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临证心得 沈绍功说补气药

以上九贴可以合成一贴说,难道是为了加分,才如此分段说?

楼主的医术经验 值得学习赞叹!
 
上个月,我听一个朋友讲,他有一个同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坐门诊,混成了副主任医师,都快退休了,但是,却仍然是门可罗雀。何也?据他本人总结,就是因为身体一向较好,很少吃药,对中药把握不深刻。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吃了他的药到底效果如何,基本上没有反馈,治好的和没有治好的都基本上不再来找他,他无法总结经验教训。
  自己很少得病,尤其是一点慢性病都没有的医生,估计开药一般都比较猛,治实证可能效果好。
  不过现在慢性病患者居多,虚实夹杂的证候居多,这样的证候和体质,用药上又是较难把握的。
 
误会了,我是指一桥飞架13至22那9个一句话贴
我这人是想到哪就说到哪,写了就发。有时候发了,发现还有话说,又接着发。感想是慢慢来的。挣分?那个分有啥用啊?
 
人参补气是个推动力量,一推动,堵在窍孔里面的痰浊也就出来了,枳壳理气也是推动,补气推进力呀,所以用参在冠心病补气里面必须得用,补气利于祛痰,尤其在窍孔里面的痰,当然这里面不能用多了,只能加一味,或者人参,或者党参,或者太子参、西洋参,只能加一个,你不能再加黄芪,不能再加白术,再加了一个以后补气太大就闭塞了痰浊,就用一个叫扶正祛邪。当然我上面也讲了,假如血糖高的病人你就不要用党参,血糖不高你就可用。这个参假如不用,病人血糖又高,血糖高合并了冠心病,你呢又没有条件用西洋参用人参,那你不如给他换成生黄芪,生黄芪呀,既能补气又能降血糖,反正这个参的意思一定要加个补气的药,加一个不能多。
这段太好了,我曾经补气用党参,加白术或黄芪,用了以后不舒服,不知原理,昨天看到。老师的转帖功德无量!

我记得还有一个帖子,大概是阴虚或阳虚,想在看一次就找不到了。
 
这段太好了,我曾经补气用党参,加白术或黄芪,用了以后不舒服,不知原理,昨天看到。老师的转帖功德无量!

我记得还有一个帖子,大概是阴虚或阳虚,想在看一次就找不到了。
在有湿或气滞或痰的情况下,不能补气的,越补越闷。必须配合化湿、行气的药才能用。
 
在有湿或气滞或痰的情况下,不能补气的,越补越闷。必须配合化湿、行气的药才能用。
  可以用白术、苍术,燥湿健脾,
  这两种药都有明确的利尿功能,[清肺排毒汤]里面就用了白术。
  
 
  可以用白术、苍术,燥湿健脾,
  这两种药都有明确的利尿功能,[清肺排毒汤]里面就用了白术。
  
堵的情况目前的经验,石菖蒲效果最好,白术不宜。
 
堵的情况目前的经验,石菖蒲效果最好,白术不宜。
  是的,芳香化浊、下气宽中的药对缓解痞满效果好。
  但在健脾益气药中,白术跟人参黄芪大枣等滋腻或者敛邪之品相比,属于偏向补利结合、补而不滞的药。大剂量的生白术(30-100克)还可用于通气虚便秘。
  白术的利尿作用是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中医对应的认识是它的功效除了“益气健脾”还有“行水化湿”。
  [真武汤](心下悸或呕)、[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心下满微痛)、[五苓散](水入则吐)、[桂枝芍药知母汤](温温欲吐)、[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等可用于心下(胃中)有水饮痰湿兼脾胃阳气虚而导致“胃堵不能食”的经方中都有白术(苍术)。
 
