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QQ群,2000人大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为什么甘草干姜汤里不加附子人参

zhk_abc_1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9/20
帖子
108
获得点赞
1
声望
18
伤寒脉浮 自汗出 小便数 心烦 微恶寒 脚挛急 反与桂枝汤 欲攻其表 此误也 得之便厥 咽中干 燥烦吐逆者 甘草干姜汤与之 以复其阳。
第一个请教 小便数是怎么回事啊?
第二个 我看伤寒论里 复阳 就是附子 补津液就是人参啊 厥逆 我觉得就应该加附子 咽中干 就应该加人参 为什么这里只给了甘草干姜汤呢?而且甘草是甜药 怎么复阳 干姜是辛药 好像能助阳
请教
 
小便数 是里阳虚不能气化

甘草、干姜复阳

不是阳亏所以不用附子,不是津亏所以不用人参

陋见如此,共同探讨
 
学经典,学“是什么”。
少“为什么”。

如生孩子,知道是什么,怎么做。不是研究透了“为什么”再生,那样,大好时光错过,垂垂老矣!
 
孙洪彪; 说:
孙洪彪 发表于 2013-3-26 08:47
小便数 是里阳虚不能气化

甘草、干姜复阳

小便难和小便数都是膀胱气化不利吗?那什么时候数什么时候难呢?然后四逆就用附子,虚和亏好像没什么区别吧,我以为咽干就是津液少了呢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3-3-26 12:24
学经典,学“是什么”。
少“为什么”。

恩您说的对,伤寒作为工具来用,可以直面临床。咬文嚼字,并不能成为好的医生,但我觉得不明白为什么我就特别别扭 ,哈哈也是个毛病。背,临床去用,再体会还是比较好的,
 
小便难和小便数都是膀胱气化不利吗?那什么时候数什么时候难呢?然后四逆就用附子,虚和亏好像没什么区别

甘草、干姜 加附子 就是四逆汤

甘草、干姜 加人参、白术 就是理中汤


是否可以把这几个方子对比着来看,会找出一些奥妙呢?
 
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诞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金匮》里的这段,也可以帮助理解上文吧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好 我相关的条文看看 吃完饭 贴出来
 
“以复其阳”,如何来理解这个“复”,这里的复,不是补的意思,是恢复,也就是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阳气不能正常的运行于四末故出现厥逆,心阳充斥于上则烦燥, 反与桂枝汤 欲攻其表,说明是不能再用发汗的方法,所以为了通行卫气,运行阳气,用干姜温中来引血下行,把心阳之血引入太阴,不仅能起到温中的作用,还能有助于卫气的遍布全身,因而有利于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
这个条文的表现要综合来看,不能单独的来分析,张仲景自己说了,用桂枝汤是错误的,这就说明不是单纯的中风,反而是与中风相反的病机,中风是卫强营弱,而此条是卫气虚弱引起的,卫气虚弱不能正常运行阳气引起的。
 
阳在外,阴之守也,汗出,小便数,都是阳不守阴。此为中阳虚,水液不能输布上升,以资表阳,即阴在内,阳之使也,桂枝汤调和荣卫,非其治也。以甘草干姜汤补脾阳,脾主散精,上输于肺,以补充津液。有阳气才有津液,就象有电才有自来水一样。
 
“以复其阳”,如何来理解这个“复”,这里的复,不是补的意思,是恢复,也就是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阳气不

您好 我一个初学者 这里斗胆对您的回答写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您说 复 不是 补 我觉得有点 文字游戏的意思 第二 我读了几遍您的回复 在您看来这里的阳 就是 人身之卫阳 而复阳 是用干姜 以前听过干姜和生姜的区别 可能生姜 更辛 干姜更温 我个人认为这个干姜还是温中的作用多一点。还有就是这里是4两的甘草 2两的干姜 我觉得甘草应该是主药 是君 干姜是臣。所以我胡乱的推断一下,这里的阳 并不是卫阳 而是胃气。下面我摘了几天伤寒论的原文。
伤寒脉浮 自汗出 小便数 心烦 微恶寒 脚挛急 反与桂枝汤 欲攻其表 此误也 得之便厥 咽中干 燥烦吐逆者 甘草干姜汤与之 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做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重发汗 复加烧针者 四逆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这就是我提出疑问一模一样的组成 但配伍计量不同)
少阴病 脉沉者 急温之 宜四逆汤
第一个 小便数 看了 几个人的注解 个人胃虚不能治水。
第二个 为什么不加附子不加人参 前面孙老师说 虚不等于亏 看桂枝附子汤方 表阳虚已到了遂漏不止的地步 才用附子 况且附子治疗表阳虚大都和桂枝配伍 用倪海厦的话 好像 附子这个人要有桂枝这匹马才能到达表。还有就是附子 应该是个大热的要 现在阴阳两虚可能也受不了。 前面2个方剂都是 与之 后面一个方剂 是主之 我猜想 与之是提倡用 主之是必须用 没有其他办法。在这个前提下 要是能用什么方法去掉桂枝加附子的大辛大热 还是可以加里的 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弄。
然后说为什么不加人参 人参是能补津液 但是有个前提 就是 一个 胃得能吸收 二个 补得津液得不流失 第一呢小便数 有用桂枝汤攻表了 那胃能好的着吗 我觉得能 第二个 在阳没有得到回复的情况下 补阴也没什么用 阳主阴从 哈哈 阳好了 阴自然好
第三个 我感觉还是治疗思路的问题 是不是 阳虚了就要治阳虚 津液少了就要补津液呢 这和微观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什么区别呢,陈修园总结 伤寒论 “保胃气 存津液” 药是标 人之正气是本 应该是很对的吧 在没有确定人 的正气 肠胃 能否承受 药物的攻伐的时候 就用药应该是不对的吧

