阴症血色紫暗如猪肝。
阳症脉洪滑,口渴面红,喘烦溺赤,火载血升,宜清降凉剂;
阴症脉虚数,口干颊赤,烦躁足冷,乃真阳失守,无根之火上炎,宜引火归元,切忌寒凉降火。
治火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宜归脾汤,盖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此方乃三经主剂也。
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
茯神、龙眼,补心以生脾土;
参、芪、术,草,补脾以固肺金;
木香,香先入脾,总欲使血归于脾,故名归脾汤。
有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者,尤宜。
如火旺,加黑栀、丹皮。火衰加桂心。再以八味地黄丸,培先天根本,治得其要矣。

凡血症见咳嗽喘满,及膈左右胀痛者,病在肺也,宜清降,不宜升浮。
如膻中一丝牵痛,或懊恼嘈杂者,病在心包也,宜营养,不宜耗散。
如腹膨不饥,食不知味,吐涎沫者,病在脾也,宜温中,不宜酸寒。
如胁肋牵痛,躁扰不安,往来寒热者,病在肝也,宜甘缓,宜疏利,不宜秘滞。
如气短似喘,咽痛音哑,骨蒸盗汗者,病在肾也,宜滋阴壮水,不宜香燥。
如呕吐烦渴,大热不得卧者,病在胃也,补泻当察兼症,勿谓阳明尽可攻也。

至用药有君臣,或专用兼用,当知其类。
如治血虚,甘温为主,宜人乳、鹿胶、阿胶、熟地、杞子、炙草、龙眼、红枣。甘酸为佐。山药、茯苓、枣仁、山萸、五味、牛膝、白芍。又如天真丸、海参胶,乌骨鸡丸、河车膏、燕窝饮,皆血肉有情补法。
血虚热,当凉润。生地,麦冬、莲子、茯神、小麦、沙参、玉竹、藕汁、茅根、童便。血虚寒,宜辛热。桂心、炮姜、杜仲、沉香,必火不归元者用之。
气逆血升,宜苦降。山栀、丹皮、赤芍、栝蒌、枳壳、杏仁、苏子、郁金。
血热妄行,宜咸寒苦寒。犀角、元参、三七、鲜生地、黄连、黄芩、知母、青黛。血虚而滞,宜辛甘以和之。桂枝、当归、橘皮、丹参、泽兰、益母、侧柏叶。
血滞而痛,宜辛温以行之。韭汁、当归须、延胡、郁金、便香附、五灵脂、降香末。
血陷下,宜辛苦香以举之。白芷、川芎、升麻。
血滑脱,宜酸涩收之。花蕊石、续断、白芨、莲房、地榆、百草霜、乌梅、蒲黄灰、棕灰、发灰。
气虚血脱,宜温补以摄之。人参、黄芪、白术、炙草。
血枯经闭,宜咸温以通之。乌鲗鱼骨、茹、牛膝、肉苁蓉。
血瘀而结,宜苦泻之,酸泄之。大黄、桃仁、三棱、苏木、红曲、红花、茜根、山楂、琥珀。血积而坚,宜咸寒以软之。元明粉、牡蛎、青盐、旋复花、秋石、鲮鲤甲。
血燥,宜甘润以滑之。乳酪、蜂蜜、黄明胶、核桃肉、柏子仁、鸡蛋黄、麻仁、芝麻。
其风淫袭血,散之。防风、炒荆芥、秦艽、紫苏叶。温邪呛血,清之。甘蔗、甜梨、石斛、银花露、天冬、象贝母。
暑暍嗽血,凉之。杏仁、扁豆、沙参、竹叶、麦冬、薄荷、百合。火热迫血,泻之。石膏、花粉、连翘、犀角、龙胆草、栀心、地骨皮、生地、丹皮、童便。此用药类例也。
凡口鼻出血,皆阳盛阴衰,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补阴抑阳,气降血自归经矣。然有阳气本虚,复为寒凉所伤,致脉沉而不浮,尺小于寸,右弱于左,色夭而血黯,宜生脉散加肉桂、熟附、炙草。继以理中汤、八味丸,间服。
若果受寒气,食冷物,血得寒则凝,不归经络,色必黑黯,脉必沉迟,身必清凉,若此者,不用姜桂,而用凉血之剂,殆矣。
----------------------------------------------------------------------------------------------------------------------------
血瘀而结,宜苦泻之,酸泄之。大黄、桃仁、三棱、苏木、红曲、红花、茜根、山楂、琥珀。血积而坚,宜咸寒以软之。元明粉、牡蛎、青盐、旋复花、秋石、鲮鲤甲。
记录一下。
 
从照片看,小时候好像没有斑,后来才长出来的吧。
感觉类似牛皮癣。

非传染性的皮肤病往往是体内瘀毒堆积的外在表现。
孩子从小脸型就异常胀满,呈营养过剩的状态,
从托住孩子下巴的那张照片上看,大人的手掌小鱼际发红且手腕粗胖,也呈营养过剩状态。

孩子皮肤色斑出现的位置是:下巴、手肘前外侧,同时脚大母趾红肿有疔,
下巴对应阳明胃经、手脚前外侧是大肠经所过、足大趾处有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循行
提示肝、脾、肠、胃有湿热瘀阻。孩子是不是很能吃肉?
 
