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本草发挥 福建中草药精选版

[植物]中华苦荬菜
[拼音]zhong hua ku mai cai
[药名]败酱草
[别名]苦叶苗,苦麻菜,黄鼠草
[基源]为菊科苦荬菜属中华苦荬菜的全草。
[学名]Lxeridium chinense Tzvel.
[采制]春、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河边、路旁或田坎草丛中。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
[主治]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或研粉香油调敷。
[应用]①跌打损伤,疮疖痈肿:鲜败酱草适量,捣烂,香油调敷患处。②阑尾炎:败酱草、金银花、紫花地丁、马齿苋、蒲公英、制大黄各15克,水煎服。
[考证]中草药大典。
中华苦荬菜.jpg
 
[植物]扁桃斑鸠菊
[拼音]bian tao ban jiu ju
[药名]南非叶
[别名]桃叶斑鸠菊,杏叶斑鸠菊
[基源]为菊科斑鸠菊属扁桃斑鸠菊的叶。
[学名]Vernonia amygdalina Del.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原产南非,我国有引种栽培。
[性味]性寒,味苦、微涩。
[归经]肝经,胆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抗疟,堕胎,抗癌。
[主治]发热,疟疾,腹泻,痢疾,肝炎,疥疮,咳嗽,头痛,胃痛,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肺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或鲜叶2片绞汁调蜜服。
[禁忌]①脾胃虚寒者慎服。②孕妇忌用。
[注意]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恶心、腹泻等症状。
[考证]杨早→南非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扁桃斑鸠菊.jpg
 
[植物]咸虾花
[拼音]xian xia hua
[药名]咸虾花
[别名]大叶咸虾花,狗仔花
[基源]为菊科斑鸠菊属咸虾花的全草。
[学名]Vernonia patula ( Ait. ) Merr.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旷野、荒地、路边或村旁。
[性味]性平,味苦、辛。
[功能]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感冒发热,疟疾,头痛,高血压,乳腺炎,泄泻,痢疾,风湿痹痛,疮疖,湿疹,荨麻疹,颈淋巴结核,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风热感冒:狗仔花、山芝麻各30克,水煎,日分两次服。②麻疹初出不透:狗仔花,野菊花各10克,葛根15克。水煎服。③高血压病,耳鸣,耳聋,失眠:狗仔花30克,水煎服。④久疟:狗仔花30克,生姜15克,水煎冲酒服。⑤热泻:狗仔花60克,水煎服。⑥肝阳头痛:狗仔花90克,水煎,分三次服。
[考证]中华本草。
咸虾花.jpg
 
[植物]夜香牛
[拼音]ye xiang niu
[药名]伤寒草
[别名]向日红,消山虎,枝香草
[基源]为菊科斑鸠菊属夜香牛的全草或根。
[学名]Vernonia cinerea ( L. ) Less.
[采制]夏、秋采收全草,秋冬挖根,鲜用或全草切段,根切片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旷野、田边、路旁或密林灌丛中。
[性味]性凉,味苦、辛。
[功能]疏风清热,除湿,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泻,白带,痈疮肿毒,乳腺炎,鼻炎,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考证]中华本草。
夜香牛.jpg
 
[植物]六耳铃
[拼音]liu er ling
[药名]走马风
[别名]吊钟黄,水马胎,赶风茜
[基源]为菊科艾纳香属六耳铃的全草。
[学名]Blumea laciniata ( Roxb. ) DC.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晾干。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林缘或河边等处。
[性味]性微温,味苦、辛。
[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伤风感冒,头风头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疖,湿疹,蛇伤。
[用法]内服煎汤30~60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妇女头风痛:走马风60克,同鸡蛋煲,冲酒服。②产后关节痛:鲜走马风、鲜大风艾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③跌打肿痛:走马风、泽兰、土加皮(大叶龙胆草的根)、鹰不扑(五加科楤木的根)各适量,共捣烂,用酒炒热后,敷患处。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六耳铃.jpg
 
[植物]柔毛艾纳香
[拼音]rou mao ai na xiang
[药名]红头小仙
[别名]紫背倒提壶,红头草
[基源]为菊科艾纳香属柔毛艾纳香的全草。
[学名]Blumea mollis ( D. Don ) Merr.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400~900m的田野或空旷草地。
[性味]性平,味微苦。
[功能]清肺止咳,解毒止痛。
[主治]肺热咳嗽,小儿疳积,头痛,鼻渊,胸膜炎,口腔炎,乳腺炎。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或捣烂冲开水服。外用煎洗或捣汁涂。
[考证]中华本草。
柔毛艾纳香.jpg
 
