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内难探讨 《内经》论口苦 仪器能查出来吗?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0
声望
63
年龄
61
《内经》论口苦 仪器能查出来吗?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撰辑)

1、胆汁味苦,胆气上逆故口苦

口苦一词,《内经》全书共见7次。因胆汁味苦,故口苦源于胆腑。胆腑以降为顺,故凡邪气犯胆(肝),胆(肝)气不畅,郁而为热(火),或肝热泄胆,或胆虚胆气上逆则胆汁外泄上溢于胃,胃气上逆,从胃、咽入口,则口苦。严重者则出现呕吐苦味之胆汁,即呕胆、呕苦。

⑴《素问·痿论》云:“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王冰注:“胆约肝叶而汁味至苦,故肝热则胆液渗泄。胆病则口苦,今胆液渗泄,故口苦也。……《八十一难经》曰:‘胆在肝短叶间下。’”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肝气热,则胆在肝之短叶间者,其汁泄而口苦。”

张介宾《类经》:“胆附于肝,肝气热则胆汁溢泄,故为口苦。”

张志聪《素问集注》:“胆附于肝,肝气热则胆汁泄,而口苦矣。”

高士宗《素问直解》:“肝热,则胆亦热,故胆气上泄而口苦。”

⑵《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口苦者,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杨上善《太素》:“胆为肝腑,肝为内将,取决于胆,其人有谋虑不决,伤胆气上,胆溢从咽入口 ,口苦,名曰胆瘅。”

王冰注:“亦谓热也。胆汁味苦,故口苦。”

《类经》:“口苦者病在胆,故病名曰胆瘅。”

《素问集注》:“胆病者,口苦。”

《素问直解》:“口苦,胆热也,故病名曰胆瘅。”

⑶《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

《太素》:“胆热溢水精,故口苦欧宿胆汁。”

⑷《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

《太素》:“胆热,苦汁循脉入颊,故口苦,名曰胆瘅。”

⑸《灵枢·四时气篇》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太素》:“邪在胆者,热邪在于胆中,溢于苦汁,胃气因逆,遂欧胆口苦,名曰胆瘅。”

2、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附会五行(木火土金水)之类比推演,苦属心(火上炎)

⑴《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

王冰注:“性炎上而燔灼。”

吴昆《素问吴注》:“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类经》:“火之味苦。”

《素问集注》:“炎上作苦,火之味也。心气通于南方,故与五行之火同类。”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云:“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张介宾则不同意刘氏之说。《景岳全书·杂证谟》云:“若据此,则凡以口之五味悉属火证,绝无虚寒之病矣,岂不谬哉! 如口苦者,未必悉由心火。”

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脏为心……在味为苦。”

王冰注:“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也。《尚书·洪范》曰:‘炎上作苦。’”

《素问注证发微》:“南方主夏,阳气炎蒸,故生热。热极则生火,火性炎上,其味作苦,故火生苦。”

《素问吴注》:“《尚书》:‘炎上作苦’是也……物由火变则味苦。”

《类经》:“《洪范》曰:‘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故物之味苦者,由火气之所化。”

金栋按:明·楼英《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苦》云:“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内经》曰: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乃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盛汁七合,是清净之府,取决于胆。胆或不决,为之恚怒,则气上逆,胆汁上溢,故口苦,或热甚而使然也。以龙胆泻肝汤主治。”

清·汪昂《医方集解》云:“龙胆泻肝汤:治肝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云:“口苦:口内有苦味的感觉。多由热蒸胆汁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杂病亦可见此症。《景岳全书·口舌》:‘凡以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此其咎不在心脾,则在肝肾,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宜分寒热虚实论治。”

临床观察,无论是肝胆之热、之火,还是心热有火等,仪器是查不出来的!参以西说,此等多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心主神志、为帝王君主之官),乃功能性疾病。且龙胆泻肝汤、小柴胡制剂、疏肝利胆之剂及针刺阳陵泉、胆募俞(日月穴)等,并不能尽愈诸口苦之疾,当辨清寒热虚实。如张介宾《景岳全书》云:“若思虑谋为不遂、肝胆虚而口苦者,宜七福饮、理阴煎或五君子煎之类主之,兼火者,以黄芩、龙胆草之类随宜佐之。”
 
最后编辑:
口苦并非神经过敏的幻觉而是有着实在之物:舌上寄生菌的代谢产物。饮烈酒之后,隔夜晨起便会口苦,刷过牙后就好了。可见确实是有东西在舌上沉积。至于仪器,现阶学没发展到那么高超:只可检查单一物质,混合物质是查不明确的。就比如酒来说吧,勾兑酒与固液法造酒,其中的酒精分子有何区别?人嘴可以辩别出来,仪器就测不出来!所以,想要用仪器来代替中医四诊?不是想法荒谬,而是科学太幼稚,远没有发展到那么高级的地步。
 
胆气上逆(火气上炎)则口苦,这是中医的一贯说法。然而中医的胆不是西医的胆,中医胆气上逆不能等同于西医胆汁反流。绝大多数口苦的人,并无胆汁反流。我觉得,中医的胆甚至也不限于人的胆。人喝了烈酒,“酒壮英雄胆”,其实也壮了细菌之“胆”(人“火气上炎“的时候也一样)。细菌的“胆儿肥了”,分泌物增多了,表现在舌头上,人就感觉口苦!这让仪器怎么检测?“口腔中的真菌处于代谢活跃状态”?这个实验无法设计,因为脱离不了人体环境。再过一千年也许吧!
 
  人的感觉除了物质刺激、器官反应,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是个主客观互动的结果。
  完全相同的食物或者酒酿,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下品尝,味道都有差别。

  生命科学是非常复杂、难以彻底弄清、更难以精确量化、标定的。
  西医细分还原的认知思路和研究方法有很大局限,所以现在西医也在朝整体宏观的方向拓展,多学科融合(MDT)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正在兴起。
 
多年前,曾经用龙胆泻肝汤治阳黄效果非常好,那时因过于劳累休息不足,有一天觉的人很疲惫,才发现双手指手掌都很黄,既用龙胆泻肝汤两付便黄退痊愈。
胆随胃降,肝随脾升。我觉的呕苦水便是胆不降至胃亦不降,苦水便从胃出。胆不降,肝亦不升,心火不受肝阴节制,故火旺炎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