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伤寒金匮 宋本《伤寒论》针刺治病条文(共计10条)辨识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1
声望
63
年龄
62
宋本《伤寒论》针刺治病条文(共计10条)辨识

金栋按:今通行本《伤寒论》有两个版本,即宋本与成(无己)注本。宋本原刻已无,传世者乃明代赵开美摹刻本,是后世《伤寒论》的标准版本。赵开美摹刻本《伤寒论》这样记述作者: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宋·林亿校正,明·赵开美校刻。亦即《伤寒论》是由张仲景、王叔和共同撰写,并经林亿等校正者。

通读康平本《伤寒论》条文,发现有原文(顶格一行十五字者)、准原文(低一格一行十四字者)和追文(低二格一行十三字者)之分,且尚有小字批注之旁注、嵌注。此等文字,宋臣林亿等在校正时,皆纳入正文。据相关学者考证,追文部分多是王叔和在撰次整理时沾益补入的,小字批注之旁注、嵌注亦叔和所为。

日本汉方医家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说:“《伤寒论》原文并非汉魏时代的作品,是更早时期的产物,仲景对其进行了编纂。在编纂过程中,仲景注入了自己的思考。进而,王叔和在撰次过程中又追加了自己的观点。”所谓“更早时期的产物”,即指伊尹《汤液经法》。

冯世纶《解读伊尹汤液经》认为:民国儒医杨绍伊以深厚的经学功底,考证今传本《伤寒论》中张仲景“原序”的真伪,即以“的是建安”“均属晋音”,用“滴血验之”之方法,证实“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二十三字为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加入(按:康平本《伤寒论》这二十三字为小注),为经方学术师承脉络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考证资料。杨绍伊考证今传本《伤寒论》不是张仲景一人创作编写,张仲景非《伤寒论》的创作者,而是《汤液经》的传经大师。在编排条文时,杨绍伊判断出哪些是商代伊尹《汤液经》原文,哪些是后汉张仲景论广,哪些是西晋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为研究经方发展史、《伤寒杂病论》成书、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钱超尘说:“《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仲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勤求博采而撰成。”(《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传承集》)

明于此,是否离《伤寒论》真相不远了?《伤寒论》中某些疑难不通条文,是否可迎刃而解?明智者当自知矣!

下面就《伤寒论》条文中涉及针刺治病内容的共计10条,以康平本《伤寒论》为据,辨识求真如下。

1.宋本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日本汉方医家山田正珍(宗俊)《伤寒论集成》说:“刘栋曰:右三条(指宋本第8、9、10三条),后人之所记也。”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此条亦《素问》家言,非本论之旨。《热论》云:‘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巨阳即太阳,故此云‘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其实即第五条不传之病。太阳病不传者,至六七日,头痛项强,恶寒发热,皆以渐自退,独举头痛者,省文也。”

经方大师胡希恕说:“历来注家,大多根据《内经》的六经递传之说解释本条,此实大错……书中为文却有语病……词意均欠清楚。”而冯世纶解读:“又《伤寒论》是张仲景论广,又经王叔和多次整理而成,针刺的内容是否是《汤液经法》原有,值得探讨。”(《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金栋按:此条乃王叔和以《素问·热论》之言推演补入,即“自序所谓撰用《素问》者耶”,陆氏之言甚确。康平本《伤寒论》是追文,叔和补入,非仲景原文。清·柯琴(韵伯)《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有解说(因字数太多,不再转引,感兴趣者可参看原著),时贤邢斌《伤寒论求真》说:“柯氏反对六经为经络之说,反对传经之说,然其不知此条本非原文,故竭力解释,而又不得不承认‘本论传经之说,惟见于此’。实则本条在康平本为追文,陆渊雷独具慧眼。……本条既非原文,则以本条为六经、为经络之证据自不能成立。”
 
最后编辑: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所引“刘栋”,即白水田良(1713——1784),日本江户时代医家,著《伤寒论刘氏传》四卷。
 
通读康平本《伤寒论》条文,发现有原文(顶格一行十五字者)、准原文(低一格一行十四字者)和追文(低二格一行十三字者)之分,且尚有小字批注之旁注、嵌注。此等文字,宋臣林亿等在校正时,皆纳入正文。据相关学者考证,追文部分多是王叔和在撰次整理时沾益补入的,小字批注之旁注、嵌注亦叔和所为。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说:“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

那么,相对于《伤寒论》这本著作而言,王叔和“撰次”是什么意思呢?

日人·山田正珍《伤寒考》说:“叔和之撰次伤寒也,有释原文者,有掺其说者,有以三四字若十字加入原文者。”与古本康平《伤寒论》作对照,山田氏所言甚确,一目了然!