  白术有香气,苍术的香气更浓,香能行气导滞、化浊除秽、醒脾消痞。
  而黄芪、人参没有辛香的气,只有微甜的味,大枣虽有些香气,但其甜腻的程度更甚。
 
温补中气,以炙甘草为主药。性温,有起死回生之功。凡脉虚大而润,或微小而润皆宜。若脉枯细与阴虚诸证慎用,脉实有力者忌用。阴虚而脉枯细,有兼补中之必要者,于滋阴药中斟酌少用。否则,横滞伤阴,中气反因之窒塞不能运化,小儿不宜重用。补中而不横窒者冰糖最好,但力小无起死回生之能。白糖养中较冰糖更平和矣。大枣补中,最补津液,性温,惟有滞塞诸证者,不可用。党参补中气补津液,性平。如有卫气闭束之外感服之,卫气愈闭,为祸不小。水饮病亦不可服,生津助水之故。此外凡补土之药,皆能补中。生甘草性寒,能将中气的运动力量减少也。


补脾胃土气,白术为主药。宜用慎用忌用之脉与炙甘草同。性平不可用土炒,伤其津液,以增燥性。脾胃无滞者,合用。有滞之吐泻忌用。其次则山药、扁豆、薏苡,皆补土气,性味平淡,兼能除湿。凡除湿之品,皆伤津液。苍术除湿性燥,兼能发湿气之汗。茯苓除湿其性平而刚,猪苓泽泻除湿性柔,小便利者肺津亏者皆不可用。除湿之药,皆于土气有益。然土虚无湿,切不可用,以伤脾胃津液,致土气更败也。凡补土除湿之品,阴虚慎用忌用。半夏藿香平降胃气,赤石脂善收滑脱,平和妙品。冰朋散,口舌诸热,擦之特效。木通性平泻水,清心热而下行。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浙江近代中医名家脾胃病临证经验》
  〈何廉臣〉:{脘痞难证,循序图之

  何氏在校勘时提到了两种脘痞的难治之证,皆为虚实夹杂之证,一是气虚痰结,一是气虚中满。此类病症并非一方所能奏效,亦非一时所能收功,必须谨察病机,适时调方,循序渐进,徐缓图之,才能使其有向愈之机。

  气虚痰结者,“素有遗泄,气虚于下,痰结于上,饮食难化,而成郁结痞满之证,似隔非隔之候”。
  何氏认为此等最为难治,予滋补阴虚之药,则有碍于开膈进食;予调补兼施之香砂六君子汤,亦会导致痞满加重,食入不下。盖虚于下者,不宜骤升,否则易致浊气在上,而生胀;亦不适专用破气之品,否则愈破愈痞。
  何氏治此颇有见地,如云:“总宜疏导郁滞,升降互用,合成疏通,使胸膈日宽一日,谷气日增一日,则津液从上输下,阴气不补而自补矣。”
  选方用药,先予升降疏郁汤(紫苏子、山楂、广橘红、半夏曲、茯苓、乌药、制香附、五谷虫、蜜炙升麻、柴胡等),次用和中畅卫汤(制香附、紫苏叶、紫苏梗、炒神曲、北沙参、杜苍术、川贝母、川芎、连翘、桔梗、广木香等),再施八物顺气汤(白芷、乌药、青皮、陈皮、茯苓、白术、米炒党参、清炙甘草)送服沉附都气丸(沉香、淡附片、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北五味),临睡之时,还要口含陈氏噙化丸(米炒西洋参、醋制香附、广橘红、川贝母、桔梗、松萝茶、竹沥梨膏),“使睡中常有药气,徐徐沁入”,以疏通胸膈中脘,如此旧结渐解,新结不生。
  之后,朝用滋阴潜阳、封固下焦之二加龙蛎汤(化龙骨、煅牡蛎、生白芍、东白薇、淡附片、清炙甘草、蜜煨生姜、大红枣)以收火,晚用益气化痰、疏补中上之运痰丸(半夏曲、姜汁竹沥、姜炒川连、广木香、沉香、清炙甘草、党参、于术、茯苓)以除根。以此治之,积以时日,疾病可愈。

