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杂病挈要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46
声望
36
内容简介
《杂病挈要(附妇科挈要)》凡12章102节,内含温病、中风、黄疸、咳嗽、泄泻等病症,临床常见病尽在其中。其编写体例以病症、病因、脉象、治法、方药等为条目,简明扼要。所列方剂有经方、时方、自拟方,各方剂均系韩老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确实有效者,足资临床参考。
编辑推荐
《杂病挈要(附:妇科挈要)》:“将我五十余年治疗各种杂病,临床经验汇编成册,名为《杂病挈要》,献给国家和人民”。“所列方剂有经方、时方、自拟方,虽内容不句多丰富,但各方剂均系我多年,临床实验证明确实有效者,凡未经实验之方剂概不列入”。——韩玉辉
鉴于许多中医名家的未刊作品多在其弟子或家人、友人处,另有部分保存在中医临床、科研机构或各地图书馆当中,故殷切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提供有关稿件及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一批批的未刊著作得以问世,使先贤英名不朽,学验流传,徽音累属,慈惠无穷。
作者简介
韩玉辉(1884—1970),字韫山,男,汉族,山西省寿阳县人,著名中医学家。根底深厚,自成体系。熟谙岐黄之术,精于辨证论治,从医六十余年,学术渊博,经验丰富,内外妇儿无不通晓,妇科一门尤为所长。他宗法傅山先生,又有所阐发。辨证多从肝脾肾三脏立论,固本培元,调理气血,理法严谨,方效药简,辄起沉疴。医德高尚,学术精湛。被誉为山西四大名医之一。 韩老出身中医世家,自幼由祖父母抚养成人。祖父韩现莲为三世家传名医,深爱其孙,玉辉秉承庭训,4岁始即从祖父启蒙背诵医学入门之书,年16即儒医并学,21岁时辍学经史,专攻岐黄,并随祖父应诊。1921年,因祖父去世,执教村学,兼以行医。数年即名闻乡里。1927年移居太原行医。
目录
第一章 温病论
第一节 春温、风温
第二节 温热
第三节 时瘟表里俱盛
第四节 时瘟实热大渴
第五节 暑热实火
第六节 口疮吐衄牙宣
第七节 发斑吐衄
第八节 胃热发斑
第九节 阳毒发斑吐衄咳血
第十节 暑温
第十一节 暑热伤肺气
第十二节 中暑
第十三节 暑湿
附:香薷饮方解应用

第二章 天行瘟疫论
第一节 瘟疫
第二节 瘟疫表里分传
第三节 大头天行
第四节 雷头风
第五节 时行感冒
第六节 时气不正,瘟疫流行
第七节 霍乱
第八节 四时山岚瘴气水土不服
第九节 肝胃痞满
第十节 水肿腹满

第三章 呕吐哕、干呕、暖气、呃逆、吐酸论
第一节 呕吐
附:藿香正气汤方解应用
第二节 寒呕
第三节 肝胃呕逆
第四节 呃逆
第五节 嘈杂
第六节 胃脘痛
第七节 心腹卒痛

第四章 肝郁、肝气、肝阳、肝风论
第一节 肝郁、肝气
第二节 六郁
第三节 肝郁、气逆
第四节 肝郁、肝阳
第五节 肝阳上亢
第六节 肝阳胆火
第七节 肝风、痫

第五章 中风论
第一节 卒中风
第二节 风痱
第三节 牵风
第四节 偏枯不遂
第五节 风热瘫痫
第六节 痛风
第七节 风热瘾疹疮癣
第八节 正偏头疼(附:头痛、眩晕)
第九节 风湿热疮疡
第十节 湿热脓泡疥
第十一节 湿痹脚气
第十二节 附骨阴疽
第十三节 鹤膝风

第六章 黄瘅论
第一节 黄疸
第二节 谷疸
第三节 酒疸
第四节 女劳疸
第五节 黄汗
第六节 阴黄

第七章 三消论
第一节 上消
第二节 中消
第三节 下消

第八章 咳嗽论
第一节 咳痰
第二节 咳逆上气
第三节 咳嗽痰喘
第四节 畏寒咳嗽(俗称避冬寒)
第五节 支气管炎咳
第六节 肺痈咳嗽
第七节 肺痨痿兼肺结核
第八节 久嗽气哽
第九节 劳热咳嗽
第十节 现代百日咳
第十一节 肺伤咳嗽

第九章 泄泻论
第一节 湿热呕吐泄泻兼口渴小便不利
第二节 阳虚胃寒咳嗽泻
第三节 胃风泄泻
第四节 寒客中焦泄泻
第五节 少阴水气腹疼自利
第六节 肾虚脾泻
第七节 肠鸣腹泻

