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疑问求解 麻子仁丸中厚朴一尺等于多少克?

山外青山976

声名远扬
金标会员🌹
注册
2020/08/17
帖子
4524
获得点赞
1417
声望
113
所在地
中国
《伤寒论》原文:
  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 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关于“厚朴一尺”到底等于多少克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位医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找一个完整的称称,这个还和厚薄有关,加工丸剂肯定不少。
 
金栋按:麻子仁丸,见于宋本《伤寒论》247条。此条康平本《伤寒论》是追文,由王叔和整理时“撰次”补入。此条医界前辈已发现有问题,如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麻子仁丸,疑非仲景之方。厚朴一尺,枳实半斤,杏仁一升,炼蜜和丸,皆非本论文法也。”

恽铁樵《伤寒论讲义》说:“鄙意以为治伤寒当以证为主,而绝对不赞同叔和《脉经》。凡本论中言脉,如浮芤相搏、浮涩相搏诸论调,皆与《脉经》文字为近,疑皆非本文之旧。”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其曰‘ 相搏’,曰‘脾约’,固非仲景辞气尔。”

关于厚朴一尺,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说:“案:《本草序例》,厚朴一尺,无考。《医心方》引《小品方》云:厚朴一尺及数寸者,厚三分,广一寸半,为准。”后世注家多因袭之。

而高校教材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说:“厚朴一尺者,折合米制克30克。”

另,厚朴一尺,有传抄为“一斤”者。如《医宗金鉴》《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等。不当。
 
最后编辑:
【仲景方“厚朴一尺”剂量考】https://mbd.baidu.com/ma/s/UQQQAYu9
感谢医友提供的参考资料,我刚才搜来看了。
  那文的作者经过一番考证,最后得结论:“ 综上,结合度量衡值、厚朴药材的实测及对相关 方药的分析推测,笔者认为仲景方中“厚朴一尺”的 剂量为 45.7 g 较为合适。”
我觉得,这个考证比起以前的说法有进展,但是仍然不太满意。
 
高校教材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说:“厚朴一尺者,折合米制克30克。”————这个说法更是不靠谱。
 
《伤寒论》原文:
  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 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关于“厚朴一尺”到底等于多少克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位医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麻子仁丸]从功效上看,属[小承气汤]的{加味/变型}缓下方。
  故可参照[小承气汤]中的药物比例:{大黄2:枳实1:厚朴1}。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60克〉、厚朴二两(去皮,炙)〈30克〉、枳实三枚(大者,炙)〈30克〉
  [麻子仁丸]:枳实半斤(炙)〈120克〉、大黄一斤(去皮)〈240克〉 厚朴一尺(炙,去皮)〈约120克

  楼上金栋老师提供的资料中:{高校教材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说:“厚朴一尺者,折合米制克30克。”}
  如果汉代一两按3克折算,则厚朴一尺视为30克比较合理汉代一两实考为13.8克,与3克相差4.5倍
  
 
对于古今剂量如何折算,煞费脑筋。可谓歧说各异,莫衷一是。民国中医大家陆渊雷先生《伤寒论今释》说:“汉晋权量,与今不同,诸家考据,亦甚有出入。”
 
金栋按:麻子仁丸,见于宋本《伤寒论》247条。此条康平本《伤寒论》是追文,由王叔和整理时“撰次”补入。此条医界前辈已发现有问题,如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麻子仁丸,疑非仲景之方。厚朴一尺,枳实半斤,杏仁一升,炼蜜和丸,皆非本论文法也。”

恽铁樵《伤寒论讲义》说:“鄙意以为治伤寒当以证为主,而绝对不赞同叔和《脉经》。凡本论中言脉,如浮芤相搏、浮涩相搏诸论调,皆与《脉经》文字为近,疑皆非本文之旧。”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其曰‘ 相搏’,曰‘脾约’,固非仲景辞气尔。”

关于厚朴一尺,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说:“案:《本草序例》,厚朴一尺,无考。《医心方》引《小品方》云:厚朴一尺及数寸者,厚三分,广一寸半,为准。”后世注家多因袭之。

而高校教材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说:“厚朴一尺者,折合米制克30克。”

另,厚朴一尺,有传抄为“一斤”者。如《医宗金鉴》《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等。不当。
老师,你也是专门学习伤寒论的,给你提个建议,不要生气,学习别人的书,要具有存疑的心,不能太过相信别人的话,这样容易让别人带偏。不能人云亦云。脾约麻仁丸是不是张仲景的,你自己多想想,张仲景指出了太阳阳明脾约,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用杏仁厚朴,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咳喘,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麻子仁丸]从功效上看,属[小承气汤]的{加味/变型}缓下方。
  故可参照[小承气汤]中的药物比例:{大黄2:枳实1:厚朴1}。
  
  [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60克〉、厚朴二两(去皮,炙)〈30克〉、枳实三枚(大者,炙)〈30克〉
  [麻子仁丸]:枳实半斤(炙)〈120克〉、大黄一斤(去皮)〈240克〉 厚朴一尺(炙,去皮)〈约120克

  楼上金栋老师提供的资料中:{高校教材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说:“厚朴一尺者,折合米制克30克。”}
  如果汉代一两按3克折算,则厚朴一尺视为30克比较合理汉代一两实考为13.8克,与3克相差4.5倍
  
  
  经方有明确的{药-证}规律显著的{量-效}关系严谨的{加-减}法则
  经方医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完整的体系类方之间有清晰的{证-药}演变过程,在用药的名实、量效、炮制、煎服上有很大的比对参考价值。
  所以,经方中存在争议,又无法通过详实的史料记载和出土器物来考证的问题,可以依照钟景的辨治思路、遵循经方的用药法则、进行合理的类比推导,然后再在当今的临床实践中寻找佐证、不断修正。
  
 
老师,你也是专门学习伤寒论的,给你提个建议,不要生气,学习别人的书,要具有存疑的心,不能太过相信别人的话,这样容易让别人带偏。不能人云亦云。脾约麻仁丸是不是张仲景的,你自己多想想,张仲景指出了太阳阳明脾约,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用杏仁厚朴,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咳喘,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试问:《伤寒论》为何有“问、答”文法?
 
试问:《伤寒论》为何有“问、答”文法?
问答是一种书写方法,是对一个问题的分析表现形式。当然,也有老师与学生的问答,这没有错,因为王叔和就是张仲景的学生,并不是王叔和自己整理的,是不是张仲景的学生,可以参考王叔和脉经的序言中的关于张仲景的话语。
 
  
  经方有明确的{药-证}规律显著的{量-效}关系严谨的{加-减}法则
  经方医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完整的体系类方之间有清晰的{证-药}演变过程,在用药的名实、量效、炮制、煎服上有很大的比对参考价值。
  所以,经方中存在争议,又无法通过详实的史料记载和出土器物来考证的问题,可以依照钟景的辨治思路、遵循经方的用药法则、进行合理的类比推导,然后再在当今的临床实践中寻找佐证、不断修正。
  
友的研究思路独辟蹊径,很有参考价值!
 
关于厚朴一尺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看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