[植物]东风草
[拼音]dong feng cao
[药名]东风草
[别名]大头艾纳香,华艾纳香
[基源]为菊科艾纳香属东风草的全草。
[学名]Blumea megacephala ( Ramderia ) Chang et Tseng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生于林缘、灌丛、山坡或丘陵等处。
[性味]性凉,味苦、微辛。
[功能]清热明目,祛风止痒,解毒消肿。
[主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风疹,疥疮,皮肤瘙痒,痈肿疮疖,跌打红肿。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捣敷或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
东风草.jpg
 
[植物]见霜黄
[拼音]jian shuang huang
[药名]红头草
[别名]黄花地胆头,白毛倒提壶
[基源]为菊科艾纳香属见霜黄的全草。
[学名]Blumea lacera (Burm. F.) DC.
[采制]春、夏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
[生境]生于海拔180~800m的草地、路旁或田边。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腔炎,牙龈脓肿,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肺炎,疮痈肿毒,皮肤瘙痒。
[用法]内服煎汤6~15。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不宜久煎。
[考证]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见霜黄.jpg
 
最后编辑:
[植物]豨莶
[拼音]xi xian
[药名]豨莶草
[别名]黄花草,猪母菜,有骨消
[基源]为菊科豨莶属豨莶的地上部分。
[学名]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采制]夏、秋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原野、路旁及荒地。
[性味]性寒,味苦、辛。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压。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2克,大剂量30~60克。外用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撒。
[禁忌]血虚者及胃肠虚寒者忌服。
[应用]①高血压:豨莶草、龙葵、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②急性胃肠炎:豨莶草30克,龙牙草、凤尾草各15克,水煎服。③风湿性关节炎:豨莶草、忍冬藤各30克,络石藤、鸡血藤、土牛膝各15克,水煎服。④疟疾:豨莶草30克,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⑤驱蛔虫:豨莶果9~15克,早晨饭后(吃半饱)水煎一次服,连服2天。⑥风湿顽痹,腰膝酸楚:豨莶根60~90克,同猪脚1只,黄酒4两,酌加水煎,分2~3次服。⑦头风剧痛:豨莶根60~120克,合萱草、蒲公英、浙贝母,水煎代茶频饮。⑧烧伤,烫伤:鲜豨莶根酌量,洗净,捣烂,调花生油或麻油,敷患处。⑨狂犬咬伤:豨莶根和水煎当茶饮。并取鲜茎叶适量,和红糖及冷饭共捣烂敷患处。
[附注]豨莶的根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豨莶根和豨莶果&豨莶根有祛风除湿,生肌的功能。治风湿顽痹,头风,带下,烧烫伤。内服煎汤鲜根60~120克。外用捣敷&豨莶果有驱蛔虫的功能。治蛔虫病。内服9~15克,早晨饭后煎浓汁顿服,连服2天。
[备注]同属植物腺梗豨薟亦同等入药,详情参考腺梗豨莶条。
[考证]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豨莶.jpg
 
[植物]腺梗豨莶
[拼音]xian geng xi xian
[药名]豨莶草
[别名]毛豨薟,珠草,棉苍狼
[基源]为菊科豨莶属腺梗豨莶的地上部分。
[学名]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
[采制]夏、秋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原野、路旁及荒地。
[性味]性寒,味苦、辛。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压。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2克,大剂量30~60克。外用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撒。
[禁忌]血虚者及胃肠虚寒者忌服。
[应用]①高血压:豨莶草、龙葵、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②急性胃肠炎:豨莶草30克,龙牙草、凤尾草各15克,水煎服。③风湿性关节炎:豨莶草、忍冬藤各30克,络石藤、鸡血藤、土牛膝各15克,水煎服。④疟疾:豨莶草30克,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⑤驱蛔虫:豨莶果9~15克,早晨饭后(吃半饱)水煎一次服,连服2天。⑥风湿顽痹,腰膝酸楚:豨莶根60~90克,同猪脚1只,黄酒4两,酌加水煎,分2~3次服。⑦头风剧痛:豨莶根60~120克,合萱草、蒲公英、浙贝母,水煎代茶频饮。⑧烧伤,烫伤:鲜豨莶根酌量,洗净,捣烂,调花生油或麻油,敷患处。⑨狂犬咬伤:豨莶根和水煎当茶饮。并取鲜茎叶适量,和红糖及冷饭共捣烂敷患处。
[附注]腺梗豨莶的根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豨莶根和豨莶果&豨莶根有祛风除湿,生肌的功能。治风湿顽痹,头风,带下,烧烫伤。内服煎汤鲜根60~120克。外用捣敷&豨莶果有驱蛔虫的功能。治蛔虫病。内服9~15克,早晨饭后煎浓汁顿服,连服2天。
[备注]同属植物豨薟亦同等入药,详情参考豨薟条。
[考证]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腺梗豨莶.jpg
 
