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五个泻心汤的区别!

wangkeban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20/06/29
帖子
252
获得点赞
38
声望
28
所在地
shanghai
五个泻心汤的区别

首先来回顾经络的神经受体整体控制学说,太阳病及少阴病属于交感神经β受体控制区、阳明病及太阴病属于交感神经α控制区、厥阴病及少阳病属于副交感神经(胆碱能)控制区的疾病,阳经对应能量增强,阴经对应物质强化。这三个能量结构的论断适用于所有伤寒论的方剂,在药理方面,已经有了相对的研究,完全符合三个系统的论断。本篇就来看泻心汤篇。

心下痞应该属于太阳厥阴合病,其腑证“有痞、痛、利、呕四证之辨”。伤寒原文说的是,太阳少阳同病,误用下法所致。下法就是利厥阴,厥阴有下利不止,所以,少阳转化为厥阴病。

也就是说下法导致了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主要是β受体区)也不是很弱,两强相争是痞。而呕、痞、利等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部收缩及痉挛,就是乙酰胆碱聚集导致的,

而便血,吐血等,说明血压高、血热,这与肾上腺素能亢奋有关。所以还是抑制副交感神经为主。泻心汤围绕这个进行治疗。他们还会有区别的。

1、半夏泻心汤,心下痞兼呕吐、肠鸣。典型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特征。半夏就是抑制乙酰胆碱作用的,大黄止血,黄连有乙酰胆碱拮抗作用,黄芩是拮抗肾上腺素的,降低热量的,双黄连是抑制两强相争,和缓心脏的亢奋,双黄的作用就是降低心脏的热量。这个也是厥阴病常用药,后文通用。详见中医中药分册,半夏的药理。

2、甘草泻心汤,治疗水谷不化,心烦不得安兼心下痞,肠鸣等,说明兼太阴病,甘草有抑制β受体,提高α受体(替代类固醇),对抗乙酰胆碱作用,解痉作用。甘草泻心汤提高肾上腺素能,抑制胆碱能的药物。兼刘学辉,甘草次酸拮抗外源性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皮质反馈抑制机理研究。

3、生姜泻心汤,生姜和半夏作用类似。也是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多寒则肠鸣飧泄不化代表一定太阴病,α衰弱症,所以加生姜。这个特点是,其余都是β受体兴奋,α受体也有参与,生姜泻心汤与大黄泻心汤,α受体有衰弱作用。

4、附子泻心汤,附子很简单,就是调高β受体作用,抑制胆碱能,治疗心下痞恶寒、汗出,β作用可以提高发热效应,紧缩毛孔。同时抑制胆碱能。但附子有一定的提高胆碱能,但提高肾上腺素能占主体,由此对抗胆碱能。

5、大黄泻心汤,大黄泻心汤关键在利尿和止血,心下濡代表α受体变弱,与生姜泻心汤类似。周晓明在药学学报发表的文章。虽然大黄有提高胆碱能作用,但也有酸敛止泻作用,医宗金鉴提出用量比较轻。三黄汤是早期治疗温病的一个方剂,不是很合理,较现代温病派的方剂较差。

由此可见,泻心汤是围绕着副交感神经亢奋进行治疗,这是核心,其余做法全部是误读,根据不同状况配伍药,基础用药是苦性药,对抗乙酰胆碱的药物。这里所说的抑制胆碱能是共性,还有一些特殊性,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