上面都是我的胡思乱想 其实没有临床 看伤寒论 只能胡思乱想 都是看各注家 的见解 主观的臆断 没有临床始终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对的地方请您指正
 
阳在外,阴之守也,汗出,小便数,都是阳不守阴。此为中阳虚,水液不能输布上升,以资表阳,即阴在内,阳之

先生回复精妙 我又所悟 有所得
 
您好 我一个初学者 这里斗胆对您的回答写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您说 复 不是 补 我觉得有点 文字游戏的意思

学伤寒论要一字一字的来学,当时张仲景是把字写在竹简上,惜字如金,不可能大篇而论,怎么能说是文字游戏?
学伤寒论要以很读白文为主,其他都是参考,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阳气是津液,那你也信?
学伤寒论时,虽说是要前后联系,但是也要看条文,不能随便就联系。又要从话语中体会张仲景说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张仲景指出的阳就是阳,气就是气,怎么阳气就成了胃气,张仲景说过“卫行脉外,营行脉内”,什么地方说卫阳了?先把营卫阴阳弄明白了,再继续学习伤寒论
29条与30条是阳旦病机的条文,多多问几个为什么?阳旦证为什么自汗出兼有小便数,为什么心烦兼有手足厥?张仲景为什么会用阳旦来命名?旦怎么解释?

“太阳病。发汗 遂漏不止 其人恶风 小便难 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条是发汗太过,伤及心阳,是一种表未解兼阳虚失温的表现,而阳旦证不是阳虚,而是阳不运行,不能温煦四末而厥逆,心阳停聚于心包而心烦,一个是小便数,一个是小便难,为什么?能不需要弄明白吗,不一字一字的学能深入进去吗?
 
柴桂方应; 说:
柴桂方应 发表于 2013-3-27 08:56
学伤寒论要一字一字的来学,当时张仲景是把字写在竹简上,惜字如金,不可能大篇而论,怎么能说是文字游戏

哈哈谢谢您指点 ,我记下了一年两年三年后等我再学几年能进入临床有了自己的体会再来请教
 
哈哈谢谢您指点 ,我记下了一年两年三年后等我再学几年能进入临床有了自己的体会再来请教

我看了你的理解,很好,能够提出疑问就是最深刻的理解。首先本条文的病机是太阳(脉浮,恶寒)少阳(脚挛急)阳明(心烦)并病,阳气虚而被郁,阴液已伤严重(自汗出,小便数),用桂枝汤后有三种转归,1,导致阴液枯竭-产生少阳病——筋挛。用芍药甘草汤以救液。2,津液亏少导致阳明燥结——烦躁,谵语——用调胃承气汤。3,若重发汗导致亡阳,用四逆汤。这种情况下,攻补皆不宜,只能用甘草干姜缓调脾胃,以待人体 正气的恢复。个人看法,以备互相学习。
 
此条真为阳虚吗?
虚的是中阳,盛的是心阳。芍药甘草也非补阴,是收上焦阳。四逆汤之用则是另一种情况,是重发汗的结果致使心阳虚。
 
我看了你的理解,很好,能够提出疑问就是最深刻的理解。首先本条文的病机是太阳(脉浮,恶寒)少阳(脚挛

我想了想 现在的我没有临床没有实践 只是看了几天别人的注解 然而 大家对经典的理解有 大多不同 但可能都能应用治病。这可能也是为什么 前面古今子老师 说学经典 学是什么 不要学为什么的原因。所以 我想我以后 走背原文 寻找临床机会路子 只提疑问 只提假设 只提设想 等待几年后的我回来认识参考 这样可能走的弯路会少点 只希望这些假设 设想 能在实践中解决
 
我想了想 现在的我没有临床没有实践 只是看了几天别人的注解 然而 大家对经典的理解有 大多不同 但可能都

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要坚持,不要被其他人的看法所左右。必定各人的认识角度不同,理解程度不同。取长补短即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