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胃寒医案

aying1974718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8/12/29
帖子
265
获得点赞
36
声望
28
所在地
莱芜
母亲胃寒,久治不愈,五一假期回家,拟得一方如下:
白术15当归20干姜15肉桂10大黄炒黄5人参6炙甘草6
服后胃中如翻江倒海,吐出粘痰,而后继续吐出清水,浑身轻松多了。
 
胃寒有各种情况,有的便秘,有的腹泻。我母亲是吃凉的就腹泻,但是吃凉的就便秘。
方中白术健脾,胃寒损及脾吗,当归润肠通便,干姜肉桂驱寒,人参引药力下达,而后向上清寒气兼补气,大黄苦寒,引药力入于寒气之中将其清除,甘草安中调和诸药。
问题是方中没有一味涌吐药,怎么就呕吐那么厉害呢?
 
  
  人体有就近排邪的自我保护机能,肺有痰邪咳出、胃有痰邪涌出、肠有浊秽拉出、皮有毒邪发出……,吐出痰涎是用药使这种机能恢复正常所产生的排邪现象。
  
  方中炒大黄用得好,化瘀解毒通腑排浊,扶正祛邪,温和版的[温脾汤]。
 
嗯,温脾汤我早就知道,但是那个方子大黄不是这么少,这个方子大黄是引药,也是反佐,只用五克。
吃了凉的腹泻,平时便秘,是启发我用大黄的症状,也是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人中焦寒凉,治以辛温之剂,施今墨加大黄碳钱半,引热药入阴寒。读到此处,惊叹大家之妙。
然后为啥会吐,我研究了半天,因为我最初也不知道会吐,并且这么厉害,当然热药驱逐寒凉,药力足够强大,寒气只能被驱逐而出,因为不在表,当然不可能从肌肤走,因为药力往上,所以只能从口中了!
但是仍然不能说,吐出仅仅是驱寒效果,我觉得当归可能性最大。当归按照普通解释,当然没有涌吐功用,是补血养血的,当归二字,当是应当,归是回去,也就是说可以令气血各有所归,当归止血,就是让血回归脉中吗。
那么寒气自口入,外来之邪,所以回去的话,就只能从口出去了!
 
再看看原方,当归用量最大,当然用量最大是因为滋阴润肠通便,阴为众为多,少用肯定不行。但是现在看来,另有妙味,就是从情形看,恰是方中主药。
我们再想一下,此方到底是干啥的,是将胃中阴寒驱逐而出的,让它哪里来哪里去的,当归就是让它哪里来哪里去的啊!
可能有人说,当归补血,药力在血分在里,没有任何向上药力,要说能让阴寒出去,不可能啊!
实际不是,你可以拿当归闻一闻,有明显香味,也就是它有上达药力,但是仅仅有当归显然不行,而加上其它药力就可以了。
 
  
  当归有刺激性气味,对敏感的人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
  朱丹溪的绝活“倒仓法(催吐法)”就是用这类食物或者药材,比如很咸而浓的牛肉汤。
 
“我母亲是吃凉的就腹泻,但是吃凉的就便秘。”

------是不吃凉的就便秘吧?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肝热胃寒,肝门静脉亢奋/回血过度导致便秘。当归20干姜15肉桂10,等于给肝烧了把火,吃了呕吐那就不奇怪了。有粘痰,就有郁。

若是这样,宜用枳术汤+小陷胸+疏肝平肝,用芳香药温胃,不会入血分。公丁香1~2克就够了,吃多了反而恶心。

枳实/白术/半夏/黄连/瓜蒌子/ 郁金/香附/白菊/蝉衣/地龙/公丁香/良姜

-----没有四诊,无法精算,仅供参考
 
对,不吃凉的就便秘。
没有热,没有结胸,四十年了,要是严重的话,身体哪能受得了啊。
然后吃了两副以后,大便两次每日,降下有点过,做如下调整:
白术炒黄,大黄减为三克,加生山药30克捣细药汤冲匀服用。
另外,当初人参不是从药房打的,放了一个小人参,这次反应没有原来好,看来人参宜加倍为12克。人太虚弱了,加大补气药力。
 
原来为啥用6克,主要考虑驱寒,干姜肉桂为主,人参为辅助,用量超过大黄,监制大黄,不使危害之意。现在看来有点少了。
看病得根据情况,老人年近七旬,补力适当增加,要是身强力壮,可以原方剂量。
 
