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伤寒论本旨新解(原创)生理篇1

不管怎么样,支持楼主的认真探索!
 
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所谓经脉之不可见,而可以“以气口知之”,其实《伤寒论》详细地给我们指出了如何“以气口知之”。也就是如何切脉断六经。譬如,脉浮为太阳,脉洪为阳明,脉弦为少阳,脉微细为少阴。等等。
 
谢谢您的指导,的确如此,以后的版本将加入五脏学说,这是不同于现在中医的观点,只有明白了现在的四大学说,才能进一步明白五脏学说的真正含义,这是由宏观理论逐渐到了微观,再从微观到达宏观的一个过程,其实这就是张仲景说的话的含义。
看看: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这32字,体现了很多的思想,突出的表现了五脏,经络,阴阳(气),变化(气化),会通(循行),并且体现了两种思路,一个是宏观到微观,一个是如何重新认识人体的生理功能。从古到今,对于中医的生理功能以及治疗,张仲景提到了始终顺旧,各承家技,说明了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张仲景能够把正确的生理功能给予描述出来,有,有可能遗失,所以,我们只能从有限的条文中寻找张仲景内在的正确的生理功能。
再次大大大的赞,伤寒论急需先生这样的大才,其背后底层框架太欠缺了,目前很多行家对条文的解释很牵强。缺少类似西医的解剖学基础这样的生理功能。

我发现知乎上,有一个《伤寒论归零》的老师,也做着跟您一样的事情,希望先生可以略微了解,但伤寒论归零老师的书我已经买了,但其整体叙述逻辑,概念混淆较多,不怎么看得懂。

45fbb411-5075-4dc3-be31-7a85fe17cf7d.jpg
 
由版主最后编辑:
什么是腠理,《金匮要略》已经明白地说了:“腠者,是三焦通汇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元真。元即元阳,真即真阴。元真就是泛指全身的气,包括阳气和阴气。三焦,泛指人体的上中下三个层次。当然,上中下不能简单地按照当今我们的理解。上指外、上和宏观。下指内、下和微观。中当然是其两者之间。譬如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天是上,古人常说“上天”,同时天也是外层,它包裹着地。天又是宏观。地与天相反,它是下,是内,是微观。说宇宙的上中下,指的是整个宇宙。同样道理,说人体的三焦,指的是整个人体。所以,说“三焦通汇元真之处”,意思是说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营卫、津液运行的通道。腠,着眼点指人体结构的通路。腠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的东西。理,是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就是类似于西医解剖学说的结缔组织。人体区分为四类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把其它三类组织连接起来的物质,它形成人体的纹理。看不见的腠处于可以看见的理之中。两者合称腠理。

如果你对西医解剖学缺乏明确的概念,那么则可以拿房子来说。三焦指整个房子,腠理指粘结砖块之间的混凝土、墙面上的粉刷、电线、水管等东西。
 
什么是腠理,《金匮要略》已经明白地说了:“腠者,是三焦通汇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元真。元即元阳,真即真阴。元真就是泛指全身的气,包括阳气和阴气。三焦,泛指人体的上中下三个层次。当然,上中下不能简单地按照当今我们的理解。上指外、上和宏观。下指内、下和微观。中当然是其两者之间。譬如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天是上,古人常说“上天”,同时天也是外层,它包裹着地。天又是宏观。地与天相反,它是下,是内,是微观。说宇宙的上中下,指的是整个宇宙。同样道理,说人体的三焦,指的是整个人体。所以,说“三焦通汇元真之处”,意思是说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营卫、津液运行的通道。腠,着眼点指人体结构的通路。腠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的东西。理,是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就是类似于西医解剖学说的结缔组织。人体区分为四类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把其它三类组织连接起来的物质,它形成人体的纹理。看不见的腠处于可以看见的理之中。两者合称腠理。

如果你对西医解剖学缺乏明确的概念,那么则可以拿房子来说。三焦指整个房子,腠理指粘结砖块之间的混凝土、墙面上的粉刷、电线、水管等东西。
 
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
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所谓经脉之不可见,而可以“以气口知之”,其实《伤寒论》详细地给我们指出了如何“以气口知之”。也就是如何切脉断六经。譬如,脉浮为太阳,脉洪为阳明,脉弦为少阳,脉微细为少阴。等等。
老师你这样理解就失去了内经话中的原意了,这是区分经脉与络脉的不同,不是切脉方法。也就是说,经脉看不见,络脉能够看得见,这是其一,其次,测虚实从气口来判断,说明了经脉的气口是跳动的,通过跳动的不同能够测虚实,反而暗示了络脉是不动的,没法测虚实。
 
