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医事热点 中国女首席医疗官的海外救援之旅

曾伟峻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7/08
帖子
12068
获得点赞
45
声望
0
年龄
43
武警总医院副院长、中国在海外救援中首次派出的女首席医疗官张利岩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电子相框。滚动播放的照片,记录了她在巴基斯坦灾区的生活。她或者穿着写有“中国救援”字样的红色队服,和面容憔悴的灾民交流;或者身着白色大褂,为啼哭的儿童检查身体。

从7月下旬以来,历史罕见的水灾席卷巴基斯坦,全国四分之一土地被淹,2000余万人受灾。联合国称,影响范围比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和今年海地地震相加总和还要大。连“恐怖大亨”拉登都在网络“现身”,呼吁各方加大救援力度。

中国在向巴基斯坦提供价值数亿美元援助的同时,先后派出了两批国际救援队116人前往南部洪水重灾区。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执行海外洪灾救援任务。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张利岩是首批救援队的副领队,也是中国在海外救援中首次派出的女首席医疗官。

面前的张利岩,一身戎装,十分干练。 “作为首席医疗官,最重要的是承担责任。在医疗救援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迅速做出决策。”

打手电筒探访灾民

8月26日,张利岩和其他54名队员抵达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她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要迅速确定救援地点。

“这次巴基斯坦的洪水是从北向南逐渐蔓延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时,洪峰刚经过南部信德省,那里的灾情最严重。在和总领队以及中国大使馆协商后,我们选定了重灾区特达市。” 张利岩说。

巴基斯坦由四个省、十个联邦直辖部落地区和联邦首都伊斯兰堡组成。信德省位于东南部,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印度河从它的中部流过,是著名的“粮仓”。今年夏天,泛滥的印度河水,让 “粮仓”损失惨重,也让上百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尽快抵达灾区,张利岩和队友们登上了巴基斯坦的军用运输机。“当时心里其实挺没底的。飞机上噪音很大,颠得厉害,也没有座位,大家都挤在一起。”透过机身上的小窗户,张利岩看到下面一片汪洋,偶尔露出几间房屋。

飞机只能把救援队送到信德省首府卡拉奇,之后需要转乘汽车。原本不长的路程,因为道路泥泞,走了三个多小时。快进入特达市区时,张利岩注意到,路边有很多灾民聚集点。“好些的搭起了简易帐篷,更多的人只有张床铺或是草席,只能露宿街头。”

到达目的地时,天已黑了。留下一部分人装卸救援物资后,张利岩立刻和其余的同事们打着手电筒,去附近探访灾民。“想多了解一些灾民的健康状况,这样开展工作时心里就有底了。”

灾民们的热情超出了张利岩的想象。很快,她和队员们的身边就聚集了上百人。抱着孩子的母亲,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围了过来。有些人希望医生们马上开始看病,有些人焦急地问询是否能分发一些药品,甚至有人直接把孩子递到张利岩手里。

“当时我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个地方选对了,因为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张利岩说。

中国国际救援发展十年历程

“从组建之日开始,武警总医院就参与其中,到现在是第十年了。”作为武警总医院的资深医务工作者,张利岩见证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发展历程。

2001年4月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由国家地震局工作人员、工兵队伍和武警总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为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提供紧急搜索和营救。最初配备医疗人员是为了保障救援队内部人员的身体健康,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

“平时他们是分布在各个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一旦有救援行动,可以立刻行动起来。”张利岩说,应急救援和在医院正常工作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分为不同层级,既有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进行的集训,也有和国外救援组织的合成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体能、心理、外语能力等各个方面。目前,武警总医院大概有100多人能够保证随时参与紧急救援任务。

从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以来,已经参加了阿尔及利亚地震、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舟曲泥石流、巴基斯坦洪灾等国内外救援行动。张利岩注意到,救援队在行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化水平。

起初的救援行动中,女性队员并不多。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救援中,救援队发现因为穆斯林习俗要求男女分开,所以女性医护人员十分受欢迎。此次的洪灾救援中,正是考虑到当地风俗习惯,增加了女队员数量。第一批派出14名女性医护人员,第二批派出了24名,是中国海外救援中派出女医务工作者最多的一次。

“内务总管”兼“发言人”

中国国际救援队由地震专家、工兵团和医疗分队组成。和地震救援不同,此次洪灾救援的中心任务是医疗救助,首批55名救援队员中,医疗队员占了36人,都来自武警总医院。

作为首席医疗官,张利岩既是“管家”又是“发言人”。对内,要统领全局安排医疗工作;对外,要和当地医疗卫生部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沟通,发布医疗信息。这要求首席医疗官既要有专业医疗知识,又要有统领全局的领导能力。“对于首次参加国际救援的我来说,要多思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36名医疗人员来自皮肤科、妇科和儿科等科系,分属19个专业,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也有年轻的“80后”护士。张利岩希望,这些“精兵强将”在非常条件下能发挥最大功效,救治尽可能多的人。张利岩没有刻意用数量去要求队员,而是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队员们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带来的价值800万元医疗器械和药品都派上了用场,在搭建的帐篷医院里,从简单的清洗伤口到复杂的全麻手术都能进行。

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张利岩和同事们很快发现,来就诊的病人以腹泻、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病为主,这些都是洪灾后的常见病。天气炎热、卫生条件差加上得不到及时治疗,使得很多人身体虚弱,皮肤多处发生溃烂。“考虑到这些,我们又设立了留观室、抢救室等,让医院内部管理更科学,避免出现病人感染或抢救不力的状况。”