脉象懦弱,无力,寒为沉细脉,按说,也没有觉得多么沉,但是细是没有问题,没有觉得浮。
现在看来,胃中寒,同时产生大量粘痰,这个很好理解,欲寒则凝吗,运化无力而生痰,但是此痰潜藏胃中,看不出来,也不头晕,也不喘咳。
就是有一次,说是头晕目眩,吐出一口痰,我以为是苓桂术甘汤证,但是偶尔一次就没有了!耳鸣长期,寒痰所致也许?
现在看来,纯温热不能除此寒气,因为此寒气与痰缠绵,热药也吃过不少,用此方吐出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母亲胃病怎么来的呢?是因为我小时候过于劳累,有一次累得浑身无力,手都抬不起来了!然后用五条汤熏洗,熬一大锅水,沾湿毛巾热敷,出了不少汗,到了晚上,渴得厉害,但是晚上没有热水了,面条汤也喂猪了!就将就了一晚上,结果第二天,觉得胃里有焦味,从那以后,母亲的胃就不好了,不敢吃凉的。当然她们这一代人多身体不好,生活艰苦所致。
 
此方人参确实应该加至12克,因为虚者泻药容易为害,补药不易为功,大黄反佐,人参怎么也得是大黄的两倍以上。
社会人群中,胃病病人极多,十人九胃,而胃寒不敢吃凉的又格外多,此方有很大用武之地,至于能不能做散剂或丸剂缓图,慢慢消融,还不清楚,大家如果有这方面经验,多多交流。
 
  
  当今社会物质条件好,饮食不节、营养过剩而导致的代谢病、心脑血管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日益流行。
  能吃的人才会得这样的病胃热才能消谷(论见《伤寒论》),加上运动量大减,所以“胃热脾寒、胃强脾弱、肝胃郁热”的人“远远”比“胃寒”的人多,[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之类的方子更有用武之地。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06.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07.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08.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09.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33.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34.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12.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13.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14.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27.jpg

大肠癌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中华医药}《“吃”出来的癌症之油水的罪过》_28.jpg
 
今天问了问,第一次服药,吐出粘痰半碗大约,现在不呕吐了,然后还有就是腹泻,一天两次,但是我觉得,并不是坏事,寒气盘踞四十年,很多东西需要排出去,吐的是浅的,那么深一点的呢?所以肯定从大便出。
大便颜色明显发暗,这颜色就不对,如果正常应该是黄色啊,所以我觉得也是正常的。
另外还有就是体力明显增强,原来去除草,一会就干不动了,现在只是出汗,没有啥疲劳感觉。原来做一床被子根本不行,干点必须休息,现在做完也不觉得累了!
 
  吐泻了之后体力反而明显增强,说明证候偏于“痰积实证”,如果是“虚寒证”越吐泻越虚弱。
 
这个胃寒不是那么简单,不敢吃凉的,胃寒没有问题,但是仅仅寒就这么简单也不可能,可能久久因寒而成寒积,现在攻动寒积而出。
假如下焦寒积,苓桂术甘汤加厚朴干姜。
 
胃热,饮食油腻有可能,但是还是得具体病症进行具体分析,我觉得我前段时间舍胎厚,无力是不是可以归结到这一类病症啊,目前正在探索性治疗中,也有很多发现。
 
关于当归的解释,稀奇古怪的,但是是不是确定有这功用呢?
我们看看当归四逆汤,解释是血分受寒,阳气不能温煦四末,所以厥逆。那么我们看看当归四逆汤的命名,以当归命名此方,说明当归是不可或缺的,就像百合病,没有百合是绝对不行的。但是看看解释,当归不可或缺吗?恐怕不是,当归治疗四肢冷,既能活血驱寒,又能通达阳气吗?不能,最起码按照传统解释不行。
那么按照令气血各有所归就可以了!血本循脉外达,今不能外达,复其外达功用,四肢冷得温煦自然可愈,其他活血通达不过辅佐之品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证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一人腿受寒而痛,以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加鹿角胶天麻,左腿痊愈但是右腿如故,后用虎骨酒治愈。
那么左青龙右白虎,确实不假,问题是鹿角也好鹿角胶也好,仅仅都入身体左部,从来不治疗右部病症吗?恐怕不是,也从来没有这种记载。
追究起来,估计与当归有关,因为当归可令气血各有所归,也可以令药力各有所归,鹿角属青龙入左,所以仅左侧治愈。那么假如没有当归呢?实践的结果是不分左右。
一同事,膝关节遇风雨就疼得厉害,以牛膝天麻鹿角胶泡酒,服几次,刮风下雨就没有感觉了,所以没有当归,鹿角左右都治,当归的药性从这里也就很明确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