第十章 痢疾论
第一节 初痢下赤白
第二节 下痢红白
第三节 红白杂痢
第四节 赤痢
第五节 时瘟痢脓血稠粘
第六节 久痢虚脱
第七节 噤口痢

第十一章 鼓胀、水肿证论
第一节 胸闷腹胀
第二节 积聚
第三节 单腹胀
第四节 水鼓肿
第五节 皮水肿
第六节 水肿

第十二章 心悸、怔忡证论
第一节 怔忡心悸失眠
第二节 惊悸心虚
第三节 血不归经
第四节 大便纯血
第五节 努劳便血
第六节 尿血
第七节 崩淋
第八节 淋浊
第九节 热淋痛
第十节 小便频数
第十一节 脾肾肺虚失精
第十二节 下痿蹙
附:韩玉辉医案
内科病案(12则)
妇科病案(6则)
儿科病案(3则)
序言
先祖父韩玉辉先生(1884-1970)字韫山,山西省寿阳县人。中年起行医于太原,先生诊务繁忙,举凡内、外、妇、儿各科随应随诊,无所不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57年应聘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前身)。
先生幼承家学,及长,博览群书,从医六十余年间,集各家之长。于病,不论内伤外感、妇幼专科,无不通晓;妇科一门,尤为所长。先生不落古人窠臼,宗法傅山先生,撷其精要,并有所阐发。辨证多从肝、脾、肾三脏立论,固本溯源,调理气血。先生诊治妇科诸症,常以舒肝解郁为不二法门。理法严谨,方效药简,辄起沉疴,故求医者盈门。
在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时,韩老将其50余年治疗各种杂病临床经验汇编成册,名为《杂病挈要》。本书的编写体例以病症、病因、脉象、治法、方药等为目,堪称提纲挈领,要而不繁,所附诸方皆系韩老多年临床实验证明确实有效者,凡未经实践之方剂概不列入。全书分温病、中风、黄疸、咳嗽、泄泻等病症,凡12章102节,已将临床常见病症囊括其中。本书真实地再现了韩老药简方效的治学特色。
此次整理,通过辨字审校、合理编排,将先生《杂病挈要》一书的手稿以尽量忠实于原著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实现了先生济世活人,裨益于人民健康之愿望。手稿保存已历年所,个别字词,难以辨认,以口示之。并重新核校了《妇科挈要》的文字内容,附于书后。
先生在世时,随同学习的王建寰、金赫炎二医师曾协助修订书稿;先生去世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中医基本理论研究室诸医师也作过整理;其间,又蒙所长贾得道、副所长何高民关心及支持;赵怀舟副主任医师,虽年轻而在中医文献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素景仰韩老先生之医德医术,并鼎力相助整理先生之遗作,一并致谢谢!
文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是由于感受四时的邪气,当时未发生疾病,潜伏于体内。经过一个时期方才出现病状,故为伏气,亦称伏邪。如春温、伏暑等都是伏气的温病。若感四时六淫之邪而病,身热者人悉以伤寒名之。夫伤寒者热病之总名也。其因暑、湿、燥、火、风、寒六淫之兼气,或非时之戾气发为风湿温病和瘟疫等症,皆类于伤寒。病热虽同,所因各异。按伤寒类症多,而温热似于伤寒尤甚。今之名伤寒者,大半属于温热病也。且治法与伤寒不侔。伤寒入足经,而温邪人手经。伤寒宜表,而温邪忌汗。伤寒用药宜辛温,而温邪用药宜辛凉。故兹集以温热立论而以清热之法为治也。
治疗温病之方法,叶天士《温热论》开其端。吴鞠通《温病条辨》继其后。王孟英《温热经纬》统其成。然银翘、桑菊等方可治疗者,恐非《伤寒论》之温病,不过是少阳经之风热耳。盖少阳木火之原,阳明湿热之薮,其风温、温热之邪,自是同气之感。可用《伤寒论》法急去邪热,阴始可保。而叶等论以苦寒剂遏伏,不如用甘润之品。若温病未有不至阳明者,用苦寒始有泄热之功,可存津液。然温病药虽宜寒凉,而早服犀角用之反致神昏谵语。盖犀角有收缩血管之力,虽能引邪外达,亦能送邪入内。将欲外达之邪逼人脑神经,以致神昏、谵语相继而来。故不可早用。如温病初起,即发热口渴、不恶寒、有汗。凡病发热、恶寒、无汗者是伤寒。《金匮要略》说:“湿喝证二种病与伤寒不同,其所感受者为暑、为湿。而非风寒也。不可解肌、解表。亦不可用伤寒清下之剂。”
https://www.amazon.cn/mn/detailApp/...iveASIN=B003BAMD4M&adid=16AYKACKVBRA0D4VD9ZC&
 

附件

  • buyfrom.jpg
    buyfrom.jpg
    2.2 KB · 查看: 12
韩玉辉 山西四大名医之一,毕生经验当在其中,这书貌似很少人关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