出于安全考虑,中国流动医院和队员营地设在了特达警察局大院里。张利岩最初担心灾民们不知道这个信息,后来发现,口口相传的力量很大。“每天门诊都要接待七八百人,还经常有灾民爬上院子周围的矮墙。”张利岩说,流动医院里经常见到全家老小来看病的,不少人走了几个小时的路来到这里,甚至还有人骑着摩托车从卡拉奇赶过来,就是因为信任“中国医生”。

“说到中国医生,还闹了一个笑话呢。”张利岩笑着说。队员韩伟是心内科医生,为了方便和病人沟通,特意学了几句信德语。有一次,当他用信德语和灾民沟通时,对方看他皮肤晒得黝黑误认为他是当地人,连连摆手说,“不,我要中国医生。”

除了日常管理外,首席医疗官还需要在危急时刻“拍板”。“比如来了危重病人或传染病人,在听取专业医生意见后,首席医疗官要迅速做出决策。是否应该手术,是否应该转院,如果转院,病人情况是否允许,是否有交通工具等等。总之,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当机立断,容不得多斟酌。”

设“女性帐篷”受欢迎

在谈到这次中国赴巴基斯坦的国际救援行动时,媒体总会提及两点:这是中国派出女医疗队员最多的一次,这是中国首次派出女首席医疗官。

对于“首位女首席医疗官”的称谓,张利岩显得十分低调。在她看来,首席医疗官和性别无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管理层面上任务是一样的,承担的责任也是一样的。

“说到不同,女性可能注意观察吧,在管理上可能会更细腻。比如我会留意到有些队员体力已经透支还在坚持工作,就会进行相应的安排。”张利岩说。

在首批赴巴基斯坦的救援队员中,有14名女医疗队员。张利岩说,这是考虑到当地民众的宗教习惯后做出的安排。“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女性是不允许男医生为她们检查的。为了方便给女性病人看病,我们特意增加了女性队员的数量。”

不仅如此,在中国流动医院里,从候诊区到取药窗口,都按男女分为两部分。“考虑到病人中一半都是女性,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女性帐篷,由女医生给女病人进行治疗,十分受欢迎。如果需要在其他帐篷里为她们做心电图之类的检查,男医生是不允许入内的。”

有人担心,灾区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女队员特别是那些“80后”们在耐力上弱于男队员。“事实证明,女队员们都很出色。80后的孩子们也很能吃苦,在装卸物资的时候,和男队员搬一样重的箱子,连巴基斯坦的军人们都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女性真牛。”

在张利岩看来,女性的亲和力是女医疗队员的一大优势。“来就诊灾民里,差不多一半是妇女和儿童,她们见到女医生和护士时很容易放松下来。有的女队员很细心,注意到一些婴儿营养不良,会主动给他们牛奶等食品,让孩子的家人很感动。”

屋顶铺席而眠

对于一直在医院系统工作的张利岩来说,首次参与海外救援是段难忘的经历。

巴基斯坦南部的安全局势紧张,时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巴基斯坦方面特意派来一支海军陆战队,为中国队员提供24小的安保服务。在张利岩的记忆里,海军陆战队的成员都是高高瘦瘦的小伙子,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却训练有素。“有一次我们正在院子里开会,忽然听到几声枪响。那些军人反应十分迅速,马上进入戒备状态。护卫队的负责人后来对我说,‘放心吧,如果出现意外的话,我们会用生命保护你们’。”

外面的灾民不能随便入,院子里的队员也不能随便出。张利岩说,护卫队在流动医院的四周拉起了警戒线,就如同孙悟空用金箍棒为唐僧画的保护圈,队员们未经允许,绝对不能跨出线外一步。就连张利岩外出开会或巡诊也要提前申报,得到批准后,才能在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的“看护”下出行。

在张利岩看来,最大的挑战不是紧张的安全局势和高强度的工作,而是恶劣的自然条件。信德省是巴基斯坦最炎热地区,夏天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那么高的温度,哪怕什么都不干,汗都会不停地流,更何况在超强度下工作。”张利岩说,高温让大家体力消耗极大,每个人喝下十几瓶矿泉水都不上厕所,很多人因为湿热长了痱子和湿疹。

“屋里太热了,晚上我们只能睡在屋顶上。经常有小昆虫、蜥蜴、青蛙和猫狗从身边经过,大家都开玩笑,说这回亲近大自然了。”张利岩说,由于当地卫生条件差,蚊蝇奇多无比,所有人都被咬了一身的包。

在艰苦的条件下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张利岩坦言,她也有感觉疲惫的时候。“从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上看,救援工作在两周左右比较合适。救援任务进行了十几天后,我一度感到焦躁,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意志力进行调整。”

当地百姓对于中国医生的真挚情谊让张利岩印象深刻。“有个12岁的小女孩名叫海拉,给她治好病之后,她每天都过来看我们,还经常带一些小礼物,比如小发卡呀小头绳呀,非常可爱。”

不仅是接受过救援队员治疗的病人,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也都赶来,表达他们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谢谢意。“有位特达海军陆战队的老兵,我们素不相识,但他在我们临行前专门跑过来,送给我一个大披肩。他说这个披肩是特意去100多公里以外面的卡拉奇买的,因为要把质量最好的披肩送给中国朋友。”

张利岩一直很难忘一对巴基斯坦姐妹。在第一批救援人员结束任务准备回国时,她们从外地赶到营地,给每个女队员们画“曼海蒂”。那是巴基斯坦的一种民间艺术,类似于人体彩绘,用天然植物磨成的颜料,在身上画出各种图案。“她们知道曼海蒂无法保留很长时间,可能洗个澡就没有了,但还是一笔一画地认真绘制,很让人感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