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宋本《伤寒论》第4、5条辨识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0
声望
63
年龄
62
宋本《伤寒论》第4、5条辨识

原文: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高校教参第二版李培生、成肇仁主编《伤寒论》说:据《内经》逐日传经学说,一日太阳受病,二日阳明受病,三日少阳为病。今言伤寒一日,为外感病之初始,病在太阳肌表,以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脉浮为其临床表现。太阳为病,既可延续多日而病情不变,也可因邪盛正弱而迅速发生变化,欲知是否传变,则需以脉证为依据。若原来伤寒的浮紧脉,或中风的浮缓脉,均无改变,即所谓“脉若静者”,说明病变仍在太阳,没有传变;若脉数急,又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的现象,说明病邪已有内传的趋势。……
《素问·热论》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这是计日传经说的依据。这种学说初步揭示了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浅至深的发展规律。但验之临床,并不如此机械刻板。既不是一日传一经,也不是太阳、阳明、少阳依次相传。张仲景在继承其理论内核的基础上,扬弃其计日传经的机械呆板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依据脉证判断病情传变的原则。仲师设此两条,反复强调,诊断传经与否,以证候为主。……临床实践证明张仲景的理论是正确的,既是对《内经》理论的重要突破和发展,也与临床实际完全符合。

金栋按:以上是目前《伤寒论》的权威读本,应该是参考旧注,博采众长,并据《素问·热论》而解之。殊不知,实非如此。据康平本《伤寒论》,此二条是追文(低二格),乃王叔和“撰用《素问》《九卷》……”等医经理论,在撰次《伤寒论》时附益补入,非仲景原文,宋臣林亿等在校正时将低二格之追文纳入正文,成为法定经文而刻版流行。民国著名中医陆渊雷先生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引如下:

“此两条论传与不传,刘栋、中西惟忠、山田诸君,皆以为后人之言,非仲景所论。今审之,乃《素问》家言,岂自序所谓‘撰用《素问》’者耶。传者传经,谓证候群之变换,亦即病之进行也……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乃《素问·热论》之传变法。脉静者,病轻而脉不变,可以不药自愈,故为不传。‘若躁烦’之‘若’字,作‘或’字解。欲吐为本论之少阳证,躁烦为本论之阳明证,见少阳、阳明证者为传。脉数急,对不传之静而言,意即谓不静。此中前一条,糅合《热论》、本论两家之言,盖《伤寒论》之驳文也,后一条为纯粹《热论》家言。
“《热论》与本论不同,约之得三端。《热论》一日传一经,六日遍六经,周而复始,故七日复为太阳;本论则六七日传一经,一再传后,或愈或死,绝不周环,异一也。《热论》太阳传阳明,阳明传少阳,绝无例外;本论则太阳传少阳,少阳传阳明,有太阳径传阳明者,绝无阳明反传少阳者,异二也。《热论》之三阳经,在本论皆为太阳证,其三阴经,在本论皆为阳明承气汤证;而本论之少阳与三阴,为《热论》所不言,异三也。
“《热论》所说传变之型,不特异于本论,亦为临床所不见。注家不知辨析,而以《素问》释《伤寒》,以《伤寒》释《素问》,极其难通,则作回曲附会之词以强通之。总之,但求贯通二书,不顾临床事实,致今后之学者,读书治病,截然分为两事……至于《医宗金鉴》、张志聪《伤寒集注》诸书,以为伤寒传变,真如《热论》之次,其误固不待言,而三百年竟无一人直揭其谬,中医学之发展,能不受其影响?”

所以,邢斌《伤寒论求真》说:“应该承认,某些日本学者功力深厚、见解过人,令人无法不钦佩!刘氏、中西氏、山田氏,乃至与他们一脉相承的我国陆渊雷先生,对一些后人追论的辨析,验之康平本,多有中的者,而他们当时并未读过康平本。”
 
传何经,还是要看个人体质,即两虚相博。
若是次传,风寒→肺→肝→脾→肾→心
 
金栋按:陆渊雷(彭年),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业师于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恽铁樵及国学大师兼通医者章太炎先生,在学术上深受恽氏影响,即以新学理解释旧学说。陆氏对中医学术,最推崇者即是仲景之学。其两部成名之作《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即是研究张仲景医书之心血凝聚而成。

在中医理论研究方面,治学以“汉师训诂,远西科学”为法,从两个极端来诠释中医古籍,极力主张“废气化,用科学”,高举“中医科学化”的大旗,力倡中西汇通。对于“六经名义”,陆氏说:

六经之名,曰太阳,曰阳明,曰少阳,曰太阴,曰少阴,曰厥阴,《伤寒论》以此六者名其篇,亦以此六者之次序为其篇次,盖源出《素问·热论》。《热论》为针刺家言,故《热论》之后,次之以《刺热论》。《热论》论病理,《刺热论》论治法也。针刺家之根本学理在经脉(其是非不在本篇之范围,故不论),故六经之名,乃经脉之名也。“伤寒”乃汤液家言,其六经沿《热论》之名,不袭《热论》之实,故读《伤寒论》者,不必求解六经之名,尤不可以经脉之义解《伤寒论》之六经,吾侪视六经为六种证候群。(王咪咪《陆渊雷医学论文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