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解表药

李大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1120
获得点赞
4
声望
38
年龄
39
摘自:任应秋《药效随笔》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温而散,既能泻肺经郁滞之邪,使其宣肃,而愈咳嗽、气喘、水肿诸症;复能引营分羁留之寒,达于肌表,而发腠理固密之汗。故为宣肺解表要药。其根与节则甘平,反能止汗。
桂枝:功专调和营卫,温通经络。若卫受风伤,不能内护于营,津液不固而汗自出者,桂枝能驱卫分之风以固营,则津液敛而汗自止。复能温通心肝之阳,化膀胱水寒之气,凡心阳虚而悸动,肝阳虚而郁滞,膀胱之气不化而水气上冲者,均能治之。至肉桂,则为专补肾阳要剂。
细辛:为足少阴肾经主药。性味辛温,辛则善行,能引肾中阳气上升于脑;温则胜湿,凡下焦寒湿郁闭,能温化之而使其消散。故实为行阳散寒之品。
紫苏:辛温能散,芳香通泄,为疏肺利气之品。凡风寒之邪闭于肺,肺气失去宣肃之用时,惜其辛散通泄之力,则能开闭、行滞、降逆,而愈外感、咳嗽、胸痹诸疾。苏子开郁下气,用作消痰定喘药。
荆芥:辛温香散,气味轻扬,入于肝经气分。凡风邪客于皮、膜之间,而见肌肤灼热,头目昏眩者,用之最见良效,皆其轻扬之力所致。与防风相较,防风不如荆芥之轻扬,而以入于骨肉见著也。
防风:为驱风散湿要药,以其温通全身经脉,以至骨肉之间也,若与独活相较,防风自上以达于周身,独活自下以达于周身;防风以治风为主而兼散湿,独活则以散湿为主而兼治风。
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驱风散湿要药。凡驱风药,往往有耗散津液之弊,惟白芷性极滑润,既能驱风胜湿,又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故头面诸疾如:眉棱骨病、牙龈痛、面黑瘢疵等常用之。
辛夷:清香入肺胃,味薄而散,能上窜头目,逐阳分之风邪,故凡风寒入脑而致鼻渊浊涕不已,或头痛、龈痛而鼻塞不利,均可用之。
生姜:带皮者,辛温入肺而开胃,肺气通条,故能解表而散寒;胃气运行,故能降逆而止呕吐。
煨姜:辛性减,温性增,故发散之力已不多,而温脾胃,除寒湿之力则较强。
生姜皮:辛而兼凉,专走皮表,行水散湿,故为五皮饮中之要药。
生姜汁:辛散温通之力最全,对于寒湿有所停滞,最能消除,所以寒痰、湿痰、痰结诸症多用之。
干姜:因久干,体质收缩,温性过于生姜,止而不行。与生姜相比,辛散性较少,而专用于温散里寒,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炮姜:性苦温,辛性已大减,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常用于血虚发热证(如产后)。因此热乃阴虚而阳无所附之热,忌用寒凉表药,惟用炮姜入肝引诸药生血,与补血药同用,其热自退,即“热因热用”’,“从治”之法。
葱白:善于发散阻闭的邪气,通彻上下。其解表是利肺通阳的作用,阳气被阻,不能达于四肢时,故亦用以通阳复脉(通脉四逆汤:炙草、干姜、附子、葱白。治少阴病,手足厥冷,脉微欲绝)。
豆豉:应名淡豆豉,它的发散,主要是由于它的体质轻虚,能启发津液上滋的缘故。用于上焦阳气郁抑而不能宣导,有烦闷的感觉时最好。
柽柳:性温入血分,又善于发泄,故用以透疹甚效,因其通达之性较速而剧,一般不用重量。
胡荽:辛温祛风寒,香窜避秽气,内通心脾,外行腠理,凡属秽浊邪气,以及有表邪为滞气所阻,不能透达时多用之。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入肺兼入心,能引诸药入于营分或卫分,为解散上焦风热之品。
牛蒡子:疏散上焦风热,透发经络壅滞,尤善透发热毒,故多用于咽喉痛、麻疹等病。
蝉蜕:味甘气寒,善于泻气分之热;体质轻虚,善于解表郁之邪,为虫体之蜕,近于血肉,故性柔而善于解痉,多用于小儿风病。
浮萍:入肺经,达皮肤,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适用于热实邪气之宜于发散者,亦即“火郁发之”之义。
桑叶:甘寒清润,降多于升,善于泄降肝胆之郁热。兼入胃、大肠,最适合于热而兼燥者。
桑枝:宣通肝络,疏利两胁支撑疼痛。
桑白皮:入肺经气分,凡因肺气不清,而湿热胶结的水肿、痰饮诸症均宜。
桑椹:甘寒,味厚于气,优于养阴清热,凡精血不足而见燥热证者最宣。
菊花:以滁菊花(白菊花)为上,杭州产的次之,黄色甘,白色苦,惟滁菊花甘而清香,凡芬芳药,多属气清而升,能治头目诸疾,但香气胜者,往往辛燥,惟菊花绝无燥烈之弊,疏风清热,专能抑降肝胆上炎之火(惟野菊花一般不作内服药用,为疡科外敷药,其叶尤良)。古人说菊能“壮水制火,扶金抑木”,意思即是说菊是清润之品。
蔓荆子:疏散风热,主要是偏于疏散肝气内动之风热,所以王好古的《汤液本草》认为是“搜肝风”的药,近人张山雷亦说它降多于散,用于内动风邪的头目痛,《本草纲目》谓蔓荆子主“头目风虚”之证,说明亦是内风。总之,蔓荆子“搜风凉血”的作用是较强的,所以王好古、李时珍、张山雷的意见,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葛根:轻扬升发,鼓动胃气上行,开发腠理,故能解肌退热,又能生津止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若热郁于经,气血不能通畅,则痘疹不能宣发于外,便借葛根升散之力,以泄热外能因而麻疹得以透发。
升麻:能引阳气于最下之处而使之上升,凡阳气郁抑于中焦而不能宣发的,用之最好。所以它能引参芪之甘,以固卫气之表;引石膏之寒,以止阳明龈痛;引犀角之凉,以透血中斑疹;引葱白之辛,以解皮肤表邪。它的宣发之功,颇似麻黄,但麻黄只能入肺解上焦之邪,升麻则专入脾胃,为中焦宣透的主药。
柴胡:性升属阳,舒肝解郁,在脏主血,在经主气,脏为里,经为表,是为和解表里气血的专药。肝主藏血而多郁,得柴胡苦平疏散之性,郁即解而血亦宁,故常用以舒肝。柴胡升麻均轻清上升,有些相似,但柴胡以宣发少阳之半表半里为主,而疏解肝胆之抑郁;升麻则宣发阳明之肌肉腠理,而升举脾胃之下陷,是其大异。
 
后退
顶部