按照内经的思想,经与络的区别是,络看得见,而经看不见。所谓看得见、看不见,其实是指直接显示它的存在是看得见,需要通过直接显示出来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而明白它的存在是看不见。而根据阴阳的区分,阳是看得见,阴是看不见。所以经属于阴,络属于阳。

古人把看不见的经区分出来十二条,当然不仅仅这些,而是包括这些。张仲景把十二条经的异常产生的症状体征明确地指出来,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经,用西医的话来说就是指人体的功能体系而已。它是抽象的,所以看不见。而络是具体的,因此应该可以看得见。
伤寒论书中的经,是经脉,也就是现在医学的动脉,络脉就是静脉。
 
什么是腠理,《金匮要略》已经明白地说了:“腠者,是三焦通汇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元真。元即元阳,真即真阴。元真就是泛指全身的气,包括阳气和阴气。三焦,泛指人体的上中下三个层次。当然,上中下不能简单地按照当今我们的理解。上指外、上和宏观。下指内、下和微观。中当然是其两者之间。譬如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天是上,古人常说“上天”,同时天也是外层,它包裹着地。天又是宏观。地与天相反,它是下,是内,是微观。说宇宙的上中下,指的是整个宇宙。同样道理,说人体的三焦,指的是整个人体。所以,说“三焦通汇元真之处”,意思是说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营卫、津液运行的通道。腠,着眼点指人体结构的通路。腠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的东西。理,是看得见的具体的东西,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就是类似于西医解剖学说的结缔组织。人体区分为四类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把其它三类组织连接起来的物质,它形成人体的纹理。看不见的腠处于可以看见的理之中。两者合称腠理。

如果你对西医解剖学缺乏明确的概念,那么则可以拿房子来说。三焦指整个房子,腠理指粘结砖块之间的混凝土、墙面上的粉刷、电线、水管等东西。
三焦有名无形,只是借助了其他的物质发挥作用,那才是根本,借助了什么物质?就是脉道,只不过是不同地方的脉道,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其次,三焦的作用是人体的气化过程,也就是三个部位的转化过程,上焦如雾是呼吸的清气通过肺进入到络脉内的过程。中焦如沤是水谷精微通过胃肠道进入到络脉内的过程,上中二焦都是进入络脉,而下焦如渎是由中焦进入络脉内的的过多的水,从下焦肾中透散外出的过程,这就是三焦的作用机理。由于人体都是有经脉与络脉循环无端的正常运行,唯独这三个地方与众不同,也就形成了三焦的词汇。

我们说说腠,腠就是形成脉道的物质,是一个细小的通道,这个通道是进出脉道的道路,只不过分为了两个方面,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作用,一个是针对经脉运行的通,也就是外出通行,张仲景在序言中指出的“阴阳会通”的通,而汇,也就是会,是汇聚的意思,是针对络脉的,从外往内汇聚。至于其他的机理,就看如何理解了,腠是脉之内外的通道,而脉道是阴阳气的通道。

为什么张仲景借助三焦来说腠理,因为腠理在古代很难说明白,但是,张仲景自己明白,所以,借助三个地方的不同来说明气与水进出人体的方式,又通过通汇来说明作用部位的不同,又通过元真与阴阳气来说明这个通道的生理功能。
不论对错,多多指教
 
其实理解的思路差不多,中医学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脾的运化是吸收进入到络脉内,但是,进入络脉内的水谷精微在上焦气化生成气血津液以后,在经脉内(或者说在动脉内)运行,经脉的运行是靠卫气行经脉到达全身各处的,再借助卫气的开腠理作用,把经脉内的津液透散外出,起到了:“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些温,养,充,肥,通,熏,泽等用词都是卫气行经脉,开腠理的结果,也就是你说的“血液进入到全身组织的各个细胞内这一段”。所以,从经脉内往外透散,从脉外往络脉内吸收,是两种机理。透散外出过多能够引起痰饮,例如小青龙汤,从脉外不能吸收进入到络脉内也能生成痰饮,例如苓桂术甘汤。

多谢你的指点。
水平有限,忍不住补充一点供参考。开发太过或者吸收不足都可以形成痰饮,如果论治法的话,我觉得还可以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开发太过,什么原因导致吸收不足。小青龙汤治的是表寒导致开发太过的,苓桂术甘汤治的是因脾虚吸收不足的,但也有因肾气不足导致吸收不足的,用八味地黄汤加减效果很好。有的时候因为肝火升发太过,导致吸收不足,清肝火又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水平有限,忍不住补充一点供参考。开发太过或者吸收不足都可以形成痰饮,如果论治法的话,我觉得还可以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开发太过,什么原因导致吸收不足。小青龙汤治的是表寒导致开发太过的,苓桂术甘汤治的是因脾虚吸收不足的,但也有因肾气不足导致吸收不足的,用八味地黄汤加减效果很好。有的时候因为肝火升发太过,导致吸收不足,清肝火又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谢谢你的指点,增加了认知。
 
