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内经》中说的悲与忧

南齐云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2/24
帖子
257
获得点赞
104
声望
43
突然想明白,《内经》中为何有“悲胜怒”之悲,与“忧伤肺”之忧,即有悲与忧的区别?

悲与忧不是一回事,不是古人用词重迭、或修饰,而是各有其义。

二者的区别在于:悲,是忧的短时激烈状态; 忧,则是悲的长期化状态。

所以,忧会损伤肺(肺动脉高压),而悲只是一时情绪问题。
 
类似的还有恐与惊的区别。恐伤肾,但是否惊也伤肾?
有“恐怕会如何”的说法,但没有“惊怕会如何”的说法——显然,“恐”与“惊”是两回事——一个是对未知不确定的担心与害怕,一个是对已知事物但没有准备好接受的担心和害怕。显然,对未知不确定的担心害怕源于对死亡的害怕,这是一种求生的表现,表达了生命对生殖的渴求,故而跟肾有关。对已知事物尚无准备好接受而产生的担心和害怕,则是跟心有关,因为是否接纳取决于个人心意,故而惊伤肾较少,更多的是伤心。

悲从构词法来看,非心为悲,非是关闭的意思,所以悲表达对心愿未遂的不甘与愤懑;而忧是一种过度思虑(杞人忧天)的状态,这种思虑担心导致了情绪的低落,但又没到“悲”的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忧伤肺,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伤脾(从而导致土不生金,金更弱),进一步促进伤肺,而悲伤肺才是最正统的。比如哭的时候吃不下饭,是因为悲则气消,忧思的时候也饮食不进,是因为气结。
 
突然想明白,《内经》中为何有“悲胜怒”之悲,与“忧伤肺”之忧,即有悲与忧的区别?

悲与忧不是一回事,不是古人用词重迭、或修饰,而是各有其义。

二者的区别在于:悲,是忧的短时激烈状态; 忧,则是悲的长期化状态。

所以,忧会损伤肺(肺动脉高压),而悲只是一时情绪问题。
我觉得不能这样说,我也尝试过七情的五行生克计算,觉得你这个对不上,喜怒忧思悲恐惊有些是涉及两个系统的,喜怒恐比较单纯就涉及到心肝肾,悲是肺,而忧不是肺,是脾和肾的联合状态,忧的情绪中带着思和恐,是一种担心,属于焦虑,说起来比较伤胃,一种着急上火的状态。而惊是心肾一起受创的。
 
厉害,学习了
 
七情的感受点在大脑的那些部分?具体的讲就是利用微电极刺激大脑的哪些部位可以诱发出七情的感觉。这是现代中医和现代医学所面临的老问题。
 
喜怒忧思恐,是分别对应五脏影响而发生的各种基本情志状况。

扩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进一步细化划分。但之中,悲与惊,却分别只是忧与恐的强化、或扩延。

《内经》中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因而,惊,是可能导致喜或恐的一种前奏阶段状况,故有惊喜、惊恐之说。因惊致大恐,人们常见;由惊而狂喜,也不乏例,曾有因特大惊喜(中大彩)而致心脏破损的医案报道。
 
七情按照五行属性,结合五行生克理解就比较清楚了。
 
比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在脏为肝,在志为怒,所以怒与肝相关联,也就是常说的怒属肝,“怒则气上”,“怒伤肝”,而金克木,肺属金,在志为悲,所以悲胜怒!很多人容易被气哭,其实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在情志上调节的表现,被气到了哭一场也许后果就不那么严重了。而长期被气表面忍让的人时日久了也就容易肝郁!
这里还有一个亢则害承乃治的意思,也就是说稍稍有点怒可以有助于肝的升发,但就算是小怒如果长期这种状况也会伤肝,何况大怒呢!
 
比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在脏为肝,在志为怒,所以怒与肝相关联,也就是常说的怒属肝,“怒则气上”,“怒伤肝”,而金克木,肺属金,在志为悲,所以悲胜怒!很多人容易被气哭,其实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在情志上调节的表现,被气到了哭一场也许后果就不那么严重了。而长期被气表面忍让的人时日久了也就容易肝郁!
这里还有一个亢则害承乃治的意思,也就是说稍稍有点怒可以有助于肝的升发,但就算是小怒如果长期这种状况也会伤肝,何况大怒呢!
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

这句话是莫名多出来的一句话,
《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里都有这句话,
说明了什么?说明七篇大论,都是王冰在内经里摘抄的。
而司天这个词,只出现七篇大论跟宋补入的《刺法论》《本病论》。
 
《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错误,多到令人发指,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这里的字,也是莫名其妙,这前后主要论述的是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阳化气,阴成形。
阳为气,阴为味。


阴阳应象,应该是应四象,后来就强行改成了五行。导致这里出现了错误。
肝心
肺肾
生长
收藏
这大概是
字的由来

当我们删掉多出来的那句话后,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整理成表格,
原文

在志为怒怒伤肝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
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寒胜热苦伤气
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
在志为伤肺喜胜热伤皮毛辛伤皮毛
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胜寒咸伤

修改

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热胜风酸伤筋
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寒胜热苦伤血
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
在志为伤肺喜胜燥伤皮毛胜热辛伤皮毛
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骨髓湿胜寒咸伤骨髓

为何会出现这么多错呢?绝非是错简,而是四象改五行的时候,改的人不懂医,连五行也懒得在地上画画。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些相生相克的地方出现了错误,因为原本的四象里面没有。

为什么要四象改五行,因为邹衍的五德终时说,朝代相克,后又经董仲舒发展,到刘向父子又变五行相生,
这就是为什么汉朝两次易服的原因。一次是在汉武帝,而另一次是在汉光武帝。

所以,五行,是政治学说,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部分。

阴阳,才是大道。

记住,只要涉及了五行,就只是文化,非道。
乐呵乐呵就得了,还拿来治病,算命,天哪。
 
最后编辑:
悲痛欲绝,没见过哭丧的时候哦,鼻涕花都冒出来了吗?肺开窍于鼻。

忧,是十二经脉,除却五脏六腑,剩余心包的情志。

忧,即焦虑,肝除了怒,还有郁,就是厥阴少阳病。焦虑症,抑郁症。
 
建议路过的,对内经感兴趣的,略去素问,七篇大论,刺法伦,本病论,以及其后的七篇黄帝跟雷公的对话篇章。
其后的七篇,相较于南北朝全元起注过的,名字被王冰改过,不知为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