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中医藏民间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3
获得点赞
180
声望
68
□ 杨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说三件事与大家分享。这三件事均是笔者亲历,绝非道听途说,也绝无填枝加叶。
一是,大概在我初一二时,一次祖父闲聊说,北京同仁堂招徒考试,有一道题是“理中圆由什么组成?”料定我不知道,祖父马上说,“好多人不知道,我就知道,是参、姜、术、草!”那时我不懂理中圆就是“理中丸”,更不理会什么组成,但祖父自得的神情和语气让我牢牢记住了这件事。我的祖父是河北偏僻山沟里的一位农民,解放后随父亲到大城市生活。他大概只读过三四年私塾,没有系统学过中医,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我学习《方剂学》学到理中丸时,突然回想起祖父上述的话,我当时的心情该是多么惊奇和感慨。你可能想:也许他因某种机缘听说了同仁堂的事,我也曾这样想过,可是关于祖父还有另外一些故事。比如,小时候我们有时着凉胃痛,如果喝热姜水不管用,祖父就会拿出几分钱,让到药店买一粒附子理中丸,令我们嚼服,然后胃痛会立即缓解;再比如,家人偶有感冒发烧,祖父一定要想尽办法令其发汗,并且强调“不能发过了”。
二是,上世纪70年代笔者下乡时,曾随一位王二哥一起在冬天做过“起猪圈”。这活儿又脏又累,没几下我这个“知识青年”便大汗淋漓,脱去棉衣。这时王二哥提醒我不要着凉。我曾经听老人说过“寒气侵入骨头缝就会得关节炎”,便与王二哥就此聊了起来。王二哥说,“不光是寒气,风气、湿气侵入体内都会致病”,并且“致不致病还要看你体内的正气足不足”。当时只觉得这个王二哥还挺有学问。后来学中医时回想起来,王二哥说的不就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吗?王二哥初中毕业回乡务农,略有文才,曾在当时的《河北日报》发表过“豆腐块”文章,但并没有系统学过中医。
三是,笔者一朋友之女,十七八岁,左侧锁骨窝生一囊肿,在几家中西医大医院就诊,都说要手术。但家长总不甘心,后听说几百里之外的一位乡村老中医医术很高,便携女前去。那老中医很客观,说自己也治不了,劝其还是手术。奇就奇在就医过程:女孩及其父母并没有叙述病情,且囊肿的位置从外观上绝对看不见,女孩也没有因囊肿而有任何行为上的障碍,老先生仅凭摸脉便告知:你是胃气不和而上逆,在胃经克行之处聚为结块。老先生还特意画了一简图,画出胃经走行和结块之处——位置竟与女孩囊肿之处几乎完全吻合。说实话,笔者学医以来,一直坚信临证要“脉证合参”,视“不需病家开口,便知病之根由”为江湖伎俩,这件事之后才确信脉学确有神奇之处。(那个女孩后来在我院做了手术,其后至今,一直自学中医。)
不论是历代书籍,还是民间传说,都有大量关于中医的记述。特别是一些关于“民间”的内容,或神奇,或神秘,或“言之凿凿”,或“道听途说”,或“不可全信,不可不信”,如果我们跳出具体的某一事件而从整体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在民间的基础较为深厚;此外,民间自学,也可以出中医,出好中医。
新中国成立以来,院校模式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中医人才,中医院校出身当然是“正宗科班”,其培养的人才特点是知识全面,不但中西医基础要掌握,还要学外语、统计学、文献学、科研方法等等。但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经典下功夫不够,个人特长不突出,与临床衔接不顺畅,特别是在思维模式上,中医特色不突出,甚至有一些“不信中医的中医”。相关报刊不断呼吁重视师带徒的培养模式,确是有识之见。但笔者以为,民间“自发培养”这一途径也不可忽视。即,培养中医应该以院校为主,师带徒与自学为辅。
在临床上,民间医生与医术似乎从古至今都缺乏足够的舞台。过去的宫廷医生,现在的院校“科班”,或多或少地有些轻视民间医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民间中医大多有一技之长,熟悉当地民风民俗和气候水土,很自然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用药简、验、廉,群众认可;其间熟读经典,掌握中医精髓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在保障百姓健康、普及中医药知识方面的作用决不可小觑。
清代赵学敏为走方医鼓与呼,作《串雅全书》,成就了医学史上光辉的一笔;近几年《中国中医药报》和《健康报》不时刊登反映公平对待民间医生的文章,有关部门也逐步重视民间医生在国家医改中的作用,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各级医院与民间医相结合、互促进、同发展的欣欣向荣的中医事业新局面!
 
民间中医,因为其没有约束,所以更能自由成长,有不全规矩处,但更多的是切合实际,疗效也不错,是中医的活源,中医的本!
 
中医的根在民间,是为了百姓看病而存在的!走上神坛是中医的悲哀。但中国文化一日不失传,中医就绝不会灭亡!!!
 
民间中医也是中医发展的一个方向,服务百姓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医的发展
 
中医的根在民间,是为了百姓看病而存在的!走上神坛是中医的悲哀。但中国文化一日不失传,中医就绝不会灭亡!!!
中华传统文化一日不失传,中医就绝不会灭亡!!!:043: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