老师,能否把你的学说列出一张列表链接啊,从浅入深的列表链接。
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很有深度,内容太庞杂,拜读了
 
有意思,整理好框架和章节辅佐方剂,案例解释的话,真是大作
 
营气指的是十二正经运行。卫气指的是护卫人体,濡养五脏六腑的阳气,
简单,直接,精准,我看其他说法都复杂话了,估计解释人人直接都说不清粗,逻辑混乱,招中医黑
 
营,说文解字中指出两个,分别是:市居也,从宫。

什么意思?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名词,就是居住地,安营扎寨。市居是指人民居住的地方。一是动词,在某一个地方工作。从宫者,从者随从,跟随,宫者,宫殿,在这里是指在宫殿内工作。



营在中医学中是指运行于脉内的物质,是看得见的物质,性质上属于阴,但是功能上具有阴阳两个作用。分类上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营气,营阴,营血。

营在脉内,这个脉内就是如同居住地,脉是房屋。

营行脉内,这个是指在脉内运行的物质,也就是从宫之意。



卫者,说文解字是指宿卫,也就是领导睡觉以后门口的守卫。在中医学中是指运行于脉外的卫士,这是在外是其一,其次,说文解字还指出了卫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从行。行,列衞也”什么意思,就是指跟着别人一起运行,如同排列的卫士。

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定位是在宿外,中医学中是指卫居脉外。一是指功能如同卫士一样运行。中医学中是指卫能够运行于脉外。



以上是营与卫在人体中的定位与作用。



那么,什么是营气,什么是卫气?气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的功能,不是物质,物质是看得见的。但是,气结合了某些物质,便产生了不一样的作用。结合,也可以是吸附,如同磁石一样的。

气有两种,一种是运动之气,一种是静止之气。气的这两种运动形式,取决于气与物质的结合。与营结合就是营气,与卫结合,就是卫气,营气在脉内具有了静止,封藏,濡养的气。卫气在脉外具有了运行,开阖,抵御的气。两种气相反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经脉内外的平衡,也就是营卫和合。

另外的资料可以参考营卫学说专篇
气有两种,一种是运动之气,一种是静止之气。气的这两种运动形式,取决于气与物质的结合。与营结合就是营气,与卫结合,就是卫气,营气在脉内具有了静止,封藏,濡养的气。卫气在脉外具有了运行,开阖,抵御的气。两种气相反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经脉内外的平衡,也就是营卫和合。



这思路逻辑,估计你自己都没搞明白。云里雾里。
我认为,营就是阴,血,有形,物质,卫就是阳,气,无形,动能。一气一血。

静止之气,气就是流动的,没有静止一说,硬要说气滞就是不流动的,哪就是化阴。
卫就是卫阳,没有卫阴一说,你硬要说寒气是卫阴,我觉得是走入歧途。
 
气有两种,一种是运动之气,一种是静止之气。气的这两种运动形式,取决于气与物质的结合。与营结合就是营气,与卫结合,就是卫气,营气在脉内具有了静止,封藏,濡养的气。卫气在脉外具有了运行,开阖,抵御的气。两种气相反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经脉内外的平衡,也就是营卫和合。



这思路逻辑,估计你自己都没搞明白。云里雾里。
我认为,营就是阴,血,有形,物质,卫就是阳,气,无形,动能。一气一血。

静止之气,气就是流动的,没有静止一说,硬要说气滞就是不流动的,哪就是化阴。
卫就是卫阳,没有卫阴一说,你硬要说寒气是卫阴,我觉得是走入歧途。
谢谢你的指教,气的封藏固涩作用是不是静止的,气的推动作用是不是运动的,人体是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反相成的阴阳之性的气,心气的搏转是一直运动的,而肾气的封藏就是静止的。

至于营卫的卫,只是一种气,是一种功能,它不具有阴阳之性,也没有什么卫阳,卫阴,阴阳气是针对心肾。至于老师提到的
静止之气,气就是流动的,没有静止一说,硬要说气滞就是不流动的,哪就是化阴
至于静止之气是在脉内发挥作用的,他的运动是因为脉外的卫气运行,让脉内的具有静止作用的营气运行的,脉内的具有封藏作用的静止的营气,能够防止脉内的水津过多的外出。所以,我们理解中医的时候,要明白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机理。

每个人对于中医的理解不一样,人云亦云的太多了,等你理解深入了,就不会这样认为了,至于云里雾里的,说明了你还没有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不过,还是谢谢你的指教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