最后编辑:
[植物]奇蒿
[拼音]qi hao
[药名]刘寄奴,南刘寄奴
[别名]南刘寄奴,白花尾,六月雪
[基源]为菊科蒿属奇蒿的全草。
[学名]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采制]夏、秋花期采收,洗净,鲜用或打捆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林缘或灌丛中。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
[归经]心经,肝经,脾经。
[功能]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症瘕,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风湿痹痛,便血,尿血,痈疮肿毒,烫伤,食积腹痛,泄泻,痢疾。
[用法]内服煎汤5~10克,消食积单味可用至15~30克。外用捣敷或硏末撒。
[禁忌]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忌服。
[应用]①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刘寄奴30克,水煎冲红糖服。②产后恶露不尽、脐下疼痛:刘寄奴、益母草各30克,山楂20克,水煎服。③热淋:刘寄奴30克,竹茹15克,水煎服。④暑热口渴:刘寄奴30克,淡竹叶15克,水煎服。⑤外伤出血:鲜刘寄奴叶、鲜菊三七叶各适量,炒后捣敷患处。
[备注]商品刘寄奴除本品外。尚有玄参科阴行草,习称北刘寄奴,详参阴行草条。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奇蒿.jpg
 
[植物]茵陈蒿
[拼音]yin chen hao
[药名]茵陈
[别名]臭蒿,绒蒿,松毛艾
[基源]为菊科蒿属茵陈蒿的全草。
[学名]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采制]①春季苗高6~10cm时采收,晒干,称绵茵陈。②秋季花蕾成长时采割,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称茵陈蒿。
[生境]生于山坡或路边。
[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
[功能]清湿热,退黄疸。
[主治]黄疸尿少,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湿疮瘙痒,胆囊炎。
[用法]内服煎汤6~15克。外用煎汤熏洗。
[禁忌]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应用]①感冒,黄疸,漆疮:茵陈25克,水煎服。②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③眼热红肿:茵陈、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④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茵陈50克,栀子12克,大黄9克,水煎服。⑤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茵陈30克,云茯苓15克,猪苓、白术各12克,泽泻9克,桂枝6克,水煎服。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茵陈18克,熟附子、干姜各9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考证]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茵陈蒿.jpg
 
[植物]白苞蒿
[拼音]bai bao hao
[药名]鸭脚艾
[别名]鸭脚菜,四季菜,红姨妈菜
[基源]为菊科蒿属白苞蒿的全草或根。
[学名]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Ex DC.
[采制]夏、秋割取地上部分,秋季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林下、林缘、路旁、山坡草地或灌丛下。
[性味]性微温,味辛、微苦。
[功能]活血散瘀,理气化湿。
[主治]血瘀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肿大,食积腹胀,寒湿泄泻,疝气,阴疽肿痛,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用法]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加倍,或捣汁饮。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撒。
[应用]①慢性肝炎,肝硬化:鸭脚艾18克,水煎服。②跌打损伤:鲜鸭脚艾,捣烂外贴敷患处。③外伤出血,烧烫伤:鲜鸭脚艾,研粉,撒敷伤处。④疮疡,湿疹:鸭脚艾适量,水煎洗患处。并研末撒敷患处。⑤肺热咳嗽:鲜鸭脚艾100克,薄荷10克,豆腐200克,白糖100克,炖服。⑥大小便出血:鸭脚艾、墨旱莲、狗肝菜各100克,车前草50克,捣烂,加二次淘米水150克取汁,冲白糖服,每口服一次,连服2~3日。⑦闭经,经前腹痛:鲜鸭脚艾50~100克,酒水煎,调红糖服。⑧产后瘀积腹痛或伴有寒热和肢节酸痛:鸭脚艾50克,水煎,调红糖服。⑨白带:鲜鸭脚艾50~100克,水煎服。⑩阴疽肿痛:鲜鸭脚艾100~150克,酒水煎服,渣捣烂外敷。
[考证]中华本草&中草药大典。
白苞蒿.jpg
 
