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针推理论 足阳明下治上齿寒,手阳明上治下齿寒

xiamin555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6/10
帖子
120
获得点赞
13
声望
18
商阳:下齿痛恶寒
厉兑:令人鼽衄上齿寒
手阳明井主下齿痛恶寒;足阳明井主上齿寒,
手对下齿,足对上齿,
难道此为后世上对下,下对上之由来乎?
 
上胃下大肠,但是还是要把脉,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经脉
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辨证只是为了局限脉诊,病在阳明太阴,就右手寸关,动病脉有盛虚,主病脉有沉浮,但或沉或浮或盛或虚,

刺井出血调营血以为泻,
留针经穴调卫气以为补。

无手法之异,
此针灸之道。
 
非常感谢
《内经》大概有三种诊脉法
1、寸口脉法
2、人迎寸口脉法
3、三部九候脉法
此三种脉法,人迎寸口脉法在许多章里讲到。
刺井出血,《内经》里面,井穴使用,《素问 水热》、《素问 缪刺》、《灵枢 本输》、《灵枢 四时》等中讲到。
比《难经》要讲的丰富,诸如其余四输穴,也同样在不同篇章中讲到。
 
不客气

三部九候

从原文提供的经脉不足以用,
第一循环,
手太阴
手阳明
足太阴
第二循环,
手少阴
足少阴
第三循环,
足厥阴

中部天,手太阴也;
中部地,手阳明也;
这两条脉是同一根血管,

两额之动脉;
耳前之动脉。
这两条脉是同一根血管,

换句话说,全身上下所有的血管都是同一条血管。

可是脉象确实不同,有两种特殊的脉,内关、外格,
即,人迎寸口脉法,
内关——人迎无脉,
外格——寸口无脉,但是手阳明有脉,(这种我摸过,老中医电视剧里也提到过)

黄帝内经 -> 灵枢经 -> 脉度
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
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而难经第三难竟提到,外关内格跟内关外格两种脉,又错了。
但是人迎寸口脉有个问题,稍微一动,人迎的变化比寸口大。

然后就有寸口脉法,
跟人迎寸口脉法一样,
也是一种阴阳对比脉法。

是动病,脉有盛虚,不问其病,以平为期。无需辨证。
是主病,脉有沉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必须辨证。

至于,弦勾代毛石,五色脉法,不是手感,而是位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