  气虚中满者,亦属难治。何氏仿陆肖愚之法,进退调补以治之。
  选方用药,以补气养荣汤(党参、白术、当归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七八分至一钱,参、术但用六七分)调服宽膨散(顶大蛤蟆一只,破开,用春砂仁、莱菔子填满,黄泥封固,炭上煅烧研,去渣)一钱。若中满有减,则参、术不减,香、蔻与宽膨散增至一钱半;饮食渐增,中满已宽大半,则参、术渐加至二三钱,减香、蔻与宽膨散至三分如此消息进退,二三十剂,始可奏效。

  从上可以看出,何氏治疗脘痞难证,识证准确,选方精当,层次分明,章法清晰,不急不躁,缓缓治之,终使虚者得补,痞者得通,疾病获愈。此等治病之程式,当为后学之师法也。
  
 
关于补药,我不说书本也不谈名家,我只说我自己服药的感觉:在众多补气药中,白术为众补之冠。
此物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随证加入。
 
最后编辑:
关于补药,我不说书本也不谈名家,我只说我自己服药的感觉:在众多补气药中,白术为众补之冠。
此物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随证加入。
关键在于白术既能补又能除湿。
  
  白术有“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的美誉,古称“北参南术”。
  它味气香、味淡、质不黏,不像党参带点滋腻;也不像黄芪那样虽然甘淡却固表敛邪,妨碍痰湿热的外散。
  《中药学》中说白术益气固表止汗,是因为它有益气之功,能缓解自汗的病机:气虚,而非直接实表敛汗。
  
 

  ​

《饮膳正要》 仙术汤​


  去一切不正之气,温脾胃 〔1〕 ,进饮食 〔2〕 ,辟瘟疫 〔3〕 ,除寒湿 〔4〕 。

  苍术 〔5〕 一斤 , 米泔浸三日 , 竹刀子切片 , 焙干 , 为末 ;茴香 二两 , 炒 , 为末 ;甘草 二两 , 炒 , 为末 ;白面 一斤 , 炒 ;干枣 二升 , 焙干 , 为末 ;盐 四两 , 炒 。

  右件,一同和匀。每日空心白汤点服。

  【注释】​

  〔1〕温脾胃:可以温暖中焦脾胃。

  〔2〕进饮食:可以使人食量增加。

  〔3〕辟瘟疫:辟,含有驱除、治疗、预防之意。瘟疫,病名。出《素问·本病论》,亦称温疫。为感受疫疬之气而发生的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常见的有两种类型:①疬气疫毒,伏于募原。初起憎寒壮热,旋即但寒不热,头痛身痛,苔白如积粉,舌质红绛,脉数等。治宜疏利透达。用达原饮,三消饮等方(见《瘟疫论》)。②暑热疫毒,伏邪于胃。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如劈,腹痛泄泻,或见衄血,发斑,神志昏迷,舌绛苔焦等。治宜清瘟解毒。用清瘟败毒散(见《疫疹一得》)。

  〔4〕除寒湿:寒,病因六淫之一。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外束,与卫气相搏,阳气不得宣泄,要见寒热、发热、无汗等症。《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寒气侵入,阻滞气血活动,成为痛症之一。《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湿,也为病因六淫之一。

  〔5〕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性味辛苦,温。能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译文】​

  仙术汤可以去除一切不正之气,温暖中焦脾胃,使人饭量增加,驱除和预防瘟疫,驱除寒邪和湿邪。

  苍术一斤,先用淘米泔水浸泡三日,再用竹制的小刀切成薄片,烘焙干燥,研成细末;茴香二两,炒焙干燥,研成细末;甘草二两,炒炙后研成细末;面粉一斤,炒熟;干枣二升,烘焙干燥,[去掉枣核],研成细末;食盐四两,放入锅中炒一下,[研成细末]。