[植物]艾
[拼音]ai
[药名]艾叶
[别名]艾草,艾蒿,蕲艾,家艾
[基源]为菊科蒿属艾的叶。
[学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采制]春、夏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生境]生于路旁、草地或荒野等处。
[性味]性温,味辛、苦。
[归经]肝经,脾经,肾经。
[功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调经安胎。
[主治]吐血,衄血,宫冷不孕,妊娠下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用法]内服煎汤3~1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煎汤熏洗或炒热温熨。
[禁忌]阴虚血热者慎用。
[应用]①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②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0克,辣蓼10克,车前草8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③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剂,煎服两次。④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⑤感冒:艾叶、龙芽草各15克,薄荷9克,水煎服。⑥疟疾:艾叶15克,鸡蛋1个,水煎,发作前2小时服。⑦久痢水泻:艾叶、陈皮各15克,水煎饭前服。⑧吐血,鼻血,便血,痔疮出血:艾叶、生地、侧柏叶各9克,荷叶6克,水煎服。
[附注]艾的果实亦供药用,习称艾实。性温,味苦、辛。有温肾壮阳的功能。治肾虚腰酸,阳虚内寒。内服研末1.5~4.5克,或为丸剂。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大典。
艾.jpg
 
[植物]黄花蒿
[拼音]huang hua hao
[药名]青蒿
[别名]细青蒿,臭蒿,细叶蒿
[基源]为菊科蒿属黄花蒿的地上部分。
[学名]Artemisia annua L.
[采制]秋季花盛开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生境]生于旷野、山坡、路边、河岸等处。
[性味]性寒,味苦、辛,气芳香。
[归经]肝经,胆经。
[功能]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主治]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疥痒恶疮。
[用法]内服煎汤6~15克,治疟疾可用20~40克,不宜久煎,鲜品加倍。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应用]①阑尾炎,胃痛:青蒿、毕拨各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三餐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2克。②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③风湿性关节炎:青蒿根15~30克,牛尾或猪脚七寸,炖二时许,饭前服。④大肠下血:青蒿根,单剂煎服。⑤结核潮热,盗汗,消化不良:青蒿6~12克,水煎服。⑥暑热发痧,胸闷腹痛:鲜青蒿嫩叶15~30克,煎服。⑦小儿热泻:黄花蒿、凤尾草、马齿苋各6克,水煎服。⑧流火(淋巴管炎):青蒿、牡荆叶各60克,威灵仙15克,水煎服。⑨疥癣,皮肤湿痒:青蒿煎水洗。⑩蛇咬伤:鲜青蒿30克,捣烂,外敷伤口。
[附注]黄花蒿的根和果实亦供药用。分别习称青蒿根和青蒿子&青蒿根治虚劳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内服煎汤3~15克&青蒿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明目,杀虫的功能。治劳热骨蒸,痢疾,恶疮,疥癣,风疹。内服煎汤3~6克,或研末。外用煎洗。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青蒿.jpg
 
[植物]匙叶合冠鼠曲草
[拼音]chi ye he guan shu qu cao
[药名]匙叶鼠曲草
[别名]匙叶鼠曲草,绵蓬
[基源]为菊科合冠鼠曲草属匙叶合冠鼠曲草的全草。
[学名]Gnaphalium pensylvanicum Willd.
[采制]春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篱园、耕地、田野、荒地或沙滩等处。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主治]感冒,风湿关节痛。
[用法]内服煎汤15~30克。
[考证]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匙叶合冠鼠曲草.jpg
 
[植物]秋鼠曲草
[拼音]qiu shu qu cao
[药名]天水蚁草
[别名]下白鼠曲草,火草,碎蚁草
[基源]为菊科鼠曲草属秋鼠曲草的全草。
[学名]Gnaphalium hypoleucum DC.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林缘或路旁。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
[归经]肺经,肝经。
[功能]祛风止咳,清热利湿。
[主治]伤风感冒,肺热咳嗽,气喘,痢疾,风湿腰腿痛,瘰疬痰核,湿疹,热毒疮疖,下肢溃疡。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风寒咳嗽:鲜天水蚁草24克,水煎服。②感冒:秋鼠曲草21克,生姜3片,水煎服。③金疮出血:秋鼠曲草叶花捣烂敷患处。④下肢慢性溃疡:鲜秋鼠曲草适量,红糖少许,捣烂外敷。⑤小儿急惊风:秋鼠曲草、钩藤各9克,水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秋鼠曲草.jpg
 