所谓古本康平《伤寒论》,是指在唐朝流传到日本去的《伤寒论》。康平本是日本天皇康平三年侍医丹波雅忠抄录的《伤寒论》古传本。 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即丹波雅忠抄写的时间是1060年,宋臣孙奇、林亿等校定的宋本《伤寒论》是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就是说丹波雅忠抄录的时间比林亿等校定的时间要早五、六年,康平本要早于宋本。康平本与宋本《伤寒论》的根本不同是:康平本的经文有许多是低一格、低两格排印的,且许多条文有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等,而宋本把低一格、低两格的条文一律上升一格、两格刊刻,把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一律作为正文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康平本顶格写的是原文,低一格写的是准原文,低两格写的是追文(王叔和的阐释发挥)。
 
2.宋本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刺法盖取诸《素问》也,序论所谓撰用《素问》《九卷》等者是也。风池、风府二穴,并非太阳经孔穴,而取之太阳病,可见仲景氏之立六经,固不拘经脉矣。”

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说:“康平本,风池、风府为旁注,为方便临床,今从宋本、成本。”又说:“浅田宗伯认为‘先刺风池风府’六字,为后人追加而主张删除。这也是一种见解。”

邢斌《伤寒论求真》说:“以医者的常识看,针灸之法可救治诸多疾病,包括伤寒、当然也包括太阳病,无须在太阳病服桂枝汤反烦不解之后才用。即便在此时使用针灸方法,亦当愈病,更不必在针刺后再用桂枝汤治疗。此为我的疑惑之一。第二,‘先刺’后缺失宾语,亦颇为可疑。第三,从本条看,康平本之原文也用针刺之法,但这在康平本中是很少见的。这也不得不让人生疑。综合这三条,我以为此条在康平本虽为原文,仍当存疑。”

金栋按:“风池风府”四字,康平本是旁注,乃叔和之批注。《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当是此刺法之所本,然宋臣林亿等在校正时却纳(误)入正文。

山田氏亦知“取诸《素问》”,但不知是叔和旁注误入正文,而有“仲景氏之立六经,固不拘经脉矣”之臆说。大塚敬节以“临床应用”为据,是宋本,然亦不排斥康平本而引“浅田宗伯”之说。邢斌《求真》“存疑”之说,在没有新证据发现之前,或可取。
 
3.宋本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牌也,名日纵,刺期门。”
4.宋本第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吴谦等《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说:“此肝乘脾,名曰纵,刺期门,与上文义不属,似有遗误。……此肝乘肺,名曰横,刺期门,亦与上文义不属,似有遗误。”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以下两条(指108、109条),论纵横,皆用刺法。《平脉篇》云: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然则纵横云者,依五行为说耳,仲景不言五行,不言五脏,亦未有但刺而不药者,钱氏、柯氏、周氏、张氏诸家,并删此二条是也。……此二条非仲景之言矣。”

经方大师胡希恕说:“腹满谵语,为阳明里实证;寸口脉浮而紧,为太阳伤寒脉,此为表里俱实的二阳并病。谓为肝乘脾,不可解。”又说:“伤寒发热,啬啬恶寒,为邪在表;大渴欲饮水,为里有热。饮水多,其腹必满,若自汗出,则表当解。小便利,则热随饮去腹满亦当自消,故谓其病欲解,此亦二阳并病之属。谓为肝乘肺,不可解。”(《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金栋按:陆氏撰写《伤寒论今释》时,并没有看到康平本,但其分析、看法是正确的,可谓一语中的。因为这两条康平本皆是追文,仲景“不言五行,不言五脏”,“仲景论中未尝说五行、经络”(山田正珍《伤寒考》),乃叔和杂取糅合拼凑医经内容而来,即序言所谓“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者,以五行解之而“不可解”。
 
5.宋本第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此条王叔和敷演之文,非仲景氏之言矣。”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皇甫谧谓仲景论广汤液,明《伤寒论》用汤为主,今不用汤而用刺,疑非仲景之言也……山田氏云:‘此条王叔和敷衍之文,非仲景氏之言矣。’渊雷案:论中太阳、少阳并病二条,皆用刺法(本条及百七十一条),殆古有此说,而叔和掺入本论也。”

金栋按:此条康平本是追文,山田氏、陆氏之言甚确。

6.宋本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成无几及诸注家皆云:期门者,肝之募;肝主血,故刺之以泻血室之热。果耳?以下二条,及桃核承气、抵当诸条,何不及刺法乎?可谓臆造矣!”

金栋按:山田氏并不认同针刺“期门”,故有“可谓臆造矣”之说,此条康平本是追文。

7.宋本第171条:“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若夫刺法者,兼施之术耳,然‘慎’一字不似仲景氏辞气,则恐亦王叔和撰次之文矣!”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此与百四十二条,皆论太阳少阳并病,而用刺法者。盖古有此法,叔和以掺入本论,非仲景法也。”

金栋按:此条康平本是追文。山田氏、陆氏之言甚确。
 
8.宋本第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按:太阳下篇,妇人中风刺期门者,以胸胁不满也;此条刺期门者,以瘀热在里也。诸家皆谓期门肝之募,肝主血,故刺之以泻血室之热,果如此说乎?凡热入血室诸条,何不及刺法乎?”

金栋按:此条康平本是追文。
 
9.宋本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刘栋曰:此条后人之所记也。因太阳中篇‘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之条,又论柴胡汤、麻黄汤之别也。”

金栋按:此条康平本是原文。
 
10.宋本第308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刺灸之法,通治诸病,病必有可刺之穴,犹之病必有可服之方也。今云‘下利便脓血者,可刺’,似他证不可刺者,且大论专用方药之书,而特出一条云可刺,又不言刺某穴,疑是后人所搀,非仲景语也。”

金栋按:此条康平本是准原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