从照片看,小时候好像没有斑,后来才长出来的吧。
感觉类似牛皮癣。

非传染性的皮肤病往往是体内瘀毒堆积的外在表现。
孩子从小脸型就异常胀满,呈营养过剩的状态,
从托住孩子下巴的那张照片上看,大人的手掌小鱼际发红且手腕粗胖,也呈营养过剩状态。

孩子皮肤色斑出现的位置是:下巴、手肘前外侧,同时脚大母趾红肿有疔,
下巴对应阳明胃经、手脚前外侧是大肠经所过、足大趾处有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循行
提示肝、脾、肠、胃有湿热瘀阻。孩子是不是很能吃肉?
感谢您的回复 :084:
1.出生就有,娘胎里带来的,只是出生时是粉色的,和皮肤大致相同,所以不明显。现在10岁了,平时也不怎么明显,但是运动后,患处就很明显,暗红色。大概从7岁开始,圆盘脸慢慢的向上下拉伸,现在脸上明显没有小时候那么圆了。
2.孩子胃口还不错,只是饭量不大,大概是平常家用的吃饭的小碗半碗左右。140身高,60多斤。喜欢吃肉、豆皮、腐竹等。
3.大人是她妈妈,是肥胖没错。而且家庭膳食营养过剩,是的,经常性大鱼大肉,孩子经常拿牛奶解渴。
另外,补充一下,照片打码了看不见,其实上嘴唇中间部位(对应人中向下的延长线上)也有一块小的,只是在嘴唇上不那么明显,只有家人才知道这里也是,外人一般不好分辨。
 
感觉不应该乱折腾,这种属于天生的皮肤异常,古代也未必有什么办法,现代解剖学上应该能够看出是什么异常,但是治疗就未必行
 
感谢您的回复 :084:
1.出生就有,娘胎里带来的,只是出生时是粉色的,和皮肤大致相同,所以不明显。现在10岁了,平时也不怎么明显,但是运动后,患处就很明显,暗红色。大概从7岁开始,圆盘脸慢慢的向上下拉伸,现在脸上明显没有小时候那么圆了。
2.孩子胃口还不错,只是饭量不大,大概是平常家用的吃饭的小碗半碗左右。140身高,60多斤。喜欢吃肉、豆皮、腐竹等。
3.大人是她妈妈,是肥胖没错。而且家庭膳食营养过剩,是的,经常性大鱼大肉,孩子经常拿牛奶解渴。
另外,补充一下,照片打码了看不见,其实上嘴唇中间部位(对应人中向下的延长线上)也有一块小的,只是在嘴唇上不那么明显,只有家人才知道这里也是,外人一般不好分辨。
喜欢吃肉、豆皮、腐竹等。

长期高蛋白饮食,是导致血中含氮代谢废物偏多、血黏度偏高,从而形成痰热瘀毒的重要原因。

当然,高蛋白饮食的人很多,每个人携带的基因缺陷不同,在相同的生活方式下,易患的疾病也不同。
但只要不是显性遗传病,控制好饮食、运动、心态、起居,消除痰热瘀毒的土壤,就能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或者延缓和减轻这些疾病的发生。

生活方式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
 
长期高蛋白饮食,是导致血中含氮代谢废物偏多、血黏度偏高,从而形成痰热瘀毒的重要原因。

当然,高蛋白饮食的人很多,每个人携带的基因缺陷不同,在相同的生活方式下,易患的疾病也不同。
但只要不是显性遗传病,控制好饮食、运动、心态、起居,消除痰热瘀毒的土壤,就能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或者延缓和减轻这些疾病的发生。

生活方式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
感谢指点,以后的确要重视饮食结构的改善,消除痰热瘀毒的土壤,延缓和减轻这些疾病的发生。 :084: :084: :084:
 
瘦猪肉可以适当,禁忌鱼虾、牛羊肉、鸡肉、辛辣、烧烤、牛奶及其它粘腻、甜食,另外舌象发一下
 
瘦猪肉可以适当,禁忌鱼虾、牛羊肉、鸡肉、辛辣、烧烤、牛奶及其它粘腻、甜食,另外舌象发一下
谢谢:084:,我尽快补上 舌象
 
感谢各位大咖的帮助,我从一个外行的角度,说一下我自己的思路,也希望获得各位大咖的指点:084:084:084:
1.遍历中医古籍,先找到对应的症状名称、表述、治症思路,确定范围(目前范围是:丹毒、痹气、痘疮、斑疹、瘾疹、火毒);
2.搞懂脏腑及对应经络的五行相生相克;
3.从经络下手,用灸的方式,简便易行,见效后医院针刺加强效果。
-----------------------------------------------------------------------------------
1.简明医毂 卷之四 瘾疹 斑 丹 明代孙志宏(克容)撰于崇祯二年(1629年)
症状定义为瘾疹,哪的风哪的热没说,待探
症状描述为细斑,原因是“风热搏于荣血”,颜色近似,后续症状发展状况不符,忽略,留“风热搏于荣血”做参考

2.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丹毒 宋 陈言 公元1174年
丹毒 (不疼不痒,和表述不符,再探)

3.疹子源流 杂病源流犀烛 清·沈金鳌撰[1]。刊于1773年
疹子 症比较符合,外形不符,做参考

4.傅青主 论治血宜顺性
可借鉴

5.医述 元 程杏轩 公元1314年 卷十五 痘诊精华 痘科纲领
痘疹 原其所由,实由胎毒内蓄(不疼不痒,和表述不符,再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