[植物]细叶鼠曲草
[拼音]xi ye shu qu cao
[药名]天青地白
[别名]磨地莲,父子草,小火草
[基源]为菊科鼠曲草属细叶鼠曲草的全草。
[学名]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
[采制]春季开花后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
[性味]性微寒,味甘、淡。
[归经]肺经,肝经,脾经,小肠经。
[功能]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感冒,咳嗽,咽喉痛,目赤肿痛,淋浊,带下,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用法]内服煎汤9~30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伤风感冒,咳嗽气喘,肺痨久咳,目翳,口疮,疳积:天青地白,水煎服。②预防中暑:鲜天青地白30克,水煎当茶饮。③咽喉热结作痛:鲜天青地白30~60克,加红糖和开水炖服。④风火赤眼:鲜天青地白60~120克,冰糖30克,加开水炖服。⑤烦躁失眠:鲜天青地白60~1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⑥小便热闭不通:天青地白60~120克,和第二次淘米水捣烂绞汁服。⑦火淋:天青地白,煎水煮醪糟服。⑧小儿黄疸:鲜天青地白15~30克,洗净,捣烂绞汁,入冰糖少许,炖热温服,日两次。⑨小儿惊风:鲜天青地白15~24克,酌加水煎,冲朱砂服。⑩痈肿,无名肿毒,乳房红肿,疔疮红肿,蛇伤:鲜天青地白,和饭粒捣敷治痈肿及无名肿毒;直接捣烂外敷治乳房红肿;加红糖捣敷治疔疮红肿;调猪油捣敷治蛇伤。
[考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细叶鼠曲草.jpg
 
[植物]鼠曲草
[拼音]shu qu cao
[药名]鼠曲草
[别名]佛耳草,佛尔草,菠菠草
[基源]为菊科鼠曲草属鼠曲草的全草。
[学名]Gnaphalium affine D. Don
[采制]春季开花时采收,去尽杂质,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田埂、路边或荒地。
[性味]性平,味甘、微酸。
[归经]肺经。
[功能]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
[主治]咳嗽痰多,风湿痹痛,泄泻,水肿,蚕豆病,赤白带下,痈肿疔疮,阴囊湿痒,荨麻疹,高血压。
[用法]内服煎汤6~15克,或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洗。
[应用]①咳嗽痰多:鼠曲草15~18克,冰糖15~18克,同煎服。②支气管炎,寒喘:鼠曲草、黄荆子各15克,前胡、云雾草(报春花科莲叶点地梅)各9克,天竺子12克,沙参30克,水煎服。连服5天,一般需服一个月。③风寒咳嗽:鼠曲草15~18克,水煎服。④蚕豆病:鼠曲草60克,车前草、凤尾草各30克,茵陈15克,加水1200ml,煎成800ml,加白糖当茶饮。⑤筋骨痛,腰膝肿痛,跌打损伤:鼠曲草30~60克,水煎服。⑥白带:鼠曲草、凤尾草、灯心草各15克,土牛七9克,水煎服。⑦脾虚浮肿:鲜鼠曲草100克,水煎服。⑧无名肿毒,对口疮:鲜鼠曲草30克,水煎服。另取鲜叶调米饭捣烂敷患处。⑨毒疮初起:鲜鼠曲草合冷饭粒及食盐少许捣敷。
[考证]中华本草。
鼠曲草.jpg
 
[植物]鹿角草
[拼音]lu jiao cao
[药名]鹿角草
[别名]小号一包针,小叶鬼针草
[基源]为菊科鹿角草属鹿角草的全草。
[学名]Bidens parviflora Cass.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生于坚硬的沙土、空旷沙地或海边。
[性味]性凉,味微苦、微辛。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血。
[主治]痢疾,泄泻浮肿,咳嗽,哮喘,扁桃体炎,咳血,尿血,痈疖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
[应用]①副鼻窦炎:鹿角草、白芷、天麻,同猪脑髓煎服。②跌打损伤:鹿角草60克,水煎,兑黄酒30克服。③阑尾炎:鹿角草60克,水煎,加蜂蜜60克服。④咽喉痛:鹿角草3株,水煎服。⑤毒蛇咬伤:鹿角草90克,水煎服。外用鹿角草、梨头草各60克,捣敷伤处。⑥热疖屡发不愈:鲜鹿角草每次30~45克,水煎服。⑦小便疼痛:鲜鹿角草每次30~60克,酌加冰糖煎服。
[考证]中华本草。
鹿角草.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