  以上原料,一同掺和拌匀,[收贮在洁净的容器内],每次取出若干,用白开水冲调,空腹食用。




《饮膳正要》[服苍术]
  《抱朴子》云:南阳文氏,值乱逃于壶山,饥困,有人教之食术,遂不饥。数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

  《药经》云:必欲长生,当服山精。是苍术也。
  
 
  
  《浙江近代中医名家脾胃病临证经验》
  〈何廉臣〉:{脘痞难证,循序图之

  何氏在校勘时提到了两种脘痞的难治之证,皆为虚实夹杂之证,一是气虚痰结,一是气虚中满。此类病症并非一方所能奏效,亦非一时所能收功,必须谨察病机,适时调方,循序渐进,徐缓图之,才能使其有向愈之机。

  气虚痰结者,“素有遗泄,气虚于下,痰结于上,饮食难化,而成郁结痞满之证,似隔非隔之候”。
  何氏认为此等最为难治,予滋补阴虚之药,则有碍于开膈进食;予调补兼施之香砂六君子汤,亦会导致痞满加重,食入不下。盖虚于下者,不宜骤升,否则易致浊气在上,而生胀;亦不适专用破气之品,否则愈破愈痞。
  何氏治此颇有见地,如云:“总宜疏导郁滞,升降互用,合成疏通,使胸膈日宽一日,谷气日增一日,则津液从上输下,阴气不补而自补矣。”
  选方用药,先予升降疏郁汤(紫苏子、山楂、广橘红、半夏曲、茯苓、乌药、制香附、五谷虫、蜜炙升麻、柴胡等),次用和中畅卫汤(制香附、紫苏叶、紫苏梗、炒神曲、北沙参、杜苍术、川贝母、川芎、连翘、桔梗、广木香等),再施八物顺气汤(白芷、乌药、青皮、陈皮、茯苓、白术、米炒党参、清炙甘草)送服沉附都气丸(沉香、淡附片、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北五味),临睡之时,还要口含陈氏噙化丸(米炒西洋参、醋制香附、广橘红、川贝母、桔梗、松萝茶、竹沥梨膏),“使睡中常有药气,徐徐沁入”,以疏通胸膈中脘,如此旧结渐解,新结不生。
  之后,朝用滋阴潜阳、封固下焦之二加龙蛎汤(化龙骨、煅牡蛎、生白芍、东白薇、淡附片、清炙甘草、蜜煨生姜、大红枣)以收火,晚用益气化痰、疏补中上之运痰丸(半夏曲、姜汁竹沥、姜炒川连、广木香、沉香、清炙甘草、党参、于术、茯苓)以除根。以此治之,积以时日,疾病可愈。

  气虚中满者,亦属难治。何氏仿陆肖愚之法,进退调补以治之。
  选方用药,以补气养荣汤(党参、白术、当归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七八分至一钱,参、术但用六七分)调服宽膨散(顶大蛤蟆一只,破开,用春砂仁、莱菔子填满,黄泥封固,炭上煅烧研,去渣)一钱。若中满有减,则参、术不减,香、蔻与宽膨散增至一钱半;饮食渐增,中满已宽大半,则参、术渐加至二三钱,减香、蔻与宽膨散至三分如此消息进退,二三十剂,始可奏效。

  从上可以看出,何氏治疗脘痞难证,识证准确,选方精当,层次分明,章法清晰,不急不躁,缓缓治之,终使虚者得补,痞者得通,疾病获愈。此等治病之程式,当为后学之师法也。
  
实践中这两种脾胃的问题很多见,很难治,补气会浑身胀满难受,泄气则食减伤正,人更无力。
何老的用药和先后非常细腻,值得细品的。
 
白术补力不及人参党参,燥劲不及苍术,但凡在攻击药中加入皆能护正气。
保和丸加入白术,就成了大安丸。所谓大安,就是说加入白术后既不影响保和丸的功效也不会伤正气,可大胆服之。如果加入党参之类的药,那就会大大影响保和丸的消食导滞除湿的功效。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